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铁盒藏阴计,名单露鬼踪-《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合作社的堂屋亮着两盏白炽灯,光线落在桌上的铁盒上,映出 “山崎株式会社” 几个冷硬的字。村民们已经散去,王大叔临走时攥着姜芸补给他的新绣帕,反复念叨 “以后只认你这‘姜’字暗记”,那模样让姜芸心里发暖,却又被桌下的铁盒压得沉甸甸的。

  张师傅坐在桌边,手里捏着块假绣品的残片,指尖反复搓着发乌的金线,黑色粉末簌簌落在桌布上,像撒了把碎煤。“该打开看看了。” 他抬头看向姜芸,声音比平时沉些,“早弄清楚他们的心思,才能早防备。”

  姜芸点点头,指尖刚碰到铁盒的搭扣,就闻见一股刺鼻的铁锈味混着化学试剂的酸气,比假绣品上的味道更浓。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搭扣 ——“咔嗒” 一声轻响,盒盖弹开的瞬间,一股更烈的酸气涌出来,小满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抬手捂住鼻子,眼里满是警惕。

  盒子里铺着层黑色绒布,上面摆着三样东西:一小瓶棕褐色的液体,标签上写着 “速效褪色剂”;一叠打印纸,最上面是 “苏绣合作社破坏计划”;还有一张泛黄的名单,上面用红笔圈着十几个名字,都是合作社的绣娘,甚至包括周玲和帮着整理技术手册的小吴。

  “这褪色剂…… 是要往咱们的绣品上泼啊。” 张师傅拿起小瓶,对着灯光看了看,棕褐色液体里飘着细小的杂质,“他们不仅想卖假绣品坏名声,还想直接毁了咱们的真绣品!” 他的手气得发抖,小瓶在掌心晃了晃,差点洒出来。

  姜芸拿起 “破坏计划”,指尖划过纸上的字,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进心里:“第一步,用假绣品误导村民;第二步,在合作社的绣品运输途中泼洒褪色剂;第三步,等‘非遗扶贫成果展’开展时,展出被破坏的绣品,宣称合作社技术不过关。” 最后一行还画着个箭头,标注 “若计划受阻,启用内援”。

  “内援…… 就是这名单上的人?” 林晓刚从镇上回来,脸上还带着汗,凑过来看名单时,声音突然顿住,“小吴?她上周还帮我整理过展会的运输路线!”

  姜芸的指尖落在 “小吴” 的名字上,红笔圈住的字迹边缘有些晕开,像是反复画过。她想起小吴平时总是低着头,说话轻声细语,上次整理运输路线时,还问过 “展品会不会走高速”“有没有人跟着押车”,当时她只当是小吴细心,现在想来,那些问题根本是在套话。

  “还有周玲?” 小满凑过来,指着名单上的名字,飞快地比着手语,“她今天还跟我一起去村里教分辨假绣品,怎么会……” 她的指尖沾着点金粉,落在 “周玲” 两个字上,金粉与红圈混在一起,看着格外刺眼。

  姜芸没说话,拿起名单仔细看 —— 红笔在 “小吴” 的名字旁写着 “掌握运输”,在 “周玲” 旁写着 “接近技术手册”,还有几个名字旁标着 “可策反,贪利”。她忽然想起前几天技术手册少了一页,后来周玲说 “不小心夹在旧绣线里了”,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那页说不定被她偷偷复印过。

  “不能急着下定论。” 张师傅突然开口,把假绣品残片放在名单上,“说不定是山崎故意写这些名字,让咱们内讧。小吴和周玲平时干活都踏实,尤其是周玲,上次老匠人抵制技术时,她还帮着劝呢。”

  姜芸心里一动。张师傅说得对,山崎最擅长的就是挑拨离间,要是现在就怀疑自己人,反而中了他们的计。她把名单折好,放进口袋里,指尖碰到口袋里的民国日记,忽然想起昨天日记里的 “铁盒藏毒,内鬼引门”—— 原来 “毒” 不仅是褪色剂,还有这张挑事的名单。

  “林晓,你去查下小吴和周玲最近的行踪,尤其是有没有跟陌生人接触。” 姜芸看向林晓,声音尽量平稳,“别声张,就说是核对展会的人员安排。”

  林晓点点头,转身要走,门外突然传来周玲的声音:“姜姐,我回来了!” 她抱着技术手册走进来,额角沾着汗,脸上带着笑,“村里的绣娘们都学会分辨暗记了,还说要帮着咱们盯着镇上的假绣品店呢!”

  姜芸看着周玲的笑,心里像被丝线缠得发紧。周玲的手上沾着桑叶汁的浅绿,指甲缝里还嵌着点金粉,是白天教绣娘时蹭上的 —— 这样的人,真的会是内鬼吗?

  “辛苦你了,先坐会儿喝口水。” 张师傅起身给周玲倒了杯温水,眼神里带着探究,却没说破名单的事,“镇上的店怎么样了?市场监管局的人到了吗?”

  “到了,但是店已经空了!” 周玲接过水杯,喝了一口,语气突然沉下来,“老板跑了,货架上的假绣品都被搬走了,只留下几个空盒子,上面还贴着‘苏绣合作社监制’的假标签。”

  姜芸的心猛地一沉 —— 佐藤动作这么快,肯定是有人提前通风报信。她看向周玲,周玲的眼神很平静,不像说谎的样子,那会是小吴吗?还是名单上的其他人?

  “我去库房看看明天要发的绣品,别出什么差错。” 姜芸借口离开堂屋,其实是想进空间看看灵泉的情况。刚才摸到日记时,她总觉得日记会有新动静。

  空间里的灰雾更浓了,灵泉池的水几乎成了浅灰色,池边的红色纹路蔓延到了绣绷底下,像一条条细小的血痕。墙上的日记果然翻开着,新的字迹用淡红色写着:“内鬼近,泉难宁,展会险,需心齐。”

  姜芸蹲在池边,指尖碰到水面,凉意直往骨头里钻。她想起 “非遗扶贫成果展” 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展,山崎的计划里明确要在展会上动手,要是内鬼真的在合作社里,展品运输、布置都会有危险。

  口袋里的 “苏绣传承印” 突然发烫,她掏出来一看,印章上的纹路里渗着点淡红色,跟池边的纹路颜色一样。她把印章按在日记的字迹上,淡红色的字迹竟然慢慢变深,最后凝成一行字:“红纹现,内鬼腕有痕。”

  “腕有痕?” 姜芸皱起眉,想起合作社的绣娘因为常年握针,手腕上大多有茧子,但 “痕” 应该是不一样的 —— 是伤疤?还是胎记?

  她刚要细想,空间外传来小满的声音:“姜姐,县扶贫办的王主任来了,说有展会的事要跟你商量!”

  姜芸赶紧收起日记,走出空间。王主任坐在堂屋里,手里拿着份展会流程表,脸上带着笑:“芸丫头,你们合作社的技术突破是扶贫办的重点项目,这次展会给你们留了最大的展位,还安排你们在论坛上第一个发言!”

  姜芸接过流程表,目光落在 “展品运输” 那栏 —— 上面写着 “由合作社自行安排押车人员”。她心里一动,抬头看向王主任:“王主任,能不能帮我们安排两个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一起押车?我们怕路上出意外。”

  王主任愣了愣,随即点头:“没问题!正好让小张和小李去,他们以前是武警,懂安保。”

  姜芸松了口气 —— 有扶贫办的人跟着,就算内鬼想动手,也能多份防备。她转头看向周玲,周玲正低头看着技术手册,手腕搭在桌沿上,姜芸无意间瞥见她的手腕内侧,有个淡褐色的小疤痕,像被绣针扎过留下的。

  她心里猛地一跳 —— 难道周玲就是内鬼?可白天周玲还在村里帮着教分辨假绣品,那模样一点不像装的。

  “姜姐,你怎么了?” 周玲抬头,正好对上姜芸的目光,眼神里带着疑惑,“是不是手册还有要改的地方?”

  姜芸赶紧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没有,你整理得很好。” 她拿起流程表,指尖划过 “论坛发言” 几个字,心里却乱得像团缠在一起的绣线 —— 内鬼的痕迹、展会的危险、灵泉的警示,像一张网,慢慢朝合作社收紧。

  王主任走后,堂屋里静下来,只有白炽灯的电流声嗡嗡响。张师傅看着姜芸的脸色,知道她在担心什么,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慌,不管内鬼是谁,只要咱们盯着展品,守住匠心,他们就翻不了天。”

  姜芸点点头,看向桌上的铁盒,里面的褪色剂还在散发着酸气。她忽然想起村民们说的 “只认‘姜’字暗记”,想起小满编的手语口诀,想起张师傅教年轻绣娘的 “密接针”—— 这些都是山崎偷不走、毁不掉的,是苏绣真正的魂。

  只是她没说,刚才在空间里,日记的最后一行字慢慢淡去时,又浮现出半句话:“展会当日,红纹……” 后面的字迹还没显完,就被灰雾遮住了,只留下一个模糊的 “火” 字偏旁,像个预兆,悬在她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