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走后,唐小山去了学塾。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孩子们正在上算术课,先生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格子,教大家怎么分粮食:“一户五口人,每月要三斗米,十户人家要多少?谁来算算?”
孩子们的小胳膊都举得高高的,像一片小树苗。角落里有个小脑袋瓜抬得老高,是那个失去爹娘的小姑娘,叫阿秀。她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子,脆生生地喊:“三十斗!先生,我还知道,要是种了梯田,十户能多收九斗呢!我昨天去帮张爷爷看田,他说今年的麦种比去年饱满,肯定能多打粮!”
先生笑着点头,眼里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唐小山站在门口,看着阿秀眼里的光,忽然觉得心里那块被“迷惘”笼罩的地方,透进了点亮。
与此同时,北凉的商盟正闹得不可开交。
太极殿偏厅被改成了商盟的议事处,墙上挂着袁天淳画的地图,宣纸都被浆糊粘得有些发皱,月牙泉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个醒目的圈,像块发炎的伤疤。北凉国君赵衡坐在主位上,手指不停地敲着案几,看着底下争吵的几方,太阳穴突突直跳,像有只小鼓在里面敲。
“凭什么沙狼部落的战马只能换茶叶?我们大覃的铁器也该有优先购买权!”大覃使者拍着桌子,震得案上的茶盏都跳了跳。他带来的铁匠正蹲在角落里,手里拿着块沙狼部落的马蹄铁翻来覆去地看,眼里放光——那铁打得比大覃的韧,用指甲划都划不出印子,显然是用了好矿石,说不定还掺了别的东西。
南楚使者林宇慢条斯理地摇着扇子,扇面上画着的仕女图都被他摇得发虚:“使者此言差矣。商盟讲究公平,何况月牙泉的茶叶是南楚提供的,明前龙井、雨前毛峰,都是贡品级别的,我们自然该先挑好马。”他说话时,袖口往下滑了滑,露出半块玉佩,正是淑妃送的那枚,只是边角被他用金箔补了,看着倒像个新物件,透着股刻意的精致。
袁天淳坐在末位,指尖捻着茶盏盖,一圈圈地刮着碗沿,发出轻微的“叮叮”声。他昨夜收到千门山弟子的密报,说沙狼部落的营帐里,除了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富民要术》,还多了本被翻烂的《武经总要》,是铁木真的儿子偷偷从北凉黑市买的,书页上还画着些歪歪扭扭的骑兵阵法。
“诸位稍安勿躁。”袁天淳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块石头投进水里,让喧闹的屋子静了静,“月牙泉的交易点明日开张,不如先按约定行事——北凉出三十车皮毛,都是上好的狼皮、狐皮;大覃出二十套农具,犁铧、锄头都要淬火的;南楚出十匹丝绸,素缎、织锦各半,先试试水。至于战马,每月限定五十匹,三家轮流挑,这个月南楚先挑,下个月大覃,下下个月北凉,如何?”
赵衡连忙附和,脸上挤出点笑:“袁掌门说得是!朕已让人备了酒,上好的女儿红,咱们边喝边商量,有话慢慢说。”
宴席上,觥筹交错间,林宇借着敬酒的机会,端着酒杯凑到袁天淳身边,酒气混着他身上的熏香飘过来:“袁掌门,听说您和唐家庄的那个唐小山颇有交情?”
袁天淳抬眼,杯沿的酒液晃了晃:“不过是见过几面,谈不上交情。怎么?”
“没什么。”林宇笑得意味深长,眼尾的细纹都透着算计,“只是听说那唐家庄有能人,能让荒地变良田,还能烧出比南楚官窑还好的瓷器。南楚想请些师傅去交流交流,也好改良改良我们的窑口,不知掌门能否引荐?”
袁天淳放下酒杯,杯底与案几碰撞,发出一声闷响:“唐公子是个实诚人,怕是没空应酬这些虚礼。不过他说了,若南楚真心想学,可派工匠去唐家庄,管吃管住,学会为止。他还说,手艺这东西,藏着掖着才会生锈,大家都学会了,日子才能好过。”
林宇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像是没料到会是这个答案,随即又笑道:“那可太好了,南楚多谢掌门引荐。”
他转身回座时,袖中的手却握紧了——南楚皇帝要的不是烧瓷的法子,是唐家庄那批难民里,据说懂“水战”的老水手。去年泾河水患,有艘载着粮草的官船触了礁,就是被那些难民救的。他们用几根木头扎了筏子,冒着翻船的风险,硬是把船上的粮食都运了上来。皇帝怀疑他们是前朝水师的后代,手里藏着水战的秘籍。
夜深了,北凉的驿馆还亮着灯。窗纸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像随时会破。袁天淳铺开信纸,蘸了墨,笔尖悬在纸上半天,才缓缓落下:“南楚请工匠是假,寻水师是真。莽山有泾河支流,水流湍急,可让那些老水手去修水利,开渠筑坝,名正言顺。另,沙狼部落似有异动,月牙泉的交易点,需多派护卫,莫要让商队成了他们练兵的靶子。”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纸上沙沙响,像有人踮着脚在偷听。袁天淳提笔蘸墨,忽然在信末加了一句:“乱世如棋,棋子亦能成棋手。唐公子且行且看。”
而在莽山深处,黑风寨的汉子们正抡着锄头修路。火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新修的栈道上,像一群笨拙的巨人。为首的那个前寨主,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是上次劫道被护卫队用棍法打伤的,此刻正哼哧哼哧地挖着石头。他望着远处唐家庄的灯火,那片光晕在黑暗里暖融融的,忽然啐了一口:“妈的,早知道有田种,有饭吃,谁他妈愿意当强盗。”
旁边一个年轻些的汉子接话,手里的锄头都快抡飞了:“听说了吗?唐少爷要在山那边开个新学塾,用石头垒墙,琉璃瓦盖顶,咱们的娃也能去念书,不要钱!先生还教算算术,说学会了就能去商队当账房,不用再靠力气吃饭。”
前寨主没说话,只是把锄头抡得更欢了,火星子从石头上溅起来,在黑暗里一闪一闪的。月光洒在新修的栈道上,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一头连着唐家庄的炊烟,一头扎进莽山的黑暗里,不知道通向何方。
几日后,唐小山收到了袁天淳的信。他在学塾的院子里读信,阿秀正带着几个孩子用石子摆算术题,小石子摆了一地,有圆的有扁的,嘴里还念叨着:“三加五等于八,八加二等于十……十再加十,就是二十!”
唐小山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石子,忽然笑了。他转身对护卫队长说:“去,把泾河来的那几个老水手请来,就说我想在莽山脚下修个水坝,拦蓄河水,让梯田旱涝保收。告诉他们,工钱按工匠算,每天还多给两个白面馒头。”
护卫队长应声而去,脚步声在院子里敲出轻快的节奏。孩子们的读书声又响起来,混着秋风里野菊的香,像一首没谱的歌,不成调,却透着股鲜活的劲儿。唐小山望着天上的云,那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像极了袁天淳说的“迷惘”的网。
但他知道,网眼里总有些东西是挡不住的——比如阿秀眼里的那丝光,亮得像星;比如黑风寨汉子手里的锄头,落得又稳又实;比如沙狼部落使者接过《富民要纪》时,眼里闪过的那一丝迟疑,像冰雪初融时的裂痕。
江湖的风还在吹,有时冷得像刀,刮得人脸生疼;有时又暖得像春,能吹开冻僵的花。但总有新芽,在风里悄悄拱出泥土,哪怕带着泥,带着伤,也硬是要朝着光的方向,挣出一点绿来。唐家庄的炊烟还在升,学塾的书声还在飘,这就够了。
孩子们的小胳膊都举得高高的,像一片小树苗。角落里有个小脑袋瓜抬得老高,是那个失去爹娘的小姑娘,叫阿秀。她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子,脆生生地喊:“三十斗!先生,我还知道,要是种了梯田,十户能多收九斗呢!我昨天去帮张爷爷看田,他说今年的麦种比去年饱满,肯定能多打粮!”
先生笑着点头,眼里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唐小山站在门口,看着阿秀眼里的光,忽然觉得心里那块被“迷惘”笼罩的地方,透进了点亮。
与此同时,北凉的商盟正闹得不可开交。
太极殿偏厅被改成了商盟的议事处,墙上挂着袁天淳画的地图,宣纸都被浆糊粘得有些发皱,月牙泉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个醒目的圈,像块发炎的伤疤。北凉国君赵衡坐在主位上,手指不停地敲着案几,看着底下争吵的几方,太阳穴突突直跳,像有只小鼓在里面敲。
“凭什么沙狼部落的战马只能换茶叶?我们大覃的铁器也该有优先购买权!”大覃使者拍着桌子,震得案上的茶盏都跳了跳。他带来的铁匠正蹲在角落里,手里拿着块沙狼部落的马蹄铁翻来覆去地看,眼里放光——那铁打得比大覃的韧,用指甲划都划不出印子,显然是用了好矿石,说不定还掺了别的东西。
南楚使者林宇慢条斯理地摇着扇子,扇面上画着的仕女图都被他摇得发虚:“使者此言差矣。商盟讲究公平,何况月牙泉的茶叶是南楚提供的,明前龙井、雨前毛峰,都是贡品级别的,我们自然该先挑好马。”他说话时,袖口往下滑了滑,露出半块玉佩,正是淑妃送的那枚,只是边角被他用金箔补了,看着倒像个新物件,透着股刻意的精致。
袁天淳坐在末位,指尖捻着茶盏盖,一圈圈地刮着碗沿,发出轻微的“叮叮”声。他昨夜收到千门山弟子的密报,说沙狼部落的营帐里,除了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富民要术》,还多了本被翻烂的《武经总要》,是铁木真的儿子偷偷从北凉黑市买的,书页上还画着些歪歪扭扭的骑兵阵法。
“诸位稍安勿躁。”袁天淳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块石头投进水里,让喧闹的屋子静了静,“月牙泉的交易点明日开张,不如先按约定行事——北凉出三十车皮毛,都是上好的狼皮、狐皮;大覃出二十套农具,犁铧、锄头都要淬火的;南楚出十匹丝绸,素缎、织锦各半,先试试水。至于战马,每月限定五十匹,三家轮流挑,这个月南楚先挑,下个月大覃,下下个月北凉,如何?”
赵衡连忙附和,脸上挤出点笑:“袁掌门说得是!朕已让人备了酒,上好的女儿红,咱们边喝边商量,有话慢慢说。”
宴席上,觥筹交错间,林宇借着敬酒的机会,端着酒杯凑到袁天淳身边,酒气混着他身上的熏香飘过来:“袁掌门,听说您和唐家庄的那个唐小山颇有交情?”
袁天淳抬眼,杯沿的酒液晃了晃:“不过是见过几面,谈不上交情。怎么?”
“没什么。”林宇笑得意味深长,眼尾的细纹都透着算计,“只是听说那唐家庄有能人,能让荒地变良田,还能烧出比南楚官窑还好的瓷器。南楚想请些师傅去交流交流,也好改良改良我们的窑口,不知掌门能否引荐?”
袁天淳放下酒杯,杯底与案几碰撞,发出一声闷响:“唐公子是个实诚人,怕是没空应酬这些虚礼。不过他说了,若南楚真心想学,可派工匠去唐家庄,管吃管住,学会为止。他还说,手艺这东西,藏着掖着才会生锈,大家都学会了,日子才能好过。”
林宇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像是没料到会是这个答案,随即又笑道:“那可太好了,南楚多谢掌门引荐。”
他转身回座时,袖中的手却握紧了——南楚皇帝要的不是烧瓷的法子,是唐家庄那批难民里,据说懂“水战”的老水手。去年泾河水患,有艘载着粮草的官船触了礁,就是被那些难民救的。他们用几根木头扎了筏子,冒着翻船的风险,硬是把船上的粮食都运了上来。皇帝怀疑他们是前朝水师的后代,手里藏着水战的秘籍。
夜深了,北凉的驿馆还亮着灯。窗纸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像随时会破。袁天淳铺开信纸,蘸了墨,笔尖悬在纸上半天,才缓缓落下:“南楚请工匠是假,寻水师是真。莽山有泾河支流,水流湍急,可让那些老水手去修水利,开渠筑坝,名正言顺。另,沙狼部落似有异动,月牙泉的交易点,需多派护卫,莫要让商队成了他们练兵的靶子。”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纸上沙沙响,像有人踮着脚在偷听。袁天淳提笔蘸墨,忽然在信末加了一句:“乱世如棋,棋子亦能成棋手。唐公子且行且看。”
而在莽山深处,黑风寨的汉子们正抡着锄头修路。火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新修的栈道上,像一群笨拙的巨人。为首的那个前寨主,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是上次劫道被护卫队用棍法打伤的,此刻正哼哧哼哧地挖着石头。他望着远处唐家庄的灯火,那片光晕在黑暗里暖融融的,忽然啐了一口:“妈的,早知道有田种,有饭吃,谁他妈愿意当强盗。”
旁边一个年轻些的汉子接话,手里的锄头都快抡飞了:“听说了吗?唐少爷要在山那边开个新学塾,用石头垒墙,琉璃瓦盖顶,咱们的娃也能去念书,不要钱!先生还教算算术,说学会了就能去商队当账房,不用再靠力气吃饭。”
前寨主没说话,只是把锄头抡得更欢了,火星子从石头上溅起来,在黑暗里一闪一闪的。月光洒在新修的栈道上,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一头连着唐家庄的炊烟,一头扎进莽山的黑暗里,不知道通向何方。
几日后,唐小山收到了袁天淳的信。他在学塾的院子里读信,阿秀正带着几个孩子用石子摆算术题,小石子摆了一地,有圆的有扁的,嘴里还念叨着:“三加五等于八,八加二等于十……十再加十,就是二十!”
唐小山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石子,忽然笑了。他转身对护卫队长说:“去,把泾河来的那几个老水手请来,就说我想在莽山脚下修个水坝,拦蓄河水,让梯田旱涝保收。告诉他们,工钱按工匠算,每天还多给两个白面馒头。”
护卫队长应声而去,脚步声在院子里敲出轻快的节奏。孩子们的读书声又响起来,混着秋风里野菊的香,像一首没谱的歌,不成调,却透着股鲜活的劲儿。唐小山望着天上的云,那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像极了袁天淳说的“迷惘”的网。
但他知道,网眼里总有些东西是挡不住的——比如阿秀眼里的那丝光,亮得像星;比如黑风寨汉子手里的锄头,落得又稳又实;比如沙狼部落使者接过《富民要纪》时,眼里闪过的那一丝迟疑,像冰雪初融时的裂痕。
江湖的风还在吹,有时冷得像刀,刮得人脸生疼;有时又暖得像春,能吹开冻僵的花。但总有新芽,在风里悄悄拱出泥土,哪怕带着泥,带着伤,也硬是要朝着光的方向,挣出一点绿来。唐家庄的炊烟还在升,学塾的书声还在飘,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