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儒林外史大白话》

  话说杜少卿把娄太爷送回家后,就没了人管着了,花钱越发的大手大脚。之前的钱花光了,他就让仆人王胡子又卖了一块田,得到了两千多两银子,他还是随便挥霍,还拿一百两银子打发走了鲍廷玺。之前那位惹上麻烦的王知县事情解决了,就把借住杜少卿的房子还了,然后告辞离开了杜府。

  杜少卿又在家待了大半年,银子花得也差不多了,就想着把自己住的房子卖给本家亲戚,然后打算搬到南京去住。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妻子商量了一番,妻子也同意了。别人怎么劝他都不听,这事整整折腾了半年光景,终于把房子卖出去了。等还清债务、赎回典当的东西后,还剩下一千多两银子。他就跟妻子说:“我先去南京找卢家表侄,把房子找好,再来接你。”

  随后,杜少卿就收拾好行李,带着王胡子和小厮加爵过江去了。结果路上王胡子觉得不对劲,就偷了二十两银子跑了。对王胡子的这种行为杜少卿也没有生气,就带着加爵继续赶路。等到了南京仓巷的外祖卢家后,表侄卢华士就把他迎进了家里,还在厅上行了礼。杜少卿又到楼上拜祭了外祖、外祖母的牌位,在见过卢华士的母亲后,就让小厮拿出火腿、茶叶这些家乡特产送人。

  接着,卢华士就在书房摆了酒席,还请出了自己今年的老师作陪。这位老师出来就和杜少卿行了礼,杜少卿就问他姓名,老师说自己姓迟,名均,字衡山,还反问杜少卿。卢华士在一旁介绍说:“这是我天长的杜家表叔。”迟衡山一听,激动地说:“原来是少卿先生!您可是天下有名的豪杰!本以为只能闻名,没想到今天能见到真人,真是三生有幸啊!”说着就站起来重新行礼。杜少卿看迟衡山身材消瘦,眉毛修长,手指细长,眼神明亮,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两人一下子就聊得特别投缘。

  吃完饭后,杜少卿就说起自己想在南京找房子住的事,迟衡山特别高兴,还说:“先生怎么不找几间河边的房子住呢?”杜少卿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说:“正好借此机会去看看秦淮河。”说完,迟衡山就让卢华士在家待着,自己就和杜少卿一起出门了。

  走到状元境时,他们就看见书店里贴着好多新书的封面,其中一本写着“《历科程墨持运》。处州马纯上,嘉兴蘧駪夫同选”。杜少卿说:“这蘧駪夫是南昌蘧太守的孙子,是我的世交晚辈,既然他在这儿,我不如进去见见他。”于是就和迟衡山进了书店。蘧駪夫得知是世交家来的人,就出来和杜少卿叙了叙世交情谊,又互相说了些仰慕的话。接着马纯上也出来行礼,问杜少卿是谁。蘧駪夫介绍说:“这位是天长状元公的孙子杜少卿先生,这位是句容的迟衡山先生,都是江南文坛的领军人物,我们真是相见恨晚啊!”

  喝完茶后,迟衡山就说:“少卿兄急着找房子,今天就先不聊了,咱们改日再聚。”两人正准备走,就看见柜台前有个人趴在那儿看书,还指着书上说:“这首诗是我写的。”四个人凑过去一看,就见那人旁边放着一把白纸扇,蘧駪夫打开一看,上面落款写着“兰江先生”,他笑着说:“原来是景兰江!”景兰江抬头看见了他们,就来了作揖问姓名这套流程。杜少卿拉着迟衡山说:“咱们先去找房子,回头再来找这些人。”

  说完,杜少卿就和迟衡山一起去找房子了,两人走过淮清桥。迟衡山对这一片很熟,就带着他找到房产中介,两人连着看了好几处河岸边的房子,感觉都不太满意,最后一直走到东水关。那年正好赶上乡试,河景房的租金贵得很,他们看中的这套房子一个月要八两银子。杜少卿说:“贵就贵点吧,现在先租下来住着,等以后再把它买下来。”按南京当地的规矩,租房得付一个月押金和一个月房租。当天,中介和房东就跟着他们到仓巷卢家,签了租房合同,杜少卿付了十六两银子。卢家人又摆了酒席,留迟衡山和杜少卿吃饭,一直吃到很晚,迟衡山当晚也在卢家住下了。

  第二天早上,杜少卿刚洗完脸,就听见有人在门外大喊着:“杜少卿先生在哪里?”他正准备出去看,就见那人已经走了进来,还说:“先别忙着报名字,让我猜猜看!”那人盯着杜少卿看了一会儿,就走上前一把拉住他说:“你就是杜少卿!”杜少卿笑着说:“我就是杜少卿,这位是迟衡山先生,这是我侄子,请问先生,您贵姓?”那人说:“少卿先生是天下有名的豪爽人,浑身都透着一股子英气,我一看就认出来了,不像迟先生看起来沉稳持重,我叫季苇萧。”迟衡山说:“原来是给梨园排榜的季先生,久仰大名!”

  季苇萧坐下后,就对杜少卿说:“你哥哥已经北上了。”杜少卿吃惊地问:“哥哥他什么时候走的?”季苇萧说:“走了也就三四天吧。我把他送到了龙江关,他得了贡生资格,进京参加乡试去了。我听说少卿兄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只窝在家里花,不拿到这儿来,让咱们也一起乐呵乐呵?”杜少卿说:“我这不是来了嘛,已经看好了河景房,以后就住这儿了。”季苇萧拍手叫好:“太好了!我也找两间河景房,跟你做邻居,把我老婆也接来,让她和你夫人做伴,这买房子的钱,可得算你一份!”杜少卿说:“这有啥,包在我身上!”

  几人正说着,卢家就已经摆好了饭菜,就留下季苇萧一起吃。吃饭的时候,大家就聊起之前哄着慎卿去看道士的事儿,都笑得合不拢嘴,连饭都喷出来了。他们刚吃完饭,就见马纯上、蘧駪夫、景兰江前来拜访,大家聊了一会儿,杜少卿就把他们送了出去。刚回来,萧金铉、诸葛天申、季恬逸又来拜访了,季苇萧也出来和他们一起聊天。聊了一阵,季苇萧就和这三个人一起走了。最后,杜少卿就写了封家书,派人回天长老家接老婆孩子过来。

  第二天一大早,杜少卿正打算去回访季苇萧等人,郭铁笔带着个道士又来拜访。杜少卿就把他们迎进来,他一看到道士的样子,就想起昨天大伙儿聊的事儿,差点又笑出声。道士客气了一番,就拿出一卷自己写的诗,郭铁笔也送了两方刻好的印章,杜少卿都收下了。喝完茶后,两人就告辞离开了。这下子,杜少卿才出门去回访之前来拜访过的人。他在卢家又住了七八天,每天和迟衡山聊些关于礼仪、音乐的学问,两人越聊越投机。没过多久,杜少卿的家眷到了,一共坐了四条船,直接停到河景房这边。杜少卿就跟卢家告辞,把行李搬到新家去了。

  第二天,大伙儿都来给杜少卿祝贺乔迁新居。那时候是三月初,天气也慢慢暖和起来了,河景房这边也越来越热闹,时不时的就能听到吹拉弹唱的声音。杜少卿摆下酒席请大家吃饭,一共开了四桌。当天,季苇萧、马纯上、蘧駪夫、季恬逸、迟衡山、卢华士、景兰江、诸葛天申、萧金铉、郭铁笔、来霞士都来了。金东崖是杜少卿河景房的邻居,平时也有往来,这次也被请了过来。

  这天一大早,负责做饭的就先到了,鲍廷玺带着新教出来的三元班小戏子来给杜少卿和杜娘子磕头请安,杜少卿夫妇赏了他们好多点心果子,小戏子们才离开。紧接着,房东推荐了一个卖花的大妈,叫姚奶奶,来拜见杜娘子,杜娘子就留她坐着唠嗑。

  快到中午的时候,客人都到齐了。杜少卿就把河景房的窗户全打开,大家各自找地方坐下,有的靠着栏杆看河水,有的喝茶聊天,有的趴在桌上看书,还有的随意地歪躺着休息,主打一个怎么舒服怎么来。正热闹的时候,门外抬来一顶轿子,鲍廷玺在旁边跟着,原来是送他家的王太太来拜访杜娘子。王太太下了轿子就进去了,姚奶奶一看是她,就憋不住笑,跟杜娘子说:“这可是我们南京出了名的王太太,没想到她也会到这儿来!”王太太见到杜娘子,表现的特别客气,不敢摆架子,杜娘子也留她坐下。过了会儿杜少卿进来,姚奶奶和王太太又赶紧给杜少卿行礼。鲍廷玺就在河房里跟客人插科打诨,逗得大家直乐。

  众人闹腾了一阵后,就见酒菜已经上齐了,杜少卿就出来招呼大家入席。这一顿酒一直吃到半夜,大伙儿才各自回家。鲍廷玺打着灯笼,送王太太上了轿子,也跟着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杜娘子刚到南京,就想去外面逛逛看风景。杜少卿说:“行啊!”于是就叫了几顶轿子,还请姚奶奶陪着一起。家里两三个仆人和女仆也都坐着轿子跟着,厨子挑着准备好的酒菜,大伙儿就一起去逛清凉山的姚园。这姚园特别大,刚进去就是一道篱笆门,门里是鹅卵石铺的小路,旁边是朱红色的栏杆,两边绿柳成荫。走过三间厅房后,就是卖酒的地方,那天把卖酒的桌子都挪走了。过了厅房是一条山路,爬到山顶有个八角亭子,酒席就摆在亭子里。

  杜娘子和姚奶奶她们上了亭子,就开始欣赏风景。一边是清凉山,竹子树木高低错落;另一边是灵隐观,红墙藏在茂密的绿树里,看着特别漂亮。她们刚坐了一会儿,杜少卿也坐着轿子来了。他从轿子里拿出一只纯金的杯子,放在桌上倒满酒,拿在手里,趁着这春日暖洋洋、微风轻柔柔的好时候,靠着栏杆,尽情畅饮。

  这天杜少卿喝得酩酊大醉,竟然拉着娘子的手走出园门,一手还举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的山岗上走了一里多路,后面跟着三四个嘻嘻哈哈的妇女。路边围观的人看得目瞪口呆,都不敢直视这大胆又新奇的一幕。最后,杜少卿夫妇上了轿子离开了,姚奶奶和那些妇女摘了好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着回去了。

  杜少卿逛完姚园回到河景房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进屋就发现卢华士还在等着,卢华士说:“北门桥的庄表伯听说表叔您来了,急着要见您,明天请表叔在家待会儿,先别出门,庄表伯会来拜访。”杜少卿说:“绍光先生是我一直敬重、把他当老师看待的人。之前没约他来聚会,是知道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