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磨盘复旧转,新麦溢清香-《记忆焚天:我在玄洲修bug》

  往村东去的路比来时更显热闹,刚浇过水的麦田里,麦叶舒展开来,沾着的水珠被太阳晒得发亮,像撒了满地碎钻。小宇走在田埂上,鞋底沾着湿润的泥土,星芽蹲在他肩膀上,还在啄着玉米饼的最后一点碎屑,饼渣落在麦叶上,引得几只小蚂蚱蹦过来,吓得它赶紧扑棱翅膀去追,又很快叼着半只蚂蚱飞回来,得意地蹭了蹭小宇的耳朵。

  “前面就是李爷爷家的晒谷场啦!”灵汐的笔记本亮起来,金色文字指向不远处的矮墙——墙里立着架半人高的石磨,磨盘的上下盘错开了半寸,下盘的磨齿里卡着成团的麦麸,像给青石板镶了圈黄边;旁边的竹筐里堆着新收的麦子,麦粒饱满,泛着浅黄的光,却没人动,只在筐沿落了层薄灰。

  墙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爷爷拄着拐杖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块布,正擦着磨盘的边缘,看见小宇他们,眉头先皱了皱,又慢慢舒展开:“我听村南的人说你们修好了水车,没想到你们还过来了——这磨盘前天转着转着就歪了,新麦堆着磨不了,家里的麦粉只剩小半袋,再磨不出粉,连面汤都喝不上了。”

  小宇快步走到磨盘旁,蹲下来摸了摸磨盘的缝隙:“是磨盘的轴松了,上下盘才错位,再把麦麸清干净,调正位置就能转。”他话音刚落,风澈就站到磨盘上方,指尖凝出几道轻柔的风,像小梳子似的,顺着磨齿的缝隙扫——风把麦麸一缕缕卷出来,落在旁边的竹簸箕里,没一会儿,磨齿就露出了原本的纹路,青石板的颜色也亮了些。

  玄夜走到磨盘的轴芯旁,指尖的微光落在轴上,先把松动的木轴往里面推了推,又从怀里掏出块细麻布(是上次补灶台时剩下的,他叠好揣在兜里),裹在轴芯外,再用微光把麻布烤得紧实:“麻布能填住轴的缝隙,转的时候就不会再松,磨盘也不会错位了。”他又伸手调了调上盘的位置,直到上下磨齿对齐,轻轻转了转上盘,没再听见卡顿的声响。

  冰汐走到磨盘的支架旁,袖口垂出的藤蔓顺着支架绕上去,嫩绿色的藤条像细绳子似的,把松动的支架缠紧,又有几缕藤蔓钻进磨盘底座的缝隙里,把不稳的石板顶牢:“这样磨盘转的时候不会晃,磨出来的麦粉也细,不会有粗颗粒。”她还在支架旁种了几株小雏菊,黄色的花瓣凑在磨盘边,看着热闹。

  小宇蹲在磨盘的进料口旁,指尖的熔焰轻轻扫过口沿的毛刺——熔焰温度不高,只把尖锐的地方烤得平滑,他又从竹筐里抓了把新麦,放进进料口:“试试磨粉!先少放点儿,看看顺不顺。”

  李爷爷赶紧握住磨盘的推杆,使劲往前推——磨盘“吱呀”一声转起来,麦粒顺着进料口往下落,钻进磨齿里,没一会儿,细白的麦粉就从磨盘的缝隙里漏出来,落在下面的竹筛上,筛子轻轻晃着,麦粉像细雪似的堆起来,风里立刻飘起新麦的清香。

  星芽突然扑棱着翅膀,叼着根细麦秆飞到进料口旁,把麦秆伸进嘴里,帮着把卡住的麦粒拨下去,引得李爷爷笑起来:“这小鸟还会帮忙呢!”他从竹筐里抓了把麦粒,放在手心,星芽立刻飞过去,小喙啄着麦粒,吃得小脑袋一点一点的。

  “再多磨点儿!”李爷爷把竹筐里的新麦都倒进进料口,推着推杆转得更起劲,麦粉不断从磨盘里漏出来,竹筛上的粉堆得越来越高,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麦香。小宇伸手摸了摸麦粉,细得像绒毛,忍不住凑到鼻尖闻了闻:“这麦粉磨得真细,做麦饼肯定好吃!”

  李爷爷停下来,用布包了些麦粉,塞进小宇手里:“拿着,回去做麦饼吃!你们帮我修好了磨盘,我也没什么好谢的,这点麦粉你们带着。”他又给灵汐、风澈、玄夜和冰汐各包了一小包,连星芽都有份——用片荷叶包着,里面装着些炒过的麦粒,是李爷爷平时当零嘴吃的。

  小宇接过麦粉,摸了摸星芽的头,星芽正叼着荷叶包,小眼睛亮晶晶的。灵汐的笔记本突然闪了闪,金色文字映在磨盘上:“村北的晒谷场漏雨了,昨天的雨把晒着的麦子淋湿了,再晒不干,麦子就要发霉了——晒谷场的茅草顶破了个洞,还积了些雨水。”

  小宇把麦粉揣进怀里,抬头看向村北的方向,阳光把磨盘的青石板晒得暖融融的:“晒谷场也得修!”他晃了晃手里的麦粉包,“修好晒谷场,帮村民把麦子晒干,咱们还能用新磨的麦粉做麦饼,分给大家吃!”

  星芽立刻叼起荷叶包,飞落在小宇肩膀上,小爪子抓着包,生怕掉了。李爷爷站在门口挥手,看着他们往村北走,磨盘还在“吱呀吱呀”转,新麦的清香飘得老远,风里混着麦香和雏菊的甜,暖乎乎的,像刚磨好的细麦粉,落在心里,软得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