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开业大吉-《农门福妃又野又飒》

  孩子们拿到串串都迫不及待的开吃,边烫的吹气边不停的叽叽喳喳:

  “谢谢大顺叔!”

  “大顺叔最好了!”

  “好好吃好好吃!”

  真是好不热闹。

  “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们也赶紧回去叫自家爹娘过来呀。”林川谷也拿了一串豆腐,眯眯眼睛,好香好香。

  “我要叫我爹娘过来!”

  “我也要去,让他们带馒头!”

  “对,就饼子!”

  有免费的吃食,还这么好吃,那绝对不能放过啊,当即孩子们就四散而去。

  很快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没多久姜宛童家门口就又围满了人,大家一面说着没帮什么忙,一面客气客气就接过串串。

  这一吃,就没有不喜欢的,虽然不是肉,可却是拿骨头熬的,满满的都是肉香。

  还真就有孩子拿了饼子就着吃,大人好歹矜持一些,没这么做。

  姜宛童她们就在院子里不停的洗菜串串,林大顺和林大丰还有林来富在外面烧柴加汤,招呼村民们。

  大家尽兴的吃了一个时辰才慢慢散掉。

  林大顺和林大丰熄了柴火,端走汤锅。

  锅里还有二十三串串串,家里人分着就吃了。

  姜宛童点了点剩下的竹签,确定总共吃掉多少串串。

  “乖乖,竟然吃了783串?”林三阿婆听到姜宛童报的数惊得嘴巴能装下鸭蛋。

  “其实也还好,咱们村一共一百一十三户,我记得是四百八十多人,这次来的大概有个一半吧。一个人平分下来也不过两串。”姜宛童掰着手指算账:

  “县城的人更多,那个赵记馄饨摊一天就能卖出两百碗馄饨呢,咱们便是卖出七八百串串串也是可以的。”

  家里人听完都有些激动了。

  “这毛八百串串串听着吓人,实际上真没多少东西,也就大家人多分的慢,若是正儿八经吃,不得吃个十来串?”林大顺很快就反应过来里面的巨大利润:

  “便是一文钱三串菜串,这里面的赚头也很大。”

  串串上的菜串的讲究,看着密实,实际上也就是一片菜叶子切成小块叠加出来的效果,一棵大白菜就能穿个五十来串呢。

  白萝卜也是切成滚刀块,一串上也就三四块,一根萝卜串个十来串是小意思。

  而蔬菜的成本微乎其微。

  所以他们免费让大家吃了这么多,其实也没花多少钱。

  便是最贵的豆腐,也都是五文钱一斤,串个二十串没问题。

  “明日一早大顺两口子就进城去,先把摊子支起来!”林三阿婆当即拍板。

  于是晚上大家又忙碌一波,林大丰又削了一堆签子,其他人把能提前处理的菜品处理了,张氏和周氏又一起蒸了好多饼子。

  姜宛童调了一小罐麻酱酱汁,炸了一小罐花椒油,保证这串串的口味选择多样化,当然,酱料和麻油那都是要单加钱的。

  第二天天蒙蒙亮时,林大顺和刘氏就架着牛车带着一堆家伙什就往县城走了。

  地点在城西的章喜街,不同的摊位费要交不同的钱,确定要租用的摊位便去监市那里交钱拿到摊位号牌。

  林大顺他们选的是中档的摊位,一天五文钱,左右分别是一个包子摊一个烧饼摊。

  他很能来事,很快就跟隔壁的两个摊子熟悉起来。

  “当家的,你说咱们能成吗?”刘氏支好炉灶架好锅后有些紧张。

  “现在天慢慢凉了,大家伙是愿意吃这热腾腾的串串的。等天热了,还有那冷锅串串。我看这串串能长久的做下去。”林大顺摆着小桌子小板凳倒是很自信。

  “你想,一样的熬骨头汤,谁家能有咱家的好喝?”林大顺又问一句。

  这骨头汤的作料包可是姜宛童特意包的,还有她调的麻酱汁,那也是加了醋、酱油还有糖、盐、甚至胡椒碎的,绝对是别人想不到的配料。

  “那是,吃食就讲究个味道,咱家肯定差不了。”刘氏也有底气。

  她刚说完就见一个路过的青年来到他们摊子前:“三婆串串香?确实挺香的,怎么卖?”

  “哎呦,一看您就是个会吃的,鼻子可真好。”林大顺开口先夸奖:

  “咱们菜串是一文钱三串,蘑菇和豆腐都是一文钱两串,饼子是两文钱一个,免费一勺汤。另外,咱家还有特色的豆干和豆皮,这都是一文钱一串的,跟您讲,保准您没吃过这个味!”

  林大顺说着拿起一串豆皮递给那青年:“今儿第一天开张,您又是咱们摊的第一个客人,这第一串豆腐皮给您免费尝尝。”

  “这不合适吧。”青年有些不好意思。

  “嗐,咱说的天好,没人吃那还不是白说。您呐,就帮忙尝尝,好吃了就说个公道话帮着咱宣扬下,那可不比咱说一百句好使?”林大顺会说话,把这一串直接塞到青年手里。

  “好,只要好吃,我这早饭就你家摊子吃了。”青年也爽快,吃了一口后便露出惊艳之色。

  这豆皮吸饱了骨汤的汤汁,一口咬下去满口生香,竟然比肉还好吃!

  他二话不说坐到一个小桌边:“老板,来三串菜串,一串豆皮,一串豆干,一个饼子!”

  “好嘞!”林大顺立刻把青年点的串串盛到竹碗里,连着饼子一块给他端上来。

  “真这么好吃啊?”其他被香味吸引来的路人都忍不住问道。

  “那豆皮比肉还好吃,你敢信?”青年也如他之前承诺的公道评价。

  可这评价似乎是太公道了,反而引得许多人不相信:

  “一个豆子做的,能跟肉比?”

  “就是,你是他们找来的托吧?”

  “我看就是托,好吃也就算了,还比肉好吃,骗人呢吧。”

  青年倒是个火爆脾气,放下饼子拍案而起了:“谁说我是托的!不信你们尝尝!若是不好吃,我就请你们吃!若是好吃,你们请我吃!敢不敢跟我赌?”

  “嗨!我还不信邪了!老板,来一串豆皮!”当时就有另一个青年跟他杠上了。

  “好嘞。”林大顺对这情况可是乐见其成,用姜宛童的话说,这叫有话题度,有热度。

  另一个青年吃了一口,瘪了嘴:“我能昧着良心说不如肉吗?”

  “呸,赶紧给人老板付钱吧!也得给我再买一串豆皮。”前一个青年笑骂道。

  另一个青年愿赌服输付了钱,甚至还跟前一个青年拼桌一起点了串串和饼子吃。

  这下观望的路人们开始蠢蠢欲动,有结伴的便一起合买三串菜串尝尝,这一尝就都成了摊上的顾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