曹操心头微微一震,眉头暗暗蹙起。
曹冲这是怕史书之上,将他写成一个残暴不仁的暴君,为后世唾弃!
其实掘济水这事儿,他在青州也不是没干过。
当时在青州屡败给萧和,为了阻止楚军杀过黄河,夺取平原郡,他不得不掘了济水的青州段。
只是当时不过掘了百余里,淹也只淹了一郡而已,被水祸殃及的子民有限。
曹丕所献此策,却是要将西起荥阳,东至渤海,绵延七八百里的济水,统统掘掉。
连同中原第一大泽巨野泽,也要掘掉!
如此水淹的范围,则要涉及近十郡,地跨兖豫青徐四州。
所殃及之百姓,可是数以十万计。
所淹之房舍田地,则要以万亩来计算!
这就等于人为的制造了一场地垮数州的水患啊。
史笔如刀,史官们在史书之上,岂会一笔带过?
曹操捋髯不语,不得不权衡起利弊得失来。
“仓舒,你以为为兄献此计时,会顾虑不到你所说的吗?”
“可你想想看,倘若我们不这么做,就阻挡不住伪楚兵锋,到时整个兖州,乃至黄河以南百姓,皆将沦陷于楚军铁骑刀锋之下!”
“甚至楚军有可能打过黄河,整个河北也难逃刘备的刀锋,我大魏便有亡国灭种之危啊。”
“孰轻孰重,仓舒你可曾有想过?”
曹丕显然做足了功课,将司马懿所教的说词,原封不动的回敬给了曹冲。
“二哥此言差矣,就算兖州为刘备所夺,他也绝不可能杀——”
曹冲张口欲辩,话到嘴边却猛的咽了回去。
原本他是想说,以刘备的仁义,纵然拿下兖州,也断然不会祸及百姓。
可这话能当着曹操的面说吗?
你在大魏朝堂上,公然称赞刘备仁慈,以此来衬托父王的残暴,你这世子之位还想不想要了?
曹冲是不精于人情世故,却也没有梗直到如此地步。
“子桓言之有理!”
曹操眼中犹豫褪色,拍案而起,傲然道:
“知孤者,子桓也!”
“孤为大魏之主,保的乃是九州万方之民,而非一州一郡之民!”
“传孤诏命,即刻令济水沿线郡守,将济水南岸堤坝尽数掘开,借济水之力阻挡大耳贼继续北侵。”
“至于史书如何书写,后世如何评价,孤一生行事皆我行我素,又何惧后世宵小议论!”
曹丕嘴角暗暗上扬,瞥了一眼司马懿。
此刻他不得不佩服,论对曹操的揣摩,自己这个做儿子的,是远不及司马懿。
司马懿早跟他说过,曹操行事之准则,向来是他宁可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他。
什么后世之名,什么史书评价,什么天下悠悠之口,曹操全都当放屁。
只要这么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他就敢做。
要不然他怎么敢动不动就屠城呢?
你曹冲拿什么后世评价,什么民心人心来压曹操,只会惹得曹操不喜。
而他这一条献计,则是摸准了曹操的脉搏。
曹操那一句“知孤者,子桓也”,正显示了曹操对他的认可。
想明白此节,曹丕心下暗自窃喜,面上自然少不了要恭维盛赞一番什么父王英明之类。
曹冲则只能默默的闭上了嘴巴。
程昱,辛毗的士族谋士,权衡利弊之下,亦是默认了曹操的决断,无人敢有异议。
豫州失陷已成定局,辛毗这等颍川谋士失势也已成定局,曹操此时又怎会在乎他们的态度。
程昱作为一兖州人,现下最迫切想做的,就是阻挡楚军继续北犯,保住自己的兖州。
至于淹几个郡的百姓,对于他这种当年能献计曹操,拿人肉做军粮的人来说,根本激不起他心头半点波澜。
“大王——”
蒋济却站了出来,想要反对。
曹操却摆手打断,厉声道:
“孤意已决,尔等谁若反对,孤就令谁率军去阻挡大耳贼。”
“你们若没这个胆量,最好就给孤闭上你们的嘴巴,休要在孤面前纸上谈兵,做妇人之仁!”
蒋济哑然。
曹操遂做出决断,当天便率陈留五万魏军,弃城北撤。
同时派出使者,以八百里快马赶往济水沿线诸郡,传诏各郡太守县令,尽掘南岸河堤,水淹兖州。
…
三日后。
两路楚军,十七万将士,会师于陈留城下。
目之所及,却是一片残垣断壁,还有漫空未烬的浓烟。
陈留乃陈留郡治所,又是中原重镇,城中光人口就有数万之众。
曹操自然舍不得将这样一座重镇,完好无损的留给刘备。
于是曹操在弃城北撤同时,下令将城中士民,统统强制随军北迁。
尔后便一把火,将陈留城烧成了白地。
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直接楚军抵达之时,都尚未完全熄灭。
“迁民毁城,曹操,你这么多年了,果然是一点没变,依旧是心狠手辣依旧…”
刘备脸上浮现一几分厌恶,当即喝令大军入城灭火,救济幸存百姓。
黄昏时分。
余火尽数被扑灭,楚军只能在废墟之上立营,施粥在救济那些未被曹操迁走,却家园被烧毁的士民。
北门城楼上。
刘备与萧和,关羽等立于城楼,远望北方。
“伯温,云长,孤欲继续挥师北上,一鼓作气收复兖州,饮马黄河,尔等以为如何?”
刘备马鞭遥指北方,言语间尽显豪烈自信。
老刘确实也有自信的底气。
此役北伐,数月间已收复许都陈留,豫州及部分兖州尽入版图。
将士们士气正盛,体力也尚未消耗到极限,完全有继续北进的能力。
此言一出,众臣自然是热血激荡,跃跃欲战。
关羽捋着美髯,慨然笑道:
“曹贼连遭重创,手中兵马只余五万,一时片刻间根本来不及补充兵源。”
“我军若趁胜北上追击,必可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收复兖州,将曹贼驱出河南地。”
“大王若决意继续北进,臣愿为先锋统军!”
众将皆是附合,纷纷请战。
刘备虽意气风发,却未敢轻易决断,目光看向了萧和。
此时的萧和,却远不似众人这般热血沸腾,反倒是凝望着北面,眉深微锁,若有所思。
“伯温,莫非曹贼还有什么翻盘之策?”
刘备对萧和那眼神再熟悉不过,立时警觉起来。
众人的热血激荡跟着冷静下来,目光齐看向了萧和。
萧和眼眸中闪过一道精光,却道:
“大王,恐怕我们此番北伐,只能到此为止了。”
“大王现下要做的,不是继续北上,而是去救兖州数十万百姓。”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皆是为之一惊。
刘备也是脸色一变,忙问萧和何出此言。
“曹操应该清楚,以他现下手头兵力,根本挡住我们继续北进,陈留他守不住,荥阳他照样守不住。”
“臣料他定然不会坐以待毙,必会另谋奇策,阻挡…至少是迟缓我军北进。”
“唯一的办法,便是故伎重施,再掘济水!”
萧和抬手遥指,接着说道:
“济水乃四渎之一,西起荥阳东至青州入海,自西向东正好将兖州与青徐豫三州分割。”
“曹贼北撤后,必会以济水为屏障,构建一条新的防线来守兖州。”
“可区区一条济水,又怎么可能挡得住我们几十万大军?”
“故臣料曹贼必会下狠手,将济水南岸堤坝,甚至是巨野泽也一并掘开,人为制造一场水患,将济水以南数十里范围,淹成一片泽国,借此来阻挡我军北上!”
这番判断一出口,城头上一片哗然。
刘备倒吸一口凉气,脸色一变:
“你济水绵延近十郡,沿线良田何止万顷,百姓更是以十万计!”
“这些人皆是他曹操子民,他当真能丧心病狂,下得去如此狠手?”
“难道他当真不顾天下悠悠之口,不顾后世史书评断?”
萧和却不以为然一哼,冷笑道:
“大王与曹操打了十几年,难道还不够了解曹操的性情么,他要是真在乎天下悠悠之口,在乎身后骂名,当年何至于血洗徐州?”
“牺牲十几万百姓,淹几个郡的田地,就能阻挡我军北上,守住兖州腹地,于他而言可称得上是再划算不过的一笔买卖。”
“臣猜想,他做如此决断时,只怕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刘备沉默。
半晌后,方是微微点头,叹道:
“伯温言之有理,曹操的眼中只有宏图霸业,区区百姓,在他眼中不过蝼蚁尔。”
“你说的不错,这掘济水之举,他确实做的出来。”
萧和收起冷笑,接着一拱手: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中原的民心曹操既是不要,大王自然当笑纳。”
“臣请大王即刻调拨人马船只,收容沿河各县百姓,既能得十几万丁口,又能尽收兖州人心,可谓两全其美也。”
“至于是否继续北进,反正我们已收复许都及豫州,甚至还收复了陈留等兖州以南部分郡县,已是超额完成了战前目标。”
“既如此,倒不妨暂且罢兵,士卒们养精蓄锐,大王则安抚民心。”
“他日再挥师北上,讨伐失尽民心之曹贼,大王必可摧枯拉朽,无往而不利也!”
听得萧和剖析,刘备豁然开朗,欣然一拂手:
“好,就依伯温所说,我们暂且息兵。”
“传孤之命,先救百姓,争人心!”本章完
曹冲这是怕史书之上,将他写成一个残暴不仁的暴君,为后世唾弃!
其实掘济水这事儿,他在青州也不是没干过。
当时在青州屡败给萧和,为了阻止楚军杀过黄河,夺取平原郡,他不得不掘了济水的青州段。
只是当时不过掘了百余里,淹也只淹了一郡而已,被水祸殃及的子民有限。
曹丕所献此策,却是要将西起荥阳,东至渤海,绵延七八百里的济水,统统掘掉。
连同中原第一大泽巨野泽,也要掘掉!
如此水淹的范围,则要涉及近十郡,地跨兖豫青徐四州。
所殃及之百姓,可是数以十万计。
所淹之房舍田地,则要以万亩来计算!
这就等于人为的制造了一场地垮数州的水患啊。
史笔如刀,史官们在史书之上,岂会一笔带过?
曹操捋髯不语,不得不权衡起利弊得失来。
“仓舒,你以为为兄献此计时,会顾虑不到你所说的吗?”
“可你想想看,倘若我们不这么做,就阻挡不住伪楚兵锋,到时整个兖州,乃至黄河以南百姓,皆将沦陷于楚军铁骑刀锋之下!”
“甚至楚军有可能打过黄河,整个河北也难逃刘备的刀锋,我大魏便有亡国灭种之危啊。”
“孰轻孰重,仓舒你可曾有想过?”
曹丕显然做足了功课,将司马懿所教的说词,原封不动的回敬给了曹冲。
“二哥此言差矣,就算兖州为刘备所夺,他也绝不可能杀——”
曹冲张口欲辩,话到嘴边却猛的咽了回去。
原本他是想说,以刘备的仁义,纵然拿下兖州,也断然不会祸及百姓。
可这话能当着曹操的面说吗?
你在大魏朝堂上,公然称赞刘备仁慈,以此来衬托父王的残暴,你这世子之位还想不想要了?
曹冲是不精于人情世故,却也没有梗直到如此地步。
“子桓言之有理!”
曹操眼中犹豫褪色,拍案而起,傲然道:
“知孤者,子桓也!”
“孤为大魏之主,保的乃是九州万方之民,而非一州一郡之民!”
“传孤诏命,即刻令济水沿线郡守,将济水南岸堤坝尽数掘开,借济水之力阻挡大耳贼继续北侵。”
“至于史书如何书写,后世如何评价,孤一生行事皆我行我素,又何惧后世宵小议论!”
曹丕嘴角暗暗上扬,瞥了一眼司马懿。
此刻他不得不佩服,论对曹操的揣摩,自己这个做儿子的,是远不及司马懿。
司马懿早跟他说过,曹操行事之准则,向来是他宁可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他。
什么后世之名,什么史书评价,什么天下悠悠之口,曹操全都当放屁。
只要这么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他就敢做。
要不然他怎么敢动不动就屠城呢?
你曹冲拿什么后世评价,什么民心人心来压曹操,只会惹得曹操不喜。
而他这一条献计,则是摸准了曹操的脉搏。
曹操那一句“知孤者,子桓也”,正显示了曹操对他的认可。
想明白此节,曹丕心下暗自窃喜,面上自然少不了要恭维盛赞一番什么父王英明之类。
曹冲则只能默默的闭上了嘴巴。
程昱,辛毗的士族谋士,权衡利弊之下,亦是默认了曹操的决断,无人敢有异议。
豫州失陷已成定局,辛毗这等颍川谋士失势也已成定局,曹操此时又怎会在乎他们的态度。
程昱作为一兖州人,现下最迫切想做的,就是阻挡楚军继续北犯,保住自己的兖州。
至于淹几个郡的百姓,对于他这种当年能献计曹操,拿人肉做军粮的人来说,根本激不起他心头半点波澜。
“大王——”
蒋济却站了出来,想要反对。
曹操却摆手打断,厉声道:
“孤意已决,尔等谁若反对,孤就令谁率军去阻挡大耳贼。”
“你们若没这个胆量,最好就给孤闭上你们的嘴巴,休要在孤面前纸上谈兵,做妇人之仁!”
蒋济哑然。
曹操遂做出决断,当天便率陈留五万魏军,弃城北撤。
同时派出使者,以八百里快马赶往济水沿线诸郡,传诏各郡太守县令,尽掘南岸河堤,水淹兖州。
…
三日后。
两路楚军,十七万将士,会师于陈留城下。
目之所及,却是一片残垣断壁,还有漫空未烬的浓烟。
陈留乃陈留郡治所,又是中原重镇,城中光人口就有数万之众。
曹操自然舍不得将这样一座重镇,完好无损的留给刘备。
于是曹操在弃城北撤同时,下令将城中士民,统统强制随军北迁。
尔后便一把火,将陈留城烧成了白地。
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直接楚军抵达之时,都尚未完全熄灭。
“迁民毁城,曹操,你这么多年了,果然是一点没变,依旧是心狠手辣依旧…”
刘备脸上浮现一几分厌恶,当即喝令大军入城灭火,救济幸存百姓。
黄昏时分。
余火尽数被扑灭,楚军只能在废墟之上立营,施粥在救济那些未被曹操迁走,却家园被烧毁的士民。
北门城楼上。
刘备与萧和,关羽等立于城楼,远望北方。
“伯温,云长,孤欲继续挥师北上,一鼓作气收复兖州,饮马黄河,尔等以为如何?”
刘备马鞭遥指北方,言语间尽显豪烈自信。
老刘确实也有自信的底气。
此役北伐,数月间已收复许都陈留,豫州及部分兖州尽入版图。
将士们士气正盛,体力也尚未消耗到极限,完全有继续北进的能力。
此言一出,众臣自然是热血激荡,跃跃欲战。
关羽捋着美髯,慨然笑道:
“曹贼连遭重创,手中兵马只余五万,一时片刻间根本来不及补充兵源。”
“我军若趁胜北上追击,必可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收复兖州,将曹贼驱出河南地。”
“大王若决意继续北进,臣愿为先锋统军!”
众将皆是附合,纷纷请战。
刘备虽意气风发,却未敢轻易决断,目光看向了萧和。
此时的萧和,却远不似众人这般热血沸腾,反倒是凝望着北面,眉深微锁,若有所思。
“伯温,莫非曹贼还有什么翻盘之策?”
刘备对萧和那眼神再熟悉不过,立时警觉起来。
众人的热血激荡跟着冷静下来,目光齐看向了萧和。
萧和眼眸中闪过一道精光,却道:
“大王,恐怕我们此番北伐,只能到此为止了。”
“大王现下要做的,不是继续北上,而是去救兖州数十万百姓。”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皆是为之一惊。
刘备也是脸色一变,忙问萧和何出此言。
“曹操应该清楚,以他现下手头兵力,根本挡住我们继续北进,陈留他守不住,荥阳他照样守不住。”
“臣料他定然不会坐以待毙,必会另谋奇策,阻挡…至少是迟缓我军北进。”
“唯一的办法,便是故伎重施,再掘济水!”
萧和抬手遥指,接着说道:
“济水乃四渎之一,西起荥阳东至青州入海,自西向东正好将兖州与青徐豫三州分割。”
“曹贼北撤后,必会以济水为屏障,构建一条新的防线来守兖州。”
“可区区一条济水,又怎么可能挡得住我们几十万大军?”
“故臣料曹贼必会下狠手,将济水南岸堤坝,甚至是巨野泽也一并掘开,人为制造一场水患,将济水以南数十里范围,淹成一片泽国,借此来阻挡我军北上!”
这番判断一出口,城头上一片哗然。
刘备倒吸一口凉气,脸色一变:
“你济水绵延近十郡,沿线良田何止万顷,百姓更是以十万计!”
“这些人皆是他曹操子民,他当真能丧心病狂,下得去如此狠手?”
“难道他当真不顾天下悠悠之口,不顾后世史书评断?”
萧和却不以为然一哼,冷笑道:
“大王与曹操打了十几年,难道还不够了解曹操的性情么,他要是真在乎天下悠悠之口,在乎身后骂名,当年何至于血洗徐州?”
“牺牲十几万百姓,淹几个郡的田地,就能阻挡我军北上,守住兖州腹地,于他而言可称得上是再划算不过的一笔买卖。”
“臣猜想,他做如此决断时,只怕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刘备沉默。
半晌后,方是微微点头,叹道:
“伯温言之有理,曹操的眼中只有宏图霸业,区区百姓,在他眼中不过蝼蚁尔。”
“你说的不错,这掘济水之举,他确实做的出来。”
萧和收起冷笑,接着一拱手: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中原的民心曹操既是不要,大王自然当笑纳。”
“臣请大王即刻调拨人马船只,收容沿河各县百姓,既能得十几万丁口,又能尽收兖州人心,可谓两全其美也。”
“至于是否继续北进,反正我们已收复许都及豫州,甚至还收复了陈留等兖州以南部分郡县,已是超额完成了战前目标。”
“既如此,倒不妨暂且罢兵,士卒们养精蓄锐,大王则安抚民心。”
“他日再挥师北上,讨伐失尽民心之曹贼,大王必可摧枯拉朽,无往而不利也!”
听得萧和剖析,刘备豁然开朗,欣然一拂手:
“好,就依伯温所说,我们暂且息兵。”
“传孤之命,先救百姓,争人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