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已经提前把各种关节都打通了,只需要让人把纽扣送过去,并把数量清点明白,就完事了,不需要陈松亲自出马。
这些纽扣一进入百货大楼和各个供销社,就立马引起了柜员们的注意。
他们都是有工资的,手头上也相对宽裕一点,见到如此精美的纽扣,他们自己就先购买了一批。
百货大楼那边也是一样,先是纽扣专柜的柜员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先购买了一些。
其他柜台的柜员们听到消息,也是闻风而动,纷纷过来购买。
再加上其他顾客零零散散的购买一些,所以陈松生产出来的这第一批纽扣,还没在市场上翻起一个小水花呢,就很快被抢购一空。
霍爱民派人过来通知陈松,让他抓紧补货。
于是陈松这边立马开足马力,让工人们全力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纽扣,运往各个卖场。
令人意外的是,“桃花”这款纽扣在市场上竟然颇受欢迎,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是销量也不错。
尤其是县城里的工人们,攒两三天的工资也可以购买几颗。
哪怕这件衣服穿烂了,他们也可以把“桃花”纽扣剪下来,再换到新衣服上去,可以长期的、反复的使用。
只是,这个纽扣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产能有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只能等工人们的技术更加熟练了,产能才会提高一些。
陈松把胡建强喊到一旁,言简意赅地直奔主题:“我不可能整天在这边盯着,所以我需要一个厂长,你愿不愿干?”
胡建强愣了一下,说道:“我倒是愿意,但我没管理过工厂啊,我连厂长这个职位该干些啥都不知道,我害怕干不好啊。”
陈松笑着说道:“你别担心,咱们这个小厂子,工人数量不多,业务也很单纯,咱们几个人里面就数你的脑子最灵活,我觉得你肯定能干好!”
陈松跟胡建强认识的时间比较长一点,对他比较了解。
这小子以前就在大街上倒卖粮票,跟各路牛鬼蛇神都打过交道,也算是老油条了。
他又是陈松的结拜兄弟,所以陈松把这活交给他比较放心。
陈松又耐心地教给他如何管理这个工厂:“咱们对外的业务,主要就是保证每个营销点的供货量,别让他们断货,然后每周三把货款收上来,把账目弄清楚。”
至于怎么收款,陈松也讲解了一下。
比如,这一周,一共给百货大楼提供了各种款式的纽扣各一百颗,把这个铺货数量记下来。
下周三的时候,去核对他们还剩下多少纽扣,就知道他们卖出了多少颗,然后按照不同款式的价格,把货款收上来就行了。
这个活虽然繁琐一些,需要一点耐心和细心,但其实没什么难度,只要会算数的人都能做得好。
至于对内的业务,首先就是维护工人们之间的团结,不能让他们打起来。
另外还要做好安保工作,让工人们轮流值夜班,守好工厂的财物。每值一个夜班可以领2毛钱的夜班补助。
陈松用课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床板,方便工人们值夜班。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出现意外事件,值夜班就只是相当于换个地方睡觉而已,又不用干什么活,就能多领2毛钱的夜班补助费,很多工人都愿意抢着干的。
第三,还要防止工人们手脚不干净,偷偷把纽扣拿出去倒卖。
搜身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可以让工人们在下班前,把自己衣服的所有口袋都掏出来,让胡建强检查一遍,确保他们没有夹带私货。
如果他们非要在贴身小裤子上缝个口袋,或是在衣服的隐蔽处缝一个小口袋,偷偷把纽扣带出去,那也没办法。
只是他们肯定带不了很多。
况且陈松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惩罚措施,谁若是敢偷窃工厂的财产,一经发现,立马开除,永不录用!
而且还要根据他们偷窃的纽扣数量,按照市场零售价,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直到当月的工资全部扣光,然后再扭送到管理治安的那个部门。
另外,工人们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如果有人盗窃财物,其他人可以举报,一经查实,举报者可以获得金钱奖励。
陈松倒是不担心工人们偷窃塑料颗粒这种东西,因为要是没有注塑机等设备进行加工生产的话,这玩意带出去也没啥用,又不能当饭吃。
他最担心的是工人盗窃成品纽扣,这东西小巧便携,还具有一定的价值。
厂长除了每天要做这些日常工作之外,还要每个月底进行盘点,看看库存材料还有多少,跟已经消耗掉的数量能否对得上数。
如果发现库存不多了,就要提前给陈松打报告,抓紧购入原材料,也就是塑料颗粒和各种颜料。
这个工厂的规模很小,工人数量也很少,所以组织构成也相当简单。
像财务科、保卫科、仓库管理员这些部门和岗位,都是一律没有的,就由胡建强这个厂长把大事小事都一起抓了。
如此一来,胡建强可能会比较忙。
当然,陈松给他的待遇也是相当优厚的,每个月的利润,给他10%的提成,相当于胡建强以劳动力入股,占了10%的股份。
胡建强听得两眼放光,觉得自己只要努努力,应该还是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
而且从这两天的销售情况来看,他这10%的股份,怎么也比以前倒腾粮票赚的钱多多了。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其中还包含了大哥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于是他欣然答应试试看。
由于各个乡镇离得有点远,每周送一批货,并把上一周的货款收上来。
一天之内,要想给百货大楼供货,把货款收上来,再给各个乡镇供货和收款,只靠胡建强自己的话,肯定忙不过来。
所以陈松已经提前跟各个乡镇供销社打好了招呼,把时间错开来。
这样胡建强每天只需要跑一两个销售点,给他们供货和收款就行了。
陈松把这边的事情都安排妥当,看着各方面都已经基本步入正轨,这才抽空回到了河东村,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苏梅。
这些纽扣一进入百货大楼和各个供销社,就立马引起了柜员们的注意。
他们都是有工资的,手头上也相对宽裕一点,见到如此精美的纽扣,他们自己就先购买了一批。
百货大楼那边也是一样,先是纽扣专柜的柜员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先购买了一些。
其他柜台的柜员们听到消息,也是闻风而动,纷纷过来购买。
再加上其他顾客零零散散的购买一些,所以陈松生产出来的这第一批纽扣,还没在市场上翻起一个小水花呢,就很快被抢购一空。
霍爱民派人过来通知陈松,让他抓紧补货。
于是陈松这边立马开足马力,让工人们全力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纽扣,运往各个卖场。
令人意外的是,“桃花”这款纽扣在市场上竟然颇受欢迎,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是销量也不错。
尤其是县城里的工人们,攒两三天的工资也可以购买几颗。
哪怕这件衣服穿烂了,他们也可以把“桃花”纽扣剪下来,再换到新衣服上去,可以长期的、反复的使用。
只是,这个纽扣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产能有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只能等工人们的技术更加熟练了,产能才会提高一些。
陈松把胡建强喊到一旁,言简意赅地直奔主题:“我不可能整天在这边盯着,所以我需要一个厂长,你愿不愿干?”
胡建强愣了一下,说道:“我倒是愿意,但我没管理过工厂啊,我连厂长这个职位该干些啥都不知道,我害怕干不好啊。”
陈松笑着说道:“你别担心,咱们这个小厂子,工人数量不多,业务也很单纯,咱们几个人里面就数你的脑子最灵活,我觉得你肯定能干好!”
陈松跟胡建强认识的时间比较长一点,对他比较了解。
这小子以前就在大街上倒卖粮票,跟各路牛鬼蛇神都打过交道,也算是老油条了。
他又是陈松的结拜兄弟,所以陈松把这活交给他比较放心。
陈松又耐心地教给他如何管理这个工厂:“咱们对外的业务,主要就是保证每个营销点的供货量,别让他们断货,然后每周三把货款收上来,把账目弄清楚。”
至于怎么收款,陈松也讲解了一下。
比如,这一周,一共给百货大楼提供了各种款式的纽扣各一百颗,把这个铺货数量记下来。
下周三的时候,去核对他们还剩下多少纽扣,就知道他们卖出了多少颗,然后按照不同款式的价格,把货款收上来就行了。
这个活虽然繁琐一些,需要一点耐心和细心,但其实没什么难度,只要会算数的人都能做得好。
至于对内的业务,首先就是维护工人们之间的团结,不能让他们打起来。
另外还要做好安保工作,让工人们轮流值夜班,守好工厂的财物。每值一个夜班可以领2毛钱的夜班补助。
陈松用课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床板,方便工人们值夜班。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出现意外事件,值夜班就只是相当于换个地方睡觉而已,又不用干什么活,就能多领2毛钱的夜班补助费,很多工人都愿意抢着干的。
第三,还要防止工人们手脚不干净,偷偷把纽扣拿出去倒卖。
搜身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可以让工人们在下班前,把自己衣服的所有口袋都掏出来,让胡建强检查一遍,确保他们没有夹带私货。
如果他们非要在贴身小裤子上缝个口袋,或是在衣服的隐蔽处缝一个小口袋,偷偷把纽扣带出去,那也没办法。
只是他们肯定带不了很多。
况且陈松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惩罚措施,谁若是敢偷窃工厂的财产,一经发现,立马开除,永不录用!
而且还要根据他们偷窃的纽扣数量,按照市场零售价,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直到当月的工资全部扣光,然后再扭送到管理治安的那个部门。
另外,工人们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如果有人盗窃财物,其他人可以举报,一经查实,举报者可以获得金钱奖励。
陈松倒是不担心工人们偷窃塑料颗粒这种东西,因为要是没有注塑机等设备进行加工生产的话,这玩意带出去也没啥用,又不能当饭吃。
他最担心的是工人盗窃成品纽扣,这东西小巧便携,还具有一定的价值。
厂长除了每天要做这些日常工作之外,还要每个月底进行盘点,看看库存材料还有多少,跟已经消耗掉的数量能否对得上数。
如果发现库存不多了,就要提前给陈松打报告,抓紧购入原材料,也就是塑料颗粒和各种颜料。
这个工厂的规模很小,工人数量也很少,所以组织构成也相当简单。
像财务科、保卫科、仓库管理员这些部门和岗位,都是一律没有的,就由胡建强这个厂长把大事小事都一起抓了。
如此一来,胡建强可能会比较忙。
当然,陈松给他的待遇也是相当优厚的,每个月的利润,给他10%的提成,相当于胡建强以劳动力入股,占了10%的股份。
胡建强听得两眼放光,觉得自己只要努努力,应该还是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
而且从这两天的销售情况来看,他这10%的股份,怎么也比以前倒腾粮票赚的钱多多了。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其中还包含了大哥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于是他欣然答应试试看。
由于各个乡镇离得有点远,每周送一批货,并把上一周的货款收上来。
一天之内,要想给百货大楼供货,把货款收上来,再给各个乡镇供货和收款,只靠胡建强自己的话,肯定忙不过来。
所以陈松已经提前跟各个乡镇供销社打好了招呼,把时间错开来。
这样胡建强每天只需要跑一两个销售点,给他们供货和收款就行了。
陈松把这边的事情都安排妥当,看着各方面都已经基本步入正轨,这才抽空回到了河东村,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