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余烬未冷,暗流再涌-《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合作社门前,“非遗保护示范单位”的牌匾在初秋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红绸尚未完全褪色,像一团凝固的喜悦,悬在门楣之上。院内,绣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轻松,针尖在绷架上穿梭,发出细碎而安心的沙沙声。姜芸站在牌匾下,指尖轻轻拂过那几个烫金大字,冰凉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却未能驱散心底那丝挥之不去的警惕。山崎雄一离开时那句低沉的“我们在巴黎见”,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她心头。

  “芸姐,你看!”林晓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她举着手机快步走来,屏幕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的截图,一则简短的新闻赫然在目:“中国苏绣非遗保护实践获国际认可,‘版权区块链绣品溯源系统’成典范。”配图正是合作社挂牌仪式的照片,姜芸站在牌匾旁,眼神坚定。

  “好事。”姜芸点点头,目光却掠过林晓的肩膀,望向合作社大门外。街道对面,一个戴着鸭舌帽的身影一闪而过,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那人手中似乎举着一个小型设备,镜头正对着合作社的方向。姜芸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怎么了?”林晓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看到空荡荡的街角。

  “没什么。”姜芸收回视线,压下心头的不安,“玛利亚老师那本《国际非遗保护公约》你研究得怎么样了?特别是关于非遗名称权和跨境保护的条款。”

  “正要说呢!”林晓的眼睛亮起来,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我仔细对比了公约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里面明确提到,‘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歪曲、贬损和不当利用’,尤其是‘防止其被用于商业目的而损害相关社区的利益’。山崎合同里那个模糊的‘独家使用苏绣技艺’,明显踩了这条红线!还有,公约鼓励成员国建立‘防止非法转让和非法占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我们的溯源系统,简直就是为这个量身定做的!”

  她越说越激动,圆框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且,芸姐,你发现没有?公约里特别强调‘相关社区’在保护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合作社,就是苏绣技艺最核心的‘相关社区’!这次能赢,不仅靠法律条文,更靠我们所有人的坚持和团结!”

  姜芸看着林晓,少女脸上那份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正义的执着,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伸手,轻轻拍了拍林晓的肩膀:“晓晓,你做得很好。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未来守护苏绣最坚实的盾牌。记住,法律条文是死的,但人心和传承是活的。只要我们这根弦不松,谁也别想轻易撼动苏绣的根基。”

  正说着,院门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是刘翠花。她低着头,缩着肩膀,像一片被秋霜打蔫的叶子,悄悄溜了进来。自从工商局那张罚单下来,她就像彻底消失了一样。此刻她出现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绣娘们投去的目光里,带着复杂的情绪——有鄙夷,有疏离,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刘翠花似乎承受不住那些目光,径直走到姜芸面前,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姜…姜芸…我…我来看看…那个牌子…”她的目光怯怯地瞟向那块崭新的牌匾,又飞快地垂下,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指尖上,一道浅浅的、已经结痂的疤痕格外醒目——正是当初被钞票边缘割破的地方,那滴落在“苏绣”二字上的血,仿佛一个不祥的印记。

  姜芸静静地看着她,没有立刻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尴尬和紧张。林晓有些担忧地看了看姜芸。

  “牌子挂上了,事情也过去了。”姜芸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合作社的大门,没对谁关死过。想学绣,想踏实做事,随时可以来。但路,得自己走正了。”她的话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刘翠花猛地抬起头,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深深地看了姜芸一眼,又看了一眼那块牌匾,眼神复杂难辨,然后转身,脚步仓促地离开了合作社,背影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单薄。

  夜色渐深,合作社归于宁静。姜芸独自坐在自己的小屋里,窗外虫鸣声声。她拿出那本玛利亚赠送的《国际非遗保护公约》,书页翻动间,一张小巧的、印着卢浮宫策展部徽记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悄然滑落。姜芸捡起卡片,指尖摩挲着那烫金的徽记,山崎那句“巴黎见”再次在耳边回响。卢浮宫……那将是另一个战场,一个更广阔、也更复杂的舞台。她将卡片小心地夹回书页,心中沉甸甸的。

  推开那扇通往空间的门,熟悉的微光流淌。然而,姜芸的脚步却猛地顿住。灵泉池边,那圈之前几乎难以察觉的、如同活物般缓慢蠕动的暗红色纹路,此刻竟变得清晰了一些,像一道道丑陋的伤疤,爬满了池壁边缘。池水依旧清澈,但水位……姜芸的心猛地一沉。池水的水位,比她记忆中,至少下降了一指多深!池底那层薄薄的淤泥,也似乎比之前更厚实、更暗沉了一些。

  她快步走到池边,蹲下身,伸手探入水中。水流依旧带着温润的灵气,但那股滋养生命的磅礴力量,似乎……弱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疲惫感,顺着指尖悄然渗入她的身体。她抬起手,借着空间的光,看向自己的指尖。那因修复古绣而悄然滋生的白发,在发根处,竟隐隐透出一种诡异的、暗淡的红色!如同干涸的血迹,又像是不祥的预兆。

  “怎么会……”姜芸喃喃自语,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她猛地想起空间里那本自动翻开的民国绣娘日记。她快步走到石桌旁,日记本正静静地躺在那里,封面古朴。她伸手翻开,书页自动停在了那一页——“泉水竭,匠心续”。而在这行字下方,之前未曾出现的几个字,此刻如同用暗红的颜料新写上去一般,刺眼地浮现出来:“……续则折寿……”

  “续则折寿”四个字,像四把冰冷的锥子,狠狠扎进姜芸的眼底。她踉跄一步,扶住石桌才站稳。灵泉枯竭,修复古绣需耗寿命,如今又加上“续则折寿”的警告?这空间,这灵泉,究竟是什么?那民国绣娘留下的,究竟是馈赠,还是一个带着沉重代价的诅咒?

  就在这时,桌角那个在仓库大火中从灰烬里飘出、自动飞入她手中的小盒子,突然发出一阵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嗡鸣。盒子本身并无异状,但姜芸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微弱却清晰的“意念”从盒子中传来,带着一种……急切的催促?仿佛在催促她去某个地方,或者去做某件事。

  姜芸的心跳骤然加速。她猛地抬头,望向空间深处那片朦胧的、从未探索过的区域。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回应着盒子的嗡鸣,也在呼唤着她。

  就在这心神剧震的时刻,口袋里的手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打破了空间的死寂。姜芸有些恍惚地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着一个国际长途号码,归属地显示——法国巴黎。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接通了电话。

  “喂,是姜芸女士吗?”一个带着浓郁法语口音、却异常流利的中文女声传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部的玛利亚!非常抱歉这么晚打扰你!有一个极其重要、也非常紧急的消息要告诉你!”

  姜芸握着手机,指尖冰凉。空间里灵泉池的暗红纹路、下降的水位、发根诡异的血色、日记上新增的“续则折寿”、嗡鸣的民国盒子……还有电话那头玛利亚急切的声音……所有的线索和危机,在这一刻仿佛被无形的丝线猛地收紧,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将她牢牢卷入其中。

  “玛利亚老师,请讲。”姜芸的声音,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愕后,反而奇异地平静下来,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她知道,风暴,远未结束。更大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而灵泉的警告,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凶险。她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合作社的牌匾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一座孤悬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