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段志贤躬身垦荒,汗洒田畴固根基-《苏定方演义》

  长安城东南的郊野,曾是一片荒草丛生的弃地。断壁残垣隐没在齐腰的蒿草间,干裂的土地布满蛛网般的纹路,风一吹便卷起漫天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如今,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上却人声鼎沸,锄头刨土的闷响、木锨铲石的脆响、将士们的号子声与百姓的笑语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生机勃勃的垦荒乐章。

  段志贤正蹲在田埂边,粗糙的手指捏着一把新翻的泥土。土块带着湿润的凉意,混杂着草根与腐叶的气息,顺着指缝缓缓滑落。他鼻尖沾着草屑,鬓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淌下,在下巴处聚成水珠,滴落在脚下的土地里,浑然不觉。“这土性偏黏,得再晒三日,把表层湿气去了,底下的墒情才能保住,种麦才长得好。”他转头对身旁的农官叮嘱,声音带着明显的沙哑——这几日天不亮便带着人丈量土地、规划田垄,白日里又亲自动手开荒,嗓子早就喊哑了,说话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依旧铿锵有力。

  农官连忙躬身应下,手中的木牌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都是段志贤这些日子以来关于垦荒、育种、灌溉的种种叮嘱。这位跟随大唐征战多年的将军,如今谈起农事来,竟比老农夫还要细致,从选种到耕地,从行距到覆土,无一不精,让在场的老农们都暗自叹服。

  几个须发皆白的老农围了过来,其中一个身着粗布短衫的老者双手捧着一个竹篮,篮中盛放着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谷种,小心翼翼地递到段志贤面前:“段将军,您快瞧瞧,这是皇后娘娘特意让人送来的灵泉水泡过的种子,颗粒又大又匀,看着就透着精气神。您看啥时候下种合适?”

  老者的声音里满是敬畏与期待。谁都知道,这位段将军是开唐四将之一,当年在战场上横刀立马、所向披靡,为大唐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一道旨意,他便卸了铠甲、换了布衣,带着麾下将士来到这片荒地垦殖,这份放下身段、躬身劳作的气度,让百姓们打心底里敬重。

  段志贤站起身,随手拍了拍裤腿上的泥土,裤脚早已被泥土浸透,沉甸甸地贴在腿上。他接过竹篮,低头仔细端详着篮中的谷种,只见每一粒种子都饱满圆润,带着淡淡的水汽,确实是上等的良种。“皇后娘娘心系百姓,送来如此好种,咱们可不能辜负了这份心意。”他语气郑重,“再等场雨,雨过天晴就播。这几日我让人在那边山坳里挖了蓄水池,已经引了山泉水进来,万一后续旱了,也能引水灌溉,保证幼苗不受旱。”

  他抬手指向远处,那里有一群将士正挥着锄头挖掘蓄水池,池壁已经初见雏形,几条临时开挖的浅沟将山间的溪流引向池中,清水潺潺流淌,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你们看,”段志贤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欣慰,“将士们跟百姓一起开荒,不分你我,这地啊,就得靠人用心侍弄才长粮食。当年咱们在战场上拼杀,是为了让百姓能有块安稳的地种;如今放下刀枪拿起锄头,就是要让这荒坡变成良田,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

  老农们纷纷点头称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战乱多年,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能有如今这样安稳垦荒的日子,已是奢望。有段将军这样的忠臣良将带头,又有朝廷的支持,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多了几分期盼。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名传令兵骑着快马疾驰而来,尘土飞扬中,他翻身下马,快步跑到段志贤面前,单膝跪地:“将军,陛下派内侍来问,新修的水渠啥时候能通?内侍还说,陛下惦记着这边的垦荒进度,若是有需要,朝廷还能再调派些民夫过来。”

  段志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色,他转头望向不远处正在铺设石板的水渠。那水渠顺着地势蜿蜒延伸,将士们和百姓们正合力将厚重的石板铺在渠底,再用泥浆勾缝,动作娴熟而默契。水渠两岸,已经种上了一排排小树苗,虽是新栽,却已透着勃勃生机。“告诉陛下,不出半月,这水渠便能贯通!”段志贤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这渠一通,周围千亩荒地都能浇上水,明年夏收,就能打粮,足够驻兵和附近百姓吃半年的。后续咱们再扩大垦殖面积,用不了三年,这长安东南郊,就能变成鱼米之乡。”

  传令兵连忙应道:“末将这就去回话!”说罢,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段志贤望着传令兵远去的背影,轻轻舒了口气。陛下对垦荒之事寄予厚望,他肩上的担子可不轻。但看着眼前这片渐渐焕发生机的土地,看着将士们和百姓们热火朝天劳作的身影,他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他转头拿起靠在田埂边的锄头,锄头把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带着他手掌的温度。他掂了掂锄头,大步走到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前,高高举起锄头,又重重落下,“咚”的一声,锄头深深嵌入泥土中,带出一大块土坷垃。

  阳光正好,金灿灿的光芒洒在大地上,将段志贤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与田埂上的谷种、水渠边的石板、远处村落升起的袅袅炊烟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最踏实、最动人的画卷。他穿着粗布短打,身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布满了汗珠,早已没了往日将军的威严,反倒多了几分农夫的质朴与厚重。

  旁边有将士看他如此辛苦,连忙上前劝道:“将军,您歇会儿吧,这些粗活交给我们来做就好。您是大将军,天天跟泥土打交道,实在太屈才了。”

  段志贤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爽朗地笑了起来:“屈才?何为屈才?”他指着脚下的土地,语气诚恳而坚定,“刀枪能打天下,护得一方安宁;粮食能守天下,养得万民安康。这两者,都是为国为民,都一样金贵。当年我征战沙场,是为了让百姓有地可种;如今我躬身垦荒,是为了让百姓有粮可吃。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这不是屈才,这是我段志贤最大的心愿。”

  他的话掷地有声,传到了周围劳作的将士和百姓耳中,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望向这位可敬的将军,眼中满是敬佩与感动。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跟着段将军,好好开荒,种出好粮食!”紧接着,更多的人跟着呐喊起来,声音洪亮,响彻云霄。

  段志贤看着众人激昂的神情,心中暖意融融。他再次举起锄头,加入到垦荒的队伍中。锄头起落间,一块块荒地被开垦出来,一道道田垄被修整整齐。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滴落,渗入脚下的土地,仿佛在孕育着希望的种子。

  远处的长安城轮廓清晰可见,宫阙巍峨,气势恢宏。而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正因为有段志贤这样的忠臣良将,有千千万万勤劳的百姓,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段志贤知道,他今日洒下的汗水,终将浇灌出丰收的果实,为大唐的根基,添上最坚实的一砖一瓦。

  夕阳西下,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渐渐散去,田埂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脚印,水渠边的石板在余晖中泛着柔和的光。段志贤独自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迎来硕果累累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