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午后,贾府角门处来了一个穿着半旧灰色僧衣的老尼姑。她风尘仆仆,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
她站在贾府气派的角门外,对着守门的门房双手合十,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阿弥陀佛。贫尼慧净,自城外水月庵来。久闻贵府四姑娘妙手丹青,所绘佛像能通佛性,启人慧根。贫尼特来拜会,恳请与四姑娘一晤,探讨佛法画艺。烦请通禀。”
守门的小厮不敢怠慢,飞也似地跑去禀报。
消息先传到了王熙凤耳朵里。她正盘算着如何用惜春的佛画给自家铺子再添一把火。
一听是金陵第一庵堂水月庵的住持亲自上门求见惜春,心头立刻咯噔一下。她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王熙凤放下账本,提起裙摆就往外走,恰好碰见同样得了消息、正要去外书房的贾赦。
“大老爷!”王熙凤拦住他,压低声音,“水月庵的慧净师太来了,指名要见四妹妹!这……恐怕……”
贾赦眉头一拧,捋着胡子:“哼,一个老尼姑,见见又何妨?四丫头如今名声在外,有人仰慕是好事!走,去听听她说什么!”
两人匆匆赶到外书房。慧净师太已被请了进来,安静地站在那幅《莲台观自在》前,背对着门口,仿佛已入定。
贾赦清清嗓子,正要招呼慧净师太,却见她缓缓转过身来,她的目光并未在贾赦或王熙凤身上停留,而是一直停留在那幅画上。
“阿弥陀佛!”慧净师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向前一步,指着画中观音低垂的眼眸,“贾施主,敢问此画,可是出自贵府四姑娘之手?”
贾赦挺了挺胸脯,带着几分得意:“正是侄女惜春所作。师太也觉得尚可入眼?”
“尚可入眼?”慧净师太微微摇头,神情肃穆,“施主此言差矣!此画已非尚可二字能评!笔触圆融无碍,墨韵流转间自生慈悲祥和之气。贫尼观此画,如见真佛低眉,心中尘嚣顿消!这绝非仅是丹青妙笔,乃是画者心性与佛性相通,借笔墨自然流淌而出!贵府四姑娘……她天生慧根,与佛有缘啊!”
她的话掷地有声,书房里一片寂静。贾赦和王熙凤都被这极高的评价震住了,尤其是贾赦,脸上的得意更盛。
慧净师太转向贾赦,目光恳切而坚定:“贾施主,贫尼此来,实有一不情之请。四姑娘此等佛画,置于俗世厅堂,未免明珠蒙尘。水月庵虽小,却是清净修行之地,供奉诸佛菩萨。贫尼斗胆,恳请四姑娘移步水月庵清修供奉。一则,庵中清幽,更宜四姑娘参悟佛法,精进画艺;二则,四姑娘的佛画供奉佛前,方能泽被众生,广结善缘。贫尼愿以庵中静室相待,每日与四姑娘探讨佛理画道,必不负她这一身佛性与才情!”
“去水月庵?!”贾赦脸上的得意瞬间僵住,随即猛地摇头,“不行!绝对不行!四丫头是我贾家的姑娘,好端端在家礼佛画画,岂能送到尼姑庵里去吃斋受苦?师太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开什么玩笑!惜春如今可是他的脸面!那些老亲王、老勋贵们为了求她一幅画,对他贾赦都客气三分,连带着贾家在金陵的地位都水涨船高。这要是去了水月庵,贾家还怎么靠这个侄女扬眉吐气,他贾赦绝不允许!
王熙凤心里也飞快地盘算着。惜春留在府里,她的佛画就是栖霞坊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可以带来巨大的名望和利益。去了水月庵,固然名声更盛,但这增光添彩给谁可就难说了。她也倾向于拒绝。
王熙凤脸上堆起客气的笑容,上前一步:“师太一番美意,我们替四妹妹心领了。只是四妹妹身子骨向来弱,离不得家人照顾。在府中清静小院礼佛作画也是一样的,就不劳师太费心了。”
慧净师太的目光在王熙凤脸上停留片刻,那双洞悉世情的眼睛仿佛看穿了她心底的盘算。
她轻轻叹息一声,念了句佛号,不再多言,只道:“贫尼此意已明,望施主三思。四姑娘之才,非俗世所能留,强留……恐非善缘。”
说完,她再次深深看了一眼墙上的佛像,便告辞离去。
慧净师太走了,但书房里的气氛却凝重起来。
贾赦烦躁地踱步:“哼,一个老尼姑,也敢来要人!四丫头哪儿也不去!凤丫头,你多去看看她,让她安心画画,别被这些歪理邪说扰了心思!”
王熙凤应着,心思却有些飘忽。慧净师太那句“强留恐非善缘”像根小刺,扎在她心里。
这天午后,王熙凤在暖阁里对着堆积如山的账册和布料样子,忙得焦头烂额。
栖霞坊生意火爆,新铺子要开张,珠光锦的订单排到了年底,她满脑子都是银子账本,连喝口茶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娘亲!”一声清脆的呼唤响起。英哥儿像只小兔子似的从外面跳进来,小脸上带着玩耍后的红晕。他扑到王熙凤腿边,仰着小脸,大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王熙凤正被一份账本弄得心烦,头也没抬,敷衍地应了声:“嗯,英哥儿乖,自己玩去,娘忙着呢。”
英哥儿却不肯走,小手拽着她的衣袖晃了晃:“娘亲,娘亲!四姑姑的事,你想好了吗?”
王熙凤一愣,放下笔:“什么四姑姑的事?”
“就是那个老尼姑请四姑姑去庵里的事呀!”英哥儿眨巴着眼睛,“娘亲为什么不想让四姑姑去庵里?四姑姑肯定很希望去找佛法厉害的人切磋吧,就跟英哥儿一样,就
她站在贾府气派的角门外,对着守门的门房双手合十,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阿弥陀佛。贫尼慧净,自城外水月庵来。久闻贵府四姑娘妙手丹青,所绘佛像能通佛性,启人慧根。贫尼特来拜会,恳请与四姑娘一晤,探讨佛法画艺。烦请通禀。”
守门的小厮不敢怠慢,飞也似地跑去禀报。
消息先传到了王熙凤耳朵里。她正盘算着如何用惜春的佛画给自家铺子再添一把火。
一听是金陵第一庵堂水月庵的住持亲自上门求见惜春,心头立刻咯噔一下。她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王熙凤放下账本,提起裙摆就往外走,恰好碰见同样得了消息、正要去外书房的贾赦。
“大老爷!”王熙凤拦住他,压低声音,“水月庵的慧净师太来了,指名要见四妹妹!这……恐怕……”
贾赦眉头一拧,捋着胡子:“哼,一个老尼姑,见见又何妨?四丫头如今名声在外,有人仰慕是好事!走,去听听她说什么!”
两人匆匆赶到外书房。慧净师太已被请了进来,安静地站在那幅《莲台观自在》前,背对着门口,仿佛已入定。
贾赦清清嗓子,正要招呼慧净师太,却见她缓缓转过身来,她的目光并未在贾赦或王熙凤身上停留,而是一直停留在那幅画上。
“阿弥陀佛!”慧净师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向前一步,指着画中观音低垂的眼眸,“贾施主,敢问此画,可是出自贵府四姑娘之手?”
贾赦挺了挺胸脯,带着几分得意:“正是侄女惜春所作。师太也觉得尚可入眼?”
“尚可入眼?”慧净师太微微摇头,神情肃穆,“施主此言差矣!此画已非尚可二字能评!笔触圆融无碍,墨韵流转间自生慈悲祥和之气。贫尼观此画,如见真佛低眉,心中尘嚣顿消!这绝非仅是丹青妙笔,乃是画者心性与佛性相通,借笔墨自然流淌而出!贵府四姑娘……她天生慧根,与佛有缘啊!”
她的话掷地有声,书房里一片寂静。贾赦和王熙凤都被这极高的评价震住了,尤其是贾赦,脸上的得意更盛。
慧净师太转向贾赦,目光恳切而坚定:“贾施主,贫尼此来,实有一不情之请。四姑娘此等佛画,置于俗世厅堂,未免明珠蒙尘。水月庵虽小,却是清净修行之地,供奉诸佛菩萨。贫尼斗胆,恳请四姑娘移步水月庵清修供奉。一则,庵中清幽,更宜四姑娘参悟佛法,精进画艺;二则,四姑娘的佛画供奉佛前,方能泽被众生,广结善缘。贫尼愿以庵中静室相待,每日与四姑娘探讨佛理画道,必不负她这一身佛性与才情!”
“去水月庵?!”贾赦脸上的得意瞬间僵住,随即猛地摇头,“不行!绝对不行!四丫头是我贾家的姑娘,好端端在家礼佛画画,岂能送到尼姑庵里去吃斋受苦?师太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开什么玩笑!惜春如今可是他的脸面!那些老亲王、老勋贵们为了求她一幅画,对他贾赦都客气三分,连带着贾家在金陵的地位都水涨船高。这要是去了水月庵,贾家还怎么靠这个侄女扬眉吐气,他贾赦绝不允许!
王熙凤心里也飞快地盘算着。惜春留在府里,她的佛画就是栖霞坊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可以带来巨大的名望和利益。去了水月庵,固然名声更盛,但这增光添彩给谁可就难说了。她也倾向于拒绝。
王熙凤脸上堆起客气的笑容,上前一步:“师太一番美意,我们替四妹妹心领了。只是四妹妹身子骨向来弱,离不得家人照顾。在府中清静小院礼佛作画也是一样的,就不劳师太费心了。”
慧净师太的目光在王熙凤脸上停留片刻,那双洞悉世情的眼睛仿佛看穿了她心底的盘算。
她轻轻叹息一声,念了句佛号,不再多言,只道:“贫尼此意已明,望施主三思。四姑娘之才,非俗世所能留,强留……恐非善缘。”
说完,她再次深深看了一眼墙上的佛像,便告辞离去。
慧净师太走了,但书房里的气氛却凝重起来。
贾赦烦躁地踱步:“哼,一个老尼姑,也敢来要人!四丫头哪儿也不去!凤丫头,你多去看看她,让她安心画画,别被这些歪理邪说扰了心思!”
王熙凤应着,心思却有些飘忽。慧净师太那句“强留恐非善缘”像根小刺,扎在她心里。
这天午后,王熙凤在暖阁里对着堆积如山的账册和布料样子,忙得焦头烂额。
栖霞坊生意火爆,新铺子要开张,珠光锦的订单排到了年底,她满脑子都是银子账本,连喝口茶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娘亲!”一声清脆的呼唤响起。英哥儿像只小兔子似的从外面跳进来,小脸上带着玩耍后的红晕。他扑到王熙凤腿边,仰着小脸,大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王熙凤正被一份账本弄得心烦,头也没抬,敷衍地应了声:“嗯,英哥儿乖,自己玩去,娘忙着呢。”
英哥儿却不肯走,小手拽着她的衣袖晃了晃:“娘亲,娘亲!四姑姑的事,你想好了吗?”
王熙凤一愣,放下笔:“什么四姑姑的事?”
“就是那个老尼姑请四姑姑去庵里的事呀!”英哥儿眨巴着眼睛,“娘亲为什么不想让四姑姑去庵里?四姑姑肯定很希望去找佛法厉害的人切磋吧,就跟英哥儿一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