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那边正合适-《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碧水阁内,芳霏寻到刘夫人,笑着福了福身:“夫人见多识广,我这儿有件事,想请您给参谋参谋。”

  “哦?什么事这般郑重?说来听听。” 刘夫人放下手中的茶盏,饶有兴致地看向她。

  “我打算在京中多留些时日,开一家美食城。”

  “美食城?” 刘夫人略一思忖,从名字上便猜了个大概,“这主意倒是新鲜!莫不是把各式小食都聚在一处铺子里?”

  “正是如此。” 芳霏点头笑道,“夫人想必也知清平县的卤肉铺和小食铺,届时便把那些吃食都搬过来。我姐姐那边还能再研制些新方子,添些新鲜花样。”

  刘夫人听得连连点头:“京城虽不缺酒楼食肆,可专做小吃的本就少,大多还是露天摆摊。食客想尝尝鲜,风吹日晒的多有不便。你若开这么一处固定去处,生意定然差不了。”

  她略一沉吟,又道:“我名下倒有一处铺面,瞧着正合适开这美食城。” 怕芳霏多心,忙补充,“我租给你用,你看如何?”

  “多谢夫人美意。” 芳霏笑着婉拒,“元芷姐已给我推荐了一处铺面,我下午过去瞧瞧。若是不合适,再来求夫人帮忙。”

  “也好。” 刘夫人也不勉强,“若是需要人手,尽管开口便是。”

  “那可就先谢过夫人了。” 芳霏顺势道,“咱们碧水阁的修葺师傅,到时候还得借我用用呢。”

  “这有何难?你尽管差遣便是。” 刘夫人爽朗应下。

  “二师姐!” 元初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芳霏拉开隔间的门应道:“在这儿呢。”

  “哎!二师姐,咱们啥时候去看铺子呀?” 元初吸溜着铺中伙计刚递来的红豆奶茶,眼睛亮晶晶地问。

  “这会子快到午间了,先用了午食,下午再去吧。” 芳霏笑道。

  “你们小姐妹慢慢聊,我去麻将房凑几圈热闹。” 刘夫人笑着告辞。

  三个姑娘忙笑着屈膝行礼,目送刘夫人离开。

  元初脸上刚扬起的笑意又淡了下去,带着几分落寞问:“二师姐,咱们什么时候回清平县呀?”

  “我也盼着回去呢。” 芳霏无奈叹了口气,她心里也惦记着家,“等把这儿的事了了就走。” 说着揉了揉元初的脸颊,“走,咱们去餐厅瞧瞧,挑几样你爱吃的。”

  一提到吃食,元初的心情果然好了些,一手挽着芳霏,一手挽着元芷,兴冲冲地往餐厅去了。

  午后,城东的砚池轩门口。

  芳霏打量着眼前的三层小楼 —— 它坐落在街角,后面便是成片的矮房,街上往来行人虽不少,却鲜少有人踏入这栋古朴的小楼。

  三人刚迈进铺子,便见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迎上来,恭敬行礼:“大小姐,二小姐。”

  “赵掌柜,近来生意怎么样?” 元芷随口问道。

  赵掌柜脸上立刻露出愧疚与紧张,声音低了几分:“回大小姐,近来…… 不甚好。”

  “不必紧张,我们也是路过,顺便进来瞧瞧。” 元芷温声安抚道,“你且去忙吧,我们自个儿看看便好。”

  这铺面生意不好,终究不是经营的错 —— 东城一带多是奔波生计的人家,少有闲情逸致,更难得有闲钱来买这些价格不菲的书画。

  芳霏悄悄打量着铺面大小,每层瞧着与碧水阁差不多。

  一楼摆着些书籍和笔墨纸砚,想来也就这些还能有些进项;二楼挂着些书法画作,瞧着是展示之用;三楼听元芷提过,暂是当仓库用的。

  若非这铺面是张家自家经营,换做旁人租来开店,这么大的地方怕是收入连租金都抵不上,定然要亏得厉害。

  出了砚池轩,三个姑娘沿街慢慢溜达。

  周围不乏酒肆饭馆,虽不是饭点,看不出生意好坏,但瞧着铺中掌柜伙计神色坦然,并无愁苦之态,想来对自家营生颇为满意。

  这景象让芳霏心里又踏实了几分。

  芳霏本就是实干性子,如今大致方向定了,接下来便是修葺铺面、培养人手,最要紧的还是得与张府商议合作 —— 她终究不能久居京城,这铺子要想长久红火、稳妥运营,总需背靠大树才好。

  张府大厅里,张老夫人一进来,就先开了口:“芳霏,可是有什么要事?”

  芳霏屈膝福了福身,笑着回话:“回盛祖母、大伯母,是晚辈失礼了。按说该是我主动过去给您二位请安说话才是。”

  只是一进府,元初便火急火燎地寻人把大家都叫了来,这话芳霏自然不好说出口。

  “自家人,哪来这许多虚礼。”张老夫人笑着落了座,“你且说说,到底是何事?”

  芳霏开门见山:“我有个营生的想法,想听听您们的意见。” 说着便把想开美食城的事细细讲了一遍。

  张老夫人是见识过清平县小食铺和卤肉铺的,也尝过那些吃食,当即点头:“丫头,不瞒你说,老身一把年纪,论做生意可不如你。但若问我的意见,只一个‘好’字!”

  “可不是这个理,我也觉得这主意妙极了!” 张大夫人也笑着附和。

  元芷在一旁补充道:“芳霏这是想给咱们送钱呢。” 她看向张老夫人,“祖母还记得咱们东城那处铺面吗?”

  “莫非那铺子还在做书画生意?” 张老夫人恍然记起,大儿媳先前跟她念叨过,那边生意不好,正犹豫着是关掉沽出,还是换个营生。

  “莫不是要把美食城开在那处?” 张大夫人听了闺女的话,立刻猜道,随即又担忧起来,“那边成吗?东城百姓多是辛苦营生,怕是难有余钱。要不咱们在北城或西城空出个铺面来?”

  “大伯母放心,那边正合适。” 芳霏解释道,“咱们卖小食,价格定走亲民路线。百姓劳累之余,总想着打打牙祭,咱们的铺子正好能成个好去处。”

  她心里清楚,开在北城、西城生意自然也不会差,只是眼下既有现成的合适铺面,何必再另寻空铺?

  若日后有机会,偌大的京城,再开两三处美食城也容得下。

  张大夫人见她胸有成竹,便点头:“你觉得成,用那处便是!”

  喜欢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