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是做人情,咱们就不说卖方子,就免费告诉他们,只以后咱家去买豆腐豆干豆皮啥的,让他家按照成本价给咱们。”林三阿婆又深入的想了一步。
“姥姥说的有理。以后的年岁长了,咱们成本价拿货,不见得比卖方子吃亏。”姜宛童觉得林三阿婆真是应了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看事情通透,思维还敏捷。
这林五叔姜宛童也是观察好久,他虽然和林大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这运气实在比不了林大伯。
林五婶在生孩子时难产去世了,林五叔怕后娘苛待儿子,愣是没娶,自己一个大男人带大孩子。
儿子好容易好好长大,娶了媳妇,结果生了俩孩子后,儿子又去世了。
林五叔白发人送黑发人,遭不住,病了一场。之后是得知儿媳妇有改嫁的意思,为了两个孙子便又努力挺起来。
林大伯关照弟弟,这豆腐手艺是林大伯他娘传下来的,那时候林大伯已经坐上里正,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就把这做豆腐的生意让给弟弟,也好给家里多个进项。
只是即便如此,林五叔家也依旧不太富裕,如今两个孙子都长大,尤其大孙子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若是这个时候多一个赚钱的门路,林五叔家肯定乐意。
里正林大伯家也是高兴的,毕竟林大伯家也是一大家子,再怎么贴补弟弟也不能太过分。
林五叔本人也比较正直憨厚,他也不想让大哥家的小辈们吃亏。
而林三阿婆
姜宛童知道的,林三阿婆心中更清楚,所以才提出不要方子钱,只要以后买东西的实惠。
这样以类似“分期付款”的形式对自家补偿,一方面不会给林五叔造成短期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顾全林五叔的面子,让他心存感激的同时也不会觉得欠下天大的人情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于是这事就定下来。
林三阿婆拿着成品的豆干和豆皮,带着张氏夫妇就去找林五叔了。
这一聊就到了快吃晚饭的点,林五叔祖孙三人亲自给林三阿婆三人送回来。
“三嫂子,你放心,以后有什么事就招呼咱家,咱家人虽然少,可爷们儿都是顶用的。”林五叔神色认真,还有掩饰不住的高兴。
他本来比林大伯要小七岁的,可命运不济生活坎坷,让他看上去沧桑不少,比林大伯看着年岁还大,如今精神焕发倒是看着像他的岁数了。
“三奶奶,以后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林五叔的大孙子十八岁的林昌安也表态。
“对!三奶奶以后你可别客气。”林五叔的小孙子十四岁的林昌明也不甘落后。
“咱们都是一宗出来的,本来就该互帮互助,你们也别太客气啦。”林三阿婆也笑着跟他们说话。
“就是啊,要是不熟或者没记住的,都来找你们婶子。”林来富也笑的开心。
“都到家门口了,喝口水再回去吧。”张氏招呼道。
“不了不了,回去还得干活,要早些记熟了,明日三嫂子不还得要货嘛。”林五叔赶紧摆手拒绝。
“对,咱们就赶紧回去啦,三奶奶,来富叔还有婶子,你们回去吧。”林昌安也摆摆手。
林三阿婆就不再留他们。
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分别了。
林五叔等人刚走,林大伯的长子林大全就来了,还送了两刀肉,自然也是感谢林三阿婆他们对林五叔的帮助。
“这林老五也是实诚人,当时说了这事后,他就让林昌安去把林大爷请来了,原本还想签个契约,表明绝对不让外人知道这个方子。我说不用,这好东西谁还不是紧紧攥手里?”林三阿婆给家里人讲了下当时的情形。
“当时林大爷还说要给钱,我能让他给么。咱看中的就是这个人情,是以后两家的走动嘛。”林三阿婆颇为得意的说道。
自然,事情也是像林三阿婆之前计划的那样定下来。
第三天,姜宛童和林大丰与林大顺夫妇一起进城。
在自家串串香摊位吃完早饭,实打实感受了一把自家生意的红火。
“大哥算账好利索啊。”林大丰看着林大顺能把客户五花八门的点菜记得分毫不差,还能把钱算的清清楚楚,不禁心生佩服。
“大表哥有做生意的天赋,二表哥你也不差呀,木工手艺精湛,咱家就是个人才聚集地。”姜宛童很是自豪的说。“走吧,咱们去祥芝斋。”
“好嘞。”林大丰背上背篓刚走出摊子两步,迎面竟然碰上提着食盒过来的慎小六。
“大丰?童娘?真没想到在这儿碰见。”慎小六看看林大丰又看看在三婆串串香摊子前排起的长龙,瞬间了然:
“你们是刚吃完串串香?味道怎么样?我这两天总听别人念叨,我们爷就想尝尝味道,今儿专门让我过来买的。”
林大丰闻言笑起来:“这就是我家生意,我大哥大嫂支的摊子呢。”
“啥?”慎小六震惊,也不怪他,这一长串的人排着队,他看不见里面的林大顺和刘氏。
而且,他更震惊的是:“大丰,你家什么时候做起吃食生意了?还做的这么好!不是,我听说那串串香是祖传的方子呀。”
“是祖传的方子,我舅妈做饭多好吃,小六哥是知道的吧?”姜宛童赶紧说道。
他们离摊子虽说有几步路,但旁边排队的人却不少,慎小六这一惊一乍的,一个不小心就要把“祖传方子”的幌子拆穿了。
慎小六也反应过来,连忙接话:“那是,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吃张婶做的菜粥,那玩意儿能有啥稀奇,可她做的就好吃。”
“我记得,那次你喝了三碗。”姜宛童捂嘴笑道。
他们说的也是实话,只不过姜宛童记得那次是为了感谢言师傅收林大丰为徒,张氏特意用猪油把菜抄了一下,然后小火慢炖,这粥自然香糯可口。
“童娘笑话我呢。”慎小六又说:“大顺哥和嫂子把张婶的手艺学到手,也不奇怪摊子这么火了。”
这么几句话,总算把“祖传方子”的事情圆了过去。
之后,慎小六还借着熟人的身份走了“VIP通道”,不用排队就买到串串,林大顺听说是要给言师傅吃的,还多给了两勺麻酱汁,可把一众食客羡慕坏了。
“姥姥说的有理。以后的年岁长了,咱们成本价拿货,不见得比卖方子吃亏。”姜宛童觉得林三阿婆真是应了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看事情通透,思维还敏捷。
这林五叔姜宛童也是观察好久,他虽然和林大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这运气实在比不了林大伯。
林五婶在生孩子时难产去世了,林五叔怕后娘苛待儿子,愣是没娶,自己一个大男人带大孩子。
儿子好容易好好长大,娶了媳妇,结果生了俩孩子后,儿子又去世了。
林五叔白发人送黑发人,遭不住,病了一场。之后是得知儿媳妇有改嫁的意思,为了两个孙子便又努力挺起来。
林大伯关照弟弟,这豆腐手艺是林大伯他娘传下来的,那时候林大伯已经坐上里正,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就把这做豆腐的生意让给弟弟,也好给家里多个进项。
只是即便如此,林五叔家也依旧不太富裕,如今两个孙子都长大,尤其大孙子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若是这个时候多一个赚钱的门路,林五叔家肯定乐意。
里正林大伯家也是高兴的,毕竟林大伯家也是一大家子,再怎么贴补弟弟也不能太过分。
林五叔本人也比较正直憨厚,他也不想让大哥家的小辈们吃亏。
而林三阿婆
姜宛童知道的,林三阿婆心中更清楚,所以才提出不要方子钱,只要以后买东西的实惠。
这样以类似“分期付款”的形式对自家补偿,一方面不会给林五叔造成短期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顾全林五叔的面子,让他心存感激的同时也不会觉得欠下天大的人情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于是这事就定下来。
林三阿婆拿着成品的豆干和豆皮,带着张氏夫妇就去找林五叔了。
这一聊就到了快吃晚饭的点,林五叔祖孙三人亲自给林三阿婆三人送回来。
“三嫂子,你放心,以后有什么事就招呼咱家,咱家人虽然少,可爷们儿都是顶用的。”林五叔神色认真,还有掩饰不住的高兴。
他本来比林大伯要小七岁的,可命运不济生活坎坷,让他看上去沧桑不少,比林大伯看着年岁还大,如今精神焕发倒是看着像他的岁数了。
“三奶奶,以后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林五叔的大孙子十八岁的林昌安也表态。
“对!三奶奶以后你可别客气。”林五叔的小孙子十四岁的林昌明也不甘落后。
“咱们都是一宗出来的,本来就该互帮互助,你们也别太客气啦。”林三阿婆也笑着跟他们说话。
“就是啊,要是不熟或者没记住的,都来找你们婶子。”林来富也笑的开心。
“都到家门口了,喝口水再回去吧。”张氏招呼道。
“不了不了,回去还得干活,要早些记熟了,明日三嫂子不还得要货嘛。”林五叔赶紧摆手拒绝。
“对,咱们就赶紧回去啦,三奶奶,来富叔还有婶子,你们回去吧。”林昌安也摆摆手。
林三阿婆就不再留他们。
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分别了。
林五叔等人刚走,林大伯的长子林大全就来了,还送了两刀肉,自然也是感谢林三阿婆他们对林五叔的帮助。
“这林老五也是实诚人,当时说了这事后,他就让林昌安去把林大爷请来了,原本还想签个契约,表明绝对不让外人知道这个方子。我说不用,这好东西谁还不是紧紧攥手里?”林三阿婆给家里人讲了下当时的情形。
“当时林大爷还说要给钱,我能让他给么。咱看中的就是这个人情,是以后两家的走动嘛。”林三阿婆颇为得意的说道。
自然,事情也是像林三阿婆之前计划的那样定下来。
第三天,姜宛童和林大丰与林大顺夫妇一起进城。
在自家串串香摊位吃完早饭,实打实感受了一把自家生意的红火。
“大哥算账好利索啊。”林大丰看着林大顺能把客户五花八门的点菜记得分毫不差,还能把钱算的清清楚楚,不禁心生佩服。
“大表哥有做生意的天赋,二表哥你也不差呀,木工手艺精湛,咱家就是个人才聚集地。”姜宛童很是自豪的说。“走吧,咱们去祥芝斋。”
“好嘞。”林大丰背上背篓刚走出摊子两步,迎面竟然碰上提着食盒过来的慎小六。
“大丰?童娘?真没想到在这儿碰见。”慎小六看看林大丰又看看在三婆串串香摊子前排起的长龙,瞬间了然:
“你们是刚吃完串串香?味道怎么样?我这两天总听别人念叨,我们爷就想尝尝味道,今儿专门让我过来买的。”
林大丰闻言笑起来:“这就是我家生意,我大哥大嫂支的摊子呢。”
“啥?”慎小六震惊,也不怪他,这一长串的人排着队,他看不见里面的林大顺和刘氏。
而且,他更震惊的是:“大丰,你家什么时候做起吃食生意了?还做的这么好!不是,我听说那串串香是祖传的方子呀。”
“是祖传的方子,我舅妈做饭多好吃,小六哥是知道的吧?”姜宛童赶紧说道。
他们离摊子虽说有几步路,但旁边排队的人却不少,慎小六这一惊一乍的,一个不小心就要把“祖传方子”的幌子拆穿了。
慎小六也反应过来,连忙接话:“那是,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吃张婶做的菜粥,那玩意儿能有啥稀奇,可她做的就好吃。”
“我记得,那次你喝了三碗。”姜宛童捂嘴笑道。
他们说的也是实话,只不过姜宛童记得那次是为了感谢言师傅收林大丰为徒,张氏特意用猪油把菜抄了一下,然后小火慢炖,这粥自然香糯可口。
“童娘笑话我呢。”慎小六又说:“大顺哥和嫂子把张婶的手艺学到手,也不奇怪摊子这么火了。”
这么几句话,总算把“祖传方子”的事情圆了过去。
之后,慎小六还借着熟人的身份走了“VIP通道”,不用排队就买到串串,林大顺听说是要给言师傅吃的,还多给了两勺麻酱汁,可把一众食客羡慕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