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凌晨三点的固定咳嗽声》-《毛骨悚然的小故事》

  第一章:搬家与第一声咳嗽

  林薇拖着最后一个行李箱踏进302室时,窗外的天已经擦黑。老旧居民楼的楼道里没有声控灯,她只能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踩着斑驳脱落的台阶往上走,每走一步,楼梯板就发出“吱呀”的呻吟,像老人被压迫到极致的喘息。

  这是她在这座陌生城市租到的第三个房子。前两个不是房租太贵,就是离公司太远,直到中介把这个位于老城区的房源推给她——租金只要市场价的一半,步行到公司只需要十五分钟。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栋楼太旧了,建成年代比林薇的父母还要大上几岁,墙皮上爬满了青苔,楼道里堆着邻居们舍不得扔的旧家具,空气里总飘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林小姐,这房子性价比真的很高,就是楼里住的大多是老人,晚上可能安静点。”中介带她看房时,眼神有些闪躲,含糊地提了一句,“不过您年轻人睡得沉,应该不影响。”

  林薇当时满脑子都是“便宜”和“近”,没多想就签了合同。直到此刻,她独自站在空旷的客厅里,听着窗外树枝被风吹得“沙沙”响,才后知后觉地有点发怵。

  房子是两室一厅,家具都是房东留下的旧款——掉漆的木沙发、屏幕泛白的老式电视机、还有一张铺着碎花床单的双人床。主卧带着一个小阳台,次卧堆着房东没搬走的纸箱,上面落满了灰尘。林薇简单收拾了一下,把行李箱里的衣服挂进衣柜,又用湿抹布擦了擦桌子,等忙完这一切,已经快到凌晨两点。

  她太累了,沾到枕头就睡着了,连灯都忘了关。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晰的“咳……咳咳……”声突然钻进耳朵。

  那咳嗽声很轻,却格外有穿透力,像是有人站在卧室门口,用手捂着嘴,压抑着喉咙里的痒意。每一声咳嗽都间隔三秒左右,节奏均匀得有些诡异,就像用计时器卡着点发出的声音。

  林薇猛地睁开眼,心脏“咚咚”狂跳。

  卧室里只有她一个人,窗户关得严严实实,门也好好地关着。她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听——咳嗽声还在继续,“咳……咳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又透着说不出的阴冷。

  她摸过手机,按亮屏幕——凌晨三点整。

  “谁?”林薇壮着胆子喊了一声,声音因为紧张有些发颤。

  咳嗽声戛然而止。

  屋子里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她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林薇掀开被子,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透过门缝往外看。客厅里一片漆黑,只有主卧的灯光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什么都没有。

  她又检查了阳台和次卧,甚至打开了衣柜和床底——所有能藏人的地方都看遍了,连个影子都没有。

  “难道是幻听?”林薇揉了揉太阳穴,安慰自己。最近找房子、搬家太累,可能是精神太紧张了,才会出现幻觉。

  她回到床上,却再也睡不着了。眼睛盯着天花板,耳朵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直到天快亮时,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第二天早上,林薇醒得很晚。她洗漱完,准备去楼下买早餐,刚好碰到住在对面301室的张奶奶。张奶奶七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子,看到林薇,笑着打招呼:“小姑娘,你是昨天搬来302的吧?”

  “是啊,张奶奶好。”林薇礼貌地回应。

  “这房子空了快半年了,终于有人住了。”张奶奶叹了口气,眼神有些复杂,“你……晚上睡得好吗?”

  林薇心里一动,想起了昨晚的咳嗽声,试探着问:“张奶奶,这楼里是不是有老人晚上咳嗽啊?我昨晚三点多好像听到咳嗽声了。”

  张奶奶的笑容瞬间僵住,手里的菜篮子晃了一下,几根青菜掉在了地上。她蹲下去捡青菜,声音压低了些:“小姑娘,你别瞎想,这楼里是有老人,但都睡得早,哪有人凌晨三点咳嗽……”

  林薇看着张奶奶躲闪的眼神,心里的疑惑更重了:“可是我真的听到了,很有节奏的咳嗽声,就在我卧室门口。”

  “那可能是外面的声音吧,老房子隔音不好。”张奶奶站起身,匆匆说了句“我还要去买菜”,就快步下楼了,连掉在地上的一根胡萝卜都忘了捡。

  林薇看着张奶奶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寒意。张奶奶的反应太奇怪了,她明明知道什么,却不肯说。

  那天晚上,林薇特意把门窗都锁得紧紧的,还在卧室门口放了一个装满硬币的塑料瓶——只要有人开门,硬币就会掉下来发出声音。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等到凌晨三点。

  “咳……咳咳……”

  熟悉的咳嗽声准时响起。

  这一次,林薇听得更清楚了——咳嗽声不是从门外传来的,而是从卧室的衣柜里!

  她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眼睛死死地盯着衣柜。衣柜门紧闭着,上面的镜子反射着卧室的灯光,隐约能看到她自己苍白的脸。

  咳嗽声还在继续,“咳……咳咳……”,每一声都像敲在林薇的心上。她鼓起勇气,拿起放在床头柜上的台灯,慢慢挪到衣柜前。

  “谁在里面?”她声音发抖,却还是咬着牙问了出来。

  咳嗽声停了。

  衣柜里没有任何回应,只有一片死寂。林薇握着台灯的手在发抖,她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了衣柜门——

  衣柜里挂满了她的衣服,没有任何人。

  她把衣服一件一件拿出来,仔细检查衣柜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摸了摸衣柜的后壁——都是实心的木板,没有任何缝隙。

  “到底是怎么回事?”林薇瘫坐在地上,心里又怕又乱。连续两个晚上听到咳嗽声,而且都在凌晨三点,这绝对不是巧合。

  她突然想起中介说的话——“这房子空了快半年了”。为什么好好的房子会空这么久?难道之前的租客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

  林薇拿出手机,找到中介的微信,发了一条消息:“王哥,302之前的租客为什么搬走了?这房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消息发出去后,一直没有回复。直到第二天中午,中介才回了一条语音,语气有些不耐烦:“林小姐,房子能有什么问题?之前的租客是因为工作调动才搬走的。你要是不想租,提前说,押金可退不了。”

  林薇看着这条语音,心里更不安了。中介的回答太敷衍了,根本就是在回避问题。

  她决定自己去查。当天下午,她请假回了一趟老城区,找到了负责这片区域的居委会。居委会里只有一个值班的阿姨,听说林薇住在302,脸色瞬间变了。

  “302啊……”阿姨叹了口气,犹豫了半天,才低声说,“小姑娘,你胆子也太大了,那房子你也敢住?”

  “阿姨,到底怎么回事?”林薇急忙问。

  “之前住302的是一个姓赵的老爷爷,去年冬天走的,走的时候就是凌晨三点多,听说走之前咳了好几天,咳得特别厉害。”阿姨的声音压得更低了,“自从赵爷爷走了以后,那房子就没人敢住了,之前有两个租客,都是住了没几天就搬走了,说晚上能听到咳嗽声……”

  林薇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姓赵的老爷爷?凌晨三点咳嗽?

  难道她听到的,是赵爷爷的声音?

  第二章:诡异的巧合

  从居委会回来后,林薇的心里一直沉甸甸的。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发上的破洞——她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302的租金这么便宜,为什么张奶奶和中介都对房子的事情遮遮掩掩,原来这房子里,真的有“不干净”的东西。

  她想搬走,可刚交了三个月的房租和押金,要是现在走,钱就全打水漂了。她刚毕业没多久,工资不高,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损失。

  “再等等,也许只是巧合呢?”林薇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安慰自己,“也许赵爷爷只是舍不得这里,才会留下点声音,没有恶意的。”

  那天晚上,林薇没有睡在卧室,而是在客厅的沙发上搭了个临时的床。她开着客厅的灯,又把电视机打开,放着无聊的综艺节目,试图用声音掩盖可能出现的咳嗽声。

  可到了凌晨三点,熟悉的“咳……咳咳……”还是准时响起。

  这一次,咳嗽声不是从衣柜里传来的,而是从阳台的方向。林薇猛地抬头,看向阳台——阳台门是关着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可她总觉得,窗帘后面好像站着一个人,正透过布料,静静地看着她。

  她不敢动,也不敢出声,只能死死地盯着窗帘。咳嗽声持续了大概一分钟,然后突然停了。紧接着,阳台门“吱呀”一声,缓缓开了一条缝。

  林薇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她抓起身边的抱枕,紧紧抱在怀里,身体不停地发抖。她想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想跑,却像被钉在了沙发上,动弹不得。

  阳台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反复了好几次,就像有人在试探着要不要进来。过了大概十分钟,阳台门终于停在了半开的位置,再也没有动静。

  林薇就这样僵在沙发上,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她第一时间冲到阳台,检查阳台门的锁——锁是好的,没有被撬动的痕迹。阳台的地板上,除了她昨天晒的衣服,什么都没有。

  “一定是风,是风吹动了阳台门。”林薇强迫自己相信这个理由,可心里的恐惧却越来越深。

  接下来的几天,咳嗽声每天都会在凌晨三点准时响起,而且每次传来的方向都不一样——有时在卧室,有时在客厅,有时在卫生间,甚至有一次,林薇感觉咳嗽声就在她的耳边,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脸颊,带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

  她开始失眠,精神越来越差,上班时总是走神,好几次差点出错。同事们都看出了她的不对劲,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她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不能告诉别人,她租的房子里有个“幽灵”在凌晨三点咳嗽吧?

  这天晚上,林薇实在受不了了,她决定去找张奶奶问问清楚。她知道张奶奶住在301,和302只有一墙之隔,肯定知道更多关于赵爷爷的事情。

  她敲了敲301的门,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一条缝,张奶奶探出头,看到是林薇,脸色有些不情愿:“小姑娘,这么晚了,有事吗?”

  “张奶奶,我想问问您,关于之前住302的赵爷爷……”林薇的话还没说完,张奶奶就急忙打断了她:“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说完,就要关门。

  林薇急忙用手挡住门:“张奶奶,您别骗我了,我已经从居委会知道了,赵爷爷是去年冬天在302走的,而且走之前咳了好几天。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他的咳嗽声,我快被逼疯了,您就告诉我,赵爷爷是不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啊?”

  张奶奶看着林薇通红的眼睛,脸上的表情软了下来,她叹了口气,打开门,让林薇进了屋。

  301的装修很简单,客厅里摆着一个老式的红木柜,上面放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爷爷,看起来很慈祥。

  “这就是赵爷爷。”张奶奶指着照片,声音有些哽咽,“他是个好人啊,一辈子没结过婚,无儿无女,就一个人住在302。去年冬天,他得了重感冒,咳得特别厉害,我让他去医院,他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折腾,结果……结果就这么走了。”

  “那他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有没有提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林薇急忙问。

  张奶奶想了想,说:“他走的前一天,还跟我念叨,说他有一个木箱,里面装着他年轻时的一些东西,本来想留给一个人,可那个人一直没来取。他还说,那个木箱就放在302的次卧里,让我帮忙看着点,别让人给扔了。”

  “次卧的木箱?”林薇心里一动,她之前收拾房子的时候,确实看到次卧里堆着几个纸箱,当时以为是房东的东西,就没在意。难道赵爷爷说的木箱,就在那些纸箱里?

  “是啊,就是一个红色的木箱,上面有个铜锁。”张奶奶点了点头,“赵爷爷走了以后,房东来收拾房子,我跟他说过那个木箱,让他别扔,可他说那些都是没用的旧东西,不知道给弄到哪里去了。”

  林薇谢过张奶奶,回到了302。她直奔次卧,把堆在里面的纸箱一个个打开——里面装的都是些旧衣服、旧报纸,还有一些破损的家具零件,根本没有张奶奶说的红色木箱。

  “难道被房东扔了?”林薇皱起眉头,心里有些失落。她本来以为,找到木箱,就能知道赵爷爷的心愿,也许满足了他的心愿,咳嗽声就会消失了。

  就在她准备把纸箱放回原位时,手指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在最下面的一个纸箱里,压着一个红色的木箱,上面确实有一个铜锁,锁上已经生锈了,木箱的表面也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找到了!”林薇兴奋地把木箱抱了出来,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她仔细打量着木箱,试图找到打开铜锁的方法,可锁锈得太厉害,根本打不开。

  她想找个工具把锁撬开,可刚站起来,就听到“咳……咳咳……”的咳嗽声响起——又是凌晨三点。

  这一次,咳嗽声是从木箱里传来的!

  林薇吓得后退了一步,眼睛死死地盯着木箱。木箱静静地放在桌子上,没有任何动静,可咳嗽声却清晰地从里面传出来,带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和之前听到的一模一样。

  “赵爷爷,是您吗?”林薇鼓起勇气,对着木箱问,“您是不是想让我打开这个木箱?”

  咳嗽声停了。

  过了几秒钟,木箱上的铜锁“咔哒”一声,自己开了。

  林薇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她慢慢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里面铺着一层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还有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的男女,男的穿着中山装,正是赵爷爷年轻时的样子,女的穿着旗袍,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得很灿烂。笔记本的封面上写着两个字:“念安”。

  林薇翻开笔记本,里面是赵爷爷的字迹,娟秀而有力。日记的内容大多是关于他和照片上那个叫“念安”的女人的故事——他们是在年轻时认识的,彼此相爱,约定好要结婚,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念安被迫离开了这座城市,临走前,她对赵爷爷说,一定会回来找他。

  赵爷爷就这样等了一年又一年,从年轻等到年老,却再也没有等到念安的消息。日记的最后一篇,写于去年冬天,字迹有些潦草,看得出来赵爷爷当时的身体很虚弱:“念安,我快不行了,我还是没等到你。我把我们的照片和日记放在木箱里,如果你回来找我,看到这些,就知道我一直在等你……咳……咳咳……”

  日记的后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还有一个名字——“苏念安”。

  林薇看着日记和照片,眼眶湿润了。她终于明白,赵爷爷的咳嗽声,不是因为有恶意,而是因为他还在等念安,他想让有人找到这个木箱,把他的思念带给念安。

  可念安现在在哪里呢?她还活着吗?那个地址,现在还有人住吗?

  林薇看着纸条上的地址,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帮赵爷爷找到念安,完成他未了的心愿。

  第三章:寻找念安

  纸条上的地址在市中心的一个老小区,距离林薇住的地方不算太远,坐公交车大概四十分钟就能到。第二天一早,林薇就按照地址找了过去。

  老小区和林薇住的居民楼很像,都是几十年前的建筑,墙皮脱落,楼道狭窄。纸条上的地址是3栋2单元401室,林薇顺着楼梯往上走,心里既期待又紧张——她不知道念安是否还住在那里,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念安解释这一切。

  她敲了敲401的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穿着围裙的中年女人探出头,疑惑地看着林薇:“你好,请问你找谁?”

  “您好,我找苏念安女士。”林薇急忙说。

  中年女人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你找我妈妈啊?她去年秋天就去世了。”

  林薇的心里“咯噔”一下,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去……去世了?”

  “是啊,妈妈走的时候八十七岁,算是喜丧了。”中年女人打开门,让林薇进了屋,“你是妈妈的朋友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

  “我不是她的朋友,我是……”林薇犹豫了一下,还是把302的事情和赵爷爷的日记、照片都告诉了中年女人。

  中年女人叫苏敏,是苏念安的女儿。听完林薇的话,苏敏的眼睛红了,她从卧室里拿出一个旧木盒,打开后,里面也放着一张和赵爷爷木箱里一模一样的黑白照片,还有几封泛黄的信件。

  “我妈妈年轻的时候,经常跟我提起一个姓赵的叔叔,说他们是青梅竹马,本来要结婚的,可当时我外公不同意,非要让妈妈嫁给我爸爸,还把妈妈带到了外地。”苏敏拿起照片,声音哽咽,“妈妈这辈子都在惦记他,她总说,对不起赵叔叔,没能遵守约定。她去年生病的时候,还跟我说,想回老城区看看,找找赵叔叔,可那时候她身体已经不行了……”

  林薇看着苏敏手里的信件,上面的落款都是“念安”,收信人是“老赵”,但这些信都没有寄出去,信封上连地址都没有。

  “赵爷爷也等了念安女士一辈子,他直到去世前,还在惦记着她。”林薇把赵爷爷的日记和照片递给苏敏,“这是他留给念安女士的东西,我想,他肯定希望念安女士能看到。”

  苏敏接过日记和照片,翻了几页,眼泪就掉了下来:“没想到,赵叔叔竟然等了妈妈这么久……他们两个人,这辈子都在互相惦记,却没能见上一面,太可惜了。”

  林薇看着苏敏,心里也很不好受。她原本以为,找到念安,就能完成赵爷爷的心愿,可没想到,念安已经不在了。那赵爷爷的咳嗽声,是不是还会继续在凌晨三点响起?

  “林小姐,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也谢谢你把这些东西带给我。”苏敏擦干眼泪,看着林薇,“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赵叔叔,给他烧柱香,告诉他,妈妈也一直惦记着他,他们的约定,妈妈从来没忘。”

  当天下午,苏敏买了纸钱、香烛,和林薇一起回了老城区的居民楼。她们在302的客厅里摆了一个简单的灵位,把赵爷爷和苏念安的照片放在一起,又点燃了香烛和纸钱。

  “赵叔叔,我是念安的女儿苏敏,我来看您了。”苏敏对着灵位鞠躬,“我妈妈去年已经走了,她走之前还在惦记您,她对不起您,让您等了一辈子。现在,你们终于可以见面了,希望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好好的,不要再有遗憾了。”

  林薇也对着灵位鞠了一躬:“赵爷爷,您的心愿,我已经尽力了,念安女士也一直惦记着您,你们就安心吧。”

  就在这时,客厅里突然刮起一阵微风,桌上的香烛火苗晃了晃,然后稳稳地燃烧着,没有一点风再吹动。林薇和苏敏对视一眼,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那天晚上,林薇回到302,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凌晨三点还会不会听到咳嗽声。她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被闹钟吵醒。

  她拿起手机一看,已经早上七点了——她竟然一觉睡到了天亮,没有听到任何咳嗽声!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每天晚上都能睡得很安稳,凌晨三点的咳嗽声再也没有响起过。302室里的霉味好像也消失了,空气变得清新了很多,连窗外的树枝“沙沙”声,都觉得比以前好听了。

  林薇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可她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第四章:陌生的敲门声

  那天晚上,林薇加班到很晚,回到302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她洗漱完,刚准备睡觉,就听到门外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

  “谁啊?”林薇疑惑地问,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门外没有回应,敲门声也停了。

  林薇以为是邻居敲错门了,就没在意,继续收拾东西。可没过几分钟,敲门声又响了起来,“咚咚咚”,还是和刚才一样,不轻不重,节奏均匀。

  “到底是谁啊?”林薇有些不耐烦了,她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往外看——门外空无一人,只有楼道里的昏暗灯光。

  “奇怪,难道是幻听?”林薇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还是没人。

  她打开门,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楼梯口的窗户被风吹得“吱呀”响。她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任何人,地上也没有任何东西。

  “可能是风把什么东西吹到门上了吧。”林薇自言自语,关上了门,还特意反锁了。

  可刚回到卧室,敲门声又响了起来,“咚咚咚”,比刚才更响了,像是有人用拳头在砸门。

  林薇的心跳加快了,她再次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往外看——还是没人。

  “谁在恶作剧?”林薇对着门外喊了一声,“别装神弄鬼的,快出来!”

  门外没有任何回应,敲门声也停了。

  林薇站在门口,心里有些发怵。她想起了赵爷爷的咳嗽声,难道是还有其他“东西”在这栋楼里?

  她不敢再开门,回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耳朵却时刻警惕着门外的动静。可直到天亮,敲门声都没有再响起。

  第二天早上,林薇出门的时候,特意看了看对面301的门,张奶奶正好也开门出来。

  “张奶奶,你昨晚有没有听到敲门声啊?”林薇问。

  张奶奶愣了一下,随即脸色变了:“你也听到了?”

  “您也听到了?”林薇惊讶地看着张奶奶。

  “是啊,昨晚快十二点的时候,我听到有人在敲你的门,敲了好几次,我还以为是你朋友来了,想开门看看,可走到门口,敲门声就停了,我透过猫眼一看,没人。”张奶奶压低声音,“这栋楼里,除了你和我,还有住在401的李大爷,其他的房子都空着,李大爷耳朵不好,晚上睡得早,不可能这么晚敲门。”

  林薇心里更害怕了:“那会是谁啊?难道是……”

  “你别瞎想,可能是外面的人走错楼了。”张奶奶安慰林薇,可她的眼神却有些闪躲,显然也在担心。

  那天晚上,林薇特意把门窗都锁得紧紧的,还在门口放了一个塑料盆,里面装了一些石子——只要有人敲门,石子就会发出声音。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着灯,不敢睡觉。

  到了十一点多,敲门声果然又响了起来,“咚咚咚”,和昨晚一样。

  林薇屏住呼吸,透过猫眼往外看——还是没人。

  她鼓起勇气,打开门,快速地往外看了一眼,还是没人。可就在她准备关门的时候,她看到楼梯口的墙角下,放着一个红色的布包。

  林薇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捡起了布包。布包很轻,里面好像装着什么东西。她回到屋里,关上门,打开了布包——里面放着一个银镯子,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的字迹很潦草,像是用左手写的:“302的姑娘,这个银镯子是我妈妈的,她去年去世了,我在整理她的东西时发现了这个镯子,还有一张地址,就是这栋楼的302。我妈妈说,这个镯子是她年轻时一个姓赵的朋友送的,让她一定要还给姓赵的朋友。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里,可302一直没人住,直到你搬来。我不敢当面给你,只能晚上把镯子放在门口,希望你能把镯子还给姓赵的朋友。”

  林薇看着手里的银镯子,心里一动——这个银镯子,她在赵爷爷的日记里看到过,赵爷爷写过,他在念安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个银镯子,上面刻着“念安”两个字。

  她拿起银镯子,仔细一看,内侧果然刻着“念安”两个字。

  难道送镯子的人,是苏念安的其他亲人?

  林薇看着纸条上没有署名,也没有联系方式,不知道该怎么联系送镯子的人。她只能把银镯子收起来,想着明天再问问苏敏,看看她知不知道这件事。

  第二天,林薇给苏敏打了电话,把银镯子和纸条的事情告诉了她。苏敏说,她不知道有这个银镯子,也不知道还有其他亲人知道赵爷爷和妈妈的事情。

  “可能是我妈妈的远房亲戚吧,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有几个远房表妹,后来就断了联系。”苏敏说,“林小姐,你要是再看到送镯子的人,能不能帮我问问她的联系方式?我想谢谢她,也想知道更多关于我妈妈年轻时候的事情。”

  林薇答应了苏敏。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晚上都在门口等着,希望能看到送镯子的人,可送镯子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敲门声也没有再响起。

  直到第五天晚上,林薇又听到了敲门声,这次的敲门声很轻,像是有人用手指在轻轻敲门。

  林薇快速地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往外看——门外站着一个老太太,头发花白,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手里拿着一个布包。

  “请问,你是送银镯子的人吗?”林薇打开门,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是啊,姑娘,我是。我叫王秀兰,是念安的表妹。”

  第五章:镯子的秘密

  王秀兰今年七十九岁,住在老城区的另一个小区。她告诉林薇,苏念安是她的表姐,她们小时候关系很好。当年苏念安被迫嫁给苏敏的爸爸,离开老城区后,还和她联系过几次,后来因为苏敏的外公不让,就断了联系。

  “去年表姐去世前,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她有个银镯子,是一个姓赵的朋友送的,让我一定要把镯子还给那个姓赵的朋友。”王秀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喝了口热水,“表姐还说,那个姓赵的朋友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楼302,让我找到他,把镯子给他,跟他说,她对不起他,让他别再等了。”

  “可赵爷爷去年冬天也去世了,他就住在302。”林薇说。

  王秀兰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没想到,老赵也走了……他们两个人,这辈子真是苦啊。”

  “王奶奶,您知道这个银镯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林薇看着王秀兰,“赵爷爷的日记里写过,这个镯子是他送给念安女士的生日礼物,可我总觉得,这个镯子好像还有其他秘密。”

  王秀兰点了点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旧账本,翻开后,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画着一个镯子的图案,图案下面写着几行字:“银镯子,内刻‘念安’,藏有信物,待有缘人,归还赵家。”

  “这是当年表姐交给我的,她说这个镯子里面藏着一个信物,是老赵当年给她的定情信物,可她一直没打开过,也不知道信物是什么。”王秀兰指着镯子,“表姐说,只有赵家的人,才能打开这个镯子,其他人就算拿到了,也打不开。”

  林薇拿起银镯子,仔细看了看,镯子的接口处很严密,看不出有任何缝隙,也没有任何机关。她试着掰了掰镯子,镯子很硬,根本掰不动。

  “赵爷爷没有亲人,他无儿无女,这辈子就一个人。”林薇说,“那这个镯子,岂不是永远都打不开了?”

  王秀兰摇了摇头:“表姐说,只要把镯子放在老赵的灵位前,等到月圆之夜,镯子自己就会打开。”

  林薇看了看日历,后天就是月圆之夜。她决定,等到月圆之夜,把镯子放在赵爷爷的灵位前,看看能不能打开镯子,找到里面的信物。

  后天晚上,林薇买了水果、香烛,又把苏敏也叫了过来。她们在302的客厅里摆好赵爷爷和苏念安的灵位,把银镯子放在灵位前的桌子上,然后点燃了香烛。

  月亮慢慢升到了天空中央,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客厅里,也照在银镯子上。

  就在这时,银镯子突然发出了一道微弱的光芒,光芒越来越亮,然后“咔哒”一声,镯子的接口处竟然自己打开了,里面掉出一个小小的纸团。

  林薇和苏敏、王秀兰都惊讶地看着纸团,林薇小心翼翼地拿起纸团,打开后,里面是一张很小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念安,等我,此生不渝。——老赵”

  纸条的背面,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爱心,爱心里面写着“赵”和“苏”两个字。

  “这就是当年老赵给表姐的定情信物啊。”王秀兰看着纸条,眼泪掉了下来,“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个信物还在……”

  苏敏拿起纸条,仔细看了看,然后对着灵位鞠躬:“爸,妈,赵叔叔,你们放心吧,你们的信物找到了,你们的约定,也终于实现了。你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定要好好的,不要再有遗憾了。”

  林薇看着灵位前的香烛,火苗稳稳地燃烧着,没有一点晃动。她突然觉得,客厅里好像变得很温暖,之前那种阴冷的感觉,彻底消失了。

  那天晚上,林薇、苏敏和王秀兰聊了很久,聊了很多关于赵爷爷和苏念安年轻时的事情。王秀兰还告诉她们,苏念安当年离开老城区后,偷偷跑回来过一次,想找赵爷爷,可那时候赵爷爷正好去外地打工了,她没找到,只能又回去了。

  “要是那时候他们能见面,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王秀兰叹了口气。

  “是啊,不过现在也不晚,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终于可以见面了。”林薇说。

  从那以后,302室再也没有发生过奇怪的事情,凌晨三点的咳嗽声没有了,陌生的敲门声也没有了。林薇在302住得很安稳,她把赵爷爷的日记和苏念安的信件都整理好,放在了一个木盒里,珍藏了起来。

  她还经常和苏敏、王秀兰联系,她们偶尔会一起回老城区的居民楼,看看302,给赵爷爷和苏念安烧柱香,聊聊家常。

  有时候,林薇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月亮,想起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她觉得,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即使隔着时间和距离,即使错过了一辈子,也依然能在心里惦记着对方,这份感情,永远都不会消失。

  而那个银镯子,林薇把它放在了赵爷爷和苏念安的灵位前,她想,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应该永远陪伴着他们。

  第六章:新的邻居

  半年后,302室对面的301室,张奶奶因为身体不好,被儿子接去了外地养老。301室空了没多久,就来了一个新邻居,是一个叫陈默的年轻男人,看起来二十四五岁,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听说在附近的一家书店工作。

  陈默搬来的那天,林薇正好休息,看到他一个人搬着行李箱,还提着几个大纸箱,就主动上去帮忙。

  “谢谢你啊,林小姐。”陈默笑着对林薇说,“我叫陈默,以后就是邻居了,还请多多关照。”

  “不客气,我叫林薇,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林薇说。

  陈默搬来后,和林薇的关系处得不错。他知道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