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团队扩张:新的挑战-《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

  天刚亮,监控屏幕上的温度读数降到零下十一度。我站在主控台前,调出过去三天的物资消耗曲线。水桶的消耗线从平稳直线变成了微微上扬的斜坡,燃料记录也多了两次非计划性启动——都是陈岩昨晚检查备用电机时触发的。

  这间安全屋的设计容量是三人长期生存。现在多了一个成年男性,哪怕他吃得再少,系统负荷也在悄悄爬升。

  我打开储物区的实时画面。苏晨正蹲在货架旁清点压缩食品,动作比平时慢了一拍。他抬头看了眼新划出来的工具间,陈岩已经在里面整理零件了,背影佝偻,手里捏着一枚生锈的螺丝套筒,像是在回忆它该归到哪个格子。

  我没叫他,直接按下内线通话键:“所有人到主控区集合。”

  五分钟后,四个人围在操作台边。苏瑶带来了一份手写清单,纸角还沾着药膏的油渍;苏晨抱着他的维修日志,封面边缘被手指磨出了毛边;陈岩站得最远,双手垂在工装裤两侧,没碰任何设备。

  “从今天起,我们不是三个人的队伍了。”我说,“规则要改。”

  我把数据投影到墙上:每日净水消耗增加一桶,电力负载上升百分之八,氧气循环系统运行时间延长四十分钟。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压力——我们储备的柴油只够支撑现有模式再运转六十七天。

  “苏瑶负责生活物资统筹。”我继续说,“饮食配给按新标准执行,每餐减少五十克主食,优先保障体力消耗大的岗位。”

  她点头,在本子上划掉原来的分配方案。

  “苏晨仍是设备维护主力,但接下来要带陈岩熟悉所有核心系统。”我看向弟弟,“你们一起做一次全面巡检,包括太阳能板接线盒和地下排水阀。”

  苏晨手指一顿,笔尖在纸上压出一个小点。他张了开口,又闭上。

  “我不是抢他位置。”陈岩忽然说话,声音低但清楚,“我是来帮忙的。”

  “这不是帮不帮的问题。”我盯着苏晨,“是效率问题。你一个人修所有东西,累倒了谁来换班?现在有两个人懂机械,轮值得开。”

  他抬起头,眼神有点晃,“可……以前都是我做的。”

  “所以你要教。”我说,“以后发电机出问题,你们一起修。你是技术骨干,不是杂工。”

  空气静了几秒。苏瑶轻轻碰了下苏晨的手臂,他才慢慢点头。

  会议结束后的第三个小时,我通过监控看到两人站在逆变器旁边。苏晨指着电路板上的继电器组,嘴皮动得很快;陈岩侧耳听着,时不时伸手比划接线路径。他们试了三次才让电压稳定下来,最后一次成功时,苏晨嘴角抽了一下,像是想笑又忍住。

  下午两点,警报响了一次。

  原因是净水装置的滤网被一块金属屑卡住,自动停机。值班的是陈岩,他反应很快,两分钟内切断电源并拆开外壳,但重新组装时少拧了一颗固定螺栓,导致重启后出现轻微震动。

  我赶到现场时,他正跪在地上检查底座平衡,额头沁出汗珠。

  “不该急着合盖。”他低声说,“应该先确认密封圈位置。”

  我没责备,只问:“下次怎么避免?”

  “加一步检查单。”他喘着气,“每个拆卸部件都拍照记录,复原时对照。”

  我点头,转身去翻工具柜。十分钟后再回来,桌上多了张打印纸:《设备检修七步流程》,从断电到试运行全列清楚,末尾留空用于签名确认。

  “贴墙上。”我说,“以后谁动核心设备,必须走完这七步,签字留痕。”

  他盯着那张纸看了很久,才伸手把它钉在操作台上方。

  晚饭前,生活区重新布置完毕。原本靠墙的折叠床挪到了仓库隔间,那里原本堆着废弃电缆,现在被清理出来,铺了防潮垫和简易帘子。通道宽了三十公分,足够两人并行通过。

  “紧急撤离路线恢复通畅。”我在平板上勾掉整改项。

  苏瑶在厨房区称量明日的口粮,突然抬头:“陈岩,你早餐习惯吃什么?”

  他愣了一下,“……热的就行。”

  “那就统一配餐。”她说,“别自己加热,浪费能源。”

  他点头,站起身把空碗放进消毒柜。动作很轻,像是怕弄出声响。

  夜里轮值换成双人制。我安排陈岩和苏晨守前半夜,自己留在内室观察。摄像头显示他们起初各忙各的,一个校准无线电频率,一个清洗工具。后来苏晨提到发电机冷却管路的老化问题,陈岩放下抹布走过去,两人蹲在一起研究接口型号。

  我看时间差不多,远程调高取暖器功率两度。

  十分钟后,他们开始讨论能不能用旧空调铜管替换一段腐蚀严重的排水管。声音不大,但持续了将近半小时。

  我没有打断。

  第二天清晨,我召集所有人再次开会。

  “探索b7的事推迟两天。”我说,“在这之前,我们要先把内部理顺。”

  苏晨立刻问:“是不是因为我……”

  “不是。”我打断,“是天气。雪还没停,路上容易陷车。而且我们现在有四个人,出行配置得重新算。”

  我拿出新的轮值表。陈岩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设备协维”栏里,排班密度比其他人低一半,备注写着“限非核心操作”。

  “你可以参与日常维护。”我对他说,“但关键系统切换、电源主控、净水调度,暂时由我和苏晨负责。”

  他没异议,只问:“我能画个检修口的结构草图吗?你说要去看看那个净水厂。”

  “画完交我审核。”我说,“不准私自复制或外传。”

  他点头。

  散会后,我独自留在主控区,翻看更新后的任务清单。页面底部新增一行小字:人员管理日志——每日记录成员工作表现与情绪状态。

  笔尖悬在纸上,我想了想,写下第一条:

  “陈岩,完成滤网更换失误后的主动补救,提出流程优化建议,态度端正。仍需观察协作稳定性。”

  抬头看监控,他正在工具间分类密封件,把不同规格的橡胶圈装进透明小袋,逐一标注名称和适用设备。苏晨站在门口看了会儿,递过去一把镊子。

  两人没说话,但距离比昨天近了些。

  我合上笔记本,手指敲了敲桌面。

  扩张的第一步已经迈出。秩序在建立,摩擦也在发生。没有人掉队,也没有人真正放松警惕。

  走廊灯光忽闪了一下。

  我立刻调出电力监测界面,发现是外围线路接触不良引起的瞬时波动。问题不大,但提醒了我一件事:这个屋子的每一个环节,现在都牵着四条命。

  我起身走到配电箱前,拉开外罩,开始检查接线端子是否紧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