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与妻相伴,看尽繁华-《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那是一场跨越甲子的君臣问对,在金水河畔那充满生机与平衡之道的一瞬顿悟中,缓缓落幕。

  年轻的帝王赵乾走了。

  他带着元圣祖师那“天下大同”的终极答案——“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

  带着这全新使命,他再一次踏上属于他的帝王之路。

  青石村重归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陛下……就这么走了?”

  王氏望着消失在天际尽头的黑色铁龙,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第一次泛起“皇亲国戚”式的失落。

  “怎么?”

  一旁拄着拐杖、须发皆白的张大山闻言笑了。

  “你这老太婆,莫不是还想跟他回新京神都享清福?”

  “呸!”

  王氏俏脸一红,竟像少女怀春般啐了他一口。“我才不稀罕!”

  “我只是觉得……”

  她缓缓转身,望向那早已斑驳不堪的祖宅。

  “陛下好歹是皇帝,临走前连修缮一下房子都不提。”

  “真是个没良心的白眼狼……”

  “哈哈哈……”

  张大山闻言大笑!

  他知道,这位陪伴自己一生的糟糠之妻,在意的从来不是金碧辉煌的皇家别院,而是人走茶凉的冷清。

  “老婆子。”

  他缓缓上前,用那枯槁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她同样布满老茧的小手。

  “这天下繁华亿万,金山银山朕也见过了。”

  “可到了朕这个年纪。”

  “才发现,这世间最好的地方……”

  他指了指脚下这片平凡的黄土。

  “还是家。”

  “油嘴滑舌。”

  王氏嘴上骂着,眼角却笑成了一朵菊花。

  “走吧,老家伙。”

  “太阳快落山了。”

  “回家吃饭。”

  “哎!”

  于是,在帝国巨轮依旧于史无前例的黄金航道上疯狂狂飙之时,那两位亲手缔造这一切奇迹的百岁老人,却选择了回归平凡,回归一切开始的地方。

  他们的生活简单而枯燥,却又充满了外人无法理解的幸福与安宁。

  清晨。

  天刚蒙蒙亮,张大山便拄着拐杖缓缓走出祖宅,巡视他的“领地”。

  他不再关心朝堂风云,不再理会股市涨跌。

  他只关心后山那几亩试验田里新培育的杂交水稻今日又长高了几寸;

  只关心村东头那座早已自动化(水力与蒸汽混合驱动)的格物工坊里,新一代年轻人又捣鼓出了什么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王氏则依旧是这个庞大家族的定海神针。

  她每日最大的乐趣,便是坐在门槛上,等着一封封来自世界各地的子孙家书。

  “哎呀!老头子!你快来看!”

  “开山那混小子又给咱寄东西回来了!”

  “说是什么孔雀王朝那边独有的‘鸟窝’(燕窝)!最是滋补!”

  “呸!”

  张大山接过信看了一眼,笑骂道,“这败家玩意儿!不就是口水吗?!还不如你熬的小米粥养人!”

  “还有!还有!”

  王氏又拆开一封!

  “是静姝那丫头寄来的!”

  “哎呀!她说她又给咱生了一个重外孙!还是个带把的!”

  “好!好!好!”

  张大山一听这个,乐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咱张家这都第五代了吧?!”

  “可不是吗!”

  岁月,就这么在最平凡也最幸福的家长里短中缓缓流逝。

  转眼,又是十年。

  大宁格物六十三年,秋。

  张大山已是一百一十岁高龄。

  他的身体依旧硬朗。

  但那陪伴了他一生的老妻王氏,却终于熬不过无情的岁月。

  油尽灯枯。

  那一日,青石村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雪。

  王氏躺在温暖的火炕上,呼吸已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整个张氏家族所有核心成员,都已抛下手中一切权柄与财富,风雪兼程跪满了整个祖宅。

  “都……都哭什么……”

  王氏缓缓睁开眼睛,看着满堂哭成泪人的子孙们。

  她那干枯的脸上露出一个慈祥的微笑。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我这辈子,有你们这些孝顺的儿孙。”

  “有他……”

  她缓缓转过头,望向那个从始至终紧紧握着她的手、一言不发的“老家伙”。

  “值了。”

  “老婆子……”

  张大山那万古不波的圣人之心在这一刻轰然碎裂!老泪纵横!

  “不哭……”

  王氏用尽最后力气抬起手,想要为他擦去眼泪,却停在了半空。

  “当家的……”

  “下辈子。”

  “我还给你……”

  “做饭……”

  言毕。

  溘然长逝。

  “娘——!!!”

  “祖奶奶——!!!”

  那一日,青石村哭声震天。

  张大山没有哭出声。

  他只是抱着王氏渐渐冰冷的身体,像抱着整个世界。

  雪落在两人肩头,积了厚厚一层。

  他就这样抱着她,从黄昏到天明。

  次日清晨,雪停了。

  他亲自为她梳洗、更衣、穿上那件她最爱的大红嫁衣。

  然后,将她安葬在后山那棵老槐树下。

  墓碑上没有繁复的溢美之词,只刻了八个字:

  “与妻相伴,看尽繁华。”

  葬礼之后,张大山变了。

  他不再巡视试验田,不再关心工坊。

  每日只是坐在老槐树下,望着王氏的墓碑发呆。

  子孙们劝他回新京神都颐养天年,他摇头。

  “朕的家,在这儿。”

  又是一年春来。

  老槐树抽出新芽。

  张大山坐在树下,阳光透过嫩叶洒在他斑白的发间。

  他忽然笑了。

  “老婆子,你看。”

  “这树又发芽了。”

  “明年,它该开花了吧?”

  那一瞬,风起。

  槐花簌簌落下,像一场迟到了六十年的花雨。

  张大山闭上眼睛,脸上带着满足的笑。

  风把花瓣吹向远方,吹向那座他亲手缔造的盛世。

  青石村的孩童们在树下嬉戏,唱着新学的儿歌:

  “钢铁之心,天下大同。”

  “格物格物,家国兴隆。”

  歌声随风,传遍了整个帝国。

  张大山听见了。

  他知道,他的火种,已在亿万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他知道,他的盛世,已无需他再守护。

  于是,他安详地睡去了。

  睡在老槐树下,睡在王氏身旁。

  睡在了他亲手缔造的——

  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