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南北两重天(下)-《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李斯恭敬答道:"李信将军在蜀地整军顺利,已经启程返回,不日便可抵达咸阳。"

  "好!"秦王露出满意的笑容,"李信年轻有为,做事果敢,正合朕意。不像某些人..."

  他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王翦和蒙武。

  两位将军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想法——这个李信,不过是大王用来制衡他们的棋子罢了。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与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宿将相提并论?

  "还有一事。"昌平君适时转移话题,"李明衍已经完成使命,带着天下水脉全图,正在返回咸阳的路上。"

  "李明衍..."秦王的表情变得玩味,"赵高传信说,此人确实找到了九州水脉图。朕已经恢复了他的通渠侯爵位。"

  "此人确有大才。"李斯谨慎地说道,"精通水利,又游历各国,见识不凡。若能为大王所用,必是一大助力。"

  "为朕所用..."秦王若有所思,"李斯,你觉得此人如何?"

  李斯沉默片刻,缓缓道:"才华不输韩非子。"

  这个评价很高,但也很危险。韩非子的下场,在场的人都知道。

  秦王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希望李明衍比他聪明些。"

  他看了李斯一眼,两人目光交汇,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李明衍若是能用则用,若是不能用...那就不能让他活着离开咸阳。

  "大王英明。"李斯躬身道,"臣定会好好'照顾'李明衍的。"

  昌平君听了这句话,面上如古井无波。

  秦王点点头,重新坐回龙椅:"诸位爱卿,都回去准备吧。大战将起,寡人要看到的不是推诿,而是实绩。谁能为寡人分忧,寡人必不吝赏赐。谁若贻误战机..."

  他没有说完,但那种森冷的杀意,让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臣等遵旨!"

  群臣退朝,各怀心思。

  李斯走在最前面,心中盘算着如何对付即将到来的李明衍;

  王翦和蒙武并肩而行,低声商议着军中事务;

  昌平君落在最后,若有所思。

  而在王榻上,秦王嬴政依然端坐着,目光望向殿外。

  天下,很快就是他的了。

  但为什么,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急躁?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催促他,让他不能等,一刻都不能等。

  "快一些,"他喃喃自语,"再快一些..."

  殿外,朝阳正盛,但不知为何,总让人感觉有些刺眼。

  为何自己春秋正盛,但是内心当中却总是如此的焦急。

  ······

  官道在山谷间蜿蜒,禁军的旌旗在晨风中飘扬。车队行至房陵边界,这里是巴蜀进入关中的咽喉要地,山势险峻,易守难攻。

  赵高的马车缓缓停下。他撩开车帘,对并骑而行的李明衍说道:"明衍,我带禁军到前面山口等你。你肯定有些话要与你的人说。"

  李明衍微微一怔,随即拱手:"多谢子高体谅。"

  赵高摆了摆手,忽然凑近些,压低声音:"明衍,有件事我一直想对你说。"

  "子高请讲。"

  "我在赵国平原君府上的人来信了。"赵高的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毛遂把当年的事都告诉了我。你在赵国时,暗中帮助了赢嘉,也间接保护了我..."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那时我刚受宫刑,若不是赢嘉照拂,恐怕早就..."

  "往事不必再提。"李明衍轻声道。

  "不,我必须说。"赵高深吸一口气,"这些年,你多次暗中相助,我都知道。明衍,我赵高恩怨分明。你把我当朋友,我也愿做你的后盾。在宫中,在朝堂,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人暗算你。"

  两人目光相对,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真诚。

  赵高说完,放下车帘,"传令,前军开拔,到山口列阵等候。"

  禁军徐徐前行,很快消失在山道尽头。

  李明衍回过头,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们。张良、阿漓、卢敖、庄贾,还有蜀中来的官吏们,每一张面孔都写满了不舍。

  "诸位,"李明衍翻身下马,"到了分别的时候了。"

  喜欢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