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末的钟声刚停,西院角门无声滑开。沈微婉着月白窄袖常服,乌发以银环束起,除却耳畔一对墨晶坠子,再无多余佩饰。
侍婢青鸾提灯引路,灯罩是淡青琉璃,烛焰在内里摇晃,像一尾受惊的鱼。脚下青砖以暗榫拼接,踩上去微微下陷半分,再抬脚,砖面又复平整——沈微婉心中记下第一处机关:足底传音,可辨来客轻功深浅。
穿过回廊,风从檐角垂铃间穿过,铃片却无半点声响。青鸾低语:“铃内塞了软蜡,防的是夜行人借风辨位。”
沈微婉抬眼,看见飞檐下悬着极细的铜丝,若有触动,暗卫瞬息可至。
西院名为“栖梧”,实则不植梧桐,反而遍植梅树。老梅枝干如铁,花苞尚青,却已透暗香。
院墙以墨色火山石垒成,表面粗粝,指尖抚过,能摸到内嵌的锋利碎刃——若有人妄图攀墙,必割得血肉模糊。
主屋五间,屋脊飞翘,瓦当皆作鹰首,鹰喙衔环,环中嵌着夜明珠,白日无光,夜里却会泛出幽蓝,为影卫指路。
屋内陈设极简:一张紫檀榻,一架乌木书案,案上置黑漆描金匣。青鸾轻声告退,门扉阖上,沈微婉方掀开匣盖,里头只有两物:
一枚鸽卵大的铜制机括,表面刻着“井”字纹;
一张薄如蝉翼的绢图,绘着王府地下暗渠走向,墨线纵横,却在西北角留下一片空白。
匣底压着一行小字:
“欲知缺口,先破井钥。”
字迹以血写成,已呈暗褐。
入住第三日,京都阴雨。
沈微婉早起梳妆,窗外雨丝斜织,却听不见滴水声。她伸手推窗,才发现檐下暗藏铜槽,雨水顺槽流入地龙,与地面同温,既防冻滑,也防刺客借水声潜踪。
更奇的是,萧玦并未如常去校场。
酉时三刻,玄七现身窗外,黑衣滴水未沾:“主上旧伤复发,今日歇于寝殿,不见外客。”
沈微婉抬眸:“旧伤?”
玄七声音压得极低:“北疆雪谷一役,主上为救先帝,以身为盾,寒气入髓。每逢阴雨天,经脉如冰刺。”
说罢,他递上一物——是一枚以羊脂玉雕成的钥匙,温润中透出微红,似浸过血。
“主上吩咐:王妃若敢,可自去寝殿探一探。”
亥初,雨势更急。
沈微婉披墨羽短氅,足蹬软底鹿靴,沿廊下暗影而行。
寝殿名“听雪”,门外无灯,只两尊青铜狻猊,兽口衔环,环内香烬尚温。
门扉虚掩,一缕药香透出,苦中带甘,是川芎与雪参的气味。
她推门,未见人,先闻声——
低沉的喘息,像受伤的狼。
寝殿内室以黑檀作壁,壁上嵌着十二面铜镜,镜中烛影重重,映得榻前人影破碎。
萧玦半坐半卧,里衣褪至腰际,露出左肩一道狰狞旧疤,自锁骨蜿蜒至背,颜色暗紫,周遭肌肤却结着细小冰晶。
榻旁置一只铜盆,盆中水已凝成薄冰,冰上漂着几枚银针,针尾发黑。
沈微婉止步,轻声:“王爷可需我回避?”
萧玦未抬眼,声音沙哑:“既来了,便替我取针。”
沈微婉上前,指腹捏住银针,冰寒刺骨,她却稳稳拔出七枚。
最后一针离体,萧玦肩头冰晶迅速化水,顺着肌理淌下,滴在铜盆里,发出极轻的“嗤”响,像雪落火炭。
拔针毕,萧玦披衣起身,动作干脆,仿佛方才痛极之人不是他。
他抬手在床头浮雕麒麟右眼一按,只听“咔哒”轻响,榻侧地板滑开,露出一道暗梯。
梯口幽深,有暖雾涌出,带着药香与硝石味。
“敢随我下么?”
沈微婉抬眸,眼底无波:“王爷敢请,微婉敢下。”
暗梯极窄,仅容一人侧身。
壁灯以磷石为芯,幽绿如鬼火。
行至最底,竟是一间石室,四壁嵌满铜管,管中水声潺潺。
石室中央,一截枯井被铁栏围住,井壁刻着密密麻麻的“井”字纹,与匣中机括如出一辙。
萧玦以羊脂玉钥匙插入井栏缝隙,轻轻一旋。
铁栏无声滑开,井底升起一方石台,台上置一铁匣,匣面以银丝嵌出“永熙二年”字样。
永熙二年——正是沈家被诬通敌的那一年。
铁匣开启,内藏一卷羊皮,展开后是一张行军图。
图上以朱砂圈出三处关隘,旁边注着小楷:
“若失此三关,北疆必危。”
落款是沈父的私印。
而墨迹之下,有人以银粉覆写,改动了关隘位置,使之看似通敌路线。
沈微婉指腹抚过银粉,微凉,却灼得她眼底生疼。
萧玦声音极轻:“此卷出自太后母族之手,当年先帝病笃,有人欲借沈家之手,换北疆防线。
井中有寒泉,可保羊皮不腐,亦可将气味锁死,瞒过搜检。”
沈微婉抬眸:“王爷今日带我至此,是信我?”
“不。”萧玦目光深邃,“是交易。
你助我破此局,我助你沈家翻案。
井底尚有第二层,钥匙在你手中。”
沈微婉取机括,对准井壁“井”字中心按下。
只听“轧轧”声起,石台再度下沉,露出第二层暗格。
格中是一枚铜制兵符,正面刻着“靖安”,背面却是“永安”——永安军,乃先帝暗卫,早已销声匿迹。
兵符之下,压着一封信,信封以火漆封口,漆印是太后凤印。
沈微婉指尖微颤,却被萧玦按住。
“信不能拆,至少现在不能。
拆了,便是逼宫。”
沈微婉抬眸,眼底火光跳跃:“王爷舍得?”
萧玦低笑,声音冷得像刀锋划过冰面:“舍得与否,由你决定。”
回程暗梯,沈微婉走在前,萧玦随后。
将至梯口,萧玦突然伸手,将她往怀里一带。
下一瞬,一支弩箭自梯口射入,擦着他耳际钉入石壁,箭尾黑羽颤动。
玄七的声音自上方传来:“主子,太后的人。”
萧玦以指捻住箭杆,轻轻一折,箭头在他指间碎成齑粉。
“将尸体扔进后山狼窝,留一枚柳家腰牌。”
沈微婉靠在他胸前,听见他心跳沉稳,一下一下,像战鼓。
她轻声:“王爷好算计。”
“不及王妃。”萧玦低笑,声音散在暗梯里,带着微微回响。
亥末,雨停。
沈微婉回到西院,脱下鹿靴,靴底沾着暗红泥点,像一瓣瓣凋零的梅。
她坐在书案前,展开那张羊皮卷,以银针挑出银粉,重新描回原关隘位置。
墨迹未干,窗外梅枝滴下一粒雨珠,正落在“永熙二年”的“熙”字上,晕开一片暗红。
她抬头,望向东方渐白的天色,轻声道:“父亲,再等等。”
同一时间,东厢寝殿。
萧玦立于窗前,指尖把玩着那枚羊脂玉钥匙,玉色温润,却已透出丝丝裂纹。
他低声吩咐:“玄七,明日辰时,带王妃去校场。
箭靶换成柳家死士。”
窗外,残月如钩,风卷残云。
一场更大的棋局,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悄然落子。
侍婢青鸾提灯引路,灯罩是淡青琉璃,烛焰在内里摇晃,像一尾受惊的鱼。脚下青砖以暗榫拼接,踩上去微微下陷半分,再抬脚,砖面又复平整——沈微婉心中记下第一处机关:足底传音,可辨来客轻功深浅。
穿过回廊,风从檐角垂铃间穿过,铃片却无半点声响。青鸾低语:“铃内塞了软蜡,防的是夜行人借风辨位。”
沈微婉抬眼,看见飞檐下悬着极细的铜丝,若有触动,暗卫瞬息可至。
西院名为“栖梧”,实则不植梧桐,反而遍植梅树。老梅枝干如铁,花苞尚青,却已透暗香。
院墙以墨色火山石垒成,表面粗粝,指尖抚过,能摸到内嵌的锋利碎刃——若有人妄图攀墙,必割得血肉模糊。
主屋五间,屋脊飞翘,瓦当皆作鹰首,鹰喙衔环,环中嵌着夜明珠,白日无光,夜里却会泛出幽蓝,为影卫指路。
屋内陈设极简:一张紫檀榻,一架乌木书案,案上置黑漆描金匣。青鸾轻声告退,门扉阖上,沈微婉方掀开匣盖,里头只有两物:
一枚鸽卵大的铜制机括,表面刻着“井”字纹;
一张薄如蝉翼的绢图,绘着王府地下暗渠走向,墨线纵横,却在西北角留下一片空白。
匣底压着一行小字:
“欲知缺口,先破井钥。”
字迹以血写成,已呈暗褐。
入住第三日,京都阴雨。
沈微婉早起梳妆,窗外雨丝斜织,却听不见滴水声。她伸手推窗,才发现檐下暗藏铜槽,雨水顺槽流入地龙,与地面同温,既防冻滑,也防刺客借水声潜踪。
更奇的是,萧玦并未如常去校场。
酉时三刻,玄七现身窗外,黑衣滴水未沾:“主上旧伤复发,今日歇于寝殿,不见外客。”
沈微婉抬眸:“旧伤?”
玄七声音压得极低:“北疆雪谷一役,主上为救先帝,以身为盾,寒气入髓。每逢阴雨天,经脉如冰刺。”
说罢,他递上一物——是一枚以羊脂玉雕成的钥匙,温润中透出微红,似浸过血。
“主上吩咐:王妃若敢,可自去寝殿探一探。”
亥初,雨势更急。
沈微婉披墨羽短氅,足蹬软底鹿靴,沿廊下暗影而行。
寝殿名“听雪”,门外无灯,只两尊青铜狻猊,兽口衔环,环内香烬尚温。
门扉虚掩,一缕药香透出,苦中带甘,是川芎与雪参的气味。
她推门,未见人,先闻声——
低沉的喘息,像受伤的狼。
寝殿内室以黑檀作壁,壁上嵌着十二面铜镜,镜中烛影重重,映得榻前人影破碎。
萧玦半坐半卧,里衣褪至腰际,露出左肩一道狰狞旧疤,自锁骨蜿蜒至背,颜色暗紫,周遭肌肤却结着细小冰晶。
榻旁置一只铜盆,盆中水已凝成薄冰,冰上漂着几枚银针,针尾发黑。
沈微婉止步,轻声:“王爷可需我回避?”
萧玦未抬眼,声音沙哑:“既来了,便替我取针。”
沈微婉上前,指腹捏住银针,冰寒刺骨,她却稳稳拔出七枚。
最后一针离体,萧玦肩头冰晶迅速化水,顺着肌理淌下,滴在铜盆里,发出极轻的“嗤”响,像雪落火炭。
拔针毕,萧玦披衣起身,动作干脆,仿佛方才痛极之人不是他。
他抬手在床头浮雕麒麟右眼一按,只听“咔哒”轻响,榻侧地板滑开,露出一道暗梯。
梯口幽深,有暖雾涌出,带着药香与硝石味。
“敢随我下么?”
沈微婉抬眸,眼底无波:“王爷敢请,微婉敢下。”
暗梯极窄,仅容一人侧身。
壁灯以磷石为芯,幽绿如鬼火。
行至最底,竟是一间石室,四壁嵌满铜管,管中水声潺潺。
石室中央,一截枯井被铁栏围住,井壁刻着密密麻麻的“井”字纹,与匣中机括如出一辙。
萧玦以羊脂玉钥匙插入井栏缝隙,轻轻一旋。
铁栏无声滑开,井底升起一方石台,台上置一铁匣,匣面以银丝嵌出“永熙二年”字样。
永熙二年——正是沈家被诬通敌的那一年。
铁匣开启,内藏一卷羊皮,展开后是一张行军图。
图上以朱砂圈出三处关隘,旁边注着小楷:
“若失此三关,北疆必危。”
落款是沈父的私印。
而墨迹之下,有人以银粉覆写,改动了关隘位置,使之看似通敌路线。
沈微婉指腹抚过银粉,微凉,却灼得她眼底生疼。
萧玦声音极轻:“此卷出自太后母族之手,当年先帝病笃,有人欲借沈家之手,换北疆防线。
井中有寒泉,可保羊皮不腐,亦可将气味锁死,瞒过搜检。”
沈微婉抬眸:“王爷今日带我至此,是信我?”
“不。”萧玦目光深邃,“是交易。
你助我破此局,我助你沈家翻案。
井底尚有第二层,钥匙在你手中。”
沈微婉取机括,对准井壁“井”字中心按下。
只听“轧轧”声起,石台再度下沉,露出第二层暗格。
格中是一枚铜制兵符,正面刻着“靖安”,背面却是“永安”——永安军,乃先帝暗卫,早已销声匿迹。
兵符之下,压着一封信,信封以火漆封口,漆印是太后凤印。
沈微婉指尖微颤,却被萧玦按住。
“信不能拆,至少现在不能。
拆了,便是逼宫。”
沈微婉抬眸,眼底火光跳跃:“王爷舍得?”
萧玦低笑,声音冷得像刀锋划过冰面:“舍得与否,由你决定。”
回程暗梯,沈微婉走在前,萧玦随后。
将至梯口,萧玦突然伸手,将她往怀里一带。
下一瞬,一支弩箭自梯口射入,擦着他耳际钉入石壁,箭尾黑羽颤动。
玄七的声音自上方传来:“主子,太后的人。”
萧玦以指捻住箭杆,轻轻一折,箭头在他指间碎成齑粉。
“将尸体扔进后山狼窝,留一枚柳家腰牌。”
沈微婉靠在他胸前,听见他心跳沉稳,一下一下,像战鼓。
她轻声:“王爷好算计。”
“不及王妃。”萧玦低笑,声音散在暗梯里,带着微微回响。
亥末,雨停。
沈微婉回到西院,脱下鹿靴,靴底沾着暗红泥点,像一瓣瓣凋零的梅。
她坐在书案前,展开那张羊皮卷,以银针挑出银粉,重新描回原关隘位置。
墨迹未干,窗外梅枝滴下一粒雨珠,正落在“永熙二年”的“熙”字上,晕开一片暗红。
她抬头,望向东方渐白的天色,轻声道:“父亲,再等等。”
同一时间,东厢寝殿。
萧玦立于窗前,指尖把玩着那枚羊脂玉钥匙,玉色温润,却已透出丝丝裂纹。
他低声吩咐:“玄七,明日辰时,带王妃去校场。
箭靶换成柳家死士。”
窗外,残月如钩,风卷残云。
一场更大的棋局,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悄然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