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出了成都城,却在官道上暂时停下,禁军护卫分列两侧,旌旗猎猎。
李明衍坐在车厢内,将九州水脉全图小心地铺展在桌案上。
阳光透过车窗斜射进来,照在那些精密的线条和标记上,每一笔都凝聚着大禹的智慧,每一处都蕴含着治水的奥秘。
\"这便是禹王留给后世的宝藏。\"他轻抚着图纸,目光深沉。
赵高已经让李明衍换了马车,李明衍现在和自己的幕僚们坐在一起。
张良坐在对面,仔细端详着地图:\"主公,这份图纸事关重大,必须妥善处理。\"
\"我已有打算。\"李明衍从随身的竹筒中取出笔墨,\"这份原图,我将亲自献给秦王。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摊开两张上等的绢帛,开始一笔一画地临摹。这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一条河流的走向,每一处节点的标记,每一个古文的注释,都必须分毫不差。阿漓在旁边帮忙研墨,张苍则负责核对每一个细节。
整整用了两个时辰,两份纲要的副本才完成,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慢慢整理,但这张图,是其他所有内容的钥匙。
\"吕由。\"李明衍唤来南越族长之子。
这个年轻人经过这些日子的历练,已经褪去了最初的青涩。他恭敬地上前:\"主公有何吩咐?\"
李明衍将其中一份副本小心卷起,用火漆密封,然后郑重地交到他手中:\"这份图纸,你带回百越,交给邓起和阿漓的弟弟桀骏保管。记住,这不仅是一份地图,更是百越未来发展的根基。有了它,百越的水利建设将不再盲目。\"
吕由双手接过,神色凝重:\"属下明白。此图关系百越万民福祉,吕由必定以性命相护。\"
\"我相信你\"李明衍拍了拍他的肩膀,\"路上小心,到了百越后,告诉邓起和桀骏,按照图纸上的指引,可以开始规划三江五地的水利改造了。但切记,动工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吕由点头:\"主公的教诲,属下铭记在心。水利之事,如治大国若烹小鲜,急不得,也缓不得。\"
李明衍欣慰地笑了。这个年轻人确实成长了很多。
送走吕由后,李明衍吩咐车队改道。
\"去李冰老师府上。\"
赵高微微皱眉:\"明衍,大王给我的诏令,是见到你即刻启程入咸阳,一时不宜耽搁,刚已耽搁了小半日...\"
\"子高,\"李明衍正色道,\"老师年事已高,这一别,恐怕就是永别。请再给我一个时辰,让我尽这最后的孝道。\"
赵高凝视着他片刻,终于点头:\"也罢。一个时辰,不能再多了。\"
车队转向,向着城西的李府驶去。
李府依旧是那座朴素的宅院,青砖黛瓦,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但门前的两棵老槐树更加苍翠,仿佛见证着主人的品格。
李明衍亲自搀扶着李冰来到书房。老人的步履已经很蹒跚了,但精神还算矍铄。
\"老师,学生有一份礼物要送给您。\"李明衍小心地展开第三份副本。
当九州水脉图完全呈现在李冰面前时,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人,眼中竟然泛起了泪光。
他颤抖着手,轻轻抚摸着图纸,声音哽咽:\"这...这就是传说中的九州水脉图?大禹治水的总纲?\"
\"正是。\"李明衍扶着老人坐下,\"这是集合了九处禹工遗迹的精华,完整记录了天下水系的走向和治理之法。学生想,这世上若有人配得上拥有它,那必定是老师您。\"
李冰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这个坚强了一辈子的老人,在都江堰工地上失去爱子时都没有哭,此刻却像个孩子般泪流满面。
\"明衍啊...\"他握着李明衍的手,\"老夫这一生,修了都江堰,治了岷江水,自以为对得起天地良心。可是...可是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想起二郎...想起那些为了治水而牺牲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擦去眼泪:\"我常常问自己,这一切值得吗?用那么多人的性命,换来一个水利工程,值得吗?\"
李明衍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现在,看到这份图纸,我终于明白了。\"李冰的声音变得坚定,\"我们做的不仅是一个工程,而是在延续一个伟大的事业。从大禹开始,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万千黎民。\"
他仔细端详着图纸上的每一处标记:\"你看这里,岷江上游的分水方案,和我当年的设想如出一辙。还有这里,都江堰的位置,正是整个西南水系的枢纽...原来我们无意中继承了大禹的智慧。\"
\"老师的功绩,不亚于大禹。\"李明衍真诚地说,\"都江堰造福蜀地千秋万代,这是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的。\"
李冰摇摇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倒是你,明衍,游历九州,寻找遗迹,将这份珍贵的遗产重现人间。这份功德,远超老夫。\"
他将图纸小心地卷起,放入一个檀木盒中:\"这份图纸,我会带进坟墓。不是要独占,而是...而是想在另一个世界,亲自把它交给大禹,告诉他,他的事业后继有人。\"
师徒二人相视而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
\"老师,\"李明衍突然想起什么,\"学生还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学生即将入朝,恐怕会卷入权力的漩涡。蜀地和汉中的官员,还请老师多加照拂。\"
李冰点头:\"放心。张若等人都是可靠之人,他们会成为你在朝堂上的后盾。另外...\"
他压低声音:\"房陵那边,吕门的人已经完全掌控。若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调动。\"
李明衍心中一暖。即便垂垂老矣,老师还在为他筹谋。
告别时,李冰坚持送到门口。
\"明衍,\"老人最后说道,\"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居何位,都不要忘了初心。天下苍生,这四个字,比任何权位都重要。\"
\"学生谨记。\"李明衍深深一拜。
回到车上,李明衍立即展纸研墨,给昌平君写信:
\"昌平君钧鉴:
蒙君举荐,得以恢复爵位,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明衍自知才疏学浅,能有今日,全赖君之提携。 今奉诏入朝,自当竭尽所能,不负君望。
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明衍愿与君携手,共维社稷。
君在暗,我在明,相互呼应,必能进退自如。\"
封好信笺,交给身边的仙家,让他们另行送往咸阳。
李明衍坐在车厢内,将九州水脉全图小心地铺展在桌案上。
阳光透过车窗斜射进来,照在那些精密的线条和标记上,每一笔都凝聚着大禹的智慧,每一处都蕴含着治水的奥秘。
\"这便是禹王留给后世的宝藏。\"他轻抚着图纸,目光深沉。
赵高已经让李明衍换了马车,李明衍现在和自己的幕僚们坐在一起。
张良坐在对面,仔细端详着地图:\"主公,这份图纸事关重大,必须妥善处理。\"
\"我已有打算。\"李明衍从随身的竹筒中取出笔墨,\"这份原图,我将亲自献给秦王。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摊开两张上等的绢帛,开始一笔一画地临摹。这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一条河流的走向,每一处节点的标记,每一个古文的注释,都必须分毫不差。阿漓在旁边帮忙研墨,张苍则负责核对每一个细节。
整整用了两个时辰,两份纲要的副本才完成,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慢慢整理,但这张图,是其他所有内容的钥匙。
\"吕由。\"李明衍唤来南越族长之子。
这个年轻人经过这些日子的历练,已经褪去了最初的青涩。他恭敬地上前:\"主公有何吩咐?\"
李明衍将其中一份副本小心卷起,用火漆密封,然后郑重地交到他手中:\"这份图纸,你带回百越,交给邓起和阿漓的弟弟桀骏保管。记住,这不仅是一份地图,更是百越未来发展的根基。有了它,百越的水利建设将不再盲目。\"
吕由双手接过,神色凝重:\"属下明白。此图关系百越万民福祉,吕由必定以性命相护。\"
\"我相信你\"李明衍拍了拍他的肩膀,\"路上小心,到了百越后,告诉邓起和桀骏,按照图纸上的指引,可以开始规划三江五地的水利改造了。但切记,动工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吕由点头:\"主公的教诲,属下铭记在心。水利之事,如治大国若烹小鲜,急不得,也缓不得。\"
李明衍欣慰地笑了。这个年轻人确实成长了很多。
送走吕由后,李明衍吩咐车队改道。
\"去李冰老师府上。\"
赵高微微皱眉:\"明衍,大王给我的诏令,是见到你即刻启程入咸阳,一时不宜耽搁,刚已耽搁了小半日...\"
\"子高,\"李明衍正色道,\"老师年事已高,这一别,恐怕就是永别。请再给我一个时辰,让我尽这最后的孝道。\"
赵高凝视着他片刻,终于点头:\"也罢。一个时辰,不能再多了。\"
车队转向,向着城西的李府驶去。
李府依旧是那座朴素的宅院,青砖黛瓦,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但门前的两棵老槐树更加苍翠,仿佛见证着主人的品格。
李明衍亲自搀扶着李冰来到书房。老人的步履已经很蹒跚了,但精神还算矍铄。
\"老师,学生有一份礼物要送给您。\"李明衍小心地展开第三份副本。
当九州水脉图完全呈现在李冰面前时,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人,眼中竟然泛起了泪光。
他颤抖着手,轻轻抚摸着图纸,声音哽咽:\"这...这就是传说中的九州水脉图?大禹治水的总纲?\"
\"正是。\"李明衍扶着老人坐下,\"这是集合了九处禹工遗迹的精华,完整记录了天下水系的走向和治理之法。学生想,这世上若有人配得上拥有它,那必定是老师您。\"
李冰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这个坚强了一辈子的老人,在都江堰工地上失去爱子时都没有哭,此刻却像个孩子般泪流满面。
\"明衍啊...\"他握着李明衍的手,\"老夫这一生,修了都江堰,治了岷江水,自以为对得起天地良心。可是...可是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想起二郎...想起那些为了治水而牺牲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擦去眼泪:\"我常常问自己,这一切值得吗?用那么多人的性命,换来一个水利工程,值得吗?\"
李明衍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现在,看到这份图纸,我终于明白了。\"李冰的声音变得坚定,\"我们做的不仅是一个工程,而是在延续一个伟大的事业。从大禹开始,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万千黎民。\"
他仔细端详着图纸上的每一处标记:\"你看这里,岷江上游的分水方案,和我当年的设想如出一辙。还有这里,都江堰的位置,正是整个西南水系的枢纽...原来我们无意中继承了大禹的智慧。\"
\"老师的功绩,不亚于大禹。\"李明衍真诚地说,\"都江堰造福蜀地千秋万代,这是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的。\"
李冰摇摇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倒是你,明衍,游历九州,寻找遗迹,将这份珍贵的遗产重现人间。这份功德,远超老夫。\"
他将图纸小心地卷起,放入一个檀木盒中:\"这份图纸,我会带进坟墓。不是要独占,而是...而是想在另一个世界,亲自把它交给大禹,告诉他,他的事业后继有人。\"
师徒二人相视而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
\"老师,\"李明衍突然想起什么,\"学生还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学生即将入朝,恐怕会卷入权力的漩涡。蜀地和汉中的官员,还请老师多加照拂。\"
李冰点头:\"放心。张若等人都是可靠之人,他们会成为你在朝堂上的后盾。另外...\"
他压低声音:\"房陵那边,吕门的人已经完全掌控。若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调动。\"
李明衍心中一暖。即便垂垂老矣,老师还在为他筹谋。
告别时,李冰坚持送到门口。
\"明衍,\"老人最后说道,\"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居何位,都不要忘了初心。天下苍生,这四个字,比任何权位都重要。\"
\"学生谨记。\"李明衍深深一拜。
回到车上,李明衍立即展纸研墨,给昌平君写信:
\"昌平君钧鉴:
蒙君举荐,得以恢复爵位,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明衍自知才疏学浅,能有今日,全赖君之提携。 今奉诏入朝,自当竭尽所能,不负君望。
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明衍愿与君携手,共维社稷。
君在暗,我在明,相互呼应,必能进退自如。\"
封好信笺,交给身边的仙家,让他们另行送往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