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红星农机配件厂,车间窗户透出的零星灯光显得格外惨淡。
张霖打着手电,在刘书记的陪同下,开始逐一巡查各个车间。
他没有走马观花,而是看得异常仔细,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在铸造车间,熔炼炉周围的护栏有多处锈蚀损坏,连接处的焊点开裂,用手一推就晃动得厉害。
地面坑洼不平,满是积水和砂型废料,走在上面很容易滑倒摔伤。
砂轮机的防护罩缺失了大半,锋利的轮片裸露在外,旁边还散落着磨削的金属碎屑。
通风设备噪音很大但效果甚微,车间里弥漫着粉尘和热气。
在机加工车间,老式车床和铣床的传动皮带缺乏有效的防护罩,旋转的皮带和轮毂对操作工构成极大威胁。
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有些闸刀开关甚至裸露着铜片,绝缘胶布老化开裂。
油污渗透地面,工具和工件堆放杂乱,安全通道被占去大半。
在装配车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安全通道被半成品和包装箱堵塞,消防器材被杂物掩埋,需要费力翻找才能看到灭火器的红色箱体。
气瓶存放随意,没有防倒链和警示标识。
每发现一处问题,张霖都让随行的记录员详细记下车间名称、具体位置、隐患内容,并让刘书记当场确认。
刘书记的脸色越来越苍白,额头不断冒汗,手帕擦了一遍又一遍。
他以前不是没下过车间,但往往是走固定路线,听汇报居多,像这样深夜突击,专挑角落和细节查看,还是第一次。
许多他平日视而不见或认为“问题不大”、“一直这样”的隐患,在张霖犀利的目光和毫不留情的指摘下,显得触目惊心,让他无地自容。
“刘书记,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张霖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响,“铸造炉温度上千度,护栏这个状态,工人万一失足怎么办?砂轮机没有罩子,碎片飞出来就是刀子!车床皮带卷进去,胳膊都能绞断!通道堵死,万一着火往哪儿跑?消防器材找不到,拿什么救火?这些隐患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吧?为什么一直没人解决?平时的安全检查是怎么做的?”
刘书记哑口无言,嘴唇哆嗦着,只能连连点头。
“是,是,张组长批评得对……是我们工作没做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检查……检查也是走过场多了……”
巡查到锻工车间时,正好碰上一个老锻工带着徒弟在清理炉渣,为明天白班生产做准备。
老师傅认得刘书记,打了声招呼,眼神里带着诧异和探究。
张霖上前递了根烟,随口问道:“老师傅,这么晚还没歇着?辛苦了。咱们这空气锤平时保养怎么样?操作起来有啥风险不?”
老师傅看了看张霖,又看了看旁边表情不自然的刘书记,叹了口气,接过烟别在耳后。
“领导,咱就是个干活的,按理不该多嘴。但这空气锤啊,年头太老了,离合器片磨损厉害,锤头有时候会连击,控制不太灵光,吓人得很。我们都跟车间主任提过好几次了,说太危险,最好能大修或者换新的,可上面总是说生产任务紧,资金困难,让克服克服,小心点就行。还有这地方,“他指了指脚下,“地沟盖板坏了好几块,也没人换,夜班干活尤其得小心,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霖蹲下身,用手电照了照那黑黢黢的地沟,深不见底,隐约能看到积水和废弃零件。
他脸色阴沉地站起来,对记录员说:“详细记下来,锻工车间三号空气锤存在连击失控重大风险,地沟盖板严重破损缺失,立即停产整改。通知设备科和技术组明天一早优先处理这两个问题。”
然后他对老师傅郑重地说:“老师傅,谢谢您说实话。您反映的问题很重要,也很及时。从今天起,设备不安全决不能强行生产,这是死命令。您放心,问题一定会解决,不会再让大家提心吊胆地干活。”
老师傅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光亮和难以置信,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继续干活时,背脊似乎挺直了一些。
这一晚,张霖几乎走遍了全厂每一个角落,查看了每一台关键设备,和不下十几个值夜班的工人、维修工、库管员进行了简短交谈。
他听到的是抱怨,是无奈,是对安全的担忧,也是对管理层的失望。“说了也没用”、“没人管”、“完成任务要紧”、“小心点就行了”……
这些话语反复出现。
他笔记本上记录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
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这次冲压机事故绝非偶然,而是长期忽视安全、管理粗放、设备失修、纪律涣散必然结出的恶果,是整个系统失效的集中爆发。
第二天一早,工作组立刻投入更加紧张和深入的调查之中。
技术组对那台肇事的冲压机进行了彻底拆解检查,发现的问题令人震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止是安全光电保护装置被非法拆除,其主轴承磨损严重超标、摩擦离合器间隙过大、制动器失灵等多项关键参数都已远远超出危险范围,根据规程早就该进行大修甚至报废处理。
而在设备档案里,最近的检查记录却写着“运行正常”。
气的张霖脸色铁青,甚至想开口大骂“渎职”。
管理组调阅了大量档案记录,发现设备检修计划形同虚设,多是“已检查,正常”之类的敷衍记录,签字潦草;安全培训记录签到表笔迹雷同,明显是事后补签应付检查;甚至发现有些安全隐患排查表上的整改意见和领导签字都是伪造的,实际隐患从未被真正整改过。
张霖亲自参与了关键人员的问询。
面对确凿的物证、详实的记录和工作组严厉的追问,那个当初支支吾吾的设备副厂长和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的车间主任,终于吐露了部分实情:为了完成年年加码的生产指标,厂领导层默许甚至鼓励设备超负荷运行,不断压缩必要的检修保养时间,安全投入能省则省,对工人的违规操作也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出事就行。
而区工业科上次来的所谓“安全生产大检查”,也只是走了过场,听了汇报,看了精心准备的“样板”现场,根本没有深入查究这些触目惊心的隐患。
调查越深入,暴露出的问题越惊人,牵扯出的责任链条也越清晰。
张霖的心情也愈发沉重和愤怒。
每一条记录的缺失,每一次违规的默许,每一笔安全经费的挪用或压缩,最终都指向那台嗜血的冲压机和三个瞬间破碎的家庭。
这不是天灾,是彻头彻尾的人祸,是官僚主义、麻痹思想和片面追求产值结出的恶果。
然而,调查也并非一帆风顺。
工作组很快感受到了无形的阻力和压力。
有的知情人被问询时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前后矛盾,似乎受到某种压力或有所顾忌;有的中层干部在接受问询时,避重就轻,相互推诿,试图模糊责任边界;甚至有人在私下里散布言论,说工作组是来“整人”的,是“小题大做”,是想把责任都推给厂里基层,提醒大家“说话注意点”,“别乱咬”。
张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弥漫在厂区里的诡异氛围。
他知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这次重大事故牵扯到的责任层面可能比预想的更深、更复杂。
但他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要一查到底、水落石出的决心。
他再次召开工作组内部会议,态度极其明确和坚决:“不管涉及到谁,不管阻力多大,我们必须尊重事实,依据规章,把事故的真实原因、管理漏洞和责任归属彻底查清!这是对死者负责,对生者负责,也是对全厂所有工人负责!我们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规章制度来衡量,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责任人!工作组全体人员必须严守纪律,排除干扰,公正履职!”
喜欢四合院之院里众人助我升职
张霖打着手电,在刘书记的陪同下,开始逐一巡查各个车间。
他没有走马观花,而是看得异常仔细,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在铸造车间,熔炼炉周围的护栏有多处锈蚀损坏,连接处的焊点开裂,用手一推就晃动得厉害。
地面坑洼不平,满是积水和砂型废料,走在上面很容易滑倒摔伤。
砂轮机的防护罩缺失了大半,锋利的轮片裸露在外,旁边还散落着磨削的金属碎屑。
通风设备噪音很大但效果甚微,车间里弥漫着粉尘和热气。
在机加工车间,老式车床和铣床的传动皮带缺乏有效的防护罩,旋转的皮带和轮毂对操作工构成极大威胁。
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有些闸刀开关甚至裸露着铜片,绝缘胶布老化开裂。
油污渗透地面,工具和工件堆放杂乱,安全通道被占去大半。
在装配车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安全通道被半成品和包装箱堵塞,消防器材被杂物掩埋,需要费力翻找才能看到灭火器的红色箱体。
气瓶存放随意,没有防倒链和警示标识。
每发现一处问题,张霖都让随行的记录员详细记下车间名称、具体位置、隐患内容,并让刘书记当场确认。
刘书记的脸色越来越苍白,额头不断冒汗,手帕擦了一遍又一遍。
他以前不是没下过车间,但往往是走固定路线,听汇报居多,像这样深夜突击,专挑角落和细节查看,还是第一次。
许多他平日视而不见或认为“问题不大”、“一直这样”的隐患,在张霖犀利的目光和毫不留情的指摘下,显得触目惊心,让他无地自容。
“刘书记,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张霖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响,“铸造炉温度上千度,护栏这个状态,工人万一失足怎么办?砂轮机没有罩子,碎片飞出来就是刀子!车床皮带卷进去,胳膊都能绞断!通道堵死,万一着火往哪儿跑?消防器材找不到,拿什么救火?这些隐患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吧?为什么一直没人解决?平时的安全检查是怎么做的?”
刘书记哑口无言,嘴唇哆嗦着,只能连连点头。
“是,是,张组长批评得对……是我们工作没做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检查……检查也是走过场多了……”
巡查到锻工车间时,正好碰上一个老锻工带着徒弟在清理炉渣,为明天白班生产做准备。
老师傅认得刘书记,打了声招呼,眼神里带着诧异和探究。
张霖上前递了根烟,随口问道:“老师傅,这么晚还没歇着?辛苦了。咱们这空气锤平时保养怎么样?操作起来有啥风险不?”
老师傅看了看张霖,又看了看旁边表情不自然的刘书记,叹了口气,接过烟别在耳后。
“领导,咱就是个干活的,按理不该多嘴。但这空气锤啊,年头太老了,离合器片磨损厉害,锤头有时候会连击,控制不太灵光,吓人得很。我们都跟车间主任提过好几次了,说太危险,最好能大修或者换新的,可上面总是说生产任务紧,资金困难,让克服克服,小心点就行。还有这地方,“他指了指脚下,“地沟盖板坏了好几块,也没人换,夜班干活尤其得小心,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霖蹲下身,用手电照了照那黑黢黢的地沟,深不见底,隐约能看到积水和废弃零件。
他脸色阴沉地站起来,对记录员说:“详细记下来,锻工车间三号空气锤存在连击失控重大风险,地沟盖板严重破损缺失,立即停产整改。通知设备科和技术组明天一早优先处理这两个问题。”
然后他对老师傅郑重地说:“老师傅,谢谢您说实话。您反映的问题很重要,也很及时。从今天起,设备不安全决不能强行生产,这是死命令。您放心,问题一定会解决,不会再让大家提心吊胆地干活。”
老师傅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光亮和难以置信,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继续干活时,背脊似乎挺直了一些。
这一晚,张霖几乎走遍了全厂每一个角落,查看了每一台关键设备,和不下十几个值夜班的工人、维修工、库管员进行了简短交谈。
他听到的是抱怨,是无奈,是对安全的担忧,也是对管理层的失望。“说了也没用”、“没人管”、“完成任务要紧”、“小心点就行了”……
这些话语反复出现。
他笔记本上记录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
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这次冲压机事故绝非偶然,而是长期忽视安全、管理粗放、设备失修、纪律涣散必然结出的恶果,是整个系统失效的集中爆发。
第二天一早,工作组立刻投入更加紧张和深入的调查之中。
技术组对那台肇事的冲压机进行了彻底拆解检查,发现的问题令人震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止是安全光电保护装置被非法拆除,其主轴承磨损严重超标、摩擦离合器间隙过大、制动器失灵等多项关键参数都已远远超出危险范围,根据规程早就该进行大修甚至报废处理。
而在设备档案里,最近的检查记录却写着“运行正常”。
气的张霖脸色铁青,甚至想开口大骂“渎职”。
管理组调阅了大量档案记录,发现设备检修计划形同虚设,多是“已检查,正常”之类的敷衍记录,签字潦草;安全培训记录签到表笔迹雷同,明显是事后补签应付检查;甚至发现有些安全隐患排查表上的整改意见和领导签字都是伪造的,实际隐患从未被真正整改过。
张霖亲自参与了关键人员的问询。
面对确凿的物证、详实的记录和工作组严厉的追问,那个当初支支吾吾的设备副厂长和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的车间主任,终于吐露了部分实情:为了完成年年加码的生产指标,厂领导层默许甚至鼓励设备超负荷运行,不断压缩必要的检修保养时间,安全投入能省则省,对工人的违规操作也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出事就行。
而区工业科上次来的所谓“安全生产大检查”,也只是走了过场,听了汇报,看了精心准备的“样板”现场,根本没有深入查究这些触目惊心的隐患。
调查越深入,暴露出的问题越惊人,牵扯出的责任链条也越清晰。
张霖的心情也愈发沉重和愤怒。
每一条记录的缺失,每一次违规的默许,每一笔安全经费的挪用或压缩,最终都指向那台嗜血的冲压机和三个瞬间破碎的家庭。
这不是天灾,是彻头彻尾的人祸,是官僚主义、麻痹思想和片面追求产值结出的恶果。
然而,调查也并非一帆风顺。
工作组很快感受到了无形的阻力和压力。
有的知情人被问询时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前后矛盾,似乎受到某种压力或有所顾忌;有的中层干部在接受问询时,避重就轻,相互推诿,试图模糊责任边界;甚至有人在私下里散布言论,说工作组是来“整人”的,是“小题大做”,是想把责任都推给厂里基层,提醒大家“说话注意点”,“别乱咬”。
张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弥漫在厂区里的诡异氛围。
他知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这次重大事故牵扯到的责任层面可能比预想的更深、更复杂。
但他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要一查到底、水落石出的决心。
他再次召开工作组内部会议,态度极其明确和坚决:“不管涉及到谁,不管阻力多大,我们必须尊重事实,依据规章,把事故的真实原因、管理漏洞和责任归属彻底查清!这是对死者负责,对生者负责,也是对全厂所有工人负责!我们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规章制度来衡量,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责任人!工作组全体人员必须严守纪律,排除干扰,公正履职!”
喜欢四合院之院里众人助我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