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管用,继续!-《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三人目送着王二牛随着队伍消失在官道的尽头,虽然都还是有些忧心王二牛未来的安全,但心里头那块悬了不知道多少天、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大石头,总算“咚”地一声落了地。

  “呼——”狗娃第一个长长地、夸张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把这些日子憋在心里的担忧和恐惧全都吐出去。

  他用力揉了揉刚才因为送别还有些发红的眼圈,下一秒,肚子就极其应景地、惊天动地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声音响得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狗娃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笑道:“爹,三叔,你们发现没?自打知道二叔出事的消息,我这心里头就跟堵了块大石头似的,吃饭都不香了,感觉吃啥都没味儿!

  现在好了,石头没了,我这馋虫全都醒过来了!我好饿!饿得前胸贴后背!咱们赶紧找个地方,我得大吃特吃一顿,把前面亏的全都补回来!”

  王大牛原本还望着远处,眼神里带着浓浓的不舍和担忧,听到儿子这话,回过神来,顿时没好气地抬手就给了他后脑勺一巴掌,发出“啪”一声脆响:“吃吃吃!你个憨货,就知道吃!不是才刚吃过早饭吗?瞧瞧你这身板,再这么吃下去,迟早跟咱家猪圈里那头大黑猪一个样儿!到时候走不动道,看哪家姑娘能看上你!”

  狗娃捂着后脑勺,一点也不恼,反而梗着脖子,理直气壮地反驳,一张黑脸上满是向往:“我这正长个子呢,饿的快吃的多很正常,而且像大黑咋了?大黑每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晒太阳,日子过得不知道多舒坦!我要是能像它那么自在,我也乐意!”

  王明远:“……”

  王大牛:“……”

  俩人都被狗娃这清奇的脑回路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能无语地瞪着这傻小子。

  沉默了几秒,王明远才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种熟悉的、带着点鸡飞狗跳的氛围,终于回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好了,大哥,狗娃饿了一路了,也该好好吃一顿了。咱们先回借宿的那家,收拾收拾东西,然后去巩昌府里找个像样的饭馆,让狗娃解解馋。最主要的是去把信写了寄出去,免得家里人担心。”

  “对对对!还是三叔懂我!”狗娃立刻眉开眼笑。

  王大牛懒的再理狗娃,也点点头:“成,抓紧去把信寄了,免得爹娘和弟妹忧心。”

  三人回到借宿的农家,跟主家大娘结了房钱,大娘小心翼翼的接过,就是忍不住一直偷瞄王大牛和王明远,毕竟昨晚兄弟俩提刀冲出去的场面她可是看了个清楚。

  到了巩昌府,已是下午。

  三人寻了家看起来干净实惠的客栈,狗娃果然如同早上所说,一口气点了好几个硬菜,什么红烧肘子、羊肉泡馍、肉夹馍、羊肉饺子,吃得是风卷残云,满嘴流油。

  吃饱喝足,王明远和王大牛寻了城里一家规模较大的驿馆,准备写信寄出去。

  国公爷遇袭、生死不明的消息恐怕迟早会传回秦陕,爹娘在清水村消息闭塞,但万一有只言片语传过去,非得把二老吓出个好歹来,必须赶在流言之前,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

  王明远铺开信纸,研好墨,略一沉吟,便落笔写道:

  “……我们三人已于巩昌府境内,得见二哥。二哥一切安好,身体康健,并未如外界所传那般遭遇不测。二哥如今仍在国公麾下效力,深受国公爷信重。边关虽偶有摩擦,然二哥吉人天相,且有国公爷照拂,安危无虞,望爹娘万万放心,切勿听信流言,过度忧思,保重身体为要……”

  写到这里,他笔尖顿了顿,想起那个沉甸甸的、装满娘和二嫂心血的包裹,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这事儿也交代清楚吧,他继续写道:

  “……我等此行,已将娘与二嫂历年所纳鞋垫,悉数交予二哥。二哥见之,感念至深,言道此物胜似千金,必当珍重。然二哥亲言此前娘所赠鞋垫,多珍藏于行囊,不舍得穿,嘱托娘及二嫂,日后不必过于劳神赶制,以免熬坏眼睛。二哥身处行伍,供给充足,鞋袜并不或缺,有此心意足矣……”

  王明远能想象到母亲看到这里时,先是一愣,随即会对父亲爆发怎样的“怒火”。

  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同情一下父亲了,不过至少不要让母亲和二嫂再熬夜为二哥赶制鞋垫就行。

  此信走的民驿,保险起见他还是将国公爷字样涂去,改成了吃面大爷,相信爹娘一看便知。

  写完后,他吹干墨迹,将信纸仔细叠好,装入信封。

  正准备封口,一旁的大哥王大牛却搓着手,凑了过来,脸上带着点不太好意思的表情,吭哧吭哧地道:“那……那个,三郎,等等,我……我也给爹写了几句。”

  这时,他看到大哥王大牛在一旁,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大哥,你也给爹写了信?”王明远问道。

  王大牛点点头,黑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嗯,有点事……跟爹说一声。那个……三郎,我都写好了,不用你代笔了。”

  王明远有些诧异,大哥识字不多,往常写家书,都是他口述,由王明远代笔,或者自己最少也要补充几个他不会的字上去,这次居然完全自己动手?

  他好奇地瞥了一眼,只见那张纸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几个字,似乎还有简单的图案,像是……一座房子?一辆车?

  王大牛察觉到弟弟的目光,赶紧把纸折好,嘿嘿一笑:“没啥,就跟爹唠点嗑。”

  王明远也没多问。

  其实在他们从长安出发嵩阳前,王大牛便和王金宝去了府城最大的“白记纸扎铺”。

  那位见多识广的掌柜一听他们是从乡下来的,便带着几分优越感地说道他们之前烧的“西域美人”和“昆仑奴”早就过时了,现在底下的祖宗们都嫌弃。

  掌柜的唾沫横飞地介绍,如今长安乃至京城流行的是“私人定制”!

  三进三出的大宅院、带花园的马场、双辕四驾的鎏金马车、成群结队伺候的丫鬟小厮……

  只有他们想不到,没有纸扎师傅做不出来!

  听得王金宝和王大牛一愣一愣,深刻感觉到祖宗们在下面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可急坏了王金宝和王大牛。

  再苦可以苦自己,再穷不能穷祖宗!

  当场一拍大腿,毫不犹豫地掏钱定了一套顶配的“豪宅豪车套餐”,地址直接留了清水村老家。

  算算时间,他们出发来西北前,爹来信说要回村里,想必那批“新货”也已送达。

  王大牛从昨晚遇到王二牛到现在,盘算了下时日,这不巧了吗?正好对上了!

  果然,新玩意儿就是顶用,边关的关系都能活动到!

  这不,二牛那么危险的情况都能化险为夷!

  王大牛信中那歪歪扭扭的几个字和图案,核心意思大概就是:“宅车(图案)管用,继续!”

  王明远接过王大牛手中的信纸,单独装了信封,一并交给驿馆伙计,付了加急的费用,嘱托务必尽快送往秦陕咸宁县永乐镇清水村。

  办完了这件大事,两人心里都感觉轻松了一大截。

  接下来,就是规划返程路线了。

  原本的计划是游学几大书院,嵩阳之后,下一站便是位于商丘府的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与嵩阳风格不同,更重经世致用,讲究学问要与科举、吏治、甚至兵法实务相结合,培养的是能做实事的人才,正好契合王明远下一步深造的需求。

  既然二哥已经见到,心中大石落地,游学之路自然要继续。

  “咱们接下来就去应天书院。”王明远摊开简陋的民用舆图,指着上面的路线对大哥和狗娃说。

  “从巩昌府往回走,大致还是沿原路,先到洛阳附近,然后折向东,往商丘府方向。这条路我们来时基本走过一遍,算是熟悉,应该能顺利些。”

  次日一早,晨光熹微,一辆马车缓缓驶出巩昌府城门,朝着商丘府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