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旧屋的第一枚脚印
林薇把最后一个纸箱推到墙角时,额头已经渗满了细密的汗珠。窗外的天色渐渐沉了下来,老城区的梧桐树影在暮色里拉得很长,像一道道黑色的藤蔓,缠在斑驳的砖墙上。这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居民楼,楼道里还残留着潮湿的霉味和老木头的腐朽气息,踩在木质楼梯上,每一步都伴随着“吱呀”的呻吟,像是不堪重负的叹息。
“终于收拾完了。”林薇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环顾着这个刚租下的两居室。房子不算大,墙壁有些发黄,墙角甚至能看到细微的裂纹,但胜在格局方正,而且租金便宜——这对刚辞职做自由插画师的林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房东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姓赵,签合同时反复叮嘱她“晚上早点锁门”“别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语气里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凝重,当时林薇只当是老人操心多,没往心里去。
简单煮了碗泡面当晚餐,林薇坐在窗边的书桌前,打开了电脑。书桌正对着一扇老式推拉窗,窗外是一小块狭窄的阳台,阳台边缘围着半人高的水泥护栏。因为长时间没人住,窗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阳光斜照时,能清晰地看到灰尘在空气里浮动的轨迹。林薇随手拿起桌边的纸巾,想把窗台擦干净,手指刚碰到灰尘,却突然顿住了。
在窗台靠近护栏的位置,积灰上赫然印着一枚小小的脚印。
那脚印实在太小了,比林薇的手掌心还要小一圈,看起来像是三四岁孩童留下的。脚印的轮廓很清晰,五个小小的趾印微微分开,鞋底的纹路模糊不清,像是赤脚踩上去的。林薇皱了皱眉,心里泛起一丝疑惑:她今天搬进来时,明明仔细擦过窗台,虽然没擦得一尘不染,但绝对没有这样的脚印。而且这房子空置了大半年,赵老太说过,期间除了她自己,没人进来过。
难道是赵老太白天过来过?可签合同时老太太说,钥匙只给了她一把。林薇站起身,走到窗边,俯身仔细观察那枚脚印。灰尘很薄,脚印却嵌得很实,不像是风吹过来的杂物蹭出来的痕迹,倒像是有人真的踩在上面,用力压出的形状。她伸手摸了摸脚印边缘的灰尘,还是干燥的,不像是刚留下的,但也绝不是放了很久的样子。
“可能是之前租客的孩子留下的吧。”林薇试图给自己找个合理的解释。她拿起纸巾,顺着脚印的边缘擦了擦,那枚小小的脚印很快就消失在湿润的纸巾下,只留下一片被擦得发亮的窗台。她把纸巾扔进垃圾桶,心里那点疑惑很快被疲惫冲淡,只当是自己太过敏感。
夜里十一点多,林薇洗漱完准备睡觉。卧室的窗户也对着阳台,和书房的窗户并排挨着。她习惯性地走到窗边,想拉上窗帘,目光无意间扫过窗台——那层刚被擦干净的窗台,不知何时又积了一层薄薄的灰,而在和书房窗台相同的位置,一枚一模一样的小脚印,正静静地印在那里。
这一次,林薇的心跳骤然加快。
她几乎是冲到窗边,手指颤抖着抚过那枚脚印。灰尘依旧干燥,脚印的形状和书房里的那枚毫无二致,甚至连趾印分开的角度都一模一样。林薇猛地转头看向阳台,阳台的门是锁着的,锁扣上还挂着她早上挂上去的平安符——那是妈妈临走时塞给她的,说能辟邪。阳台的地面上也积着灰,除了她白天搬东西时留下的脚印,再也没有其他痕迹。
“不可能……”林薇喃喃自语,后背已经渗出了冷汗。她明明擦干净了两个窗台,而且从晚上七点到现在,她一直待在房间里,除了去卫生间,根本没离开过视线。阳台的门是从里面锁死的,窗户也是关着的,就算有人想进来,也不可能不留痕迹地在两个窗台上留下一模一样的小脚印。
难道是幻觉?林薇用力眨了眨眼,再看向窗台时,那枚小脚印依旧清晰。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拿起纸巾,把卧室窗台上的脚印擦掉。这一次,她特意用湿抹布把两个窗台都仔细擦了一遍,直到窗台上看不到一丝灰尘,才重重地拉上窗帘,后背抵着冰冷的墙壁,大口喘着气。
那天晚上,林薇睡得很不安稳。半梦半醒间,总觉得有细碎的脚步声在阳台上响起,像是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来回踱步。她好几次猛地睁开眼,侧耳倾听,却只听到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楼道里偶尔传来的老式挂钟的“滴答”声。
第二天一早,林薇是被阳光刺醒的。她几乎是立刻从床上弹起来,冲到窗边,猛地拉开窗帘——两个窗台上,又积了一层薄灰,而在昨天那两个位置,两枚小小的脚印,像两朵诡异的花,静静地绽放在灰尘里。
这一次,林薇再也无法说服自己是“巧合”或“幻觉”了。她盯着那两枚脚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她拿出手机,翻出赵老太的电话,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不敢按下——她该怎么说?说自己租的房子里,每天早上都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小脚印?老太太会不会以为她精神有问题?
犹豫了很久,林薇还是放下了手机。她决定先自己调查一下,也许是房子的结构有问题,比如通风口或者水管缝隙,让灰尘堆积的速度不一样,形成了类似脚印的痕迹?她搬来一张椅子,踩在上面仔细检查窗台的边缘。窗台是水泥浇筑的,边缘很平整,没有任何缝隙,通风口在天花板的角落,离窗台还有一米多远,根本不可能影响到这里的灰尘。
就在林薇弯腰查看窗台底部时,手指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她疑惑地伸手摸了摸,从窗台和墙壁的缝隙里,抠出了一枚小小的、生锈的铁皮玩具车。那玩具车只有拇指大小,车身是红色的,因为生锈,颜色已经变得暗淡,车轮也早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车架。
林薇拿着玩具车,心里泛起一股奇怪的感觉。这玩具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像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她把玩具车放在书桌上,盯着它看了很久,突然想起赵老太签合同时说的话:“这房子以前住过一对夫妻,还有个小娃娃,后来他们搬走了,就一直空着。”
小娃娃?林薇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台上的脚印。难道……这脚印和那个“小娃娃”有关?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林薇强行压了下去。她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从不相信鬼神之说。可那三枚一模一样的小脚印,和这枚突然出现的旧玩具车,像一根根细针,扎破了她的笃定。
那天下午,林薇没有画画,而是拿着玩具车,去了楼下的居委会。居委会里只有一个值班的阿姨,姓刘,听说林薇是刚搬来的住户,热情地给她倒了杯水。当林薇拿出玩具车,问起以前住在她家那套房子里的住户时,刘阿姨脸上的笑容突然淡了下去。
“你说的是陈家吧?”刘阿姨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一丝惋惜,“那家人搬走快十年了。男的叫陈建军,女的叫李娟,还有个儿子叫陈乐乐,搬走的时候才四岁。”
“他们为什么搬走啊?”林薇追问。
“唉,说来可怜。”刘阿姨压低了声音,“乐乐那孩子,身体不太好,总生病。有一天晚上,家里没人,孩子自己爬到阳台上玩,不小心从楼上掉下去了……虽然保住了命,但腿摔断了,还受了惊吓,后来那对夫妻就带着孩子搬走了,说是换个环境对孩子好。”
林薇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玩具车几乎要握不住。从楼上掉下去?她住的是三楼,虽然不高,但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足够造成严重的伤害。她看着手里的玩具车,突然想到了什么:“阿姨,那孩子是不是
林薇把最后一个纸箱推到墙角时,额头已经渗满了细密的汗珠。窗外的天色渐渐沉了下来,老城区的梧桐树影在暮色里拉得很长,像一道道黑色的藤蔓,缠在斑驳的砖墙上。这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居民楼,楼道里还残留着潮湿的霉味和老木头的腐朽气息,踩在木质楼梯上,每一步都伴随着“吱呀”的呻吟,像是不堪重负的叹息。
“终于收拾完了。”林薇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环顾着这个刚租下的两居室。房子不算大,墙壁有些发黄,墙角甚至能看到细微的裂纹,但胜在格局方正,而且租金便宜——这对刚辞职做自由插画师的林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房东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姓赵,签合同时反复叮嘱她“晚上早点锁门”“别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语气里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凝重,当时林薇只当是老人操心多,没往心里去。
简单煮了碗泡面当晚餐,林薇坐在窗边的书桌前,打开了电脑。书桌正对着一扇老式推拉窗,窗外是一小块狭窄的阳台,阳台边缘围着半人高的水泥护栏。因为长时间没人住,窗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阳光斜照时,能清晰地看到灰尘在空气里浮动的轨迹。林薇随手拿起桌边的纸巾,想把窗台擦干净,手指刚碰到灰尘,却突然顿住了。
在窗台靠近护栏的位置,积灰上赫然印着一枚小小的脚印。
那脚印实在太小了,比林薇的手掌心还要小一圈,看起来像是三四岁孩童留下的。脚印的轮廓很清晰,五个小小的趾印微微分开,鞋底的纹路模糊不清,像是赤脚踩上去的。林薇皱了皱眉,心里泛起一丝疑惑:她今天搬进来时,明明仔细擦过窗台,虽然没擦得一尘不染,但绝对没有这样的脚印。而且这房子空置了大半年,赵老太说过,期间除了她自己,没人进来过。
难道是赵老太白天过来过?可签合同时老太太说,钥匙只给了她一把。林薇站起身,走到窗边,俯身仔细观察那枚脚印。灰尘很薄,脚印却嵌得很实,不像是风吹过来的杂物蹭出来的痕迹,倒像是有人真的踩在上面,用力压出的形状。她伸手摸了摸脚印边缘的灰尘,还是干燥的,不像是刚留下的,但也绝不是放了很久的样子。
“可能是之前租客的孩子留下的吧。”林薇试图给自己找个合理的解释。她拿起纸巾,顺着脚印的边缘擦了擦,那枚小小的脚印很快就消失在湿润的纸巾下,只留下一片被擦得发亮的窗台。她把纸巾扔进垃圾桶,心里那点疑惑很快被疲惫冲淡,只当是自己太过敏感。
夜里十一点多,林薇洗漱完准备睡觉。卧室的窗户也对着阳台,和书房的窗户并排挨着。她习惯性地走到窗边,想拉上窗帘,目光无意间扫过窗台——那层刚被擦干净的窗台,不知何时又积了一层薄薄的灰,而在和书房窗台相同的位置,一枚一模一样的小脚印,正静静地印在那里。
这一次,林薇的心跳骤然加快。
她几乎是冲到窗边,手指颤抖着抚过那枚脚印。灰尘依旧干燥,脚印的形状和书房里的那枚毫无二致,甚至连趾印分开的角度都一模一样。林薇猛地转头看向阳台,阳台的门是锁着的,锁扣上还挂着她早上挂上去的平安符——那是妈妈临走时塞给她的,说能辟邪。阳台的地面上也积着灰,除了她白天搬东西时留下的脚印,再也没有其他痕迹。
“不可能……”林薇喃喃自语,后背已经渗出了冷汗。她明明擦干净了两个窗台,而且从晚上七点到现在,她一直待在房间里,除了去卫生间,根本没离开过视线。阳台的门是从里面锁死的,窗户也是关着的,就算有人想进来,也不可能不留痕迹地在两个窗台上留下一模一样的小脚印。
难道是幻觉?林薇用力眨了眨眼,再看向窗台时,那枚小脚印依旧清晰。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拿起纸巾,把卧室窗台上的脚印擦掉。这一次,她特意用湿抹布把两个窗台都仔细擦了一遍,直到窗台上看不到一丝灰尘,才重重地拉上窗帘,后背抵着冰冷的墙壁,大口喘着气。
那天晚上,林薇睡得很不安稳。半梦半醒间,总觉得有细碎的脚步声在阳台上响起,像是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来回踱步。她好几次猛地睁开眼,侧耳倾听,却只听到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楼道里偶尔传来的老式挂钟的“滴答”声。
第二天一早,林薇是被阳光刺醒的。她几乎是立刻从床上弹起来,冲到窗边,猛地拉开窗帘——两个窗台上,又积了一层薄灰,而在昨天那两个位置,两枚小小的脚印,像两朵诡异的花,静静地绽放在灰尘里。
这一次,林薇再也无法说服自己是“巧合”或“幻觉”了。她盯着那两枚脚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她拿出手机,翻出赵老太的电话,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不敢按下——她该怎么说?说自己租的房子里,每天早上都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小脚印?老太太会不会以为她精神有问题?
犹豫了很久,林薇还是放下了手机。她决定先自己调查一下,也许是房子的结构有问题,比如通风口或者水管缝隙,让灰尘堆积的速度不一样,形成了类似脚印的痕迹?她搬来一张椅子,踩在上面仔细检查窗台的边缘。窗台是水泥浇筑的,边缘很平整,没有任何缝隙,通风口在天花板的角落,离窗台还有一米多远,根本不可能影响到这里的灰尘。
就在林薇弯腰查看窗台底部时,手指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她疑惑地伸手摸了摸,从窗台和墙壁的缝隙里,抠出了一枚小小的、生锈的铁皮玩具车。那玩具车只有拇指大小,车身是红色的,因为生锈,颜色已经变得暗淡,车轮也早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车架。
林薇拿着玩具车,心里泛起一股奇怪的感觉。这玩具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像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她把玩具车放在书桌上,盯着它看了很久,突然想起赵老太签合同时说的话:“这房子以前住过一对夫妻,还有个小娃娃,后来他们搬走了,就一直空着。”
小娃娃?林薇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台上的脚印。难道……这脚印和那个“小娃娃”有关?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林薇强行压了下去。她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从不相信鬼神之说。可那三枚一模一样的小脚印,和这枚突然出现的旧玩具车,像一根根细针,扎破了她的笃定。
那天下午,林薇没有画画,而是拿着玩具车,去了楼下的居委会。居委会里只有一个值班的阿姨,姓刘,听说林薇是刚搬来的住户,热情地给她倒了杯水。当林薇拿出玩具车,问起以前住在她家那套房子里的住户时,刘阿姨脸上的笑容突然淡了下去。
“你说的是陈家吧?”刘阿姨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一丝惋惜,“那家人搬走快十年了。男的叫陈建军,女的叫李娟,还有个儿子叫陈乐乐,搬走的时候才四岁。”
“他们为什么搬走啊?”林薇追问。
“唉,说来可怜。”刘阿姨压低了声音,“乐乐那孩子,身体不太好,总生病。有一天晚上,家里没人,孩子自己爬到阳台上玩,不小心从楼上掉下去了……虽然保住了命,但腿摔断了,还受了惊吓,后来那对夫妻就带着孩子搬走了,说是换个环境对孩子好。”
林薇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玩具车几乎要握不住。从楼上掉下去?她住的是三楼,虽然不高,但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足够造成严重的伤害。她看着手里的玩具车,突然想到了什么:“阿姨,那孩子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