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边军军营内!
营帐之中,朱应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眼中透出按捺不住的兴奋。
“耽误了这么久。”
“终于可以开宝箱了。”
朱应一脸笑容,声音里都带着急切。
这一次,他收获颇丰,圣旨临,又得到了三个宝箱,加上之前积攒的,如今他拥有的宝箱数量相当可观。
“总共有 23个宝箱,16个普通宝箱,6个一阶宝箱,1个二阶宝箱。”
“这要是不开出一些好东西来,那就真的是我运气太差了。”朱应暗暗想着,心中的期待愈发浓烈。
存了这么久,此刻终于到了开宝箱的时刻了。
带着激动。
朱应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随后,他下达指令:“打开全部的宝箱。”
“宿主指令,打开全部宝箱。”面板提示道。
“打开 16个普通宝箱。”
“获得【辟谷丹】10瓶。”
“获得【精品止血散】10瓶。”
“获得【矿脉勘探法】一部。”
“获得【黄金 500两】。”
“获得【银针一套】。”
“获得黄阶下品【金丝软甲】一件。”
“获得【飞鸽驯化法】一册。”
“获得【白银 1000两】。”
“获得【精钢刀 100柄】。”
“获得【精钢破甲箭 100支】。”
“获得【指南针】一个。”
“……”
紧接着。
“打开一阶宝箱。”
“获得【石油勘探法】一册。”
“获得黄阶下品【基础内功】。”
“获得黄阶上品【增力丹】丹方。”
“获得玄阶下品【斗转星移】。”
“获得【新型水车】制造图录。”
“获得【精盐提炼法】。”
最后。
“打开二阶宝箱。”
“获得玄阶上品【九阳神功】。”
面板提示全部结束。
在朱应的眼前,所有宝箱全部开出来,各项所得全部都呈现眼前。
后世的科技、兵器、功法、丹方,甚至是玄阶上品的修炼功法,都一一呈现在他的面前。
“玄阶上品,【九阳神功】。”
朱应的声音微微颤抖,充满了震惊与喜悦。
“竟然真的有神功秘籍啊。”
“宝箱果然是诸天万界的宝物都可以开到。”
“还有这斗转星移。”
只是扫了一眼,朱应的目光就完全落在了这两部玄阶层次的密集上,心中也涌起无数的遐想:“不知道,现在我能不能修炼这九阳神功。”
朱应心底充满了期待。
当即,朱应意念一动,提取了这功法。
下一刻。
他只觉意识海一阵剧烈涌动,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其中翻涌。
一部玄阶上品的功法就这样烙印在了他的意识海内。
只是顷刻间,朱应便将这功法的内容牢牢记住。
“以内息化内力,内力外放。”
“如今修炼也只能增长内息,按我如今数据化全属性,必须要等到内息突破至 10000点才能够化为内力。”
“而且,这修炼起来还要天地灵气。”
“这世界存在天地灵气吗?”
朱应看着脑海中的九阳神功,既兴奋又有些郁闷。
相比于之前得到的内功,这九阳神功的确强大许多,修炼一日可增长 10点内息,这也是数据化的结果。
但想要将内息化为内力,那可是一个巨大的跨越,需要天地灵气的支持。
因为一旦迈出这一步,内息化内力,那便是真正的超凡脱俗,而朱应将成为这世界唯一的超凡之人。
不过。
天地灵气?
朱应是真的没有感受过。
“斗转星移。”
朱应的目光又落在了另一部武技秘籍上:“虽说也是要内力才能够将这武技的威力发挥出来,但以我如今的内息浑厚程度,至少一丈之内可以凭内息来驾驭这武技。”
“倘若他日面对乱箭齐发,我也无惧什么了。”
朱应提取之后,对这门武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将这两部玄阶武技暂时放下后,朱应又看向了其他宝箱开出来的宝物。
矿脉勘探法、石油勘探、精盐提炼、新型水车制造。
……
这些虽然在眼下似乎用处不算大,但朱应深知,如果自己以后开创一国,这些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凭借他之前得到的各种科技,未来朱应要开创的必然是一个科技强国。
当然,要将自己得到的这些科技完全转化成果,这也需要足够的人才,足够的时间。
凭现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科技研究这一项,还是很难完全实现的。
所以,他需要耐心等待,不断积累。
时间,他不缺。
“这么多宝箱,总体而言都是有大用的。”
朱应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接下来,便是继续在军中杀敌捡取属性,顺带,将那传国玉玺找到。”
“只要得到了这传国玉玺,他日建国,我朱应就是正统。”
随着此刻越来越往北,距离传国玉玺也越来越近了。
朱应,自然是对此充满了热切的渴望。
传国玉玺啊!
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宝物,谁能不为之心动?
就在这时!
“主上。”
营帐外,刘磊的声音恭敬传来。
“进来。”
朱应沉声道,瞬间收敛了表情,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刘磊当即掀开幕帘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封地图。
“主上,”刘磊双手将地图高高举起,语气中带着敬畏:“这是从军议营找到最详细的北疆地图了。”
不过。
话语间。
刘磊微微皱眉,接着说道,“不过,北元人极为狡诈,虽然地图上大概标明了,但也只是在北元建城的地方比较详细,而越是深入北疆就越是不详。”
刘磊将地图恭敬一递,眼中透露出对北元的不满。
“别说是现在的北元皇帝了,就算是以前的北元皇族,除了一个忽必烈,谁又能将北疆摸得那么详细?”
朱应伸手接过地图,轻轻展开,目光在上面缓缓扫过。
“再而,北元也不蠢。”
“他们如果真的详细将北疆的地图位置描绘出来了,这对他们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朱应淡淡笑道,对于北元地图不清楚,他自然是明白其中的根本原因。
“也是。”
刘磊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北元真的绘制地图了,以后他们还怎么躲?”
“我华夏对付这些异族,无数年来不就是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吗?”刘磊也是会意了然的点头。
“好了。”朱应抬起头,看着刘磊,温和的说道:“你下去休息吧。”
“属下告退。”
刘磊也不多言,躬身一拜,随后缓缓退出了营帐。
与此同时。
朱应又将那传国玉玺地图拿了出来。
他将两份地图并排放在桌子上,目光在两份地图上仔细扫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最终,他的目光直接定格在了一处。
“狼居胥山。”
朱应的双眼微微眯起,眼中透出惊讶与兴奋。
“传国玉玺竟然在此。”
朱应的目光完全落在了地图上的一个地点。
那是完全深入到了北元腹地的地方,也是被誉为武将真正最大荣耀所在的地方。
封狼居胥!
正是在那个地方。
“看来。”
朱应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来一次封狼居胥了。”
“不仅仅是为了传国玉玺,更为了封狼居胥。”
“华夏男儿,谁不想啊!”
“唯有如此,我这个冠军侯才能够真正的名副其实。”
朱应凝视着地图,喃喃自语着。
但眼中却是涌现了一种强烈的野望,对无论哪一个时代华夏男儿最大的追求与野望。
……
元都,朝议大殿。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殿内庄严肃穆,却弥漫着一股衰败的气息。
“诸位爱卿啊。”
元帝坐在龙椅上,声音疲惫而无奈,他的目光缓缓扫视着大殿内的朝臣:“明军都已经要打到我都城最后的两座卫城了。”
“你们难道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元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却没有激起一丝波澜。
满朝文武面对元帝的询问,还有那饱含期待的目光,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纷纷低下头,仿佛那地上有着无尽的吸引力。
他们的脸上或是带着惶恐,或是带着无奈,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
整个大殿内,只有着一种诡异的寂静。
“唉。”
元帝长叹一口气,整个人显得十分垂暮无力。
他靠在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你们不是说我大元铁骑足可击溃明军吗?”
“你们不是说我大元的卫城如同铜墙铁壁,不可攻破吗?”
“如今呢。明军都要打到我大元的都城了,可你们一个个的都不出声了?”
元帝充满了苦意的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种失望。
“皇上。”
蛮子站了出来,他声音洪亮,打破了大殿内的寂静。
“如今,在两座卫城尚有三十万大军,粮草充足。”
“绝对可以守得住。”蛮子双手抱拳,一脸自信的看着元帝。
“太尉如此自信吗?”
元帝原本黯淡的眼睛顿时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如若让臣去守,臣一定守得住。”蛮子一脸认真的说道,脸上的神情坚定不移。
“好。”元帝当即点头,凝视着蛮子道:“既然太尉有如此信心,那朕就将这三十万大军的调拨之权交给你,你一定要守住这两座卫城,这已经是我大元最后的壁垒了。”
“朕希望你能够守住。也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元帝的声音中带着急切,也带着最后的希望似的。
闻言!
蛮子当即站出来,单膝跪地,大声回道:“臣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那太尉,即刻动身吧。”
“绝对不能给明军有可乘之机。”元帝立刻道,眼中透出焦急。
“臣明白。”
蛮子重重点头,似乎是真的觉得元帝认真起来,当即就转身离开朝堂,很快就消失在了大殿之外,准备前往卫城。
“诸卿,你们还有本启奏吗?”
在蛮子离开后,元帝又看向了朝堂上的大臣。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眼神中带着几分侥幸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可目光所过,无人启奏。
如今他北元疆土步步沦陷,仅仅剩下了元都与两座卫城了。
所谓的政务自然也是没有了,又哪里有启奏的奏折?
整个大殿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既然无事了。散朝吧。”
“朕也乏了。”
见到无人出声,元帝摆了摆手,十分失望的靠在了龙椅上。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和不甘,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
“臣等告退。”
群臣纷纷退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有些慌乱,脚步匆匆,很快就离开了大殿。
眨眼间,大殿内只剩下了丞相失烈门。
当只剩下了他后,元帝抬起头,对着失烈门招了招手。
失烈门立刻快步走了过去,脚步迅速,仿佛生怕耽误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准备如何了?”元帝压低声音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和谨慎。
“回皇上。”失烈门同样压低声音说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国库内的一切已经在半月前就分批向北运送了。”
“皇上钦定的人都已经暗中通知了,只待皇上旨意,所有人就可立刻启程北撤。”
闻言!
元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朕已经让太子先行一步去了,如今明军越来越近,容不得耽搁了。”
“今晚就撤走。”
“撤回祖地。”
“汉人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无论如何,先保命,保住我大元的根基要紧。”
“只要撤入了祖地,朕就不相信明军还敢追击。”
“唉!”
“悔不该啊,数月前就该撤离的。”
元帝十分苦涩的说道。
虽说是为了保命北撤,但想到自己要离开住了多年的都城,也是他北元最为繁华的地方,与汉家文化最为相近的地方,元帝还是十分不舍的。
他的脸上带着留恋和无奈,充满了不舍。
“皇上。”
失烈门一脸正色的说道:“如今的撤走都是为了将来。”
“只要皇上在,我大元皇族还在。”
“未来,我大元一定可以卷土重来,这些被明国夺取的疆土城池,迟早有一日会全部夺回来。”
“而且,我大元一定可以如先祖一样,马踏中原,再次让那些卑贱的汉人匍匐在脚下。”
失烈门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哪怕到了如此境地,仍然是有着野心,似乎在他话语中,此刻不是他们狼狈逃跑,而是在等待他大元重新崛起的那一天。
听得这话,元帝也表现的极为认同:“你说的没错,总有一天,我大元还会卷土重来的。”
“卑贱的汉人。”
“他们该死。”
元帝的眼中闪过凶狠的光芒,对汉人,对大明有着无尽的仇恨。
这时!
失烈门又想到了什么:“皇上,此番北撤万万不能走漏了消息,要不然就不好走了,而且朝中那些部落首领都心思各异,如今我大元皇族的力量损失不小,恐怕他们有异心。”
“皇上北撤的消息也必须与太子汇合之后再说。”
“毕竟皇上在北疆还有十万精锐,足可保护皇上。”
失烈门十分谨慎的说道。
他深知此次北撤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他们大元可不是铁桶一块啊!
朝中那些部落首领心思各异。
元帝重重点头:“丞相,有你!朕之幸!”
“可惜了蛮子了,如若不让他留下来,又怎能迷惑那些有异心的逆臣。”
“如若明国一开始的时候就上下一心,我大元怎会落得如此地步?”
“如若当初辽东失陷之前,他们就出兵救援,不阻碍朕!”
“大元又怎会落得这般境地。这些逆臣都该死。”
想起了昔日的种种,元帝也是充满了懊悔。
可是这世间,根本就没有后悔药可言。
此刻。
除了懊悔外,元帝更有愤怒。
………
应天,皇宫,文渊阁!
“标儿。”朱元璋兴奋的声音在阁内响起,他手中拿着军报,老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你看到了没有?”
“咱北伐大军已经即将攻至北元都城了。”
“如今,吾大明的北伐终于是要功成了。”
“哈哈哈。”
朱元璋的笑声爽朗而豪迈,为大胜而庆。
“父皇。”
“这就是我北伐精锐之功。”
“此次北伐之后,数载内,北元翻不起浪了。”朱标也是一脸笑容的说道,十分高兴。
而在殿内。
几个尚书也是纷纷向着朱元璋恭贺:“臣等恭贺皇上,北伐即将功成!皇上之功绩,当青史永存。”
闻言!
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这可不是咱的功绩,而是太子的。”
“此番北伐之战,一切粮草调拨,一切兵力调拨,全部都是经过太子批阅处置的。”
“咱可没有做什么。”
“咱就是听一听奏报,封赏有功之臣罢了。”
朱元璋笑着道,话语之中自然是蕴含深意。
显然。
如同昔日辽东之战一样,这种大功,青史留名的大功。
他都要留给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满朝皆知,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也是从未有过。
“太子圣明。”
“北伐之后,太子之名,青史永存。”
殿内几个尚书又立刻齐声道。
他们自然都明白圣意所想,又怎会去忤逆。
“北伐的粮草还能坚持吧?”
朱元璋看向了赵勉。
“请皇上放心。”
“为了北伐之战,户部筹集了一年的粮草所需,如今尚有结余。”
“而且此番出征北伐也才不到七个月时间,粮草充足。”赵勉立刻回道。
“很好。”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启奏皇上。”
“工部所制的铁弹,炮弹也十分充足。”
“绝对不会让北伐止戈。”工部尚书也是立刻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道:“传旨给郭英,咱的目的是北元覆灭,而不是夺城!”
“如今既然还有充足粮草。”
“让他自行看着办。”
……
本章完
营帐之中,朱应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眼中透出按捺不住的兴奋。
“耽误了这么久。”
“终于可以开宝箱了。”
朱应一脸笑容,声音里都带着急切。
这一次,他收获颇丰,圣旨临,又得到了三个宝箱,加上之前积攒的,如今他拥有的宝箱数量相当可观。
“总共有 23个宝箱,16个普通宝箱,6个一阶宝箱,1个二阶宝箱。”
“这要是不开出一些好东西来,那就真的是我运气太差了。”朱应暗暗想着,心中的期待愈发浓烈。
存了这么久,此刻终于到了开宝箱的时刻了。
带着激动。
朱应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随后,他下达指令:“打开全部的宝箱。”
“宿主指令,打开全部宝箱。”面板提示道。
“打开 16个普通宝箱。”
“获得【辟谷丹】10瓶。”
“获得【精品止血散】10瓶。”
“获得【矿脉勘探法】一部。”
“获得【黄金 500两】。”
“获得【银针一套】。”
“获得黄阶下品【金丝软甲】一件。”
“获得【飞鸽驯化法】一册。”
“获得【白银 1000两】。”
“获得【精钢刀 100柄】。”
“获得【精钢破甲箭 100支】。”
“获得【指南针】一个。”
“……”
紧接着。
“打开一阶宝箱。”
“获得【石油勘探法】一册。”
“获得黄阶下品【基础内功】。”
“获得黄阶上品【增力丹】丹方。”
“获得玄阶下品【斗转星移】。”
“获得【新型水车】制造图录。”
“获得【精盐提炼法】。”
最后。
“打开二阶宝箱。”
“获得玄阶上品【九阳神功】。”
面板提示全部结束。
在朱应的眼前,所有宝箱全部开出来,各项所得全部都呈现眼前。
后世的科技、兵器、功法、丹方,甚至是玄阶上品的修炼功法,都一一呈现在他的面前。
“玄阶上品,【九阳神功】。”
朱应的声音微微颤抖,充满了震惊与喜悦。
“竟然真的有神功秘籍啊。”
“宝箱果然是诸天万界的宝物都可以开到。”
“还有这斗转星移。”
只是扫了一眼,朱应的目光就完全落在了这两部玄阶层次的密集上,心中也涌起无数的遐想:“不知道,现在我能不能修炼这九阳神功。”
朱应心底充满了期待。
当即,朱应意念一动,提取了这功法。
下一刻。
他只觉意识海一阵剧烈涌动,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其中翻涌。
一部玄阶上品的功法就这样烙印在了他的意识海内。
只是顷刻间,朱应便将这功法的内容牢牢记住。
“以内息化内力,内力外放。”
“如今修炼也只能增长内息,按我如今数据化全属性,必须要等到内息突破至 10000点才能够化为内力。”
“而且,这修炼起来还要天地灵气。”
“这世界存在天地灵气吗?”
朱应看着脑海中的九阳神功,既兴奋又有些郁闷。
相比于之前得到的内功,这九阳神功的确强大许多,修炼一日可增长 10点内息,这也是数据化的结果。
但想要将内息化为内力,那可是一个巨大的跨越,需要天地灵气的支持。
因为一旦迈出这一步,内息化内力,那便是真正的超凡脱俗,而朱应将成为这世界唯一的超凡之人。
不过。
天地灵气?
朱应是真的没有感受过。
“斗转星移。”
朱应的目光又落在了另一部武技秘籍上:“虽说也是要内力才能够将这武技的威力发挥出来,但以我如今的内息浑厚程度,至少一丈之内可以凭内息来驾驭这武技。”
“倘若他日面对乱箭齐发,我也无惧什么了。”
朱应提取之后,对这门武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将这两部玄阶武技暂时放下后,朱应又看向了其他宝箱开出来的宝物。
矿脉勘探法、石油勘探、精盐提炼、新型水车制造。
……
这些虽然在眼下似乎用处不算大,但朱应深知,如果自己以后开创一国,这些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凭借他之前得到的各种科技,未来朱应要开创的必然是一个科技强国。
当然,要将自己得到的这些科技完全转化成果,这也需要足够的人才,足够的时间。
凭现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科技研究这一项,还是很难完全实现的。
所以,他需要耐心等待,不断积累。
时间,他不缺。
“这么多宝箱,总体而言都是有大用的。”
朱应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接下来,便是继续在军中杀敌捡取属性,顺带,将那传国玉玺找到。”
“只要得到了这传国玉玺,他日建国,我朱应就是正统。”
随着此刻越来越往北,距离传国玉玺也越来越近了。
朱应,自然是对此充满了热切的渴望。
传国玉玺啊!
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宝物,谁能不为之心动?
就在这时!
“主上。”
营帐外,刘磊的声音恭敬传来。
“进来。”
朱应沉声道,瞬间收敛了表情,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刘磊当即掀开幕帘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封地图。
“主上,”刘磊双手将地图高高举起,语气中带着敬畏:“这是从军议营找到最详细的北疆地图了。”
不过。
话语间。
刘磊微微皱眉,接着说道,“不过,北元人极为狡诈,虽然地图上大概标明了,但也只是在北元建城的地方比较详细,而越是深入北疆就越是不详。”
刘磊将地图恭敬一递,眼中透露出对北元的不满。
“别说是现在的北元皇帝了,就算是以前的北元皇族,除了一个忽必烈,谁又能将北疆摸得那么详细?”
朱应伸手接过地图,轻轻展开,目光在上面缓缓扫过。
“再而,北元也不蠢。”
“他们如果真的详细将北疆的地图位置描绘出来了,这对他们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朱应淡淡笑道,对于北元地图不清楚,他自然是明白其中的根本原因。
“也是。”
刘磊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北元真的绘制地图了,以后他们还怎么躲?”
“我华夏对付这些异族,无数年来不就是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吗?”刘磊也是会意了然的点头。
“好了。”朱应抬起头,看着刘磊,温和的说道:“你下去休息吧。”
“属下告退。”
刘磊也不多言,躬身一拜,随后缓缓退出了营帐。
与此同时。
朱应又将那传国玉玺地图拿了出来。
他将两份地图并排放在桌子上,目光在两份地图上仔细扫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最终,他的目光直接定格在了一处。
“狼居胥山。”
朱应的双眼微微眯起,眼中透出惊讶与兴奋。
“传国玉玺竟然在此。”
朱应的目光完全落在了地图上的一个地点。
那是完全深入到了北元腹地的地方,也是被誉为武将真正最大荣耀所在的地方。
封狼居胥!
正是在那个地方。
“看来。”
朱应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来一次封狼居胥了。”
“不仅仅是为了传国玉玺,更为了封狼居胥。”
“华夏男儿,谁不想啊!”
“唯有如此,我这个冠军侯才能够真正的名副其实。”
朱应凝视着地图,喃喃自语着。
但眼中却是涌现了一种强烈的野望,对无论哪一个时代华夏男儿最大的追求与野望。
……
元都,朝议大殿。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殿内庄严肃穆,却弥漫着一股衰败的气息。
“诸位爱卿啊。”
元帝坐在龙椅上,声音疲惫而无奈,他的目光缓缓扫视着大殿内的朝臣:“明军都已经要打到我都城最后的两座卫城了。”
“你们难道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元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却没有激起一丝波澜。
满朝文武面对元帝的询问,还有那饱含期待的目光,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纷纷低下头,仿佛那地上有着无尽的吸引力。
他们的脸上或是带着惶恐,或是带着无奈,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
整个大殿内,只有着一种诡异的寂静。
“唉。”
元帝长叹一口气,整个人显得十分垂暮无力。
他靠在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你们不是说我大元铁骑足可击溃明军吗?”
“你们不是说我大元的卫城如同铜墙铁壁,不可攻破吗?”
“如今呢。明军都要打到我大元的都城了,可你们一个个的都不出声了?”
元帝充满了苦意的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种失望。
“皇上。”
蛮子站了出来,他声音洪亮,打破了大殿内的寂静。
“如今,在两座卫城尚有三十万大军,粮草充足。”
“绝对可以守得住。”蛮子双手抱拳,一脸自信的看着元帝。
“太尉如此自信吗?”
元帝原本黯淡的眼睛顿时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如若让臣去守,臣一定守得住。”蛮子一脸认真的说道,脸上的神情坚定不移。
“好。”元帝当即点头,凝视着蛮子道:“既然太尉有如此信心,那朕就将这三十万大军的调拨之权交给你,你一定要守住这两座卫城,这已经是我大元最后的壁垒了。”
“朕希望你能够守住。也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元帝的声音中带着急切,也带着最后的希望似的。
闻言!
蛮子当即站出来,单膝跪地,大声回道:“臣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那太尉,即刻动身吧。”
“绝对不能给明军有可乘之机。”元帝立刻道,眼中透出焦急。
“臣明白。”
蛮子重重点头,似乎是真的觉得元帝认真起来,当即就转身离开朝堂,很快就消失在了大殿之外,准备前往卫城。
“诸卿,你们还有本启奏吗?”
在蛮子离开后,元帝又看向了朝堂上的大臣。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眼神中带着几分侥幸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可目光所过,无人启奏。
如今他北元疆土步步沦陷,仅仅剩下了元都与两座卫城了。
所谓的政务自然也是没有了,又哪里有启奏的奏折?
整个大殿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既然无事了。散朝吧。”
“朕也乏了。”
见到无人出声,元帝摆了摆手,十分失望的靠在了龙椅上。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和不甘,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
“臣等告退。”
群臣纷纷退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有些慌乱,脚步匆匆,很快就离开了大殿。
眨眼间,大殿内只剩下了丞相失烈门。
当只剩下了他后,元帝抬起头,对着失烈门招了招手。
失烈门立刻快步走了过去,脚步迅速,仿佛生怕耽误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准备如何了?”元帝压低声音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和谨慎。
“回皇上。”失烈门同样压低声音说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国库内的一切已经在半月前就分批向北运送了。”
“皇上钦定的人都已经暗中通知了,只待皇上旨意,所有人就可立刻启程北撤。”
闻言!
元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朕已经让太子先行一步去了,如今明军越来越近,容不得耽搁了。”
“今晚就撤走。”
“撤回祖地。”
“汉人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无论如何,先保命,保住我大元的根基要紧。”
“只要撤入了祖地,朕就不相信明军还敢追击。”
“唉!”
“悔不该啊,数月前就该撤离的。”
元帝十分苦涩的说道。
虽说是为了保命北撤,但想到自己要离开住了多年的都城,也是他北元最为繁华的地方,与汉家文化最为相近的地方,元帝还是十分不舍的。
他的脸上带着留恋和无奈,充满了不舍。
“皇上。”
失烈门一脸正色的说道:“如今的撤走都是为了将来。”
“只要皇上在,我大元皇族还在。”
“未来,我大元一定可以卷土重来,这些被明国夺取的疆土城池,迟早有一日会全部夺回来。”
“而且,我大元一定可以如先祖一样,马踏中原,再次让那些卑贱的汉人匍匐在脚下。”
失烈门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哪怕到了如此境地,仍然是有着野心,似乎在他话语中,此刻不是他们狼狈逃跑,而是在等待他大元重新崛起的那一天。
听得这话,元帝也表现的极为认同:“你说的没错,总有一天,我大元还会卷土重来的。”
“卑贱的汉人。”
“他们该死。”
元帝的眼中闪过凶狠的光芒,对汉人,对大明有着无尽的仇恨。
这时!
失烈门又想到了什么:“皇上,此番北撤万万不能走漏了消息,要不然就不好走了,而且朝中那些部落首领都心思各异,如今我大元皇族的力量损失不小,恐怕他们有异心。”
“皇上北撤的消息也必须与太子汇合之后再说。”
“毕竟皇上在北疆还有十万精锐,足可保护皇上。”
失烈门十分谨慎的说道。
他深知此次北撤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他们大元可不是铁桶一块啊!
朝中那些部落首领心思各异。
元帝重重点头:“丞相,有你!朕之幸!”
“可惜了蛮子了,如若不让他留下来,又怎能迷惑那些有异心的逆臣。”
“如若明国一开始的时候就上下一心,我大元怎会落得如此地步?”
“如若当初辽东失陷之前,他们就出兵救援,不阻碍朕!”
“大元又怎会落得这般境地。这些逆臣都该死。”
想起了昔日的种种,元帝也是充满了懊悔。
可是这世间,根本就没有后悔药可言。
此刻。
除了懊悔外,元帝更有愤怒。
………
应天,皇宫,文渊阁!
“标儿。”朱元璋兴奋的声音在阁内响起,他手中拿着军报,老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你看到了没有?”
“咱北伐大军已经即将攻至北元都城了。”
“如今,吾大明的北伐终于是要功成了。”
“哈哈哈。”
朱元璋的笑声爽朗而豪迈,为大胜而庆。
“父皇。”
“这就是我北伐精锐之功。”
“此次北伐之后,数载内,北元翻不起浪了。”朱标也是一脸笑容的说道,十分高兴。
而在殿内。
几个尚书也是纷纷向着朱元璋恭贺:“臣等恭贺皇上,北伐即将功成!皇上之功绩,当青史永存。”
闻言!
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这可不是咱的功绩,而是太子的。”
“此番北伐之战,一切粮草调拨,一切兵力调拨,全部都是经过太子批阅处置的。”
“咱可没有做什么。”
“咱就是听一听奏报,封赏有功之臣罢了。”
朱元璋笑着道,话语之中自然是蕴含深意。
显然。
如同昔日辽东之战一样,这种大功,青史留名的大功。
他都要留给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满朝皆知,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也是从未有过。
“太子圣明。”
“北伐之后,太子之名,青史永存。”
殿内几个尚书又立刻齐声道。
他们自然都明白圣意所想,又怎会去忤逆。
“北伐的粮草还能坚持吧?”
朱元璋看向了赵勉。
“请皇上放心。”
“为了北伐之战,户部筹集了一年的粮草所需,如今尚有结余。”
“而且此番出征北伐也才不到七个月时间,粮草充足。”赵勉立刻回道。
“很好。”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启奏皇上。”
“工部所制的铁弹,炮弹也十分充足。”
“绝对不会让北伐止戈。”工部尚书也是立刻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道:“传旨给郭英,咱的目的是北元覆灭,而不是夺城!”
“如今既然还有充足粮草。”
“让他自行看着办。”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