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暖阁的“最后一夜”:课本、手札与未说完的话
距离月圆之夜只剩最后一天,格物学堂的暖阁里,炭火比往常烧得更旺,映得满室通红。小夏把编好的“现代基础课本”摊在梨木桌上,指尖轻轻拂过最后一页的字迹——王伯画的玉米、守塔人的留言、阿豆的笑脸,还有老周笔下的蒸汽船,密密麻麻挤在纸上,像一封写满心意的信。
“得把课本交给李大人,不然孩子们明天就没新课本看了。”阿哲把课本装进麻布包,又拿起《健康手札》,翻到小夏画的薄荷和玉米插图页:“林薇姐肯定会把这些内容整理好,以后来大夏国的人,一翻开手札就能看到咱们的故事。”
两人正收拾着,杂役张叔突然敲门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陶瓮:“小夏姑娘、阿哲公子,这是我娘腌的咸菜,配粥吃最香。你们回现代要是想大夏国的味道,就拿出来尝尝。”说着,他又从怀里掏出两个布偶,一个画着薄荷,一个画着蒸汽船:“这是我闺女缝的,说让你们带着,记得常来看看。”
小夏接过陶瓮和布偶,鼻子一酸:“张叔,我们会记得的,等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回来。”张叔笑着摆手:“不用惦记我们,你们在现代好好过日子,我们在这里也会好好种庄稼、守灯塔,不辜负你们的帮忙。”
送走张叔,两人坐在炭火旁,拿出手机和后台的四人视频。屏幕里,陈默把《四人行》番外放在玉米籽旁,林薇摆好了《健康手札》的新版本,苏晴举着刚画完的“月圆送别图”——图里玉米田旁站着小夏和阿哲,远处的灯塔亮着光,现代办公室的四人在画面角落挥手,赵磊则晃了晃手里的玉米片:“等你们回来,咱们边吃边聊,聊三天三夜!”
“我们把课本交给李大人了,蒸汽船也能正常运粮了,玉米田的种子也留好了。”阿哲对着屏幕说,声音有点哽咽,“就是有点舍不得阿豆,他还说要跟我们学现代知识呢。”小夏赶紧补充:“李大人说会好好教孩子们课本上的内容,老周也会继续改进蒸汽船,这里的一切都会好好的。”
视频聊到深夜,陈默最后叮嘱:“月圆之夜子时,对着玉米田的方向读《四人行》番外,就能触发穿越。记住,一定要在玉米田中央,别站错位置。”林薇还特意提醒:“把薄荷布偶和陶瓮带上,别落下东西,这些都是你们在大夏国的念想。”
(二)玉米田的“月圆约定”:读信、告别与穿越之光
月圆之夜很快到来。子时前一刻,小夏和阿哲背着麻布包,提着陶瓮,来到玉米田中央。月光像一层薄纱,盖在金黄的玉米穗上,风一吹,玉米叶“沙沙”响,像在跟他们说话。阿豆和李大人、老周、王伯也来了,站在玉米田边,手里拿着火把,暖黄的光在夜色里连成一片。
“小夏姐姐,你们真的要走吗?”阿豆拉着小夏的衣角,眼里含着泪。小夏蹲下来,把《健康手札》递给阿豆:“这本事交给你,以后要是有人感冒了,就煮薄荷水;要是玉米生病了,就用石灰水。等你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帮更多人了。”
李大人走上前,递过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格物”二字:“这是学堂的纪念玉佩,带着它,以后不管在哪,都记得大夏国还有个格物学堂,还有我们这些朋友。”老周则把一个小小的蒸汽船模型塞进阿哲手里:“这是我连夜做的,你们带着,记得咱们一起造的蒸汽船。”
子时一到,月亮升到正空,银色的月光洒在玉米田中央。小夏掏出手机,打开《四人行》番外,阿哲站在她身边,两人一起轻声朗读:“……玉米田的风会记得,灯塔的光会记得,跨时空的约定会记得,我们曾一起把日子过好,把善意传远……”
话音刚落,玉米田突然亮起柔和的白光,从脚下蔓延到四周,把两人包裹在里面。“我们走了!你们要好好的!”小夏对着田边的人挥手,阿哲也举起蒸汽船模型:“等我们回来,教你们造更快的船!”
田边的人也挥着手,阿豆大声喊:“小夏姐姐、阿哲哥哥,我会学好数字,等你们回来检查!”王伯、老周和李大人也跟着挥手,火把的光在夜色里摇曳,像一颗颗舍不得熄灭的星。
白光越来越亮,小夏和阿哲的身影渐渐模糊。最后一刻,小夏看了一眼玉米田、远处的灯塔和暖阁的方向,把手里的薄荷布偶紧紧抱在怀里——她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虽然结束,但那些课本、蒸汽船、健康手札,还有彼此的牵挂,会像月光一样,永远留在大夏国的土地上。
(三)现代办公室的“重逢”与未结束的故事
白光散去,小夏和阿哲突然站在熟悉的现代办公室里。桌上的玉米片还在,《四人行》番外摊在中间,陈默、林薇、赵磊和苏晴正围着桌子,眼里满是期待。
“我们回来了!”小夏刚说完,赵磊就冲过来,一把抢过她手里的手机:“快让我看看蒸汽船的视频!老周有没有按我说的加橡胶圈?”林薇则接过《健康手札》,翻到小夏续写的页面,眼眶瞬间红了:“你们把故事写得真好,薄荷和玉米的插图,比我画的还生动。”
苏晴拉着小夏的手,指着桌上的“月圆送别图”:“我早就画好了这张图,就等着你们回来一起补完。”陈默则递过两杯热咖啡:“先喝口咖啡暖暖身子,慢慢跟我们说大夏国的事,从蒸汽船试航到课本的最后一页,一点都别落下。”
阿哲坐在椅子上,掏出蒸汽船模型放在桌上:“老周说,这船现在能运粮、运药材,灾区要是再缺东西,三天就能送到。还有阿豆,他现在会背乘法表了,还说要帮李大人算明年的玉米收成。”小夏则打开麻布包,把百姓写满字的课本摊在桌上:“你们看,这是王伯画的玉米,守塔人的留言,以后咱们‘穿越乎’的读者,都能看到这些故事。”
办公室里的笑声和说话声此起彼伏,手机里还存着大夏国的照片和视频——蒸汽船在海面行驶的画面、孩子们围着课本读书的场景、灯塔上新旧刻痕的合影、玉米田被月光照亮的样子。赵磊突然提议:“咱们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大夏国特辑’,放在‘穿越乎’上,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一群人,在另一个时空,努力把日子过好。”
林薇点头:“我还要把《健康手札》重新排版,加上小夏续写的内容和百姓的留言,做成‘跨时空健康指南’。”苏晴则拿起画笔:“我要画‘蒸汽船运粮图’‘学堂晨读图’,把大夏国的故事都画下来。”陈默看着大家,笑着说:“还有最重要的——咱们约定好,明年月圆之夜,再回大夏国看看,看看阿豆有没有学会算收成,看看蒸汽船有没有开到更远的地方。”
小夏和阿哲相视一笑,手里的薄荷布偶和蒸汽船模型,还带着大夏国的温度。他们知道,这场跨时空的故事,从来都不是结束——就像玉米田的风会年复一年吹过,灯塔的光会日复一日亮着,只要有人记得、有人牵挂、有人愿意传递善意,新的约定就会在月圆之夜萌芽,新的故事就会在跨越时空的期待里,继续生长。
距离月圆之夜只剩最后一天,格物学堂的暖阁里,炭火比往常烧得更旺,映得满室通红。小夏把编好的“现代基础课本”摊在梨木桌上,指尖轻轻拂过最后一页的字迹——王伯画的玉米、守塔人的留言、阿豆的笑脸,还有老周笔下的蒸汽船,密密麻麻挤在纸上,像一封写满心意的信。
“得把课本交给李大人,不然孩子们明天就没新课本看了。”阿哲把课本装进麻布包,又拿起《健康手札》,翻到小夏画的薄荷和玉米插图页:“林薇姐肯定会把这些内容整理好,以后来大夏国的人,一翻开手札就能看到咱们的故事。”
两人正收拾着,杂役张叔突然敲门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陶瓮:“小夏姑娘、阿哲公子,这是我娘腌的咸菜,配粥吃最香。你们回现代要是想大夏国的味道,就拿出来尝尝。”说着,他又从怀里掏出两个布偶,一个画着薄荷,一个画着蒸汽船:“这是我闺女缝的,说让你们带着,记得常来看看。”
小夏接过陶瓮和布偶,鼻子一酸:“张叔,我们会记得的,等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回来。”张叔笑着摆手:“不用惦记我们,你们在现代好好过日子,我们在这里也会好好种庄稼、守灯塔,不辜负你们的帮忙。”
送走张叔,两人坐在炭火旁,拿出手机和后台的四人视频。屏幕里,陈默把《四人行》番外放在玉米籽旁,林薇摆好了《健康手札》的新版本,苏晴举着刚画完的“月圆送别图”——图里玉米田旁站着小夏和阿哲,远处的灯塔亮着光,现代办公室的四人在画面角落挥手,赵磊则晃了晃手里的玉米片:“等你们回来,咱们边吃边聊,聊三天三夜!”
“我们把课本交给李大人了,蒸汽船也能正常运粮了,玉米田的种子也留好了。”阿哲对着屏幕说,声音有点哽咽,“就是有点舍不得阿豆,他还说要跟我们学现代知识呢。”小夏赶紧补充:“李大人说会好好教孩子们课本上的内容,老周也会继续改进蒸汽船,这里的一切都会好好的。”
视频聊到深夜,陈默最后叮嘱:“月圆之夜子时,对着玉米田的方向读《四人行》番外,就能触发穿越。记住,一定要在玉米田中央,别站错位置。”林薇还特意提醒:“把薄荷布偶和陶瓮带上,别落下东西,这些都是你们在大夏国的念想。”
(二)玉米田的“月圆约定”:读信、告别与穿越之光
月圆之夜很快到来。子时前一刻,小夏和阿哲背着麻布包,提着陶瓮,来到玉米田中央。月光像一层薄纱,盖在金黄的玉米穗上,风一吹,玉米叶“沙沙”响,像在跟他们说话。阿豆和李大人、老周、王伯也来了,站在玉米田边,手里拿着火把,暖黄的光在夜色里连成一片。
“小夏姐姐,你们真的要走吗?”阿豆拉着小夏的衣角,眼里含着泪。小夏蹲下来,把《健康手札》递给阿豆:“这本事交给你,以后要是有人感冒了,就煮薄荷水;要是玉米生病了,就用石灰水。等你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帮更多人了。”
李大人走上前,递过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格物”二字:“这是学堂的纪念玉佩,带着它,以后不管在哪,都记得大夏国还有个格物学堂,还有我们这些朋友。”老周则把一个小小的蒸汽船模型塞进阿哲手里:“这是我连夜做的,你们带着,记得咱们一起造的蒸汽船。”
子时一到,月亮升到正空,银色的月光洒在玉米田中央。小夏掏出手机,打开《四人行》番外,阿哲站在她身边,两人一起轻声朗读:“……玉米田的风会记得,灯塔的光会记得,跨时空的约定会记得,我们曾一起把日子过好,把善意传远……”
话音刚落,玉米田突然亮起柔和的白光,从脚下蔓延到四周,把两人包裹在里面。“我们走了!你们要好好的!”小夏对着田边的人挥手,阿哲也举起蒸汽船模型:“等我们回来,教你们造更快的船!”
田边的人也挥着手,阿豆大声喊:“小夏姐姐、阿哲哥哥,我会学好数字,等你们回来检查!”王伯、老周和李大人也跟着挥手,火把的光在夜色里摇曳,像一颗颗舍不得熄灭的星。
白光越来越亮,小夏和阿哲的身影渐渐模糊。最后一刻,小夏看了一眼玉米田、远处的灯塔和暖阁的方向,把手里的薄荷布偶紧紧抱在怀里——她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虽然结束,但那些课本、蒸汽船、健康手札,还有彼此的牵挂,会像月光一样,永远留在大夏国的土地上。
(三)现代办公室的“重逢”与未结束的故事
白光散去,小夏和阿哲突然站在熟悉的现代办公室里。桌上的玉米片还在,《四人行》番外摊在中间,陈默、林薇、赵磊和苏晴正围着桌子,眼里满是期待。
“我们回来了!”小夏刚说完,赵磊就冲过来,一把抢过她手里的手机:“快让我看看蒸汽船的视频!老周有没有按我说的加橡胶圈?”林薇则接过《健康手札》,翻到小夏续写的页面,眼眶瞬间红了:“你们把故事写得真好,薄荷和玉米的插图,比我画的还生动。”
苏晴拉着小夏的手,指着桌上的“月圆送别图”:“我早就画好了这张图,就等着你们回来一起补完。”陈默则递过两杯热咖啡:“先喝口咖啡暖暖身子,慢慢跟我们说大夏国的事,从蒸汽船试航到课本的最后一页,一点都别落下。”
阿哲坐在椅子上,掏出蒸汽船模型放在桌上:“老周说,这船现在能运粮、运药材,灾区要是再缺东西,三天就能送到。还有阿豆,他现在会背乘法表了,还说要帮李大人算明年的玉米收成。”小夏则打开麻布包,把百姓写满字的课本摊在桌上:“你们看,这是王伯画的玉米,守塔人的留言,以后咱们‘穿越乎’的读者,都能看到这些故事。”
办公室里的笑声和说话声此起彼伏,手机里还存着大夏国的照片和视频——蒸汽船在海面行驶的画面、孩子们围着课本读书的场景、灯塔上新旧刻痕的合影、玉米田被月光照亮的样子。赵磊突然提议:“咱们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大夏国特辑’,放在‘穿越乎’上,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一群人,在另一个时空,努力把日子过好。”
林薇点头:“我还要把《健康手札》重新排版,加上小夏续写的内容和百姓的留言,做成‘跨时空健康指南’。”苏晴则拿起画笔:“我要画‘蒸汽船运粮图’‘学堂晨读图’,把大夏国的故事都画下来。”陈默看着大家,笑着说:“还有最重要的——咱们约定好,明年月圆之夜,再回大夏国看看,看看阿豆有没有学会算收成,看看蒸汽船有没有开到更远的地方。”
小夏和阿哲相视一笑,手里的薄荷布偶和蒸汽船模型,还带着大夏国的温度。他们知道,这场跨时空的故事,从来都不是结束——就像玉米田的风会年复一年吹过,灯塔的光会日复一日亮着,只要有人记得、有人牵挂、有人愿意传递善意,新的约定就会在月圆之夜萌芽,新的故事就会在跨越时空的期待里,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