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六年,二月。
夷道城头上,惨叫声此起彼伏。
太史慈左右开弓,朝着登城厮杀的唐卒近射,嗖嗖两箭将唐卒射伤,之后抽出腰间佩剑,领着左右跻身入人群,与慓悍的唐卒们混战在一起。
自昨日土山与城齐平,曹军便感受到唐卒强悍的战斗力。在太史慈、乐进二将固守下,才抗住了曹军第一波攻势。
因知日后城郭难守,于是乐进昨夜冒险率兵出城,欲破坏土山。然不料唐军有备,在城外设伏,击败偷袭的乐进。
乐进兵败而归,及天稍亮不久,唐军兵卒便发起更猛烈的进攻,欲在今日一鼓作气破敌。
“呼!”
太史慈喘着粗气,问道:“今城中情况如何?”
“围三缺一!”
侍从捂着受伤的臂膀,说道:“乐、蒋二将各领兵马据敌,今日唐军攻势难挡,我军死伤惨重。援兵若近日不能至,夷道陷落乃必然之事。”
说着,侍从满脸怨念,说道:“唐人灭蜀时,蜀人若如今日凶悍,唐人岂会数月灭蜀!”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用在投降的蜀人颇是恰当。在为孙氏效力时,蜀人战斗力颇弱。而归降唐军之后,因被高顺、郭淮整治军规许久,散漫风气顿消。且因人人家中分田,许以优渥待遇,打起仗来嗷嗷前冲,与之前不成事的模样根本不同。
太史慈望着又一批在土山上集结的唐卒,叹气说道:“曹仁被文聘所破,何来援兵。唯靠你我坚守,求至雨季将唐军耗走。”
左右侍从默然不语,若非太史慈讲义气,及乐进遣亲卫督战,凭眼下岌岌可危的形势,他们岂会为曹操效力至今时。
“呜!”
号角声响,唐军卷土重来,结阵向城楼开拔。楼阁上箭矢如雨倾注,在箭矢的掩护下,唐军甲士持盾挺进。
“杀!”
曹军兵卒持盾挡箭,在太史慈的率领下,抵住女墙挡住唐卒的进攻。
城楼上千人厮杀,三面围攻之下,两军合计有近万人围绕着城墙展开争夺,随着战事的发展,尸体几乎铺满城墙两侧,殷红的鲜血染红地面。
望楼上,高顺远目眺望战场,见迟迟不能破城,蹙眉问道。
“可有熊泰消息?”
“有!”
孙资说道:“据奔走降人言,熊泰今驻守西门,然因乐进部下乐详守门,今不敢贸然接替门卫,暂请我军等候些许时辰。及战事紧急之时,乐详率兵增援,他便开门以迎我军。”
“让严颜、张飞二将留意,见西门开时,务必抢先进驻。”高顺说道。
“诺!”
熊泰官拜夷陵县长,因见城中渐渐无粮,而援兵曹仁大败退守公安,于是决意举城归降唐军。
乐进昨夜出城突袭,便是熊泰提供的军情。有了投名状,高顺便相信了熊泰的归降诚意,并承诺愿为熊泰请功。
熊泰非普通氏族,乃武陵熊姓,祖上为楚国君王一脉,官职虽说不及显赫大族,但却胜在族人极多。
故熊泰曾以守城为名,在乡中招募乡友百人为部曲,而百人部曲便是熊泰夺门的总兵力。
厮杀至下午时,乐进固守北门,关羽负责围攻。今在关羽的猛攻下,乐进渐渐不支,麾下兵马厮杀惨重,于是便调乐详所部来援。
“北门战况紧急,将军调我前往支援,西门暂由君驻守。”乐详说道。
熊泰喜色不露于形,说道:“校尉放心前往,唐军起土山围攻,西门外无强军,泰有部曲百人,另有数百老弱,足以据唐军于城外。”
“善!”
见熊泰保证连连,乐详不疑有假,率本部八百余众精锐,奔赴北门支援乐进。
乐详一走,熊泰神情严肃,吩咐道:“以轮休为名,接管城门,等我信号!”
“诺!”
很快,熊泰让弟弟熊信率五十人接管了城门,而他率余者五十人登上城楼,以用膳为名,哄骗角楼中的守卒轮休。
趁时机成熟,熊泰便令属下依照信号行事,时白幡为旗,摇晃三下,为进军信号。
城外,张、严二将等候许久,见白幡忽然出现于城上,张飞当即招呼从骑,准备乘马先入夷道城。而严颜领步卒为援兵,紧随唐骑之后。
“嘚嘚!”
张飞领骑奔驰之时,熊信依照兄长熊泰释放的信号,亲自与部曲大开西门,引唐骑杀入城中。
“叮叮!”
见张飞急驰至西门,曹军敲响示警的钟声。
“杀贼!”
见张、严二将率兵向西门赶来,熊泰、熊信兄弟不再掩饰,遂率部曲屠杀城上懵逼的曹卒。众人不知情况,顿时一哄而散,奔走四方,或有人将消息传至北门乐进耳中。
北门,短小精悍的乐进神色冷酷,指挥兵卒列阵,极力阻止唐卒登上城楼。
“报!”
“将军,大事不好了!”
兵卒神色惶恐,说道:“熊泰举兵反叛了,开西门迎唐人入城。”
乐进脸色铁青,布满老茧的手紧攥刀柄。他没想到仗打到关键时刻,身为夷陵长的熊泰居然反叛了。今下唐兵若被引入城中,岌岌可危的夷道将无力回天矣!
“嘘!”
乐进长吐浊气,他坚守夷道上百日,已不负丞相之重托。
见乐进神情难看,乐详抽出环首刀,请战说道:“将军,熊泰小人背主,我愿率兵夺回西门。”
“不必了!”
乐进冷静下来,说道:“外无援军之下,我固守夷道上百日,已不负丞相之托。今熊泰反叛,开门以迎唐人,我军大势已去。故与其白白浪费性命,不如留得青山,再图报国。”
乐进凭先登之功而被曹操看重,足以说明他不惧怕死亡。然乐进不怕死不代表他想死,尤其无意义的与城共存亡。
今时,作为将领的乐进非常清楚,眼下夷道城迟早要沦陷,而他所要做的便是尽可能保留兵力,撤至公安或乐乡,继续抵御唐军的进攻。
说着,乐进看向左右,吩咐道:“传令于蒋钦、太史慈二将,令二人各领兵马撤向公安,万不可恋战!”
“诺!”
在乐进的军令下,众曹军从兵力相对薄弱的东侧门突围而出。然高顺虽行围三缺一之法,但却在诸门外布有骑卒。
东侧门为东北角小门,乐进率一众曹卒出逃,能骑马者乘马,不能乘马者便双脚快奔,直奔远方的树林里。而在乐进出逃后,太史慈、蒋钦相继率部出逃。
在曹军出奔时,隐于林中的唐骑忽然杀出,前排持弓,后排持矛,奔腾的马蹄声轰鸣作响。
弓骑冲至一定距离,便忽然散开,让出空间留给突骑冲击。今在唐骑强大的冲击力下,溃逃的曹军如鸟兽作散,四散奔走。弓骑不紧不慢散开,兜着圈子,逼降曹卒。
原野上,唐骑在追,曹军在逃。然两条腿怎能跑得比四条腿快,今从城中逃出的曹卒大量被唐骑擒获。其中乐进、太史慈、蒋钦等将因担心唐骑,故在出城前早已换乘马匹。
有马代步,乐进借战场混乱之际,借助率先出城的优势,骑马先奔树林。太史慈、蒋钦慢了一拍,遂被唐骑盯上。
“降者不杀!”
“嗖!”
领头唐骑大呵了声,一箭从手中飞出,正中曹卒面门。
一矢飞出,百余枝箭矢倾泻而来。
“撤!”
太史慈发觉不对劲,见箭矢铺天盖地而来,用矛挥打来箭。然箭矢来得太快,直插肩胛,吃痛冷哼了声。
因太史慈与左右骑马显眼,后续箭矢不断来射。太史慈躲避不及,身子又连中数箭,从马背上跌落。
战场乱糟糟,不待太史慈爬起,一根长矛忽至便将他钉在地上。太史慈低看腹部上被长矛破开的血肉,头无力倒下,望着碧蓝色的天空,不甘心地闭上眼。
“降了!”
唐军骑卒虽说离散,但散落在原野中犹如渔网,网住一个个企图出逃的曹军兵卒。而见难以摆脱唐军追杀,曹卒纷纷跪地投降。
蒋钦甲胄整齐,在从骑的护卫下,本以为能突出重围,却不料诸唐骑见蒋钦身份不一般,里里外外围杀。
又一箭飞来,直中身侧的一名曹军骑卒,这让蒋钦愈发心慌。
望着数十名唐骑围杀,自知难以逃脱。蒋钦长叹口气,念及今形势恶劣,而自己前后已为曹操厮杀赴死多次,遂生归降之意!
“降唐吧!”
“降了!”
蒋钦松口归降,带动了所有曹卒归降,唐卒欢天喜地带着降卒归营。
高顺作为大军主帅,在属下的汇报下,大体已知乐进出逃,太史慈战死,蒋钦投降的消息。
严肃的脸上微露笑容,高顺谓孙资说道:“围城百余日,终破夷道城,荆南门户洞开。”
孙资笑吟吟,说道:“三将一死一逃一擒,出征至今前后战俘万余人,将军可谓东征第一人!”
“文聘大破曹仁,功绩不逊于我!”
高顺冷静说道:“今夷道既破,那便快马奏报于长安,解陛下心忧!”
“诺!”笔吏领命。
孙资说道:“夷道城破,都督不如先降武陵,再率大军与文聘汇合。时公安若破,则荆州诸郡传檄可下。”
高顺微微点头,说道:“围夷道百日,兵民忧惧,劳先生抚之!”
“善!”
——
高顺自破了夷道城,取胜消息传播全军,令南征兵将士气大振。
孙资收降曹军,与先前安抚政策相同,将被俘曹军兵卒释放归乡,留机敏兵丁为向导,并言降唐者免今年赋税。
时数千曹军归乡散播唐军仁政,再加上原先释放归乡的两千兵马,于是湘水以西乡县无不传诵唐军善举。
名声传播出去后,高顺分兵南下武陵时,一路上畅通无阻,更有大族箪食壶浆,喜迎王师扶危济困,驱逐恶徒曹氏。
在武陵郡诸县先后归降时,高顺兵马东进,与文聘所部汇合。而关羽、张飞二将随郭淮率水师顺流东行,与屯兵于夏口的张辽大军汇合。
而得知郭淮率水师与张辽大军汇合,曹军人心大为忧惧。
大帐内,橘黄色的灯火摇晃,在曹操的手持下,驱散舆图上的黑暗。
“呼!”
望着的舆图上标记的唐军兵马扎营点,曹操长吐了口气,仿佛想将压在心头上的忧心事吹出。
“夷道城破,荆、益合流,敌寇众多,破敌愈难尔!”曹操暗忖道。
“丞相!”
刘晔受诏领命入帐。
“今寨中军心如何?”曹操收敛神情,问道。
刘晔迟疑了下,说道:“自知夷道城破,益州水师与张辽汇合,兵将上下无不忧叹,深惧敌寇兵众。”
曹操眼睛微眯,问道:“子扬可有计策,能退唐人大军?”
“某有小计,但成与不成需观天意了!”刘晔说道。
“计从何来?”曹操问道。
刘晔拱手说道:“东南疆域辽阔,我军层层阻击,唐人未可尽下。三月之时,春水方生,天气渐渐炎热,水潦之地多生疫病。北人水土不服,必被疫病所扰。敌寇患病之时,便是丞相用兵破敌之机。”
曹操微微点头,叹息道:“公安、寿春、淮阴不知能否守上百日,拖至夏季水涝之时。”
“寿春、淮阴积粮一岁,城郭坚固,兵吏尽忠,未必守不上百日。晔仅恐公安难守百日,若公安有失,则夏口以西之地尽被敌寇所有。”刘晔说道。
曹操沉默半响,说道:“曹仁虽智计不达,但胆略超群。今知公安之重,岂敢不尽心作战?”
刘晔说道:“丞相欲与敌寇久持,但军中人心忧惧,还需丞相思得安抚之策。”
曹操将灯盏放在案上,说道:“升帐,召诸将至大帐听令。”
“诺!”
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药,刘晔领命应道。
过了半响,差点就寝的曹军将校收到曹操升帐的消息,不敢耽搁时间,急忙忙赶至大帐。
帐内,曹操一改忧色,笑容满面以迎诸将。而诸将不见曹操忧虑,大为诧异。
待诸将齐至,曹操说道:“即日起禁闭营寨,不与唐寇交兵。如有违者,按军法处置。”
“这~”
诸将面面相觑,不知曹操为何更改搦战之策,莫非怕益州兵至,唐军无非抵御吗?
“丞相,唐军已破夷道,兵马不断汇集,张辽之兵渐众。今不趁文聘、高顺未至之际破敌,不知丞相欲待何时破敌?”曹洪大胆问道。
曹操捋须而笑,说道:“孤已有破敌之策,仅时机未至,诸子忍耐些许时日。如破敌时机至,破敌易如反掌!”
“敢问丞相何计?”曹休问道。
“哈哈!”
曹操摆手而笑,说道:“军机不可泄露,诸君往后便知计策。即日起,听孤诏令,无令不得出寨。”
“遵命!”
见曹操胸有成竹,诸将不明觉厉,纷纷领命。
人群中,周瑜面露狐疑,他不知道曹操今下还有何破敌之策?
在人群中扫视圈,见刘晔似有所得,周瑜暗暗记下。
散帐之后,周瑜快步寻上刘晔,直言问道:“丞相破敌之策,不知子扬知否?”
刘晔摇头说道:“晔不知丞相方略?”
周瑜笑了笑,说道:“子扬莫非欺瑜为三岁孩童不成?”
说着,周瑜止步堵在刘晔跟前,冷笑说道:“火攻、激将二策不成,丞相不予唐军交手,莫非指望唐卒感染瘟疫,不战自胜不成?”
“我观丞相计穷,今令诸将坚守不出,无非欲安人心罢了!”
刘晔沉默少许,说道:“公瑾既知丞相本意,又何意追问于我?”
之前张辽与他对峙不战,让曹操无法使计破敌。如今益州水师大舟云集夏口,曹操所率水师大概率兵败。何况文聘所领水师一日便能至,这让曹操取胜的希望愈发渺小。
故无方略之下,曹操只能指望刘晔所说天意,指望唐军兵卒在春夏季节感染瘟疫。
见刘晔承认曹操今日升帐用意,周瑜惆怅说道:“此计败多胜少,但又是少有破敌之策。”
ps:昨天、今天搞装修的事,三更没补上,今天暂时二合一。明天没事,我将前天欠的三更补上。今天少码的字,大后天补上。
夷道城头上,惨叫声此起彼伏。
太史慈左右开弓,朝着登城厮杀的唐卒近射,嗖嗖两箭将唐卒射伤,之后抽出腰间佩剑,领着左右跻身入人群,与慓悍的唐卒们混战在一起。
自昨日土山与城齐平,曹军便感受到唐卒强悍的战斗力。在太史慈、乐进二将固守下,才抗住了曹军第一波攻势。
因知日后城郭难守,于是乐进昨夜冒险率兵出城,欲破坏土山。然不料唐军有备,在城外设伏,击败偷袭的乐进。
乐进兵败而归,及天稍亮不久,唐军兵卒便发起更猛烈的进攻,欲在今日一鼓作气破敌。
“呼!”
太史慈喘着粗气,问道:“今城中情况如何?”
“围三缺一!”
侍从捂着受伤的臂膀,说道:“乐、蒋二将各领兵马据敌,今日唐军攻势难挡,我军死伤惨重。援兵若近日不能至,夷道陷落乃必然之事。”
说着,侍从满脸怨念,说道:“唐人灭蜀时,蜀人若如今日凶悍,唐人岂会数月灭蜀!”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用在投降的蜀人颇是恰当。在为孙氏效力时,蜀人战斗力颇弱。而归降唐军之后,因被高顺、郭淮整治军规许久,散漫风气顿消。且因人人家中分田,许以优渥待遇,打起仗来嗷嗷前冲,与之前不成事的模样根本不同。
太史慈望着又一批在土山上集结的唐卒,叹气说道:“曹仁被文聘所破,何来援兵。唯靠你我坚守,求至雨季将唐军耗走。”
左右侍从默然不语,若非太史慈讲义气,及乐进遣亲卫督战,凭眼下岌岌可危的形势,他们岂会为曹操效力至今时。
“呜!”
号角声响,唐军卷土重来,结阵向城楼开拔。楼阁上箭矢如雨倾注,在箭矢的掩护下,唐军甲士持盾挺进。
“杀!”
曹军兵卒持盾挡箭,在太史慈的率领下,抵住女墙挡住唐卒的进攻。
城楼上千人厮杀,三面围攻之下,两军合计有近万人围绕着城墙展开争夺,随着战事的发展,尸体几乎铺满城墙两侧,殷红的鲜血染红地面。
望楼上,高顺远目眺望战场,见迟迟不能破城,蹙眉问道。
“可有熊泰消息?”
“有!”
孙资说道:“据奔走降人言,熊泰今驻守西门,然因乐进部下乐详守门,今不敢贸然接替门卫,暂请我军等候些许时辰。及战事紧急之时,乐详率兵增援,他便开门以迎我军。”
“让严颜、张飞二将留意,见西门开时,务必抢先进驻。”高顺说道。
“诺!”
熊泰官拜夷陵县长,因见城中渐渐无粮,而援兵曹仁大败退守公安,于是决意举城归降唐军。
乐进昨夜出城突袭,便是熊泰提供的军情。有了投名状,高顺便相信了熊泰的归降诚意,并承诺愿为熊泰请功。
熊泰非普通氏族,乃武陵熊姓,祖上为楚国君王一脉,官职虽说不及显赫大族,但却胜在族人极多。
故熊泰曾以守城为名,在乡中招募乡友百人为部曲,而百人部曲便是熊泰夺门的总兵力。
厮杀至下午时,乐进固守北门,关羽负责围攻。今在关羽的猛攻下,乐进渐渐不支,麾下兵马厮杀惨重,于是便调乐详所部来援。
“北门战况紧急,将军调我前往支援,西门暂由君驻守。”乐详说道。
熊泰喜色不露于形,说道:“校尉放心前往,唐军起土山围攻,西门外无强军,泰有部曲百人,另有数百老弱,足以据唐军于城外。”
“善!”
见熊泰保证连连,乐详不疑有假,率本部八百余众精锐,奔赴北门支援乐进。
乐详一走,熊泰神情严肃,吩咐道:“以轮休为名,接管城门,等我信号!”
“诺!”
很快,熊泰让弟弟熊信率五十人接管了城门,而他率余者五十人登上城楼,以用膳为名,哄骗角楼中的守卒轮休。
趁时机成熟,熊泰便令属下依照信号行事,时白幡为旗,摇晃三下,为进军信号。
城外,张、严二将等候许久,见白幡忽然出现于城上,张飞当即招呼从骑,准备乘马先入夷道城。而严颜领步卒为援兵,紧随唐骑之后。
“嘚嘚!”
张飞领骑奔驰之时,熊信依照兄长熊泰释放的信号,亲自与部曲大开西门,引唐骑杀入城中。
“叮叮!”
见张飞急驰至西门,曹军敲响示警的钟声。
“杀贼!”
见张、严二将率兵向西门赶来,熊泰、熊信兄弟不再掩饰,遂率部曲屠杀城上懵逼的曹卒。众人不知情况,顿时一哄而散,奔走四方,或有人将消息传至北门乐进耳中。
北门,短小精悍的乐进神色冷酷,指挥兵卒列阵,极力阻止唐卒登上城楼。
“报!”
“将军,大事不好了!”
兵卒神色惶恐,说道:“熊泰举兵反叛了,开西门迎唐人入城。”
乐进脸色铁青,布满老茧的手紧攥刀柄。他没想到仗打到关键时刻,身为夷陵长的熊泰居然反叛了。今下唐兵若被引入城中,岌岌可危的夷道将无力回天矣!
“嘘!”
乐进长吐浊气,他坚守夷道上百日,已不负丞相之重托。
见乐进神情难看,乐详抽出环首刀,请战说道:“将军,熊泰小人背主,我愿率兵夺回西门。”
“不必了!”
乐进冷静下来,说道:“外无援军之下,我固守夷道上百日,已不负丞相之托。今熊泰反叛,开门以迎唐人,我军大势已去。故与其白白浪费性命,不如留得青山,再图报国。”
乐进凭先登之功而被曹操看重,足以说明他不惧怕死亡。然乐进不怕死不代表他想死,尤其无意义的与城共存亡。
今时,作为将领的乐进非常清楚,眼下夷道城迟早要沦陷,而他所要做的便是尽可能保留兵力,撤至公安或乐乡,继续抵御唐军的进攻。
说着,乐进看向左右,吩咐道:“传令于蒋钦、太史慈二将,令二人各领兵马撤向公安,万不可恋战!”
“诺!”
在乐进的军令下,众曹军从兵力相对薄弱的东侧门突围而出。然高顺虽行围三缺一之法,但却在诸门外布有骑卒。
东侧门为东北角小门,乐进率一众曹卒出逃,能骑马者乘马,不能乘马者便双脚快奔,直奔远方的树林里。而在乐进出逃后,太史慈、蒋钦相继率部出逃。
在曹军出奔时,隐于林中的唐骑忽然杀出,前排持弓,后排持矛,奔腾的马蹄声轰鸣作响。
弓骑冲至一定距离,便忽然散开,让出空间留给突骑冲击。今在唐骑强大的冲击力下,溃逃的曹军如鸟兽作散,四散奔走。弓骑不紧不慢散开,兜着圈子,逼降曹卒。
原野上,唐骑在追,曹军在逃。然两条腿怎能跑得比四条腿快,今从城中逃出的曹卒大量被唐骑擒获。其中乐进、太史慈、蒋钦等将因担心唐骑,故在出城前早已换乘马匹。
有马代步,乐进借战场混乱之际,借助率先出城的优势,骑马先奔树林。太史慈、蒋钦慢了一拍,遂被唐骑盯上。
“降者不杀!”
“嗖!”
领头唐骑大呵了声,一箭从手中飞出,正中曹卒面门。
一矢飞出,百余枝箭矢倾泻而来。
“撤!”
太史慈发觉不对劲,见箭矢铺天盖地而来,用矛挥打来箭。然箭矢来得太快,直插肩胛,吃痛冷哼了声。
因太史慈与左右骑马显眼,后续箭矢不断来射。太史慈躲避不及,身子又连中数箭,从马背上跌落。
战场乱糟糟,不待太史慈爬起,一根长矛忽至便将他钉在地上。太史慈低看腹部上被长矛破开的血肉,头无力倒下,望着碧蓝色的天空,不甘心地闭上眼。
“降了!”
唐军骑卒虽说离散,但散落在原野中犹如渔网,网住一个个企图出逃的曹军兵卒。而见难以摆脱唐军追杀,曹卒纷纷跪地投降。
蒋钦甲胄整齐,在从骑的护卫下,本以为能突出重围,却不料诸唐骑见蒋钦身份不一般,里里外外围杀。
又一箭飞来,直中身侧的一名曹军骑卒,这让蒋钦愈发心慌。
望着数十名唐骑围杀,自知难以逃脱。蒋钦长叹口气,念及今形势恶劣,而自己前后已为曹操厮杀赴死多次,遂生归降之意!
“降唐吧!”
“降了!”
蒋钦松口归降,带动了所有曹卒归降,唐卒欢天喜地带着降卒归营。
高顺作为大军主帅,在属下的汇报下,大体已知乐进出逃,太史慈战死,蒋钦投降的消息。
严肃的脸上微露笑容,高顺谓孙资说道:“围城百余日,终破夷道城,荆南门户洞开。”
孙资笑吟吟,说道:“三将一死一逃一擒,出征至今前后战俘万余人,将军可谓东征第一人!”
“文聘大破曹仁,功绩不逊于我!”
高顺冷静说道:“今夷道既破,那便快马奏报于长安,解陛下心忧!”
“诺!”笔吏领命。
孙资说道:“夷道城破,都督不如先降武陵,再率大军与文聘汇合。时公安若破,则荆州诸郡传檄可下。”
高顺微微点头,说道:“围夷道百日,兵民忧惧,劳先生抚之!”
“善!”
——
高顺自破了夷道城,取胜消息传播全军,令南征兵将士气大振。
孙资收降曹军,与先前安抚政策相同,将被俘曹军兵卒释放归乡,留机敏兵丁为向导,并言降唐者免今年赋税。
时数千曹军归乡散播唐军仁政,再加上原先释放归乡的两千兵马,于是湘水以西乡县无不传诵唐军善举。
名声传播出去后,高顺分兵南下武陵时,一路上畅通无阻,更有大族箪食壶浆,喜迎王师扶危济困,驱逐恶徒曹氏。
在武陵郡诸县先后归降时,高顺兵马东进,与文聘所部汇合。而关羽、张飞二将随郭淮率水师顺流东行,与屯兵于夏口的张辽大军汇合。
而得知郭淮率水师与张辽大军汇合,曹军人心大为忧惧。
大帐内,橘黄色的灯火摇晃,在曹操的手持下,驱散舆图上的黑暗。
“呼!”
望着的舆图上标记的唐军兵马扎营点,曹操长吐了口气,仿佛想将压在心头上的忧心事吹出。
“夷道城破,荆、益合流,敌寇众多,破敌愈难尔!”曹操暗忖道。
“丞相!”
刘晔受诏领命入帐。
“今寨中军心如何?”曹操收敛神情,问道。
刘晔迟疑了下,说道:“自知夷道城破,益州水师与张辽汇合,兵将上下无不忧叹,深惧敌寇兵众。”
曹操眼睛微眯,问道:“子扬可有计策,能退唐人大军?”
“某有小计,但成与不成需观天意了!”刘晔说道。
“计从何来?”曹操问道。
刘晔拱手说道:“东南疆域辽阔,我军层层阻击,唐人未可尽下。三月之时,春水方生,天气渐渐炎热,水潦之地多生疫病。北人水土不服,必被疫病所扰。敌寇患病之时,便是丞相用兵破敌之机。”
曹操微微点头,叹息道:“公安、寿春、淮阴不知能否守上百日,拖至夏季水涝之时。”
“寿春、淮阴积粮一岁,城郭坚固,兵吏尽忠,未必守不上百日。晔仅恐公安难守百日,若公安有失,则夏口以西之地尽被敌寇所有。”刘晔说道。
曹操沉默半响,说道:“曹仁虽智计不达,但胆略超群。今知公安之重,岂敢不尽心作战?”
刘晔说道:“丞相欲与敌寇久持,但军中人心忧惧,还需丞相思得安抚之策。”
曹操将灯盏放在案上,说道:“升帐,召诸将至大帐听令。”
“诺!”
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药,刘晔领命应道。
过了半响,差点就寝的曹军将校收到曹操升帐的消息,不敢耽搁时间,急忙忙赶至大帐。
帐内,曹操一改忧色,笑容满面以迎诸将。而诸将不见曹操忧虑,大为诧异。
待诸将齐至,曹操说道:“即日起禁闭营寨,不与唐寇交兵。如有违者,按军法处置。”
“这~”
诸将面面相觑,不知曹操为何更改搦战之策,莫非怕益州兵至,唐军无非抵御吗?
“丞相,唐军已破夷道,兵马不断汇集,张辽之兵渐众。今不趁文聘、高顺未至之际破敌,不知丞相欲待何时破敌?”曹洪大胆问道。
曹操捋须而笑,说道:“孤已有破敌之策,仅时机未至,诸子忍耐些许时日。如破敌时机至,破敌易如反掌!”
“敢问丞相何计?”曹休问道。
“哈哈!”
曹操摆手而笑,说道:“军机不可泄露,诸君往后便知计策。即日起,听孤诏令,无令不得出寨。”
“遵命!”
见曹操胸有成竹,诸将不明觉厉,纷纷领命。
人群中,周瑜面露狐疑,他不知道曹操今下还有何破敌之策?
在人群中扫视圈,见刘晔似有所得,周瑜暗暗记下。
散帐之后,周瑜快步寻上刘晔,直言问道:“丞相破敌之策,不知子扬知否?”
刘晔摇头说道:“晔不知丞相方略?”
周瑜笑了笑,说道:“子扬莫非欺瑜为三岁孩童不成?”
说着,周瑜止步堵在刘晔跟前,冷笑说道:“火攻、激将二策不成,丞相不予唐军交手,莫非指望唐卒感染瘟疫,不战自胜不成?”
“我观丞相计穷,今令诸将坚守不出,无非欲安人心罢了!”
刘晔沉默少许,说道:“公瑾既知丞相本意,又何意追问于我?”
之前张辽与他对峙不战,让曹操无法使计破敌。如今益州水师大舟云集夏口,曹操所率水师大概率兵败。何况文聘所领水师一日便能至,这让曹操取胜的希望愈发渺小。
故无方略之下,曹操只能指望刘晔所说天意,指望唐军兵卒在春夏季节感染瘟疫。
见刘晔承认曹操今日升帐用意,周瑜惆怅说道:“此计败多胜少,但又是少有破敌之策。”
ps:昨天、今天搞装修的事,三更没补上,今天暂时二合一。明天没事,我将前天欠的三更补上。今天少码的字,大后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