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拒绝帮扶,国际市场的残酷-《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林祖辉这番话说完,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十分古怪。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没错,但这种做坏人的打算,是能摆在台面上说的吗?

  邓华更是听得眼睛瞪得溜圆——这岂不是当着他的面,承认自己要当敌人?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可又觉得不妥。

  现在毕竟是改革初期,对方又是港商身份。

  所谓港商,不就是资本家吗?

  可资本家把恶毒计划说得这么直白,他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林祖辉一直留意着对方的反应,见他虽未当场发作,但脸色已经十分精彩,也就不再继续逗他。

  他刚才说那些,本意就是不想装好人。

  这年头,做好人太难。

  你要是普通商人,生意做大一点,搞不好就因投机倒把被抓了。

  就算是港商,虽不至于被抓,但也常被提出种种无理要求,让人进退两难。

  最好的情况是外商——要是来个白人说这番话,这位说不定还会鼓掌赞同。

  很多时候,想当个好人可不容易。

  “好了,别这么看着我。”

  “我也只是想想,很多白人可是早就动手在做。”

  “别人在做,我们却连想都不敢想,那不就是骗自己吗?”

  “我也不是多恶毒的人,很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

  “永辉永远不会介入主粮市场,我们只研究经济作物,核心是蔬菜、水果,最上游也就到玉米、大豆、棉花。”

  王冬反应极快。他与四大粮商打过交道,深知其中深浅。

  林祖辉的想法本身没问题,虽然他不明白为何要当众说出来。

  但这是自己准女婿,永辉也有他的股份,他必须站出来打个圆场。

  “阿辉,话是这么说没错。”

  “但我得提醒你,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儿!”

  “有些事,绝对不能在自己家里做,更不能为了一点利润干出天怒人怨的事!”

  “你要知道,永辉不是你一个人的。”

  “要是你敢瞎搞,你这个董事长也就当到头了!”

  林祖辉会意地点点头。他当然听得出,王冬是在给他递台阶。

  顺坡下驴,谁还不会?

  “冬叔,我当然没想过在自家地盘兴风作浪。只是那帮白人迟早要杀进来,我们总得提前准备一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双方在投资和技术上的差距……”

  “我刚才的话是不好听,可这就是现实。”

  “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是自己人,可那些白人也是吗?”

  霍生听着这对翁婿一唱一和,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

  他甚至猜到了林祖辉为何要演这一出——生意做红了,地方官员眼热想分一杯羹,这种事太常见了。

  他不介意帮一把,当即接过话头,和王冬唱起了双簧。

  “王生,我倒觉得阿辉说得在理。很多事,确实要未雨绸缪。”

  “永辉还有国资背景呢,他不可能在这边乱来。但加强研发,将来把产品卖到海外赚钱,这有什么不好?”

  王冬立刻调转话锋,和霍生你一言我一语,没几句就把林祖辉从投机倒把的资本家,说成了迎战海外资本的民族英雄。

  话题甚至扯到自然灾害时期——那时内地天灾频发,粮食减产,又遭遇海外经济封锁。

  虽然最终挺了过来,但也见识了世界的残酷。

  作为港商,他们对这些再清楚不过。

  这些年来,他们没少往内地走私,钱是赚了,但要说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那也不可能。

  林祖辉听他们越扯越远,也没兴趣继续开会了。

  他凑到林宗辉耳边低声交代两句,让他先把公司管理层和研究员都请出去。

  眼看人群开始离场,王冬和霍生的双簧也不得不停下。

  林祖辉适时开口。

  他不想再绕弯子,有些话,不如摊开来说。

  “邓先生,我知道您有话要问。不如让无关人员先出去,我们关起门来好好聊聊?”

  邓华点点头,示意身边的秘书和其他人先行离开。

  王冬和霍生也让随行助理退场。没过几分钟,会议室里就只剩下寥寥数人。

  林祖辉这边有六爷、林宗辉、霍生和王冬;

  邓先生那边则显得势单力薄,除了他自己,只留下两位地区行署的高级干部。

  但人少不代表胆气弱。会议室门一关,邓先生立刻开口:

  “林生,你刚才那番话,到底是为了堵我的嘴,还是真有此意?”

  “你要知道,就算你是港岛人,我照样可以查封这里,还能将你递解出境!”

  林祖辉只是耸了耸肩。他不信邓先生真能做到。

  惠阳地区在全省排名靠后,经济发展滞后。若不是他执意将产业放在陆丰,永辉根本不会选在这里。

  “邓书记,永辉是省里招商引资请来的。您真能说查封就查封?”

  “我刚才说的,不过是赤裸裸的现实。”

  “很多问题我们回避不了——比如现在小麦亩产只有300斤左右,如果国外种子能亩产600斤……”

  “产量翻了一倍,您买还是不买?”

  “就算种子卖得贵,一亩种子要100斤小麦的种子钱,那不还是净增200斤吗?”

  邓先生皱紧眉头。

  他不是不信国外技术更先进,只是觉得再贵也是一次性投入,何必年年买?

  “就算国外真有这技术,我们买一次,自己留种育种不行吗?”

  “何必年年买?”

  林祖辉点了点头——邓先生说对了,就是得年年买!

  “您说得以点没错,就是要年年买。对方可以为植物基因注册专利。他们有的,你就不能有。”

  “不在他们那儿买种子,私自留种商用就是违法。”

  “况且选种育种是门大学问,农民自己留种基本靠运气。”

  “你买来的是优质种子,留下的却未必是。”

  邓先生确实是头一回听说,植物还能注册专利。

  这不是胡闹吗?

  几人就这一点深入讨论许久。最后,林祖辉还是说了实话:

  “邓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

  “但我要说的事,不可能。”

  “您看到永辉创汇了,就希望其他区县乃至国企都来模仿。”

  “先不说我的技术有专利保护,就算我无条件帮你们建起新型农场……”

  “你们的菜,要卖给谁?”

  “惠阳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基本是自给自足。”

  “你们只能往深、广这些城市化更高的地方销售。”

  “到头来,不就成了和永辉抢市场?”

  “我自己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