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郊,天高云淡,层林尽染。西山红叶岭并非皇家禁苑,却也因景色殊丽,吸引了不少不喜扎堆、好寻清静的文人雅士或低调的官宦家眷。
这日,玄烨在宫中批阅奏折,被几件关于河道治理、各方扯皮推诿的烦冗公务扰得心绪不宁。
梁九功觑着皇帝眉宇间的倦色与不耐,小心上前,低声提议:“万岁爷,连日辛劳,今儿个秋光正好,听闻西山红叶正盛,不如…出去松散片刻?”
玄烨搁下朱笔,揉了揉眉心,胸腔间确实憋闷着一股浊气,便淡淡“嗯”了一声:“不必惊动旁人,轻车简从即可。”
皇帝的仪仗悄然出了西华门,并未大张旗鼓前往那些知名的庙宇景点,而是沿着人迹相对稀少的小径,往红叶岭深处行去。
行至半途,玄烨索性弃了马车,换乘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信马由缰,任由微凉的秋风拂面,吹散几分烦郁。
行至一处岔路口,但见前方山谷中,一片枫林如火如荼,绚烂夺目,几乎将秋日晴空都映照得瑰丽非凡。
玄烨勒住马缰,遥指那片灼灼其华的红色海洋:“那是何处?”
随行的侍卫统领忙上前回禀:“回爷的话,前头是红叶岭的腹地,并非官道,景致却极野趣。岭下似乎有处供人歇脚的雅舍,颇为清幽。”
“去看看。”玄烨兴致稍起,催马转向那条落满红叶的僻静小径。
马蹄踏着厚厚的落叶,发出沙沙轻响。绕过一片嶙峋的山石,眼前豁然开朗。
漫山遍野的枫树仿佛燃烧的火焰,山脚下一条清澈溪流潺潺而过,溪边一座白墙灰瓦、颇具几分江南韵致的院落悄然伫立,门楣上悬着一块小小匾额,题着“清晏斋”三字,似是处品茶静心的所在。
比起寻常茶寮,更显雅致。
玄烨下马,信步走入。斋内客人寥寥,布置清雅,熏着淡淡的檀香。
梁九功早已先行打点过,掌柜的虽不知来人确切身份,也知是了不得的贵客,毕恭毕敬地将一行人引至临溪的一处敞轩,此处视野极佳,可将枫溪之景尽收眼底。
玄烨凭栏而坐,接过奉上的香茗,是今年的庐山云雾,茶汤清冽,香气高远。
他望着眼前绚烂宁静的秋色,听着脚下淙淙流水,心中郁结的浊气渐渐消散,难得片刻闲适。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车轮声由远及近。只见一辆看似普通、实则用料做工皆属上乘的青帷小车,沿着溪畔小路缓缓驶来,在不远处的空地上停下。
车帘掀开,先跳下来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穿着一身宝蓝色杭绸小袄,外罩同色滚风毛边的出风毛坎肩,打扮得精致却又不失孩童的活泼。
他手里拿着个小小的彩色风车,一落地便欢快地在铺满红叶的空地上跑了一圈,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
正是岳兴阿。
随后,车帘再次掀动,一名身着淡青色素面缎子斗篷、风帽遮住了大半容颜的纤秀女子,被丫鬟小心翼翼地搀扶下来。
她身姿窈窕,步履从容,虽看不清面容,但那通身的气度,却与这山野秋色奇异地融合,带着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正是舒云。她今日原是因岳兴阿连日读书辛苦,又恰逢婆母去了别院,府中无人拘管,便想着带儿子出来散心,特意选了这处相对僻静、鲜有勋贵纨绔踏足的地方。
她微微抬起风帽,仰头望向那片灼灼枫海,秋阳在她清丽绝伦的侧脸上镀上一层柔和光晕,长睫微垂,眼神沉静而专注,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这天地大美之中,美得惊心而动魄,却又带着一股拒人千里的清冷疏离。
岳兴阿跑回她身边,拉着她的手,指着枫林兴奋地说着什么。
舒云低下头,耐心听着,唇角弯起一丝极淡却无比真实的温柔弧度,伸手替儿子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额发,又细心替他系紧坎肩的带子。
那一低头的温柔,与方才仰望时的清冷截然不同,却同样动人心魄。
玄烨握着茶盏的手顿在了半空。
他一眼便认出了她。隆科多的正妻,赫舍里氏。
竟又在此处遇见了。
他看着她全然不同于深宅后院中那般沉寂隐忍、而是与天地秋色融为一体的灵动静美,看着她对待孩子时那自然流露、足以融化冰霜的慈母柔情。
一种极其微妙而复杂的感觉,再次无声地漫上心头。
这女子,好似每一次不经意地闯入他的视线,都带着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
府中窗后的隐忍倔强,酒楼的清冷温柔,此刻枫林溪畔的宁静慈爱…像一卷看似平淡却内藏玄机的山水画,每次展开一角,都显出不同以往的意境。
岳兴阿眼尖,看到了敞轩里的一行人,尤其是他们身上那股不同于寻常富家子弟的沉稳气度,让他有些好奇又怯生生地往母亲身边靠了靠。
舒云顺着儿子的目光望去,这才发现不远处的雅舍敞轩中竟有人。
待看清那被数人隐约拱卫在中间、虽身着常服却难掩雍容威严气度的年轻男子时,她心中猛地一凛,脸色微白。
虽不知对方确切身份,但那份久居人上的气度是遮掩不住的,绝非寻常公侯。
她立刻将岳兴阿拉至身后,下意识地便要依礼避让。
玄烨却隔着一段距离,目光平静地掠过她,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随即淡然转开视线,继续品茶赏景,一副不欲被打扰、亦不愿打扰旁人的姿态。
舒云的动作僵在半途,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位贵人,不欲声张,亦不欲与她这内眷有何交集。
她强压下心中的惊疑与些许不安,依着所见,远远地、极其恭谨地敛衽微微一福,便不再看向那边,只低声对岳兴阿道:“兴哥儿,我们往那边走走。”
她声音平静,牵着儿子的手,并未立刻上车离去,而是沿着溪流,向着与敞轩相反的方向缓步而行。
她步履从容,背影挺直,既保持了距离以示尊重,又并无丝毫慌乱失措之态,仿佛只是偶然与陌生人同赏一片风景,互不干扰。
岳兴阿被母亲牵着,不时弯腰捡起地上形状奇特的红叶,小声地问着问题。
舒云耐心地回答,声音轻柔,偶尔停下脚步,指着溪水中游弋的小鱼或是树梢跳跃的松鼠给儿子看。
玄烨的目光,偶尔会从眼前的枫景,不经意地扫向溪边那对渐行渐远的母子身影。
秋阳勾勒出她纤细的背影,素雅的斗篷下摆拂过地上的落叶,悄无声息。
孩子欢快的笑声和女子温柔的应答声隐约随风传来,断断续续,听不真切,却为这静止的山水画幅增添了一抹生动温暖的烟火气。
他放下茶盏,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
梁九功垂手侍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打扰。
直到那对母子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枫林深处,玄烨才收回目光,神色依旧平淡无波,仿佛刚才只是欣赏了一幕无关紧要的风景。
“回吧。”他站起身。
车马启动,沿着来路返回。车厢内一片寂静。
玄烨闭目养神,脑海里却残留着那幅画面绚烂如火的红叶,潺潺的溪流,女子低头时那抹温柔的侧影,以及孩子纯真欢快的笑脸。
与他所熟悉的紫禁城的富丽堂皇、朝堂的波谲云诡、后宫的精心算计相比,方才那短暂的一幕,简单,纯粹,却有一种奇异的、打动人的力量。
“方才那孩子,”他忽然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瞧着倒是伶俐。”
梁九功忙躬身应道:“爷说的是。那小哥儿模样周正,规矩也好,不吵不闹,甚是懂事。”
他顿了顿,似是无意地补充,“想来是其母教导有方。”
玄烨“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梁九功却心下雪亮。
皇上今日,问了孩子。这可比之前问点心、问方子,又更进了一层。
他默默记下,回头须得再仔细探听一番隆科多府上这位赫舍里夫人和那位小少爷的详情。
而舒云的马车,已驶回隆府。她带着玩得尽兴、怀中还捧着几片最美红叶的岳兴阿回到小院,心下已恢复平静。
方才偶遇的那位气度慑人的贵人,于她而言,不过是秋日出游时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如同风吹过林梢,留不下任何痕迹。
她并不知道,那惊鸿一瞥的侧影与温柔,已如同一枚落入深潭的石子,在另一人的心湖中,漾开了细微却难以忽视的涟漪。
她只是如常地关起院门,继续过她清冷而自知的日子。外间的风云,帝王的偶然一瞥,似乎都与她无关。
只是她尚未察觉,命运的丝线,早已在一次次看似无心的偶遇中,悄然缠绕,将她缓缓引向一个始料未及的远方。
这日,玄烨在宫中批阅奏折,被几件关于河道治理、各方扯皮推诿的烦冗公务扰得心绪不宁。
梁九功觑着皇帝眉宇间的倦色与不耐,小心上前,低声提议:“万岁爷,连日辛劳,今儿个秋光正好,听闻西山红叶正盛,不如…出去松散片刻?”
玄烨搁下朱笔,揉了揉眉心,胸腔间确实憋闷着一股浊气,便淡淡“嗯”了一声:“不必惊动旁人,轻车简从即可。”
皇帝的仪仗悄然出了西华门,并未大张旗鼓前往那些知名的庙宇景点,而是沿着人迹相对稀少的小径,往红叶岭深处行去。
行至半途,玄烨索性弃了马车,换乘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信马由缰,任由微凉的秋风拂面,吹散几分烦郁。
行至一处岔路口,但见前方山谷中,一片枫林如火如荼,绚烂夺目,几乎将秋日晴空都映照得瑰丽非凡。
玄烨勒住马缰,遥指那片灼灼其华的红色海洋:“那是何处?”
随行的侍卫统领忙上前回禀:“回爷的话,前头是红叶岭的腹地,并非官道,景致却极野趣。岭下似乎有处供人歇脚的雅舍,颇为清幽。”
“去看看。”玄烨兴致稍起,催马转向那条落满红叶的僻静小径。
马蹄踏着厚厚的落叶,发出沙沙轻响。绕过一片嶙峋的山石,眼前豁然开朗。
漫山遍野的枫树仿佛燃烧的火焰,山脚下一条清澈溪流潺潺而过,溪边一座白墙灰瓦、颇具几分江南韵致的院落悄然伫立,门楣上悬着一块小小匾额,题着“清晏斋”三字,似是处品茶静心的所在。
比起寻常茶寮,更显雅致。
玄烨下马,信步走入。斋内客人寥寥,布置清雅,熏着淡淡的檀香。
梁九功早已先行打点过,掌柜的虽不知来人确切身份,也知是了不得的贵客,毕恭毕敬地将一行人引至临溪的一处敞轩,此处视野极佳,可将枫溪之景尽收眼底。
玄烨凭栏而坐,接过奉上的香茗,是今年的庐山云雾,茶汤清冽,香气高远。
他望着眼前绚烂宁静的秋色,听着脚下淙淙流水,心中郁结的浊气渐渐消散,难得片刻闲适。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车轮声由远及近。只见一辆看似普通、实则用料做工皆属上乘的青帷小车,沿着溪畔小路缓缓驶来,在不远处的空地上停下。
车帘掀开,先跳下来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穿着一身宝蓝色杭绸小袄,外罩同色滚风毛边的出风毛坎肩,打扮得精致却又不失孩童的活泼。
他手里拿着个小小的彩色风车,一落地便欢快地在铺满红叶的空地上跑了一圈,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
正是岳兴阿。
随后,车帘再次掀动,一名身着淡青色素面缎子斗篷、风帽遮住了大半容颜的纤秀女子,被丫鬟小心翼翼地搀扶下来。
她身姿窈窕,步履从容,虽看不清面容,但那通身的气度,却与这山野秋色奇异地融合,带着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正是舒云。她今日原是因岳兴阿连日读书辛苦,又恰逢婆母去了别院,府中无人拘管,便想着带儿子出来散心,特意选了这处相对僻静、鲜有勋贵纨绔踏足的地方。
她微微抬起风帽,仰头望向那片灼灼枫海,秋阳在她清丽绝伦的侧脸上镀上一层柔和光晕,长睫微垂,眼神沉静而专注,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这天地大美之中,美得惊心而动魄,却又带着一股拒人千里的清冷疏离。
岳兴阿跑回她身边,拉着她的手,指着枫林兴奋地说着什么。
舒云低下头,耐心听着,唇角弯起一丝极淡却无比真实的温柔弧度,伸手替儿子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额发,又细心替他系紧坎肩的带子。
那一低头的温柔,与方才仰望时的清冷截然不同,却同样动人心魄。
玄烨握着茶盏的手顿在了半空。
他一眼便认出了她。隆科多的正妻,赫舍里氏。
竟又在此处遇见了。
他看着她全然不同于深宅后院中那般沉寂隐忍、而是与天地秋色融为一体的灵动静美,看着她对待孩子时那自然流露、足以融化冰霜的慈母柔情。
一种极其微妙而复杂的感觉,再次无声地漫上心头。
这女子,好似每一次不经意地闯入他的视线,都带着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
府中窗后的隐忍倔强,酒楼的清冷温柔,此刻枫林溪畔的宁静慈爱…像一卷看似平淡却内藏玄机的山水画,每次展开一角,都显出不同以往的意境。
岳兴阿眼尖,看到了敞轩里的一行人,尤其是他们身上那股不同于寻常富家子弟的沉稳气度,让他有些好奇又怯生生地往母亲身边靠了靠。
舒云顺着儿子的目光望去,这才发现不远处的雅舍敞轩中竟有人。
待看清那被数人隐约拱卫在中间、虽身着常服却难掩雍容威严气度的年轻男子时,她心中猛地一凛,脸色微白。
虽不知对方确切身份,但那份久居人上的气度是遮掩不住的,绝非寻常公侯。
她立刻将岳兴阿拉至身后,下意识地便要依礼避让。
玄烨却隔着一段距离,目光平静地掠过她,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随即淡然转开视线,继续品茶赏景,一副不欲被打扰、亦不愿打扰旁人的姿态。
舒云的动作僵在半途,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位贵人,不欲声张,亦不欲与她这内眷有何交集。
她强压下心中的惊疑与些许不安,依着所见,远远地、极其恭谨地敛衽微微一福,便不再看向那边,只低声对岳兴阿道:“兴哥儿,我们往那边走走。”
她声音平静,牵着儿子的手,并未立刻上车离去,而是沿着溪流,向着与敞轩相反的方向缓步而行。
她步履从容,背影挺直,既保持了距离以示尊重,又并无丝毫慌乱失措之态,仿佛只是偶然与陌生人同赏一片风景,互不干扰。
岳兴阿被母亲牵着,不时弯腰捡起地上形状奇特的红叶,小声地问着问题。
舒云耐心地回答,声音轻柔,偶尔停下脚步,指着溪水中游弋的小鱼或是树梢跳跃的松鼠给儿子看。
玄烨的目光,偶尔会从眼前的枫景,不经意地扫向溪边那对渐行渐远的母子身影。
秋阳勾勒出她纤细的背影,素雅的斗篷下摆拂过地上的落叶,悄无声息。
孩子欢快的笑声和女子温柔的应答声隐约随风传来,断断续续,听不真切,却为这静止的山水画幅增添了一抹生动温暖的烟火气。
他放下茶盏,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
梁九功垂手侍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打扰。
直到那对母子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枫林深处,玄烨才收回目光,神色依旧平淡无波,仿佛刚才只是欣赏了一幕无关紧要的风景。
“回吧。”他站起身。
车马启动,沿着来路返回。车厢内一片寂静。
玄烨闭目养神,脑海里却残留着那幅画面绚烂如火的红叶,潺潺的溪流,女子低头时那抹温柔的侧影,以及孩子纯真欢快的笑脸。
与他所熟悉的紫禁城的富丽堂皇、朝堂的波谲云诡、后宫的精心算计相比,方才那短暂的一幕,简单,纯粹,却有一种奇异的、打动人的力量。
“方才那孩子,”他忽然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瞧着倒是伶俐。”
梁九功忙躬身应道:“爷说的是。那小哥儿模样周正,规矩也好,不吵不闹,甚是懂事。”
他顿了顿,似是无意地补充,“想来是其母教导有方。”
玄烨“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梁九功却心下雪亮。
皇上今日,问了孩子。这可比之前问点心、问方子,又更进了一层。
他默默记下,回头须得再仔细探听一番隆科多府上这位赫舍里夫人和那位小少爷的详情。
而舒云的马车,已驶回隆府。她带着玩得尽兴、怀中还捧着几片最美红叶的岳兴阿回到小院,心下已恢复平静。
方才偶遇的那位气度慑人的贵人,于她而言,不过是秋日出游时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如同风吹过林梢,留不下任何痕迹。
她并不知道,那惊鸿一瞥的侧影与温柔,已如同一枚落入深潭的石子,在另一人的心湖中,漾开了细微却难以忽视的涟漪。
她只是如常地关起院门,继续过她清冷而自知的日子。外间的风云,帝王的偶然一瞥,似乎都与她无关。
只是她尚未察觉,命运的丝线,早已在一次次看似无心的偶遇中,悄然缠绕,将她缓缓引向一个始料未及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