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风雨映初心警徽铸担当,家暖融岁月贝壳续温情-《兵王归回》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风雨映初心警徽铸担当,家暖融岁月贝壳续温情

  清晨五点半,窗外的天还蒙着一层薄灰,李渊已经醒了。他轻轻掀开被子,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身旁的苏瑶眉头微蹙,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青色,昨天为了敲定社区“智慧养老”平台的对接细节,她在电脑前忙到了后半夜。

  走到客厅,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温着的牛奶和包子,是苏瑶提前准备好的。李渊拿起一个包子,刚咬了一口,就听到卧室传来轻微的响动。他转身回去,看到苏瑶正揉着眼睛坐起来,连忙走过去:“怎么不多睡会儿?今天社区的事我先去对接,你晚点再去也来得及。”

  “不行,”苏瑶摇摇头,掀开被子下床,“今天要给张阿姨他们送定制的智能手环,我得亲自去,顺便看看上次教的视频通话功能他们练得怎么样了。”她走到衣柜前,拿出一件浅蓝色的衬衫,“你今天不是要去城郊排查安全隐患吗?记得穿件厚点的外套,早上郊区风大。”

  两人简单收拾完,刚要出门,就听到儿童房传来“咚”的一声。李渊和苏瑶对视一眼,连忙跑过去——只见李阳正趴在地上,手里还攥着小警帽,李悦则站在床边,眼里含着泪。

  “怎么了?”李渊蹲下身,把李阳扶起来,仔细检查他有没有受伤。李阳揉了揉膝盖,小声说:“我想跟爸爸一起去排查,所以早点起来穿小警服,结果不小心摔了。”

  苏瑶摸了摸李阳的膝盖,又帮李悦擦了擦眼泪:“阳阳乖,爸爸今天去的地方有危险,等你再长大点,爸爸再带你去。悦悦也别担心,哥哥没事的。”

  李悦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个贝壳平安符,递到李渊和李阳手里:“爸爸,哥哥,这个给你们,戴着就不会受伤了。”那是她前几天用捡来的小贝壳,跟着手工课老师一起做的,边缘被磨得光滑,还串着红色的细绳。

  李渊接过平安符,认真地挂在钥匙串上,又帮李阳系在手腕上:“好,爸爸和哥哥都戴着,等晚上回来,给你们讲排查时遇到的趣事。”

  七点整,李渊驱车前往城郊。车子刚拐出市区,天就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车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他打开雨刷,视线穿过雨幕,看到路边的警示牌被风吹得有些倾斜,立刻停下车,拿出后备箱里的工具,冒雨把警示牌固定好。

  另一边,苏瑶带着智能手环来到社区。张阿姨早已在楼下等着,看到苏瑶,连忙迎上来:“苏总监,这么大的雨,还麻烦你跑一趟。”苏瑶笑着摇摇头,跟着张阿姨上楼,拿出智能手环,耐心地教她怎么查看心率、怎么一键呼叫子女。

  “你看,这个绿色的按钮,按一下就能联系到你儿子,红色的按钮是紧急呼叫,遇到危险就按这个。”苏瑶一边说,一边帮张阿姨把家人的联系方式输进去。张阿姨听得认真,还拿个小本子记下来,时不时点头:“太好了,有了这个,我儿子也能放心工作了。”

  上午十点,雨越下越大。李渊来到城郊的一个老旧厂房,这里因为长期闲置,成了一些流浪人员的临时住所,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他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地上到处是垃圾,角落里还堆着几个煤气罐。

  “老乡,这里不能住人,太危险了。”李渊找到住在里面的一位老人,耐心地劝说,“我已经联系了社区的临时安置点,那里有热水,有干净的床铺,我送你过去吧。”老人一开始不愿意,觉得麻烦,李渊就陪着他聊家常,说起自己奶奶以前也喜欢住在老房子里,后来因为房子漏雨,才搬去和子女一起住。老人听着,渐渐松了口,同意搬去安置点。

  李渊帮老人收拾好行李,背着他走出厂房。雨水打湿了他的警服,贴在身上沉甸甸的,但他脚步却很稳,生怕把老人摔着。走到车旁,他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放进副驾驶,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盖在老人身上:“别着凉了,咱们很快就到安置点。”

  中午十二点,苏瑶忙完社区的事,刚要去学校接李阳和李悦,就接到了李渊的电话。“瑶瑶,我这边有点事,可能要晚点回去,你先去接孩子,顺便帮我带份盒饭。”电话里传来雨声和风声,苏瑶听着,心里有些担心:“你那边雨大吗?有没有受伤?”“没事,就是帮老人搬东西,晚点就回去了。”李渊笑着说,让她别担心。

  苏瑶挂了电话,去学校接了李阳和李悦,又去快餐店买了盒饭。李阳坐在车里,一直盯着窗外,时不时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他会不会淋雨呀?”苏瑶摸了摸儿子的头:“爸爸很快就回来了,我们给他准备了热乎的饭菜,他吃了就不冷了。”

  下午两点,雨渐渐小了。李渊把老人送到安置点,又回到老旧厂房,和同事一起清理里面的垃圾,搬走煤气罐,在门口贴上天蓝色的安全警示牌。忙完这一切,他才拿出苏瑶送来的盒饭,坐在车里吃了起来。盒饭已经有些凉了,但他吃着,心里却暖暖的——里面有他爱吃的糖醋排骨,还有苏瑶特意加的煎蛋。

  下午四点,李渊驱车回家。刚到小区门口,就看到李阳和李悦举着雨伞,站在保安亭旁边。看到李渊的车,两个孩子立刻跑过来:“爸爸!”李渊连忙下车,把两个孩子抱进怀里。李阳摸了摸李渊的衣服,小声说:“爸爸,你的衣服都湿了。”李悦则把自己的小雨伞递过去:“爸爸,以后下雨你就用我的伞。”

  回到家,苏瑶已经烧好了热水,准备了干净的衣服。李渊洗完澡,换好衣服,坐在沙发上,看着李阳和李悦围着他,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爸爸,你今天遇到危险了吗?”“爸爸,那个爷爷有没有谢谢我们?”李渊耐心地回答着,把今天的经历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晚上六点,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饭。苏瑶做了热腾腾的火锅,里面有李渊爱吃的毛肚,李阳爱吃的虾滑,还有李悦爱吃的金针菇。李阳夹了一块毛肚,放进李渊碗里:“爸爸,你今天辛苦了,多吃点。”李悦也夹了一筷子金针菇,递给苏瑶:“妈妈,你也辛苦啦。”

  吃完饭,一家人坐在阳台的藤椅上。雨已经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彩虹。李悦拿出画笔和纸,趴在小桌子上,认真地画着彩虹和贝壳。李阳则靠在李渊身边,听他讲以前在部队的故事。苏瑶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一幕,拿出手机拍下这温馨的瞬间,存进“家庭相册”里。

  “对了,”苏瑶突然想起什么,看向李渊,“社区下周要举办‘邻里节’,王姐想让咱们家出个节目,你觉得咱们表演什么好?”李渊想了想,看向李阳和李悦:“不如咱们表演一个小品,就讲咱们帮社区居民解决问题的故事,怎么样?”李阳和李悦立刻点头:“好啊好啊!”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都在为“邻里节”的节目做准备。李渊负责写剧本,把他们帮张阿姨学用智能设备、帮老人搬离老旧厂房的事编进去;苏瑶负责导演,教孩子们怎么说台词、怎么做动作;李阳和李悦则认真地背台词,还自己准备了道具——李阳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小警帽,李悦则用贝壳做了一些小道具。

  “邻里节”当天,社区广场上人山人海。轮到李渊一家表演时,李阳穿着小警服,拿着玩具对讲机,有模有样地说着台词:“报告爸爸,张阿姨家的智能手环出问题了,我们快去看看!”李悦则拿着贝壳道具,扮演社区居民,可爱的样子引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表演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居民都围过来,向李渊和苏瑶表示感谢。“李警官,苏总监,你们真是咱们社区的贴心人。”“你们家的孩子也太可爱了,表演得真好!”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心里满是成就感。他们知道,这次“邻里节”不仅拉近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还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而他们一家人,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晚上,一家人回到家。李阳和李悦兴奋地拿着今天得到的小奖品,向李渊和苏瑶展示。“爸爸,妈妈,你们看,这是社区给我们的奖状!”李阳举着一张红色的奖状,上面写着“最佳表演家庭”。李悦则拿着一个小奖杯,开心地说:“这个奖杯好漂亮,我要把它放在贝壳墙上。”

  李渊和苏瑶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幸福。苏瑶靠在李渊的肩上,轻声说:“你说,咱们这样的日子,是不是特别好?”李渊握住苏瑶的手,温柔地说:“是啊,有你,有孩子们,有咱们这个家,还有需要咱们守护的社区居民,这样的生活,比什么都珍贵。”

  月光洒在阳台上,照亮了墙上的贝壳——那些贝壳有的是一家人去海边捡的,有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每一个都承载着他们的回忆。风一吹,阳台上的贝壳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这个家庭的温暖故事。

  苏瑶看着那些贝壳,突然想起什么,对李渊说:“明年夏天,咱们再带孩子们去海边吧,捡更多的贝壳,把贝壳墙再贴满一点。”李渊点点头:“好啊,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在海边搭帐篷,看日出,让孩子们好好玩玩。”

  李阳和李悦听到这话,立刻欢呼起来:“太好了!我们要去捡最大的贝壳!”一家人的笑声在客厅里回荡,温暖而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社区的“智慧养老”平台顺利上线,老人们用着智能手环,再也不用怕联系不到子女;城郊的老旧厂房被改造成了社区活动中心,孩子们放学后有了新的玩耍地方;李阳的作文《我的警察爸爸》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李悦的贝壳手工也被选为学校的参展作品。

  李渊依旧每天穿着警服,奔波在社区和各个需要他的地方,警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苏瑶则继续推进“智慧城市”项目,用科技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李阳和李悦在爱的包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知道,爸爸是守护大家的英雄,妈妈是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天使,而他们,也要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的人,用自己的力量温暖身边的人。

  又是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贝壳墙上,给每一个贝壳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李渊和苏瑶带着李阳和李悦,准备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李阳戴着小警帽,李悦拿着贝壳手工,一家人手拉手走在阳光下,身影被拉得很长。

  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遇到风雨,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连着心,爱就会像贝壳一样,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而温暖;警徽的光芒,也会永远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他们在守护家庭、温暖社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书写更多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