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大庆有位温大人-《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苏青接了安公公的消息后,半点不敢耽搁,当即寻来周小勇、虎子、大牛,还有香巧影一、影二,几人围在烛火下,将温以缇在甘州的种种壮举一一梳理,让这些实打实的功绩传遍京城内外。

  苏青半点不心疼银钱,只一心要让温以缇的功绩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首先便是温以缇在甘州的民生实绩。

  先前甘州土地贫瘠,百姓收成惨淡,整年的粮米连“下等县”都够不上,家家户户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街上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流民。

  可温以缇一到任,便带着人走遍甘州的山野田垄,先是改良土壤,又引进粮种,还教百姓搭建灌溉水渠。

  不过半载,甘州的收成便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比不得江南上等州的丰饶,却已是从前的三四倍,百姓仓里有了余粮,脸上终于有了笑意。

  更难得的是,她还牵头打通了边境的商路,让瓦剌的皮毛、药材能运来,往日萧条的市集渐渐热闹起来,连带着百姓的日子也鲜活了,从前那种“饿殍遍地”的景象,彻底成了过去。

  不止粮米与商旅,温以缇在甘州时,还为百姓寻了不少“生财的宝贝”。沙棘果和甜瓜,经她改良品种、琢磨种植技巧,竟长成了皮薄肉厚、甜如蜜糖的佳品。

  这两样果子渐渐成了甘州的招牌特产,商队来购货时,沙棘果汁果干,甜瓜酒总是最先被抢空,种果子的百姓揣着沉甸甸的银钱,笑得合不拢嘴。

  更让百姓振奋的,是温以缇从瓦剌手中讨回的那片草原。

  此前这片草原被瓦剌占据,如今收了回来,官府便牵头规划牧场,教百姓养牛羊。没过多久,草原上便满是成群的牛羊,雪白的羊毛、肥壮的牛羊肉,成了甘州新的财富。

  最让百姓欢喜的是,这些牛羊肉不再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稀罕物,官府在各州镇设了专门的售卖点,定价公道,寻常百姓只要揣上钱,就能割上一块新鲜的牛羊肉,逢年过节时,甚至能买上半只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顿肉。

  连平日里少见的牛奶、羊奶,也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清晨煮上一碗热羊奶,配着杂粮饼,孩子们喝得眉眼弯弯,身子也比从前壮实了许多,再少见从前那种面黄肌瘦、容易生病的模样。

  往日贫瘠的甘州,就这么在温以缇的一手规划下,成了西北有名的富庶之地。

  既有粮米满仓,又有瓜果飘香,更有牛羊成群,百姓不仅吃得饱、穿得暖,口袋里还有了余钱,连说话的底气都比从前足了。

  提起如今的好日子,甘州百姓总说,“这都是托了温知州的福啊!若不是她,咱这辈子都想不到,甘州能有这般光景!”

  紧接着,便是抵御瓦剌、防治疫病这两件大事。

  那年瓦剌骑兵突袭甘州城,城中守军不足,细作遍地。

  温以缇竟亲自登城,一边调度粮草、安抚民心,一边带着百姓加固城墙,硬生生撑到援军到来,打退外敌。

  战后清点,甘州百姓伤亡极少,连前来支援的将领都赞她“有勇有谋,不输男儿”。

  而更让百姓记挂的,是她对抗疫病的恩情。甘州闹时疫,染病者上吐下泻,几日便没了性命,城中大夫束手无策,人心惶惶。

  时任甘州知州的温以缇,竟不顾自身安危,日日守在疫区,带着城中所有大夫、医馆学徒,一点一点摸索治病的方子。

  她亲自试药,记录病情变化,还教百姓煮艾草水消毒、隔离病患,制作口罩,硬生生把一场灭顶之灾压了下去。

  也就是这时,“知味居士”的身份被悄然揭开。

  原来那位写下《疫中救民方略集》的知味居士正是温以缇。

  那本书里,不仅详细记载了此次甘州抗疫的药方、隔离之法,还有日常防疫的注意事项,字里行间都是她在一线救民的心血。

  后来她被调回京城时,甘州百姓自发涌到城门口相送,还送了她一把“万民伞”。

  伞面上绣着密密麻麻的百姓名字,要知道,“万民伞”历来是百姓送给有大恩于地方的官员的,且大庆大多官员都不能得此殊荣,温以缇一个女子能获此礼,在大庆开国以来,还是头一遭。

  众人越说越激动,又说起温以缇回京后的作为。

  她入宫任尚宫后,从未停下做事的脚步。先是编着《耕方要略》,里面记载的改良农具,还有防治农作物虫害的草药方子,一经工部推广,便受到天下农户的追捧。

  一亩地能省半个时辰的力气,穗上再没见过害虫。可此前竟有官员弹劾此书“漏洞百出,误民误农”,如今看来,不过是嫉妒作祟。

  连甘州那样土地贫瘠的地方,用了《耕方要略》里的法子都能增产,更别说京城,江南这些土地肥沃之地,效果更是显着。

  而后她又写下《应急活法》,里面讲的都是日常急救的法子。溺水如何控水、烫伤怎么处理、甚至连食物中毒的催吐之法都写得明明白白。

  起初有人说这书“登不上台面”“净讲些旁门左道”,可日子一久,靠《应急活法》救命的人越来越多。

  到后来,不仅京城的百姓家家备着一本,连偏远州县的驿站、药铺,都把这本书挂在显眼处。

  还有那本《知味小语》,看似是随笔闲谈,实则满是做人的道理。教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待人需以诚”。

  更别说她牵头建立的“养济院”,更是成了大庆鳏寡孤独、老弱妇孺的庇护所。

  从前西北之地每到寒冬,便有百姓因冻饿而死,自养济院建成后,无家可归的百姓,能领到棉衣、热粥,孤儿能读书识字,甚至还能学一门手艺。

  如今的西北,街上再难见到乞讨的流民,连过往的商旅都说,“如今的西北,比从前热闹安稳多了”。

  细数下来,温以缇在民生、医学、文学、农学、教育上,竟都有实打实的功绩。甚至温以缇亲手传下的许多吃食方子,这些方子让她在美食一道,也悄悄有了亮眼成绩。

  一个女子,却做了许多男性官员都难以企及的事。

  消息渐渐传开后,京城里便有了各种传言,有人说她是“文曲星下凡”,所以才通诗书、懂医理。

  更有人说,她是老天爷赐给大庆的“福星”,自她出现后,甘州安定、西北丰收、疫病平息,连边境都安稳了许多。

  大庆有位温大人,以女子之身,撑起了一片民生安乐天。

  喜欢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