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失败的硝烟与焦糊味,尚未在阴冷的矿洞中完全散去,云舒已如最精密的机械,开启了新一轮的征程。她没有因初步的灵感受挫而盲目跃进,反而以惊人的理智,决定回归科研最原始、最枯燥,却也最坚实的路径——系统性的试错与数据积累。天才的灵光或许能照亮方向,但唯有扎实如山的海量数据,才能构筑起通往真理的不可摧毁的壁垒。
她清理出矿洞更深处一片相对干燥的区域,用搜集来的规整石块和相对平整的金属废料,搭建成简易却牢固的置物架。架上分门别类,如同森严的军阵:星辉花粉、能量更内敛的月光苔、具有活性的朝露菌丝……作为“甜蜜”基质的候选;爆裂矿鼠晶核、火蜥蜴毒腺、能量更凝聚的地炎晶碎片……作为“怒火”因子的来源;旁边还有数十种可能作为催化剂、稳定剂或引发未知变化的矿物粉末、植物萃取液。每一样材料旁,都配有以精神力刻印简要说明的石片,标注其来源、处理方式与初步测定的基础能量参数。这,便是她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牢笼中,凭借一己之力构建起的、最具规模的“战略实验室”。
“控制变量,剥离干扰,寻找那唯一的真理交点。”云舒默念着研究的基本法则,眼神冷静如冰。她首先将变量锁定,固定“甜蜜”基质为相对熟悉的星辉花粉,“怒火”因子为爆裂矿鼠晶核,开始系统性地调整配比、混合顺序、环境温度、压力(通过精神力进行微宇宙级别的模拟)、乃至搅拌时精神力涡流的旋转方向与速率。
日子在单调而激烈的循环中飞逝。矿洞内,不再只是死寂,而是频繁上演着一场场短暂、惨烈却又无比珍贵的能量灾难史诗:
配比方案A-7:两者接触瞬间,并未爆炸,却骤然产生大量浓稠刺鼻的黄绿色烟雾,嘶嘶作响,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将她特制的、掺入了金属细粉以增强耐性的石质容器表面,蚀刻得如同被酸雨浸泡千年的废墟。云舒第一时间以精神力屏障隔绝,并小心收集部分烟雾样本,置于透明晶片下,以精神力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配比方案B-3:溶液在混合后第三秒,毫无征兆地凝固,变成一种灰白色、毫无能量波动、结构脆弱的奇异晶体,轻轻一触,便如风中沙塔般坍塌化为一撮无用的粉末。
配比方案C-11:能量波动在接触后,如同被无形的黑洞吞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器皿内只剩下死寂的、颜色浑浊不堪的液体,无论她用何种性质的精神力进行刺激,都如同石沉大海,再无半点反应。
尝试将能量注入速度精确控制到每秒0.51单位:结果却是更为剧烈的爆炸,威力堪比首次,但爆发的频率更高,冲击波将她提前准备好的几个备用器皿都震出蛛网般的裂痕。
冒险进行逆序注入(先引入狂暴的“怒火”,再覆盖温和的“甜蜜”):几乎在两者接触的刹那,就引发了堪比小型灵武师自爆的恐怖能量释放!耀眼的强光与毁灭性能量瞬间充满狭小空间,若非云舒始终处于最高警戒状态,精神力屏障全开,加之这废弃矿洞不知何故异常坚固,恐怕整个实验区域都已坍塌。饶是如此,她也气血翻腾,耳中嗡鸣良久方歇。
每一次失败,她都如同最耐心的史官,详细记录下爆炸的声响分贝、光芒的波长与色温、能量残留的辐射强度与属性、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并辅以简单却精准的精神力测绘,勾勒出能量流溃散时的轨迹图谱。很快,记录用的石板便堆满了角落,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符号和简图,如同一部由失败写就的天书。她整个人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脸颊凹陷,眼下的乌青浓重得如同化不开的墨迹,长时间极限消耗精神力,使得太阳穴时刻承受着针扎般的尖锐胀痛。
这不仅是身体的透支,更是对意志力的残酷熬炼。面对堆积如山的失败数据,她开始尝试将精神力外放,在虚空中构建出复杂的三维参数模型,将每一次试验的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投射到那无形的坐标网格中。无数代表失败的血红色警示点,几乎汇成了一片令人窒息的绝望之海,将寥寥几个代表“短暂稳定”的微弱绿色光点彻底淹没。她能看到几个关键参数——能量强度、属性亲和指数、结构稳定性阈值——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非线性的、扭曲的关联,那曲线的走向如同迷宫中的叹息之壁,她一次次以思维撞击,头破血流,却始终找不到那个能解开一切死结的、“万能”的钥匙。
深夜,又一次融合失败产生的能量乱流,让她五脏六腑都仿佛移位,踉跄着扶住冰冷潮湿的岩壁,压抑不住地剧烈咳嗽起来,喉间的腥甜感愈发清晰。一股深切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无力感与自我怀疑,如同这矿洞中无孔不入的阴冷潮气,悄然渗透、蔓延,试图冻结她的思维与决心。
“值得吗?”一个微弱的、充满诱惑的声音在脑海深处响起,“或许,外界的嘲讽才是真相?这根本就是一条死路,所有的坚持,不过是在为自己构筑一个悲壮的坟墓?这数据的壁垒,并非通往真理的阶梯,而是埋葬希望的坟场?”
这颓废的念头刚如毒草般冒出,便被云舒以强大的意志力连根掐灭。她步履略显虚浮地走到水囊边,拔开塞子,将冰冷的清水直接泼在脸上。刺骨的寒意让她猛地一颤,驱散了片刻的昏沉。然后,她坐下来,拿起一块硬如石块的干粮饼,面无表情,如同完成一项必要程序般,用小刀削下碎屑,一小块一小块地塞进嘴里,机械地咀嚼、吞咽。维持基本的体力,保证大脑这台精密仪器的最低能耗。这是顶尖科研者刻入骨髓的素养——与失败共存,在绝望的废墟上,搜寻任何一丝可能存在的、微弱的荧光。
终于,在又一轮持续长达十个时辰、不眠不休的高强度试验后,精神力几近枯竭的云舒,眼前猛地一黑,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直接晕倒在了冰冷的实验台旁。荧光石那缺乏温度的光芒,静静映照着她苍白如纸、写满极致疲惫的脸庞,长睫在眼下投出浓重的阴影。
她陷入了光怪陆离的梦境深渊。梦中,无数的能量公式像失控的流星般疯狂窜动、碰撞、湮灭;各种失败的现象——腐蚀的浓烟、死寂的晶体、狂暴的爆炸闪光——交替上演,扭曲、旋转,最终汇聚成一个巨大无比、无法理解、更无法挣脱的混沌漩涡,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要将她的意识、她的坚持、她的一切都彻底吞噬、同化。
就在这意识沉沦的最深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矿洞入口那道狭窄的岩石缝隙间,一丝极微弱的、清冷的、代表着外界与希望的晨光,顽强地透了进来,恰好如同舞台的追光,落在了她白天曾用来清洗器皿的、那堆在矿区随处可见、灰扑扑毫不起眼的“吸能苔藓”之上。
梦境中的云舒,无意识地蹙紧了眉头。现实中,她那因过度消耗而微微颤抖的指尖,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当天边第一缕真正的曙光即将撕裂夜幕之时,她猛地惊醒过来!并非因为光线刺激,而是脑海中,那个关于“吸能苔藓”最寻常、最被忽略的特性细节,如同一道撕裂混沌的惊天霹雳,猛地炸响在她的思维核心——它并非单纯地、贪婪地吸收能量,而是以其独特的、高度有序的蜂窝状微观结构,将能量暂时储存、缓冲,再极其缓慢地释放出去……
她瞬间从地上一跃而起,因虚弱而晃动了一下,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爆射出足以刺破一切迷雾的锐利光芒,死死盯住了角落里那堆灰扑扑的、曾经只被视为清洁工具的苔藓!
数据的壁垒,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绝壁,似乎……裂开了一道微不可查,却足以让希望之光涌入的缝隙!
她清理出矿洞更深处一片相对干燥的区域,用搜集来的规整石块和相对平整的金属废料,搭建成简易却牢固的置物架。架上分门别类,如同森严的军阵:星辉花粉、能量更内敛的月光苔、具有活性的朝露菌丝……作为“甜蜜”基质的候选;爆裂矿鼠晶核、火蜥蜴毒腺、能量更凝聚的地炎晶碎片……作为“怒火”因子的来源;旁边还有数十种可能作为催化剂、稳定剂或引发未知变化的矿物粉末、植物萃取液。每一样材料旁,都配有以精神力刻印简要说明的石片,标注其来源、处理方式与初步测定的基础能量参数。这,便是她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牢笼中,凭借一己之力构建起的、最具规模的“战略实验室”。
“控制变量,剥离干扰,寻找那唯一的真理交点。”云舒默念着研究的基本法则,眼神冷静如冰。她首先将变量锁定,固定“甜蜜”基质为相对熟悉的星辉花粉,“怒火”因子为爆裂矿鼠晶核,开始系统性地调整配比、混合顺序、环境温度、压力(通过精神力进行微宇宙级别的模拟)、乃至搅拌时精神力涡流的旋转方向与速率。
日子在单调而激烈的循环中飞逝。矿洞内,不再只是死寂,而是频繁上演着一场场短暂、惨烈却又无比珍贵的能量灾难史诗:
配比方案A-7:两者接触瞬间,并未爆炸,却骤然产生大量浓稠刺鼻的黄绿色烟雾,嘶嘶作响,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将她特制的、掺入了金属细粉以增强耐性的石质容器表面,蚀刻得如同被酸雨浸泡千年的废墟。云舒第一时间以精神力屏障隔绝,并小心收集部分烟雾样本,置于透明晶片下,以精神力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配比方案B-3:溶液在混合后第三秒,毫无征兆地凝固,变成一种灰白色、毫无能量波动、结构脆弱的奇异晶体,轻轻一触,便如风中沙塔般坍塌化为一撮无用的粉末。
配比方案C-11:能量波动在接触后,如同被无形的黑洞吞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器皿内只剩下死寂的、颜色浑浊不堪的液体,无论她用何种性质的精神力进行刺激,都如同石沉大海,再无半点反应。
尝试将能量注入速度精确控制到每秒0.51单位:结果却是更为剧烈的爆炸,威力堪比首次,但爆发的频率更高,冲击波将她提前准备好的几个备用器皿都震出蛛网般的裂痕。
冒险进行逆序注入(先引入狂暴的“怒火”,再覆盖温和的“甜蜜”):几乎在两者接触的刹那,就引发了堪比小型灵武师自爆的恐怖能量释放!耀眼的强光与毁灭性能量瞬间充满狭小空间,若非云舒始终处于最高警戒状态,精神力屏障全开,加之这废弃矿洞不知何故异常坚固,恐怕整个实验区域都已坍塌。饶是如此,她也气血翻腾,耳中嗡鸣良久方歇。
每一次失败,她都如同最耐心的史官,详细记录下爆炸的声响分贝、光芒的波长与色温、能量残留的辐射强度与属性、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并辅以简单却精准的精神力测绘,勾勒出能量流溃散时的轨迹图谱。很快,记录用的石板便堆满了角落,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符号和简图,如同一部由失败写就的天书。她整个人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脸颊凹陷,眼下的乌青浓重得如同化不开的墨迹,长时间极限消耗精神力,使得太阳穴时刻承受着针扎般的尖锐胀痛。
这不仅是身体的透支,更是对意志力的残酷熬炼。面对堆积如山的失败数据,她开始尝试将精神力外放,在虚空中构建出复杂的三维参数模型,将每一次试验的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投射到那无形的坐标网格中。无数代表失败的血红色警示点,几乎汇成了一片令人窒息的绝望之海,将寥寥几个代表“短暂稳定”的微弱绿色光点彻底淹没。她能看到几个关键参数——能量强度、属性亲和指数、结构稳定性阈值——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非线性的、扭曲的关联,那曲线的走向如同迷宫中的叹息之壁,她一次次以思维撞击,头破血流,却始终找不到那个能解开一切死结的、“万能”的钥匙。
深夜,又一次融合失败产生的能量乱流,让她五脏六腑都仿佛移位,踉跄着扶住冰冷潮湿的岩壁,压抑不住地剧烈咳嗽起来,喉间的腥甜感愈发清晰。一股深切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无力感与自我怀疑,如同这矿洞中无孔不入的阴冷潮气,悄然渗透、蔓延,试图冻结她的思维与决心。
“值得吗?”一个微弱的、充满诱惑的声音在脑海深处响起,“或许,外界的嘲讽才是真相?这根本就是一条死路,所有的坚持,不过是在为自己构筑一个悲壮的坟墓?这数据的壁垒,并非通往真理的阶梯,而是埋葬希望的坟场?”
这颓废的念头刚如毒草般冒出,便被云舒以强大的意志力连根掐灭。她步履略显虚浮地走到水囊边,拔开塞子,将冰冷的清水直接泼在脸上。刺骨的寒意让她猛地一颤,驱散了片刻的昏沉。然后,她坐下来,拿起一块硬如石块的干粮饼,面无表情,如同完成一项必要程序般,用小刀削下碎屑,一小块一小块地塞进嘴里,机械地咀嚼、吞咽。维持基本的体力,保证大脑这台精密仪器的最低能耗。这是顶尖科研者刻入骨髓的素养——与失败共存,在绝望的废墟上,搜寻任何一丝可能存在的、微弱的荧光。
终于,在又一轮持续长达十个时辰、不眠不休的高强度试验后,精神力几近枯竭的云舒,眼前猛地一黑,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直接晕倒在了冰冷的实验台旁。荧光石那缺乏温度的光芒,静静映照着她苍白如纸、写满极致疲惫的脸庞,长睫在眼下投出浓重的阴影。
她陷入了光怪陆离的梦境深渊。梦中,无数的能量公式像失控的流星般疯狂窜动、碰撞、湮灭;各种失败的现象——腐蚀的浓烟、死寂的晶体、狂暴的爆炸闪光——交替上演,扭曲、旋转,最终汇聚成一个巨大无比、无法理解、更无法挣脱的混沌漩涡,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要将她的意识、她的坚持、她的一切都彻底吞噬、同化。
就在这意识沉沦的最深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矿洞入口那道狭窄的岩石缝隙间,一丝极微弱的、清冷的、代表着外界与希望的晨光,顽强地透了进来,恰好如同舞台的追光,落在了她白天曾用来清洗器皿的、那堆在矿区随处可见、灰扑扑毫不起眼的“吸能苔藓”之上。
梦境中的云舒,无意识地蹙紧了眉头。现实中,她那因过度消耗而微微颤抖的指尖,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当天边第一缕真正的曙光即将撕裂夜幕之时,她猛地惊醒过来!并非因为光线刺激,而是脑海中,那个关于“吸能苔藓”最寻常、最被忽略的特性细节,如同一道撕裂混沌的惊天霹雳,猛地炸响在她的思维核心——它并非单纯地、贪婪地吸收能量,而是以其独特的、高度有序的蜂窝状微观结构,将能量暂时储存、缓冲,再极其缓慢地释放出去……
她瞬间从地上一跃而起,因虚弱而晃动了一下,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爆射出足以刺破一切迷雾的锐利光芒,死死盯住了角落里那堆灰扑扑的、曾经只被视为清洁工具的苔藓!
数据的壁垒,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绝壁,似乎……裂开了一道微不可查,却足以让希望之光涌入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