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大山欣慰,天下大同-《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张小山微微一笑,那双看透世事沉浮的眼眸同样充满欣慰。

  “是啊。”他轻声附和,“盛世。”

  “钢铁产量,已超越历朝历代千年总和。”

  “铁路之网,如血脉般遍布帝国每一寸疆土。”

  “格物学堂之书声,已取代旧时代的腐儒之音。”

  “百姓安居乐业,纵是那最偏远的西部神都,其富足亦远胜当年之江南。”

  “陛下。”张小山缓缓躬身,“您已经做到了。”

  “您超越了始皇、汉武。”

  “您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不。”

  赵乾却缓缓摇头。

  他那双锐利的帝王之眼穿透无尽繁华,望向遥远的一切开始之地——青石村。

  “老师。”

  “朕不是。”

  “朕只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学生。”

  “一个有幸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顽童罢了。”

  他那年轻时充满野心与霸气的脸上,在经历了五十年风霜洗礼后,只剩下发自内心的谦卑与敬畏。

  “若无祖师当年那一粒火种。”

  “朕与这天下万民。”

  “怕是早已冻死在那千年不变的寒夜之中了。”

  他缓缓转身,那帝王之音中第一次带上一丝近乡情怯般的颤抖。

  “老师。”

  “朕想……想家了。”

  “想回青石村。”

  “去看一看,他老人家了。”

  ……

  三日之后,一列由帝国最新一代“凤凰”号(流线型蒸汽机车)牵引的最舒适也最平稳的皇家专列,载着这位早已功德圆满的帝王,与那同样近乡情怯的张氏子孙们(张小山、张石头、张念祖、张文远……),缓缓驶离繁华至极的新京神都,向着那梦开始的地方驶去。

  那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巡游。

  赵乾坐在明亮的琉璃车窗之畔,贪婪地看着窗外那一幕幕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好河山!

  他看到了!

  那曾经泥泞不堪的乡间土路,早已变成平坦宽阔的水泥大道!

  那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早已驾驶着突突冒着黑烟的手扶拖拉机(早期简易蒸汽农机),谈笑风生间耕完了百亩良田!

  他更看到了!

  那曾经最是偏远最是愚昧的穷乡僻壤之中!

  竟也耸立着一座座窗明几净的希望小学!

  课间休息时!

  一群群衣着干净脸蛋红扑扑的农家顽童!

  竟也在那泥泞的操场之上!

  追逐着那一个早已磨秃了皮的旧足球!

  口中兴奋地高喊着——

  “钢铁之心!万岁!”

  “哈哈哈……”

  赵乾看着这一幕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盛世画卷。

  他那苍老的眼角不知不觉间竟湿润了。

  “老师……”他声音哽咽。

  “您看。”

  “这便是朕与您共同守护的……”

  “天下啊。”

  ……

  终于,当那列车缓缓驶入那早已成为帝国龙脉之源的青石车站时。

  那个年逾百岁须发皆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人——元圣张大山,正拄着拐杖,在他那同样满头银发的妻子王氏的搀扶之下,静静地站在月台之上,微笑着看着他这群早已功成名就却依旧如同孩童般忐忑不安的……

  儿孙们。

  “祖师!”

  “爷爷!”

  “父亲!”

  帝王赵乾率张氏满门精英!

  竟不顾礼仪!

  疯一般地冲下了列车!

  扑通一声!

  齐刷刷地跪倒在了两位老人的面前!

  “不肖子孙(弟子)!叩见祖师(爷爷)!祖奶奶!”

  那山呼海啸般的请安之声!

  响彻云霄!

  “好好好。”

  王氏看着这一个个皆是人中龙凤跺一脚天下都要抖三抖的子孙们,笑得合不拢嘴。

  “都起来!快起来!回家!回家吃饭!”

  那一日,青石村祖宅流水席摆了三天三夜。

  元圣张大山破天荒地没有谈任何国事。

  没有问任何难题。

  他只是像一个最普通的老寿星。

  慈爱地看着他那早已四世同堂的子孙们。

  听着他们炫耀着各自的功绩。

  张念祖又造出了马力更大的蒸汽机。

  张文远又发现了两颗新的星辰。

  张开山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黄金航道。

  张静姝又颁布了一部保障儿童权益的新法。

  他静静地听着。

  脸上始终带着欣慰的微笑。

  ……

  三日之后,帝王赵乾即将启程回京。

  临行之前。

  他再一次来到了老槐树下。

  “祖师。”

  他恭敬地行礼,“孙儿斗胆最后再问一问。”

  “您心中那真正的天下大同。”

  “究竟是何模样?”

  张大山缓缓睁开眼睛。

  他没有回答。

  只是指了指不远处那条曾经清澈见底,如今却因为上游兴建了无数工厂,而变得有些浑浊,但依旧在奔腾不息的……

  金水河。

  “陛下。”

  “明日陪老夫去河边走走吧。”

  次日清晨,金水河畔。

  这里不再是二十年前那恶臭熏天的“龙须沟”。

  但也绝非那清澈见底的“世外桃源”。

  “青石标准”的颁行,让那最是致命的工业废水早已被拦截处理。

  但那数百万人口所带来的生活污水,与那零星排放的工业残余,依旧让这条帝国的母亲河,呈现出一种“繁荣”的“病态”——深绿,且富含养分。

  “祖师。”

  赵乾看着那浑浊的河水,脸上露出愧色,“是孙儿治理不力,污了您的圣目。”

  “不。”

  张大山却缓缓摇头。

  他指着那河中正奋力游弋的几尾肥硕的鲤鱼,又指了指那河岸两旁拔地而起的、正冒着滚滚黑烟(已被过滤)的“新式”“冶炼”“工坊”。

  “陛下,您看。”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浊,则鱼死。”

  “如今这般。”

  他微微一笑,“有鱼,有虾,有工厂,有烟火。”

  “虽不清澈,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便是平衡。”

  他转过身,看着那早已人满为患却依旧在拼命向外扩张的“新京”“神都”。

  “这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盛世。”

  “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时代。”

  “今日,我等解决了思想之乱。”

  “明日,便要解决那环境之污。”

  “后日,更要仰望那星辰大海之谜。”

  他那双看透千年的浑浊老眼之中,闪烁着无尽的智慧与欣慰。

  “陛下。”

  “您能看到问题,承认问题,并试图去解决问题。”

  “这!”

  “便是我辈所求的……”

  “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