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朱标初见朱熈!惊了!-《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待得宫女们鱼贯退下,殿门也随之合上,殿内陷入一片静谧。

  吕氏缓步轻动,一边搀扶着吕本,引他在主位椅子上坐下,一边侧身站定,神情恭敬,轻声问道:“父亲,此番前来,可是有要事交代女儿?”

  尽管如今吕氏已贵为执掌东宫内务的侧妃,在这深宫内院也算手握重权,可面对自己的父亲,她没有半分倨傲什么,只有对吕本的敬重。

  毕竟,当初能踏入东宫成为太子妃嫔,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地位,全仰仗吕本在背后精心铺设的道路。

  要不是背后站着吕本,她或许还争不赢东宫内的其他女人。

  “今日朝堂之上的消息,你想必已然知晓了吧?”

  吕本面色严肃的问道。

  “嗯。”

  吕氏轻轻点头,随后开口说道:“听允炆的几位老师提及,冠军伯朱应在北伐之战中再度立下大功。”

  “今日朝议,太子殿下亲自提议,要晋封冠军伯为冠军侯,还要昭告天下,大肆表彰冠军侯的功绩。”

  吕本神情愈发严肃,微微点头,目光凝视着吕氏,追问道:“对此,你作何感想?”

  “父亲。”

  吕氏微微思索,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这个朱应,能力着实出众,更难得的是,他运气极佳。”

  “入伍不过是短短三年,如今还不到二十岁。”

  “竟已博取如今这般封侯爵的地位,还深受皇上与太子殿下的器重,未来的前途,当真不可限量。”

  说到这。

  吕氏微微顿了顿,眼中带着一丝思索,继续道:“有了他,对允炆而言,自然是有极大可能成为助力。”

  “可对于淮西勋贵,对于朱允熥来说,这无疑是个坏消息。”

  “想当初,淮西一系在朝堂之上,武将势力盘根错节,以淮西为先,凝聚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因着大明常年征战,皇上也不得不倚重他们,久而久之,淮西勋贵便目中无人,行事愈发嚣张。”

  吕氏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冷意:“如今,朝堂上淮西独大的局面眼看就要改变了。”

  “这朱应,且不说当下的洪武朝,单论日后太子继位,他也必将成为新一代的武将翘楚,手握重权。”

  听到吕氏的话,吕本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生怕吕氏会错判形势,去得罪了朱应,那样就不是好事了。

  “所以,对他,我们只可交好,绝不可轻易得罪。”吕本沉声说道,带着叮嘱告诫之意。

  “父亲放心。”

  吕氏神色坚定,认真说道:“如此人杰,本就是允炆天然的助力,女儿又怎会糊涂到去得罪他?”

  “此番,朱应之妻已被封为三品诰命。”

  “为父会以允炆的名义,备上一份厚礼送往朱府。”

  吕本稍微思虑,便语气沉稳的安排道:“往后,你也要寻个恰当的时机,向朱应表达善意。”

  “据为父所知,淮西诸多将领,尤其是蓝玉那一伙,与这朱应关系并不融洽,在辽东时更是多有摩擦。”

  “这一点,我们务必要加以利用。”

  “只要是与淮西为敌,那就是对我们有利。”

  对此。

  “这事,女儿也有所耳闻。”

  “那些淮西将领骄纵惯了,昔日辽东之战,朱应破城立功,入了皇上的眼,皇上便有了着重培养他的心思。”

  “淮西勋贵自然明白皇上的意图,对朱应多番打压。”

  吕氏点了点头,眼中也是带着看透的意思。

  在吕本长期的熏陶下,她虽是一介女流,却聪慧过人,对朝堂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要不然。

  如今的东宫内也不会被他完全掌控了。

  作为嫡子的朱允熥也不会完全被她压制了。

  吕氏这个女人,非常之聪明,而且手段也不弱。

  “敌人的敌人,便是天然可拉拢的盟友。”

  “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必然是站在朱允熥身后的。”

  “可允炆在军中却缺少支持者,这朱应,便是眼下最好的人选。”

  吕本再次郑重的叮嘱着,直言明了。

  未来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淮西!

  吕氏重重的点头,应道:“请父亲放心,女儿明白其中利害。”

  “至于朱允熥,虽说如今已被你牢牢掌控,但在你尚未成为真正的太子妃,允炆也未被册立为太孙之前,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毕竟,他是身为嫡子,而允炆是庶出,这身份上的差距,便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当初皇上曾经立国时就说过,立嫡立长。”

  “嫡在长之前啊。”吕本再次语重心长的提醒道。

  每一次来东宫,这都是吕本必然要叮嘱的话。

  他生怕自己女儿会轻敌,会自以为掌控了朱允熥而放松。

  那样就会一败涂地。

  他们,是真的输不起。

  就凭吕氏这些年来针对朱允熥所为,倘若日后真的让朱允熥成为了太孙,他吕家绝对会被清算。

  “女儿明白,这朱允熥掀不起什么风浪,还有那两个贱丫头,也不足为惧。”

  “如今的他们已经被我完全控制了。”

  “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吕氏嘴角露出一抹冷笑,显得十分的自信。

  ……

  朱府,大殿内!

  “朱夫人。”

  金吾卫统领罗扬身着战甲,此刻站在殿内,对着沈玉儿抱拳行礼,继而高声说道:“奉太子殿下旨意,明日请朱夫人携子入东宫觐见。”

  沈玉儿身着诰命宫装,仪态端庄。

  闻言。

  立刻微微欠身,恭敬回道:“有劳罗统领传旨,明日臣妇一定准时前往东宫觐见。”

  言辞间。

  沈玉儿也是难掩紧张与忐忑。

  “那标下就先行告退了。”

  传完旨意,罗扬再次抱拳,转身大步离去。

  待罗扬的身影消失在府门之外,沈玉儿微微皱眉,转头看向身旁的林福,轻声问道:“林伯,你说这太子召见,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以前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卜伯伯,如今却要面见太子殿下,心里慌得很,就怕丢了夫君的脸。”

  说话间。

  沈玉儿十分紧张,眼中也满是忧虑。

  “少夫人,莫要担心。”

  林福面带微笑,语气和蔼的宽慰道:“太子殿下日理万机,能在百忙之中召见你,这可是天大的恩泽。”

  “这恰恰表明了皇上与太子对少爷的看重。”

  “如今您留在应天,就是对少爷最好的支持。”

  “明日觐见,只需循规蹈矩,依礼而行便可。”

  “这也是太子殿下例行对少爷还有少夫人的关心。”

  听到这话。

  “嗯。”

  沈玉儿轻轻点头,神色稍缓。

  这时。

  林福脸上笑意更浓,有些高兴的说道:“少夫人,老奴已经在应天城寻到两处绝佳之地,适合开设酒楼。”

  “一处位于内城,繁华热闹,往来皆是达官显贵。”

  “另一处则是在外城,也是人声鼎沸。”

  “此外,外城还有一个酒坊,老奴已经派人去洽谈了,估计这个月就能把铺面拿下,随后便可着手酿酒之事。”

  说到这些。

  林福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能在应天这座都城为自家少爷开创一份产业,他满心都是激动与期待。

  “应天乃权贵云集之地,开设酒楼酒坊,按例要去官府报备,这些事情没遇到什么阻碍吧?”沈玉儿还是有些担忧,不禁开口问道。

  “少夫人,您可小瞧了少爷如今的威望。”

  “起初,老奴派人去官府办理开设酒楼和酒坊的公文,那些文吏百般刁难,诸多阻碍。”

  “毕竟商贾身份在大明是低贱的。”

  “可当亮出少爷的身份后,事情立刻就变得畅通无阻了。”

  “如今少爷可是实打实跻身权贵之列,不到二十岁就封侯,这在大明开国以来,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儿。”

  “谁也不敢得罪少爷。”

  林福说着,语气中满是骄傲与自豪。

  对于应天的情况,乃至于在大宁府与那些官吏权贵,林福打交道不少。

  如若有权不用,那就是傻了。

  再而。

  林福也并没有动用什么权力,而是用了自家少爷的威望。

  自己少爷在大明内立下诸多战功,朝堂皆知,更是深受皇上与太子看重,开设酒楼,酒坊,这些小事自然是无人敢阻碍。

  “如今圣旨还未正式下达,也不知这封侯之事是真是假。”

  沈玉儿微微摇头,轻声说道。

  虽说坊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府里上下也都在议论此事,可圣旨一日未到,她心里总归不踏实。

  “管它呢,反正少爷如今运势正盛,这就足够了。”

  “老奴只管为少爷在应天府精心筹备产业,哪怕日后少爷辞官归隐,咱们一家也衣食无忧。”

  林福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脸上带着乐观的笑容。

  在他心中,一切都是为了自家少爷,只要能为少爷谋得长久安稳,他便心满意足。

  战场上的事情。

  他这个管家帮不上什么,但是府里的事情,乃至于产业上的事情,林福绝对不会让自己少爷烦心。

  这时!}

  “娘。”

  “娘。”

  几声清脆的喊声从殿外传了进来。

  只见一个身着黑色华服的小家伙,摇摇晃晃的张开双臂,迈着不太稳的步子,从殿外朝着沈玉儿走来。

  身后两个侍女紧紧相随,满脸笑意的护着他。

  “熈儿。”

  沈玉儿一见到朱熈,原本略带忧虑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来,她快步迎上前,一把将小家伙抱了起来。

  如今。

  朱熈已经八个月大了,不仅能走上一小段路,还牙牙学语,会叫娘和爹爹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沈玉儿满心都是欢喜。

  ……

  翌日!

  上午。

  皇宫外,正门洪武门巍峨耸立,气势恢宏。

  沈玉儿的马车在林福的亲自驾驭下,缓缓驶到门前。

  “止步。”

  值守在洪武门的禁卫军立刻上前,长枪一横,挡住了马车的去路。

  “我家夫人乃是冠军伯之妻,奉太子殿下旨意,前往东宫觐见。”

  “劳烦通传一声。”

  林福赶忙从车夫座上下来,满脸笑容的对着眼前的值守百户说道。

  “原来是朱夫人。”

  听到林福的话,这个禁卫军百户以及周围的禁卫军,脸上瞬间浮现出崇敬之色。

  今日!

  正是昭告北元铁骑被朱应率军击溃的日子,宫中禁卫军消息灵通,自然对朱应的滔天战功早有耳闻。

  禁卫军皆是从各方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朱应的勇猛无畏,以及他率领大明军队大败北元最强军队的壮举,令每一个大明军人,包括这些禁卫军,都打心底里敬佩与认可。

  “太子殿下已有交代,如若朱夫人入宫,可直接放行。”

  “标下愿为朱夫人领路。”

  值守百户躬身行了一礼,大声回道。

  有着对朱应的崇敬,此刻全部都表现了出来。

  “如此,有劳百户了。”

  林福连忙道谢。

  毕竟皇宫内院宛如迷宫,若无人引路,一旦走错,误闯禁地,那可就是大罪过了。

  “请。”

  百户一摆手,值守的禁卫军迅速散开,让出一条通道。

  随后,他亲自牵着马缰,在前头带路,朝着东宫方向走去。

  能够得此殊荣的。

  或许也只有朱应的威望能带来了。

  皇宫规模宏大,殿宇楼阁皆是恢弘。

  随处可见巡视的禁卫军。

  约莫过了半炷香的时间,在这百户的牵引下,终于来到一处宫殿群前。

  这里与皇宫正门由禁卫军值守不同,乃是直属于东宫的金吾卫在此值守。

  放眼望去,四周金吾卫林立,巡视的金吾卫更是络绎不绝,整个宫殿群戒备森严。

  或者说。

  整个皇宫都是一座密不透风的铁桶,各处都是岗哨,如果真的有刺客想要行刺或是混入其中,简直难如登天。

  到了东宫正门,罗扬早已得到消息,此刻已经站在正门外等候。

  “朱夫人。”

  罗扬大步走到马车前,双手抱拳行礼。

  林福见状,立刻上前,小心的掀开马车的幕帘。

  沈玉儿怀抱幼子,缓缓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望着眼前这座雄伟壮丽的宫殿,沈玉儿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忐忑。

  三年前!

  她还只是个商贾之女,身份低微,如今却站在了大明权力的核心之地,即将面见大明的太子储君,这般巨大的身份转变,让她一时有些恍惚,仿若置身梦中。

  “罗统领。”

  “标下就送到这了。”

  “标下告退。”

  而送沈玉儿来的百户则是躬身对着罗扬一拜,然后缓缓退下了。

  罗扬则是对着他点了点头。

  “不能丢夫君的脸,我如今代表的可是夫君。”

  沈玉儿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紧张,抬起头,神色温婉的看向面前的罗扬,轻声问道:“罗统领,我是直接进去,还是另有安排?”

  “林管家在宫外等候,吾领朱夫人入宫觐见。”

  罗扬先是对着林福交代了一句,随后侧身,对着大殿内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好。”

  沈玉儿点了点头,抱着儿子,迈着谨慎的步伐向前走去。

  东宫外!

  戒备森严,气氛凝重。

  而进入东宫内部,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值守各处的金吾卫身如同一尊尊雕像,但手持的兵刃皆是冒着寒光,十分森严。

  在罗扬的引领下,他们一路畅通无阻,很快便来到了东宫大殿外。

  沈玉儿紧紧抱着朱熈,心中满是谨慎与忐忑。

  而小家伙朱熈却浑然不知,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对这个陌生而又新奇的环境充满了好奇。

  “殿下,朱夫人携子已在殿外恭候,不知能否入殿?”

  罗扬站在殿外,躬身对着殿内喊道。

  只是几个呼吸。

  “进来吧。”

  殿内传来朱标温和而透出威严的声音。

  “朱夫人,请进。”

  罗扬立刻转身,手指着眼前的大殿,恭敬对着沈玉儿说道。

  “谢了。”

  沈玉儿轻声道谢,抬眼望着面前这座象征着无上权力的东宫大殿,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毕竟!

  此番她要面见的是大明权势仅次于皇上的第二人,当今太子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

  别说是他一个普通女子了。

  就算是那些大臣面见,只怕也会紧张。

  皇权!

  便是威慑。

  大殿内,并无金吾卫值守,显得格外安静。

  朱标端坐在主位之上,神色专注的批阅奏折。

  身旁只有两个贴身太监,一个正小心翼翼的为他研墨,另一个则候在一旁,随时准备为他递送奏折。

  朱标手中握着毛笔,专注的批阅着一封又一封奏折,神情严肃不苟。

  历史上曾有说法,朱标之所以壮年早逝,与他长期劳累过度不无关系。

  在废除丞相制度的洪武朝,皇帝和太子都肩负着沉重的政务负担。

  尤其是当今皇上,将大部分权柄下放给太子,这使得太子朱标愈发忙碌,每日都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政务之中。

  “臣妇沈玉儿携子朱熈,拜见太子殿下。”

  踏入殿内,沈玉儿走到殿中心,轻轻将朱熈放下来后,然后缓缓躬身行礼,仪态端庄。

  作为诰命。

  自然是无需行跪拜礼的。

  朱熈则一脸懵懂的看着自己的娘亲,许是被这严肃的气氛感染,竟也出奇地安静,没有哭闹。

  “免礼,平身。”

  朱标并未立刻抬头,手中的毛笔依旧在奏折上挥洒,似乎要将手头这份奏折批阅完毕。

  “谢太子殿下。”

  沈玉儿轻声道谢,微微抬头,偷偷看向朱标。

  只见朱标全神贯注的批阅着奏折,非常认真,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传言说当今太子勤勉过人,堪称历朝历代太子之最,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难怪大明如今的国力会如此强盛,难怪夫君能够凭借战功就获得加官进爵。”

  “这一切都是皇上与太子的圣明果决。”

  沈玉儿心中暗暗想着。

  此刻。

  朱标批阅奏折,她也不敢出声打扰,只能一手牵着朱熈,静静站在原地,耐心等待着。

  过了片刻后。

  朱标终于将手中这封奏折批阅完毕。

  “这一封奏折事关军用辎重,让兵部与工部即刻接洽,务必尽快将辎重送往北疆。”

  朱标拿起奏折,递给身旁的太监,威严的说道。

  “奴婢领旨。”

  太监双手接过奏折,恭敬的应道。

  随后快步向着另一边的侧殿传递奏折。

  处理完公务,朱标这才抬起头,目光投向沈玉儿。

  而抬头的瞬间,朱标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这笑容亲切,瞬间就让原本庄严肃穆的东宫大殿氛围变得轻松了许多。

  “沈玉儿。”朱标微微一笑,余光打量了沈玉儿一番,点头称赞道:“不错!你与朱应,当真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这夸奖。

  自然是在夸赞沈玉儿样貌上乘,配得上朱应。

  “多谢太子殿下夸奖。”

  沈玉儿连忙欠身道谢,心底忐忑,但表面则是保持着镇定。

  她心里都在给自己打气,她是代表着她夫君而来的,千万不能给朱应丢了脸。

  这时!

  躲在沈玉儿身后的朱熈,听到朱标的声音,好奇心顿起,偷偷探出一个小脑袋,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奇的看向朱标。

  这一探出头来。

  朱标的目光也随之落在了沈玉儿身旁的朱熈身上。

  这一看。

  朱标猛地一怔,双眼瞬间瞪大,目光死死盯住了朱熈,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雄英?”

  朱标情不自禁的低声低呼一声,眼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波澜。

  那目光中既有震惊,也有疑惑,但更是有着一种深深的思念。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