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元璋而言,攻占元都,夺取北元修筑的数十座城池,不过是收获了一些人口与疆域罢了。
只要北元海存在。
北面的威胁,依旧如高悬的剑,随时会进犯大明。
只要北元尚存,那北方边境便永无宁日。
所以,他最大的心愿便是瓦解北元,使其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这,才是北伐的真正目的,亦是最大的战果所在。
待群臣退下,朱元璋轻声唤道:“标儿。”
随后,他目光中带着期许,更有几分担忧的问道:“你说这一次,咱北伐大军能将北元给瓦解吗?”
如今的朱元璋,已然垂垂老矣,他满心只想着在有生之年,为朱标扫除未来的一切阻碍,将所有难题都一一解决。
唯有如此,朱标日后方能全力发展民生,让大明愈发强盛。
成为如同汉文帝一样的存在。
这样。
未来的青史上必有他父子的佳话了。
“爹。”
朱标面带微笑,神色笃定的说道:“如今北伐大军取得的战果,早已超乎我们的预想。”
“原本我们设想,北伐大军若能在一年内攻至北元都城,那便是一场大胜。”
“可如今,还不到八个月,便已取得这般辉煌战绩,实在是极为难得。”
“相信北伐大军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话语间。
朱标对北伐大军充满了信心,毫无任何质疑。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经朱标这么一说,他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似乎也落了地,神色也放松了许多。
“对了。”
朱元璋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问道:“前段时间你见了朱应的妻儿,感觉如何?她是商贾出身,可有那种商贾之气?”
“她并无商贾之气,反而有着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朱标认真的一笑,缓缓说道:“面对我,她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畏惧,举止端庄有礼,的确是配得上朱应。”
“配得上就好。”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又轻叹一声,略带遗憾的说道:“可惜了,这朱应也就是婚配太早,要不然也可以成为咱的孙女婿了。”
这时!
朱标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耐人寻味,他凝视着自己的父亲,缓缓开口道:“爹,你相信这世间真的有往生轮回之说吗?”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笑着问道:“傻小子,你这是遇到了什么事?”
“为何会说出这等话来?”
“有没有往生轮回,咱可不知道,如果真的有,那就好了。”
提及往生轮回,朱元璋那张饱经沧桑的老脸上,浮现出一抹深深的伤怀之色。
显然,他是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了。
往生轮回!
往昔的点点滴滴,瞬间就涌上心头了。
真的有,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爹。”
朱标微微仰头,目光中满是眷恋与追忆:“我上次见到了朱应的妻儿,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
“朱应的儿子,简直就跟雄英小时候一模一样。”
“不,简直就和雄英两岁之前生得一样。”
“如果不是亲眼看着雄英……唉!”
“我真的以为他就是雄英了。”
朱标满心感慨,这话,也只有在朱元璋面前,他才会提及。
毕竟,再次见到与雄英如此相像之人,恍若隔世,那种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表。
有时候,朱标真的希望那孩子就是他的雄英,转世轮回而来。
“真的有那般相像吗?”朱元璋看着朱标这副模样,不禁有些诧异,追问道。
“嗯。”朱标重重的点了点头,语气十分认真:“一模一样!如果不是这样,儿子又怎么会忽然提及此事啊。”
说到这里。
朱标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心中五味杂陈。
看着朱标如此,朱元璋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他身边,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都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
元都!
城前,弥漫着浓烈的杀机,仿佛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着整座城池。整个元都已被大明的军队层层包围,水泄不通。
四天前,北元的两座卫城虽有三十万大军镇守,可这些军队已然是败军之师,士气低落,宛如惊弓之鸟。
面对大明如汹涌潮水般的北伐之势,仅仅三日的轮番进攻,火炮齐发,震天动地,那两座卫城便迅速沦陷,几乎是一击即溃。
纵然北元的太尉蛮子竭尽全力维持局面,可依旧无法阻挡大明军队的凌厉兵锋。
三十多万元军,瞬间土崩瓦解,如鸟兽般四散而逃。
毕竟,这些元军皆是由各部落拼凑而成,人心本就不齐。
而且,随着元帝暗中北撤逃离的消息传开,尽管没有明确的告示,但军心已然更加涣散,宛如一盘散沙。
此刻!
元都的三座城门处,大明军队从三面展开围攻,唯独留下了北面的一门。
这正是“围三放一”的策略。
若将元军全部包围,城中的元军或许会因绝望而拼死抵抗,战斗必将异常惨烈。
但留下一个缺口,情况便截然不同了,元军心中便会存有一丝侥幸,士气也会随之进一步瓦解。
此战!
乃是北伐的关键一战。
一旦攻破此都城,北元便将迎来一场明面上的谢幕之战。
即便元帝真的成功逃走,逃到北疆,逃到他们的祖地,北元之名也将彻底名存实亡。
毕竟,失去了都城,失去了众多城池,北元已无法再维持王朝的威严,只能重新回归昔日游牧族群,游牧部落的状态,被大明挡在长城之外,其对大明的威胁,也将大不如前。
“大宁边军何在?”
朱应骑着乌锋宝马,手持战刀,威声大喝一声。
声音如雷霆,响彻四周,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势。
“杀,杀,杀。”
在朱应身后,已不见任何步卒,皆是清一色的骑兵。
通过这一次北伐之战,朱应不仅在战场上破城杀敌,更是斩获了十万北元铁骑。
一场大战过后,他利用战功请求,成功将大宁步卒全部改编为骑兵,使得军队的战力大幅递增,让大宁边军更为强大,全员骑兵。
“众将士!”
朱应声音低沉却充满威势:“随吾杀!”
说罢。
朱应猛地一拍战马,乌锋发出一声高亢的嘶鸣,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前方的元都城门迅猛冲去,速度之快,不愧为宝马。
刘磊率领着亲卫,静静的等待了片刻。
当朱应与他们拉开五十步的距离后,刘磊猛地大喝一声:“亲卫营,追随将军,杀!”
声如雷霆,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随后,他率领着亲卫军骑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朝着前方冲杀而去,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朱应依旧如往常那般勇猛无畏。
城楼上,箭雨如蝗般不断落下,可却都无法伤到朱应分毫。
此时城楼上的元军,士气早已低落至谷底,甚至连防守的箭雨都变得稀稀疏疏,毫无威力可言。
朱应几乎没费多少力气,便轻松靠近了城门。
“破!”
朱应口中暴喝一声,高高举起战刀,调动全身力量,澎湃的内息汹涌而动,全部加持在战刀之上。
继而。
朱应猛地对着眼前的城门奋力一斩而下,那气势,可谓是足可斩开一切。
刀锋与城门接触的瞬间。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强大的力量瞬间将城门斩开,内息震荡,爆发出一股无形却极具破坏力的爆发力,瞬间将这巨大的城门震得粉碎,铁屑飞溅,火花四起。
“杀神……那个明国的杀神又来了。”
“朱应!”
“又是那个杀神朱应。”
“撤,快撤啊。”
“他是恶鬼。”
“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撤啊……”
元军士兵们惊恐的叫喊着,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不同于以往破城时,元军还会疯狂冲涌出来厮杀,此刻朱应破开城门后,那些元军仿佛见到了世间最恐怖的怪物,吓得疯狂四散而逃。
哪怕有元将试图维持秩序,可在这混乱的局面下,根本无济于事。
军心已然涣散,士气全无,这些元军恨不得自己能多长几条腿,以最快的速度逃离这个可怕的战场。
但朱应怎会轻易放过他们。
他手中战刀一挥,乌锋如同一道黑色的流光,直接朝着逃窜的元军冲杀追击而去。
朱应追上那些元军后,战刀挥舞得虎虎生风,寒光闪烁间,一个个元军被他轻易斩杀。
“击杀北元士兵,捡取 1点力量,捡取 5天寿命。”
“击杀北元士兵,捡取 1点内息……”
对于朱应而言,那悦耳的提示声在他脑海中不断响起。
朱应抓紧机会,如同饥饿的猛兽,疯狂地杀敌,每一次挥刀,便带着几个元军的生机。
在朱应身后,刘磊率领着亲卫军如同一把锐利的长枪,疯狂冲杀而入。
大批大宁骑兵也紧随其后,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入城中,展开了疯狂的杀戮。
面对士气尽丧、已然溃败的元军,朱应麾下的将士们只奉行一个原则:手握兵器抵抗者,杀!跪地投降、丢弃兵器者,活!
时间缓缓流逝,整个元都城内,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特别是在北门,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向城外逃窜,场面混乱不堪。
十数万计的人拥挤在城门口,绝望、恐惧的情绪如瘟疫般蔓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慌。
在北门,除了逃亡的元军,还有城中的北元贵族,他们拖家带口,神色慌张。
甚至还有许多平民也被卷入这股逃亡的洪流之中,他们茫然无措,只想尽快逃离这个即将被战火吞噬的城池。
随着两座卫城被攻破,元都的朝议停止,皇宫禁卫军似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不知情的许多贵族慌了神。
他们意识到,皇帝都跑了,明军又即将破城,自己该何去何从?
所以在大明军队攻来的这几日,整个元都城内到处都是逃窜的人,纵然太尉蛮子竭力维持秩序,却也无法阻挡这股逃亡的浪潮。
“不要堵着。”
“快让开啊。”
“明军已经开始攻城了,快走啊。”
“城门被堵住了,前面的快走啊。”
“快啊……”
整个元都北城门处,喧闹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嘈杂无比,场面混乱到了极点。
他们你推我搡,互不相让。
原本极为宽阔的城门,此刻却被挤得水泄不通,仿佛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那种混乱与绝望,令人窒息。
作为都城,元都的三座城门此刻都被堵得严严实实。
可以想象,这场面是何等的恐怖,宛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但此刻,元军的败局已定。
城中混乱不堪,根本不是元军能够镇压得了的,他们也没有机会去镇压。
时间悄然流逝!
元都城内的局面愈发混乱,到处都是败军,四处都是流民,整个城池内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
皇宫内,蛮子静静地站在大殿之中,眼神复杂地凝视着龙椅。
那龙椅,曾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今却似乎成了一个笑话,似昔日宋朝的靖康之耻重现。
“皇上。”
蛮子轻声喃喃自语道:“虽说你将臣放弃了,但你至少将臣的家小带走了。”
“凭此,臣万死报之。”
“想必,如今你已经安全地归于北疆深处,明军应该不可能追上你了吧。”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又有一丝忠诚,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报。”
一名浑身染血的元军将领匆匆跑入大殿,神色惊恐的禀告道:“启禀太尉,明军已经破城了,大批明军已经杀入了城中。”
“我大元,真的败了。”
这个将领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仿佛世界在这一刻崩塌。
蛮子缓缓转过身,平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脸上没有丝毫的苛责之意。
毕竟,连皇帝都已经逃了,他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麾下的军队呢?
而且,早在两座卫城被攻破后,大批的兵力都已经撤回北疆,根本没有回援元都。
哪怕是留在元都的,也只有寥寥数万兵力,并且此刻还在疯狂地逃跑。
“只要皇上还在,我大元就还有再次杀回来的希望。”
蛮子神色坚定的说道:“诸位将军,作为臣子,作为勇士,你们尽力了。”
“今日,我也不会拦着你们。”
“如若愿意与国共存亡的,便与我在此等待明军吧。”
“如若想要归于北疆,保住性命,那就脱下你们的战甲,混入流民之中吧。”
“明军应该不会对平民动手,趁乱逃了吧。”
蛮子的声音中带着疲惫,又有一种决然,仿佛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闻声!
这十几个将领中,许多人脸上立刻露出了意动之色。
“太尉。”
一名将领上前一步,神色焦急的说道:“末将的家人还在北疆,如若末将死了,那末将的家小就要成为奴隶,末将不能与太尉共死了。”
“末将也是。”
“太尉保重。”
“末将告退……”
顿时,其中半数将领迅速退了出去,他们的身影在大殿中显得有些匆忙,更是带着惊恐,狼狈逃离。
“诸位将军。”
蛮子大笑一声,笑声中带着几分悲壮:“你们都是我大元的好儿郎,好勇士。”
“就让我们为大元最后一战吧。”
说罢。
蛮子拔出腰间的战刀。
随后。
他直接坐在了龙椅前的阶梯上,眼神带着不屈无畏,静静等待着。
剩下的九个将领也纷纷拔出战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忠诚与决绝,安静的站在蛮子身旁,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
显然,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会有忠义之士的存在。
他们的忠诚与勇气,值得敬佩。
对于他们而言,或许对于任何人而言,殉国而死,便是最光荣的死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杀,杀,杀。”
“手握兵器者,杀。”
“放下兵器投降,免死。”
“大将军有令,吾大明乃仁义之师,不滥杀平民,平民归于家中,可免于兵祸。”
“如若有兵卒混入平民,一律杀之。”
“杀……”
无数喊杀声在元都城的各处响起,此起彼伏,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
无数明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杀入城中。
相比于异族的残暴与毫无人性,大明的将士们杀入城中后,还是有所克制的。
因为郭英在战前就已经下达了严格的将令,约束部曲,不可随意屠戮。
毕竟。
往后这一座元新都城就是大明的疆域城池了,这里面的平民也将成为大明的子民。
这与杀入北疆那种无法掌控的地方不同,在北疆,可以利用草原族群的规矩,身高过车轮者,斩杀。
但在城池之中,大明可以完全掌控局面。
毕竟,昔日盛唐之时,强汉之时,这里便是属于中原的疆域,乃是河套地区。
宫门处,朱应高高举起战刀,猛地用力一挥,轰隆一声,宫门应声而破,铁屑飞溅。
“告诉兄弟们。”
朱应在冲入皇宫的前一刻,大声喝道:“入了皇宫之后,敞开了抢,敞开了夺。”
“只要你能拿得下,值钱的都可以带走。”
此刻。
朱应的声音中充满了豪情,向着麾下将士们宣告一场盛大的狂欢。
“将军英明。”
朱应身后的诸多大宁将士激动的高呼道,一个个兴奋不已,眼神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这点权柄,朱应还是有的。
而且,朱应也知道这皇宫宝库已经被元帝运走了,但必定还遗留了一些运不走的珍宝。
通过金雕的侦察,朱应早就掌握了元军的动向。
很快。
朱应直接率军杀入了这元都皇宫内。
这也是他第一次,攻破一国的都城,踏入皇宫之中。
那种成就感,让朱应的心中也是无比激动。
当朱应来到皇宫朝议大殿时,蛮子还有一众将领皆是手提战刀,神色凝重的站了起来。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不甘,又有决绝。
显然。
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即将来到的死亡了。
朱应大批亲卫直接冲入了大殿内,守在了四面,阻挡了一切去路。
但没有朱应的命令,他们并没有动手,只是冷冷看着这些元将。
“这么多元将。”
朱应看着大殿内的元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算是留给我的大礼包了。”
……
本章完
只要北元海存在。
北面的威胁,依旧如高悬的剑,随时会进犯大明。
只要北元尚存,那北方边境便永无宁日。
所以,他最大的心愿便是瓦解北元,使其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这,才是北伐的真正目的,亦是最大的战果所在。
待群臣退下,朱元璋轻声唤道:“标儿。”
随后,他目光中带着期许,更有几分担忧的问道:“你说这一次,咱北伐大军能将北元给瓦解吗?”
如今的朱元璋,已然垂垂老矣,他满心只想着在有生之年,为朱标扫除未来的一切阻碍,将所有难题都一一解决。
唯有如此,朱标日后方能全力发展民生,让大明愈发强盛。
成为如同汉文帝一样的存在。
这样。
未来的青史上必有他父子的佳话了。
“爹。”
朱标面带微笑,神色笃定的说道:“如今北伐大军取得的战果,早已超乎我们的预想。”
“原本我们设想,北伐大军若能在一年内攻至北元都城,那便是一场大胜。”
“可如今,还不到八个月,便已取得这般辉煌战绩,实在是极为难得。”
“相信北伐大军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话语间。
朱标对北伐大军充满了信心,毫无任何质疑。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经朱标这么一说,他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似乎也落了地,神色也放松了许多。
“对了。”
朱元璋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问道:“前段时间你见了朱应的妻儿,感觉如何?她是商贾出身,可有那种商贾之气?”
“她并无商贾之气,反而有着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朱标认真的一笑,缓缓说道:“面对我,她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畏惧,举止端庄有礼,的确是配得上朱应。”
“配得上就好。”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又轻叹一声,略带遗憾的说道:“可惜了,这朱应也就是婚配太早,要不然也可以成为咱的孙女婿了。”
这时!
朱标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耐人寻味,他凝视着自己的父亲,缓缓开口道:“爹,你相信这世间真的有往生轮回之说吗?”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笑着问道:“傻小子,你这是遇到了什么事?”
“为何会说出这等话来?”
“有没有往生轮回,咱可不知道,如果真的有,那就好了。”
提及往生轮回,朱元璋那张饱经沧桑的老脸上,浮现出一抹深深的伤怀之色。
显然,他是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了。
往生轮回!
往昔的点点滴滴,瞬间就涌上心头了。
真的有,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爹。”
朱标微微仰头,目光中满是眷恋与追忆:“我上次见到了朱应的妻儿,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
“朱应的儿子,简直就跟雄英小时候一模一样。”
“不,简直就和雄英两岁之前生得一样。”
“如果不是亲眼看着雄英……唉!”
“我真的以为他就是雄英了。”
朱标满心感慨,这话,也只有在朱元璋面前,他才会提及。
毕竟,再次见到与雄英如此相像之人,恍若隔世,那种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表。
有时候,朱标真的希望那孩子就是他的雄英,转世轮回而来。
“真的有那般相像吗?”朱元璋看着朱标这副模样,不禁有些诧异,追问道。
“嗯。”朱标重重的点了点头,语气十分认真:“一模一样!如果不是这样,儿子又怎么会忽然提及此事啊。”
说到这里。
朱标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心中五味杂陈。
看着朱标如此,朱元璋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他身边,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都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
元都!
城前,弥漫着浓烈的杀机,仿佛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着整座城池。整个元都已被大明的军队层层包围,水泄不通。
四天前,北元的两座卫城虽有三十万大军镇守,可这些军队已然是败军之师,士气低落,宛如惊弓之鸟。
面对大明如汹涌潮水般的北伐之势,仅仅三日的轮番进攻,火炮齐发,震天动地,那两座卫城便迅速沦陷,几乎是一击即溃。
纵然北元的太尉蛮子竭尽全力维持局面,可依旧无法阻挡大明军队的凌厉兵锋。
三十多万元军,瞬间土崩瓦解,如鸟兽般四散而逃。
毕竟,这些元军皆是由各部落拼凑而成,人心本就不齐。
而且,随着元帝暗中北撤逃离的消息传开,尽管没有明确的告示,但军心已然更加涣散,宛如一盘散沙。
此刻!
元都的三座城门处,大明军队从三面展开围攻,唯独留下了北面的一门。
这正是“围三放一”的策略。
若将元军全部包围,城中的元军或许会因绝望而拼死抵抗,战斗必将异常惨烈。
但留下一个缺口,情况便截然不同了,元军心中便会存有一丝侥幸,士气也会随之进一步瓦解。
此战!
乃是北伐的关键一战。
一旦攻破此都城,北元便将迎来一场明面上的谢幕之战。
即便元帝真的成功逃走,逃到北疆,逃到他们的祖地,北元之名也将彻底名存实亡。
毕竟,失去了都城,失去了众多城池,北元已无法再维持王朝的威严,只能重新回归昔日游牧族群,游牧部落的状态,被大明挡在长城之外,其对大明的威胁,也将大不如前。
“大宁边军何在?”
朱应骑着乌锋宝马,手持战刀,威声大喝一声。
声音如雷霆,响彻四周,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势。
“杀,杀,杀。”
在朱应身后,已不见任何步卒,皆是清一色的骑兵。
通过这一次北伐之战,朱应不仅在战场上破城杀敌,更是斩获了十万北元铁骑。
一场大战过后,他利用战功请求,成功将大宁步卒全部改编为骑兵,使得军队的战力大幅递增,让大宁边军更为强大,全员骑兵。
“众将士!”
朱应声音低沉却充满威势:“随吾杀!”
说罢。
朱应猛地一拍战马,乌锋发出一声高亢的嘶鸣,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前方的元都城门迅猛冲去,速度之快,不愧为宝马。
刘磊率领着亲卫,静静的等待了片刻。
当朱应与他们拉开五十步的距离后,刘磊猛地大喝一声:“亲卫营,追随将军,杀!”
声如雷霆,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随后,他率领着亲卫军骑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朝着前方冲杀而去,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朱应依旧如往常那般勇猛无畏。
城楼上,箭雨如蝗般不断落下,可却都无法伤到朱应分毫。
此时城楼上的元军,士气早已低落至谷底,甚至连防守的箭雨都变得稀稀疏疏,毫无威力可言。
朱应几乎没费多少力气,便轻松靠近了城门。
“破!”
朱应口中暴喝一声,高高举起战刀,调动全身力量,澎湃的内息汹涌而动,全部加持在战刀之上。
继而。
朱应猛地对着眼前的城门奋力一斩而下,那气势,可谓是足可斩开一切。
刀锋与城门接触的瞬间。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强大的力量瞬间将城门斩开,内息震荡,爆发出一股无形却极具破坏力的爆发力,瞬间将这巨大的城门震得粉碎,铁屑飞溅,火花四起。
“杀神……那个明国的杀神又来了。”
“朱应!”
“又是那个杀神朱应。”
“撤,快撤啊。”
“他是恶鬼。”
“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撤啊……”
元军士兵们惊恐的叫喊着,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不同于以往破城时,元军还会疯狂冲涌出来厮杀,此刻朱应破开城门后,那些元军仿佛见到了世间最恐怖的怪物,吓得疯狂四散而逃。
哪怕有元将试图维持秩序,可在这混乱的局面下,根本无济于事。
军心已然涣散,士气全无,这些元军恨不得自己能多长几条腿,以最快的速度逃离这个可怕的战场。
但朱应怎会轻易放过他们。
他手中战刀一挥,乌锋如同一道黑色的流光,直接朝着逃窜的元军冲杀追击而去。
朱应追上那些元军后,战刀挥舞得虎虎生风,寒光闪烁间,一个个元军被他轻易斩杀。
“击杀北元士兵,捡取 1点力量,捡取 5天寿命。”
“击杀北元士兵,捡取 1点内息……”
对于朱应而言,那悦耳的提示声在他脑海中不断响起。
朱应抓紧机会,如同饥饿的猛兽,疯狂地杀敌,每一次挥刀,便带着几个元军的生机。
在朱应身后,刘磊率领着亲卫军如同一把锐利的长枪,疯狂冲杀而入。
大批大宁骑兵也紧随其后,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入城中,展开了疯狂的杀戮。
面对士气尽丧、已然溃败的元军,朱应麾下的将士们只奉行一个原则:手握兵器抵抗者,杀!跪地投降、丢弃兵器者,活!
时间缓缓流逝,整个元都城内,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特别是在北门,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向城外逃窜,场面混乱不堪。
十数万计的人拥挤在城门口,绝望、恐惧的情绪如瘟疫般蔓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慌。
在北门,除了逃亡的元军,还有城中的北元贵族,他们拖家带口,神色慌张。
甚至还有许多平民也被卷入这股逃亡的洪流之中,他们茫然无措,只想尽快逃离这个即将被战火吞噬的城池。
随着两座卫城被攻破,元都的朝议停止,皇宫禁卫军似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不知情的许多贵族慌了神。
他们意识到,皇帝都跑了,明军又即将破城,自己该何去何从?
所以在大明军队攻来的这几日,整个元都城内到处都是逃窜的人,纵然太尉蛮子竭力维持秩序,却也无法阻挡这股逃亡的浪潮。
“不要堵着。”
“快让开啊。”
“明军已经开始攻城了,快走啊。”
“城门被堵住了,前面的快走啊。”
“快啊……”
整个元都北城门处,喧闹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嘈杂无比,场面混乱到了极点。
他们你推我搡,互不相让。
原本极为宽阔的城门,此刻却被挤得水泄不通,仿佛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那种混乱与绝望,令人窒息。
作为都城,元都的三座城门此刻都被堵得严严实实。
可以想象,这场面是何等的恐怖,宛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但此刻,元军的败局已定。
城中混乱不堪,根本不是元军能够镇压得了的,他们也没有机会去镇压。
时间悄然流逝!
元都城内的局面愈发混乱,到处都是败军,四处都是流民,整个城池内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
皇宫内,蛮子静静地站在大殿之中,眼神复杂地凝视着龙椅。
那龙椅,曾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今却似乎成了一个笑话,似昔日宋朝的靖康之耻重现。
“皇上。”
蛮子轻声喃喃自语道:“虽说你将臣放弃了,但你至少将臣的家小带走了。”
“凭此,臣万死报之。”
“想必,如今你已经安全地归于北疆深处,明军应该不可能追上你了吧。”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又有一丝忠诚,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报。”
一名浑身染血的元军将领匆匆跑入大殿,神色惊恐的禀告道:“启禀太尉,明军已经破城了,大批明军已经杀入了城中。”
“我大元,真的败了。”
这个将领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仿佛世界在这一刻崩塌。
蛮子缓缓转过身,平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脸上没有丝毫的苛责之意。
毕竟,连皇帝都已经逃了,他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麾下的军队呢?
而且,早在两座卫城被攻破后,大批的兵力都已经撤回北疆,根本没有回援元都。
哪怕是留在元都的,也只有寥寥数万兵力,并且此刻还在疯狂地逃跑。
“只要皇上还在,我大元就还有再次杀回来的希望。”
蛮子神色坚定的说道:“诸位将军,作为臣子,作为勇士,你们尽力了。”
“今日,我也不会拦着你们。”
“如若愿意与国共存亡的,便与我在此等待明军吧。”
“如若想要归于北疆,保住性命,那就脱下你们的战甲,混入流民之中吧。”
“明军应该不会对平民动手,趁乱逃了吧。”
蛮子的声音中带着疲惫,又有一种决然,仿佛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闻声!
这十几个将领中,许多人脸上立刻露出了意动之色。
“太尉。”
一名将领上前一步,神色焦急的说道:“末将的家人还在北疆,如若末将死了,那末将的家小就要成为奴隶,末将不能与太尉共死了。”
“末将也是。”
“太尉保重。”
“末将告退……”
顿时,其中半数将领迅速退了出去,他们的身影在大殿中显得有些匆忙,更是带着惊恐,狼狈逃离。
“诸位将军。”
蛮子大笑一声,笑声中带着几分悲壮:“你们都是我大元的好儿郎,好勇士。”
“就让我们为大元最后一战吧。”
说罢。
蛮子拔出腰间的战刀。
随后。
他直接坐在了龙椅前的阶梯上,眼神带着不屈无畏,静静等待着。
剩下的九个将领也纷纷拔出战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忠诚与决绝,安静的站在蛮子身旁,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
显然,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会有忠义之士的存在。
他们的忠诚与勇气,值得敬佩。
对于他们而言,或许对于任何人而言,殉国而死,便是最光荣的死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杀,杀,杀。”
“手握兵器者,杀。”
“放下兵器投降,免死。”
“大将军有令,吾大明乃仁义之师,不滥杀平民,平民归于家中,可免于兵祸。”
“如若有兵卒混入平民,一律杀之。”
“杀……”
无数喊杀声在元都城的各处响起,此起彼伏,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
无数明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杀入城中。
相比于异族的残暴与毫无人性,大明的将士们杀入城中后,还是有所克制的。
因为郭英在战前就已经下达了严格的将令,约束部曲,不可随意屠戮。
毕竟。
往后这一座元新都城就是大明的疆域城池了,这里面的平民也将成为大明的子民。
这与杀入北疆那种无法掌控的地方不同,在北疆,可以利用草原族群的规矩,身高过车轮者,斩杀。
但在城池之中,大明可以完全掌控局面。
毕竟,昔日盛唐之时,强汉之时,这里便是属于中原的疆域,乃是河套地区。
宫门处,朱应高高举起战刀,猛地用力一挥,轰隆一声,宫门应声而破,铁屑飞溅。
“告诉兄弟们。”
朱应在冲入皇宫的前一刻,大声喝道:“入了皇宫之后,敞开了抢,敞开了夺。”
“只要你能拿得下,值钱的都可以带走。”
此刻。
朱应的声音中充满了豪情,向着麾下将士们宣告一场盛大的狂欢。
“将军英明。”
朱应身后的诸多大宁将士激动的高呼道,一个个兴奋不已,眼神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这点权柄,朱应还是有的。
而且,朱应也知道这皇宫宝库已经被元帝运走了,但必定还遗留了一些运不走的珍宝。
通过金雕的侦察,朱应早就掌握了元军的动向。
很快。
朱应直接率军杀入了这元都皇宫内。
这也是他第一次,攻破一国的都城,踏入皇宫之中。
那种成就感,让朱应的心中也是无比激动。
当朱应来到皇宫朝议大殿时,蛮子还有一众将领皆是手提战刀,神色凝重的站了起来。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不甘,又有决绝。
显然。
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即将来到的死亡了。
朱应大批亲卫直接冲入了大殿内,守在了四面,阻挡了一切去路。
但没有朱应的命令,他们并没有动手,只是冷冷看着这些元将。
“这么多元将。”
朱应看着大殿内的元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算是留给我的大礼包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