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你的胃口,比我想象的大-《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基辛格的目光从照片上移开。

  照片上的两个人,笑得都很真诚。

  “法赫德王子,是一位有远见的朋友。”基辛格说。

  “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拥有石油之外的未来。”陈山接上话。

  “陈先生,建设者有很多。”

  “银行家,实业家,甚至慈善家。”

  “但他们的建设,都在秩序之内。”

  “而你,从一开始就在挑战它。”

  陈山收回照片,放进口袋。

  “博士,你说错了。”

  “我挑战的,是旧的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那个已经死掉的秩序。”

  陈山看着他。

  “我只是提前看到了它的尸体,并且在尸体上,拿走了一些我需要的东西。”

  “现在,我是在帮你建立一个新的。”

  基辛格拿起那支钢笔,在手指间缓缓转动。

  “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陈山说。

  “日本。”

  他吐出两个字。

  “你们在逼他们。”

  “你们越是用力,裂缝就越多。”

  “田中信男可以顶住一次,但他背后的那些财阀,那些工厂主,那些失业的工人,他们会怎么想?”

  “当他们发现,跟着美国走,只有死路一条的时候。”

  陈山的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

  “一个被逼到墙角的日本,会做什么?”

  “一个工业体系被摧毁,经济再次崩溃的日本,会倒向哪里?”

  陈山的手指,在桌上沾了点水,画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线。

  “这里是日本,这里是苏联。”

  “他们离得很近。”

  “一个绝望的民族,会做出任何选择。”

  基辛-格转动钢笔的动作停了下来。

  “强行打压,只会把日本推到莫斯科的怀里。”

  “一个工业实力完整的日本,如果倒向苏联,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博士比我清楚。”

  基辛格没有说话。

  陈山继续说。

  “与其打压,不如收编。”

  “把他们的技术,变成你秩序里的一部分。”

  “我来做这件事。”

  陈山指了指窗外。

  “就在香港。”

  基辛格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

  “亚洲发展基金。”

  陈山说。

  “由我的基金出面,整合日本,甚至西德的一部分技术。”

  “在香港,建立一个‘亚洲技术中心’。”

  基辛格的身体,动了一下。

  他似乎想说什么,但陈山没有给他机会。

  “这个中心,名义上,是我和日本人的合作项目。”

  “但实际上,它的技术标准,它的产品流向,甚至它的人员构成,都可以由你来决定。”

  “一个富裕的,亲西方的亚洲,对美国更有利。”

  陈山看着他。

  “博士,越南的战争,你们打得很辛苦。”

  “军事上的失败,已经让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

  “你们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对抗这种渗透。”

  “军事,已经证明了行不通。”

  “那就用经济。”

  陈山的声音,在空旷的餐厅里回荡。

  “一个富裕的,亲西方的亚洲,才是美国最大的利益所在。”

  “一个需要你们的技术,需要你们的资本,需要你们的市场的亚洲,永远不会倒向莫斯科。”

  “这个亚洲,需要一个引擎。”

  陈山的手,按在自己胸口。

  “这个引擎,我来提供。”

  基辛格看着陈山,看了很久。

  餐厅里只有空调的声音。

  “你是在要求美国,把亚洲的未来,交到一个香港人的手里。”

  基辛格说。

  “一个我们甚至不清楚来历的香港人。”

  “我不是在要求。”

  陈山摇头。

  “我是在提供一个,对我们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一个管理亚洲的方案。”

  “你们需要一个亚洲的本地经理人。”

  陈山说。

  “我,就是最好的人选。”

  基辛格看着陈山。

  对方提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完整的“亚洲战略”。

  一个以香港为支点,以日本和德国的技术为杠杆,以东南亚的市场为目标,最终服务于美国全球利益的庞大构想。

  而构想的核心,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

  基辛格站了起来。

  他走到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灯火辉煌的维多利亚港。

  这里的每一盏灯,似乎都和窗前的这个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的方案,很大胆。”

  基辛格背对着陈山。

  “那么,你这位‘经理人’,想要什么条件?”

  陈山知道,对方听进去了。

  真正的谈判,现在才开始。

  他站起来,走到基辛格身边,与他并排站立。

  “我的价码,也很合理。”

  陈山看着窗外。

  “第一,SEC的调查,必须立即,永久性终止。”

  “并且,要用一个公开的方式,澄清亚洲发展基金的合法性。”

  基辛格点头。

  这个条件,在意料之中。

  “第二。”

  陈山继续说。

  “美国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亚洲发展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除军工领域之外的所有商业行为。”

  “包括我和日本的技术合作。”

  基辛格的眉毛,挑了一下。

  “我们正在香港建设的研发中心,可以向你们开放,由你们派人监管。”

  陈山补充了一句。

  “我拿走他们的技术,是为了帮你打造引擎,不是为了制造武器。”

  基辛格再次点头。

  窗外的海面上,一艘渡轮拉响了汽笛,声音穿透玻璃,变得很轻。

  “第三。”陈山说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核心的条件。

  “我需要美国财政部,给予和记旗下的华商联合银行,‘美元清算’资格。”

  这个条件说出口的瞬间。

  基辛格的身体,出现了一个非常细微的停顿。

  美元清算资格。

  那不是一张牌照那么简单。

  那是进入全球金融体系核心圈的入场券。

  拥有了和摩根,和大通,和花旗,坐在同一张牌桌上的资格。

  它将成为美元流出和回流的一个关键节点。

  它将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调动以百亿计的美元资金。

  它将成为陈山这个“亚洲经理人”,真正用来管理这片区域的工具。

  基辛看着窗外灯火璀璨的维多利亚港,看着海面上穿梭的轮船。

  看了很久。

  “陈先生。”

  基辛格终于开口。

  他的声音,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低沉。

  “你的胃口,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

  陈山没有回答。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对方。

  这些条件,不是漫天要价。

  这是他计划里,不可或缺的每一个环节。

  基辛格转过身,准备离开。

  他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

  他走到餐厅门口,手放在门把上。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还站在窗边的陈山。

  “明天。”

  基辛格说。

  “会有人来找你,谈一些‘技术性’的细节。”

  门开了,又关上。

  哈特和那些美国人,簇拥着他,快步离开了餐厅。

  走廊里,只剩下王虎派来的人,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陈山依旧站在窗前。

  他看着基辛格一行人上车,看着车队消失在酒店外的车流里。

  他知道,“技术性细节”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华盛顿的牌桌上,已经有人把他的方案,拿起来看了。

  这意味着,这场赌局,他拿到了继续往下走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