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季氏专权国君衰-《话说史记》

  鲁昭公被季氏驱逐出境,病死他乡。季氏掌握国家政权,国君成为待宰的羔羊。鲁昭公去世后,鲁国大夫商议,立昭公的弟弟公子宋为国君,就是鲁定公。

  鲁定公即位后,世人都担心鲁定公的命运。因季友为鲁国立过大功,受封于鄪,是国之上卿,到季文子、季武子时,累世扩大家业。鲁文公去世,东门襄仲杀嫡立庶,引起国人与诸侯的不满。

  季氏无法阻止,但权力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鲁定公即位之初,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季氏一族权势滔天,根本不把这位新君放在眼里,行事愈发肆无忌惮。鲁定公虽心中愤懑,却也只能暂时隐忍。

  一日,朝堂之上,季氏家臣公然在殿上与其他大夫争权夺利,言辞嚣张。鲁定公强压怒火,试图调解,却被季氏家臣轻蔑驳回。此时,一位年轻大夫挺身而出,指责季氏家臣的僭越之举,引得朝堂一阵哗然

  季氏家臣恼羞成怒,欲对年轻大夫动手。鲁定公见状,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大喝一声,制止了这场冲突,并宣布将彻查此事。季氏一族虽不满,但也不敢公然违抗君令。

  鲁定公开始暗中联络支持自己的势力,并任命与季氏有恩怨的阳虎为相,试图夺回属于国君的权力。阳虎虽然也是相国,但在朝堂之上,处处受季平子掣肘,阳虎有劲使不上。心中对季平子更加愤恨。

  鲁定公五年,季平子去世。阳虎觉得机会来了,为了打压季氏,出口恶气,阳虎趁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立足未稳,便找个理由拘禁了季桓子。季桓子被拘禁后,季氏一族顿时乱作一团。

  族中长老们商议对策,一面暗中联络各方势力,准备营救季桓子;一面指责阳虎此举是大逆不道,妄图颠覆季氏。阳虎却不为所动,他在朝堂上向鲁定公进言,称季氏长期专权,如今季桓子更是有不轨之心,拘禁他是为了鲁国的稳定。

  鲁定公表面上支持阳虎,实则心中也在权衡利弊。季氏势力庞大,若处理不当,恐引发内乱。季氏族长与阳虎商议问道:“怎样才可以放了季桓子?”

  阳虎也不想把事情弄僵,见季氏放了软话,就见好就收,与季桓子订立盟约,随后便放了季桓子。齐国听闻鲁国内乱,竟趁机入侵鲁国,攻占了郓邑。鲁定公派使者与齐国交涉,齐国答应把郓邑还给鲁国,但只能做阳虎的封邑,让阳虎管理这里的政务。

  阳虎拘禁季桓子,以为自己占了上风,不把季氏放在心里,并要把三桓嫡子全部除掉,改立与他关系密切庶子代替三桓。阳虎派车接季桓子,想要杀死他,季桓子使用诈术才得以脱身。

  季桓子逃脱后,季氏一族彻底被激怒。季氏族长联合其他与阳虎有矛盾的势力,在朝堂上对阳虎发起猛烈弹劾,指责他目无尊长、图谋不轨。鲁定公面对各方压力,开始动摇对阳虎的支持。

  阳虎察觉到局势对自己不利,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暗中集结自己的党羽,准备发动政变,一举铲除季氏及其支持者,彻底掌控鲁国政权。然而,季氏早有防备,三桓联合起来,共同攻打阳虎。阳虎驻阳关,不肯出战。

  他们与鲁国的一些地方豪强结盟,共同对抗阳虎。阳虎见在鲁国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就逃到齐国。后又逃奔晋国的赵氏。

  孔子探索治国之道很多年了,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无处施展才华,没有人能任用他。鲁定公一直想找一个懂得治国之道的贤德之人。有人向鲁定公推荐孔子,鲁定公对孔子也早有耳闻,便任命孔子为中都长官。一年后,各地都效仿他的治理方法。孔子一炮而红,得到了鲁定公的重用,被破格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升任为大司寇。

  有了大司寇的管理,鲁国很快强盛起来,齐国也不再高高在上,放下身段了与鲁国相会交好,会见的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准备车辆随从,一点防范的准备都没有。大司寇孔子说:“会盟怎么可能没有准备,这是自寻其辱。”

  鲁定公听了孔子的话,觉得十分在理,便听从孔子的建议,安排了左右司马随行护驾。到了夹谷,齐国国君齐景公与鲁定公相见,双方开始会盟。齐国方面仗着国力强盛,在仪式上故意安排了一些粗野的表演,试图羞辱鲁国。

  孔子见状,立刻挺身而出,严厉斥责齐国的无礼行为。孔子按照礼仪一步一阶,拾阶而上,诛杀了齐国弹奏淫乐之人。齐景公自觉理亏,只好让那些表演停止。

  之后,齐国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盟约条款,想借机占鲁国的便宜。孔子据理力争,以其卓越的口才和智慧,一一驳回了齐国的无理要求。齐国大臣们见无法占到便宜,竟暗中安排了士兵,企图以武力威胁鲁国。

  然而,孔子早有防备,他指挥鲁国的司马和士兵严阵以待,气势上丝毫不输齐国。齐景公见鲁国准备充分,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只好与鲁国签订了平等友好的盟约,并归还了之前侵占鲁国的土地。这次会盟,孔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鲁国赢得了尊严和利益。

  孔子依周礼治理国家,应拆除三桓的城墙,没收了他们的铠甲武器。孟氏不肯拆毁城墙,定公发兵攻打,但没有攻下城墙,也只好作罢。

  齐国害怕鲁国强大起来,对齐国是一个大的威胁,就想了一个办法,送给鲁国一个五十人组成的女乐。季桓子贪财好色,偷偷的接收了女乐,不再上朝理政。

  孔子一看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便带着他的弟子,离开了鲁国。

  鲁定公在位十五年去世,即位以来一直想把鲁国建成一个强盛的国家,夺回国君应有的权力,但一直没有做到,而含恨而终。他的儿子子将继位,就是鲁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