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早上9点整,这里是《战旗飘扬》特别节目,为全国同胞播报。”
女主持人的声音不算清亮,带着点刻意压低的沉稳,偶尔会被窗外掠过的风声切得颤一下,还裹着收音机特有的轻微电流杂音。
“你们两个使把劲啊,我他妈一个人爬不上去!”张涵脸憋得发红,一边吼一边把力气都灌进胳膊里,双手死死扣着车后斗的铁沿,脚尖在轮胎花纹里蹬实了,一点一点往上挪,腰腹绷着劲才把上半身撑起来。
“张哥,别急,我托着你呢!”臭虫在后面踮着脚,手掌实实在在抵在张涵腰上,跟着他的动作往上推。
“在使劲了在使劲了!上士最近是真沉!”赵承宇在车厢里弯着腰,胳膊伸得笔直,攥住张涵的手腕往后拉,两人力道凑到一块,张涵才顺势把腿挪进后箱,一屁股坐下就开始大口喘气,后背的汗都把衣服溻湿了。
前方驾驶座的车载广播早调到了最大音量,一字一句清晰地往车厢里钻。
“各位同胞,当前咱们正处在一场关乎民族存续的硬仗里。这不是说打一场胜仗、赢一次会战,就能彻底松口气的事,更没有速战速决的道理。”
主持人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在翻稿子,接着又沉了下来,“就像咱们老辈人说的,守家护院、扞卫尊严的仗,从来都是熬出来的,得靠一股子韧劲儿,咬牙坚持,长期跟它耗。”
“每一寸土地能守住,每一分力量能聚起来,靠的都是全国人拧成一股绳。后方的工厂多造一个零件,地里多收一斤粮食,前线的战士就能多一分底气,这不是空话,是咱们实实在在能攥在手里的希望。”
“咱们必须做好长期苦战的准备,一分钱、一粒粮、一个零件,都得用在刀刃上,绝不能浪费。”
“又他妈开始这套……”张涵撇撇嘴,嘴角挂着点不屑的浅笑,靠在车厢壁上听着,眼神飘向远处,跟听天书似的。
这趟运输的是正儿八经的军用卡车,一次性来了两辆,车斗两侧站着压车的士兵,足足一个班,手里的枪都挎在肩上。
卡车确实皮实,金属车厢看着就结实,后面盖着的两层雨布绷得紧紧的,风刮上去只响,看着就比之前的破卡车暖和不少。
溃兵们正一个个往车厢里挪,有人腿受了伤,一瘸一拐的,得靠旁边的人扶着胳膊,才能慢慢爬上来,爬上来就往角落一缩,没什么话。
上头好像也不担心这些人会跑。
毕竟活路已经定下来了,这会儿谁也不想再当逃兵,再遭那份饿肚子、挨冷枪的罪。
前头的广播还在响,主持人的声音多了点沙哑的恳切:“咱们合众国人,从来没有遇着难就低头的道理。国家把大家的力量聚到一块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此刻,不管你是开着车往前线送物资,还是在后方守着自己的岗位,都记着:你多扛一天,多干一点,都是在给胜利攒劲,你的每一份坚持,都算数…”
赵承宇收着腿往张涵旁边靠了靠,肩膀挨着肩膀,侧过脸,手掌拢在嘴边道:“张上士听出来这次广播的含义没有?”
“傻子才听不出。”张涵还没顺过气,胸口跟着呼吸微微起伏,抬手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又轻轻揉了揉胸口,老谋深算道:“滩沙江防线要往后撤,这是在呼吁后方的百姓节衣缩食,凑物资呢。”
臭虫却还是稀里糊涂的,眉头拧成个疙瘩,嘴刚张开想追问“撤防跟广播咋扯得上关系”,眼角余光就瞥见车斗边押车的士兵正往这边扫,话头立马咽了回去,赶紧低下头装作查看自己小腿处的伤势。
关乎国运的这一仗败了,滩沙江防线后撤已成定局,
这事儿瞒不住,却也不能直白地摆到台面上说。
不管高层怎么盘算,总得给全国百姓一个说法,而且话说得必须好听,得把“撤防”的被动、“缺物资”的窘迫,都裹进“长期苦战”“战略调整”的壳子里,尽量掩盖到寻常人听着只觉是鼓劲、不仔细琢磨就品不出里头猫腻的程度。
一场江防战,从战报上看,不过是标注着“滩沙江战役”的一次局部会战,字里行间轻描淡写,似乎掀不起多大波澜。
可往深了想、往大了说,这一败的影响,却像往平静的湖里投了块巨石,一圈圈涟漪能荡到千里之外的后方,连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议论,都变了味。
先前南方地区沦陷,高层还能找补说辞。
说是感染者搞突袭,病毒传播范围太广,地方部队得分散应对,没能及时收拢兵力,才让对方钻了空子。
这话听着也算有几分道理,至少能把“败”归为“意外”,不算真刀真枪正面打不过的“硬败”。
既多少挽了点军方的颜面,也能稳住后方百姓“不是打不过,只是没防备”的信心,让大家还能抱着点盼头。
可这次的滩沙江战役,完全是另一回事。
这是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筹备的硬仗,防线拉了几百公里,不光调来了能打硬仗的主力部队,连刚训完基础科目、带着青涩劲的预备役征召兵,都一批批往这边补,数都数不过来。
从上到下,没人敢懈怠。
指挥部里的军官对着地图推演到后半夜,铅笔在滩沙江的位置画了无数圈。
战壕里的士兵抱着枪啃干粮,眼神都盯着江对面的方向。
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就等着打场胜仗,把这防线牢牢钉在滩沙江,让后方也能踏实睡个觉。
明摆着是场硬碰硬的正面对决,兵力、弹药、粮食往这儿填了多少,谁都看在眼里,全国人都攥着心等着赢。
可结果呢?还是败了,败得连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阵地丢了大半,重型武器要么炸成了废铁,要么被对方拖走,连找补的理由都编不圆。
总不能说主力部队也“反应不及时”,更不能说预备役没尽力吧?
有人这时候就说,“原来的小胜就不算了吗,好歹也挫败了感染者的几次进攻。”
可这话刚出口,就被更沉的沉默压了下去,谁都清楚,那几次小胜根本算不得数。
跟滩沙江这仗的分量比,那些零星的胜利连塞牙缝都不够。
打仗跟算账不一样,没有什么功过相抵的说法。
输了就是输了,阵地丢了、兄弟没了,再多“曾经赢过”的话,也换不回防线,更换不回那些埋在滩沙江边的人。
连军方内部都开始犯嘀咕,私下里有人忍不住问:这仗,到底还能不能打得赢?
最近的日子里,小股的局部战役就没顺过,十仗里倒有七八仗是输的。
好不容易筹备了这么久的大会战,本想着能扳回一局,到头来还是这个结果,心里的底气早被磨掉了大半。
开战前,高层在广播里放的话还响在耳边:“目前前线兵力充足,物资储备足以支撑防线坚守一年,誓与滩沙江共存亡!”
那会儿多少人听了这话安了心,连后方工厂的车床都转得更欢了。
现在倒好,不过一个月光景,话锋陡转。
广播里再不提“坚守一年”,只反复说“长期苦战”“凝聚力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再确认一遍人数!”
一名宪兵中尉迈着大步走过来,用手中文件的硬壳边角敲了敲车厢铁皮,“咚、咚”两声,“出了这个哨卡,再出逃兵,就是你们的责任。点清楚了,在这签字。”
押车的班长从车厢里探半个身子出来,手里攥着张叠得皱巴巴的名单,指尖点着人头数:“一、二……五十二、五十三。没错,全在。”他又扫了眼车厢里。
溃兵们都缩着,没人敢动,才伸手接过宪兵递来的钢笔。
笔尖有点堵,班长在文件空白处轻轻划了两下,墨水才顺溜地渗出来,又歪着胳膊。
在签名栏里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字迹算不上工整,却很用力,末了还特意用指腹按了按墨迹,确认没蹭花,才把文件和笔一起递回去。
宪兵中尉接过文件,指尖捏着纸页翻到对应页码,扫了眼签名,又抬头往车厢里快速瞥了一圈,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了不到一秒,没多说一个字,只朝驾驶座方向抬了抬下巴。
驾驶座的士兵应了声“好”,拧动车钥匙,排气管慢慢冒出股淡灰色的烟,散在风里。
车厢里的人下意识往两边靠了靠,雨布被风吹得晃了晃。
张涵靠在冰凉的车厢壁上,看着宪兵的身影在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才恼怒的骂道:“狗日的杂种,不知从哪学的破招,昨晚用手电筒照老子眼睛,晃得人半天看不清!等哪天老子熬出头,一定把枪管子塞进你屁眼子,让你也尝尝滋味!”
旁边的臭虫吸着鼻涕,鼻子通红,听见这话,连蒙带猜地凑过来:“张哥,咱们这是要去哪个收容站啊?刚才听宪兵聊天,说壁水市那边有个最大的,其他地方的收容站都小,容纳不了多少人。”
“我宁愿去小的。”赵承宇却皱着眉,语气里带着后怕,“越大的地方越不自在,规矩死得能噎死人。咱这些从主力退下来的,到了那儿指定被扒拉出来,要么填回老部队接着扛枪,要么塞进新组建的队伍冲前线,反正没好果子吃!”
张涵用手背敲了敲身边的雨布,声音顿了顿,又朝车斗边压车的士兵瞥了一眼,才开口:“好歹还能活着回去重组,能吃上足额的皇粮,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张哥会不会让我们直接回家?”臭虫又换了个说法:“我们好多人胆子都吓破了,拉上去可能没有再战之力了。”
张涵斜了他一眼,眼皮耷拉着犯困:“你是压缩饼干吃多了,胀到脑子进水了?我问你,要是招个杀猪匠,你是选没杀过猪的小白,还是选杀错过猪但懂刀子的?”
臭虫想都没想:“那肯定选没杀过的啊!干净省事,就算多教几天也值!”
张涵“嗤”地笑出声,用胳膊肘怼了怼旁边的赵承宇,示意他解释。
赵承宇憋着笑,拍了拍臭虫的肩膀:“傻兄弟,杀猪跟当兵一个理,你要是不急着用,当然能慢慢教小白;可现在前线等着用人,是有经验的老兵上手快,还是让新兵蛋子拿着枪瞎比划强?你说,现在有那功夫慢慢选吗?”
臭虫挠了挠头,半天没吭声。
其实去哪收容站,几个人心里都门儿清,再怎么讨论也是白搭。
这些溃兵,要么是主力部队下来的,要么是征召师里退的,除了去壁水市那个大收容站,还能有别的地儿去?
后方早就把他们盯上了,就像二战那时候,国军中央教导团散了的兵,多少地方杂牌打破头都要抢。
他们正经练过战术,知道怎么开枪、怎么躲炮,就算歇个三五天,也比刚征召的新兵强十倍。
后方缺的就是这种能直接顶上去的人,怎么可能让他们去小收容站享清闲?
女主持人的声音不算清亮,带着点刻意压低的沉稳,偶尔会被窗外掠过的风声切得颤一下,还裹着收音机特有的轻微电流杂音。
“你们两个使把劲啊,我他妈一个人爬不上去!”张涵脸憋得发红,一边吼一边把力气都灌进胳膊里,双手死死扣着车后斗的铁沿,脚尖在轮胎花纹里蹬实了,一点一点往上挪,腰腹绷着劲才把上半身撑起来。
“张哥,别急,我托着你呢!”臭虫在后面踮着脚,手掌实实在在抵在张涵腰上,跟着他的动作往上推。
“在使劲了在使劲了!上士最近是真沉!”赵承宇在车厢里弯着腰,胳膊伸得笔直,攥住张涵的手腕往后拉,两人力道凑到一块,张涵才顺势把腿挪进后箱,一屁股坐下就开始大口喘气,后背的汗都把衣服溻湿了。
前方驾驶座的车载广播早调到了最大音量,一字一句清晰地往车厢里钻。
“各位同胞,当前咱们正处在一场关乎民族存续的硬仗里。这不是说打一场胜仗、赢一次会战,就能彻底松口气的事,更没有速战速决的道理。”
主持人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在翻稿子,接着又沉了下来,“就像咱们老辈人说的,守家护院、扞卫尊严的仗,从来都是熬出来的,得靠一股子韧劲儿,咬牙坚持,长期跟它耗。”
“每一寸土地能守住,每一分力量能聚起来,靠的都是全国人拧成一股绳。后方的工厂多造一个零件,地里多收一斤粮食,前线的战士就能多一分底气,这不是空话,是咱们实实在在能攥在手里的希望。”
“咱们必须做好长期苦战的准备,一分钱、一粒粮、一个零件,都得用在刀刃上,绝不能浪费。”
“又他妈开始这套……”张涵撇撇嘴,嘴角挂着点不屑的浅笑,靠在车厢壁上听着,眼神飘向远处,跟听天书似的。
这趟运输的是正儿八经的军用卡车,一次性来了两辆,车斗两侧站着压车的士兵,足足一个班,手里的枪都挎在肩上。
卡车确实皮实,金属车厢看着就结实,后面盖着的两层雨布绷得紧紧的,风刮上去只响,看着就比之前的破卡车暖和不少。
溃兵们正一个个往车厢里挪,有人腿受了伤,一瘸一拐的,得靠旁边的人扶着胳膊,才能慢慢爬上来,爬上来就往角落一缩,没什么话。
上头好像也不担心这些人会跑。
毕竟活路已经定下来了,这会儿谁也不想再当逃兵,再遭那份饿肚子、挨冷枪的罪。
前头的广播还在响,主持人的声音多了点沙哑的恳切:“咱们合众国人,从来没有遇着难就低头的道理。国家把大家的力量聚到一块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此刻,不管你是开着车往前线送物资,还是在后方守着自己的岗位,都记着:你多扛一天,多干一点,都是在给胜利攒劲,你的每一份坚持,都算数…”
赵承宇收着腿往张涵旁边靠了靠,肩膀挨着肩膀,侧过脸,手掌拢在嘴边道:“张上士听出来这次广播的含义没有?”
“傻子才听不出。”张涵还没顺过气,胸口跟着呼吸微微起伏,抬手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又轻轻揉了揉胸口,老谋深算道:“滩沙江防线要往后撤,这是在呼吁后方的百姓节衣缩食,凑物资呢。”
臭虫却还是稀里糊涂的,眉头拧成个疙瘩,嘴刚张开想追问“撤防跟广播咋扯得上关系”,眼角余光就瞥见车斗边押车的士兵正往这边扫,话头立马咽了回去,赶紧低下头装作查看自己小腿处的伤势。
关乎国运的这一仗败了,滩沙江防线后撤已成定局,
这事儿瞒不住,却也不能直白地摆到台面上说。
不管高层怎么盘算,总得给全国百姓一个说法,而且话说得必须好听,得把“撤防”的被动、“缺物资”的窘迫,都裹进“长期苦战”“战略调整”的壳子里,尽量掩盖到寻常人听着只觉是鼓劲、不仔细琢磨就品不出里头猫腻的程度。
一场江防战,从战报上看,不过是标注着“滩沙江战役”的一次局部会战,字里行间轻描淡写,似乎掀不起多大波澜。
可往深了想、往大了说,这一败的影响,却像往平静的湖里投了块巨石,一圈圈涟漪能荡到千里之外的后方,连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议论,都变了味。
先前南方地区沦陷,高层还能找补说辞。
说是感染者搞突袭,病毒传播范围太广,地方部队得分散应对,没能及时收拢兵力,才让对方钻了空子。
这话听着也算有几分道理,至少能把“败”归为“意外”,不算真刀真枪正面打不过的“硬败”。
既多少挽了点军方的颜面,也能稳住后方百姓“不是打不过,只是没防备”的信心,让大家还能抱着点盼头。
可这次的滩沙江战役,完全是另一回事。
这是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筹备的硬仗,防线拉了几百公里,不光调来了能打硬仗的主力部队,连刚训完基础科目、带着青涩劲的预备役征召兵,都一批批往这边补,数都数不过来。
从上到下,没人敢懈怠。
指挥部里的军官对着地图推演到后半夜,铅笔在滩沙江的位置画了无数圈。
战壕里的士兵抱着枪啃干粮,眼神都盯着江对面的方向。
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就等着打场胜仗,把这防线牢牢钉在滩沙江,让后方也能踏实睡个觉。
明摆着是场硬碰硬的正面对决,兵力、弹药、粮食往这儿填了多少,谁都看在眼里,全国人都攥着心等着赢。
可结果呢?还是败了,败得连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阵地丢了大半,重型武器要么炸成了废铁,要么被对方拖走,连找补的理由都编不圆。
总不能说主力部队也“反应不及时”,更不能说预备役没尽力吧?
有人这时候就说,“原来的小胜就不算了吗,好歹也挫败了感染者的几次进攻。”
可这话刚出口,就被更沉的沉默压了下去,谁都清楚,那几次小胜根本算不得数。
跟滩沙江这仗的分量比,那些零星的胜利连塞牙缝都不够。
打仗跟算账不一样,没有什么功过相抵的说法。
输了就是输了,阵地丢了、兄弟没了,再多“曾经赢过”的话,也换不回防线,更换不回那些埋在滩沙江边的人。
连军方内部都开始犯嘀咕,私下里有人忍不住问:这仗,到底还能不能打得赢?
最近的日子里,小股的局部战役就没顺过,十仗里倒有七八仗是输的。
好不容易筹备了这么久的大会战,本想着能扳回一局,到头来还是这个结果,心里的底气早被磨掉了大半。
开战前,高层在广播里放的话还响在耳边:“目前前线兵力充足,物资储备足以支撑防线坚守一年,誓与滩沙江共存亡!”
那会儿多少人听了这话安了心,连后方工厂的车床都转得更欢了。
现在倒好,不过一个月光景,话锋陡转。
广播里再不提“坚守一年”,只反复说“长期苦战”“凝聚力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再确认一遍人数!”
一名宪兵中尉迈着大步走过来,用手中文件的硬壳边角敲了敲车厢铁皮,“咚、咚”两声,“出了这个哨卡,再出逃兵,就是你们的责任。点清楚了,在这签字。”
押车的班长从车厢里探半个身子出来,手里攥着张叠得皱巴巴的名单,指尖点着人头数:“一、二……五十二、五十三。没错,全在。”他又扫了眼车厢里。
溃兵们都缩着,没人敢动,才伸手接过宪兵递来的钢笔。
笔尖有点堵,班长在文件空白处轻轻划了两下,墨水才顺溜地渗出来,又歪着胳膊。
在签名栏里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字迹算不上工整,却很用力,末了还特意用指腹按了按墨迹,确认没蹭花,才把文件和笔一起递回去。
宪兵中尉接过文件,指尖捏着纸页翻到对应页码,扫了眼签名,又抬头往车厢里快速瞥了一圈,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了不到一秒,没多说一个字,只朝驾驶座方向抬了抬下巴。
驾驶座的士兵应了声“好”,拧动车钥匙,排气管慢慢冒出股淡灰色的烟,散在风里。
车厢里的人下意识往两边靠了靠,雨布被风吹得晃了晃。
张涵靠在冰凉的车厢壁上,看着宪兵的身影在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才恼怒的骂道:“狗日的杂种,不知从哪学的破招,昨晚用手电筒照老子眼睛,晃得人半天看不清!等哪天老子熬出头,一定把枪管子塞进你屁眼子,让你也尝尝滋味!”
旁边的臭虫吸着鼻涕,鼻子通红,听见这话,连蒙带猜地凑过来:“张哥,咱们这是要去哪个收容站啊?刚才听宪兵聊天,说壁水市那边有个最大的,其他地方的收容站都小,容纳不了多少人。”
“我宁愿去小的。”赵承宇却皱着眉,语气里带着后怕,“越大的地方越不自在,规矩死得能噎死人。咱这些从主力退下来的,到了那儿指定被扒拉出来,要么填回老部队接着扛枪,要么塞进新组建的队伍冲前线,反正没好果子吃!”
张涵用手背敲了敲身边的雨布,声音顿了顿,又朝车斗边压车的士兵瞥了一眼,才开口:“好歹还能活着回去重组,能吃上足额的皇粮,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张哥会不会让我们直接回家?”臭虫又换了个说法:“我们好多人胆子都吓破了,拉上去可能没有再战之力了。”
张涵斜了他一眼,眼皮耷拉着犯困:“你是压缩饼干吃多了,胀到脑子进水了?我问你,要是招个杀猪匠,你是选没杀过猪的小白,还是选杀错过猪但懂刀子的?”
臭虫想都没想:“那肯定选没杀过的啊!干净省事,就算多教几天也值!”
张涵“嗤”地笑出声,用胳膊肘怼了怼旁边的赵承宇,示意他解释。
赵承宇憋着笑,拍了拍臭虫的肩膀:“傻兄弟,杀猪跟当兵一个理,你要是不急着用,当然能慢慢教小白;可现在前线等着用人,是有经验的老兵上手快,还是让新兵蛋子拿着枪瞎比划强?你说,现在有那功夫慢慢选吗?”
臭虫挠了挠头,半天没吭声。
其实去哪收容站,几个人心里都门儿清,再怎么讨论也是白搭。
这些溃兵,要么是主力部队下来的,要么是征召师里退的,除了去壁水市那个大收容站,还能有别的地儿去?
后方早就把他们盯上了,就像二战那时候,国军中央教导团散了的兵,多少地方杂牌打破头都要抢。
他们正经练过战术,知道怎么开枪、怎么躲炮,就算歇个三五天,也比刚征召的新兵强十倍。
后方缺的就是这种能直接顶上去的人,怎么可能让他们去小收容站享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