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米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陈渊靠在掩体后,机甲的右臂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形状,左腿液压系统完全失灵,整台机体歪斜着,像是被砸扁的铁皮罐头。他没动,也没下令冲锋,只是盯着前方那道环形屏障。
光墙横在通道尽头,表面流动着蓝白色的脉冲纹路,像水一样但又不是水,靠近一点金属残骸飘过去,瞬间就被弹开,紧接着三座炮台同时转向,几发震荡弹打过来,炸得碎片四溅。
“别靠近。”他在通讯频道里说,“护盾会触发自动锁定。”
没人回应。反抗者们分散在两侧,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躲在报废机甲后面,都在等下一步命令。刚才那一波埋伏干掉了三台守卫,但也付出了代价——二组的小刘被震荡斧扫中胸口,现在正被人拖着往后撤。
空气里有股烧焦的味道,混着冷却液泄漏后的刺鼻气味。陈渊抹了把脸,掌心沾上一层灰和油污。他低头看了眼主控屏,能量读数只剩18%,驾驶舱温度持续上升,警报一直在闪,但他关掉了声音。
他不想听。
再往前就是核心入口,门就在护盾后面,隐约能看到一道金属缝。只要破了这层防御,就能进去。
可这护盾不像之前遇到的任何一种。
它不规律。每隔几十秒,表面的光流会有一次轻微波动,像是呼吸,又像是重启。陈渊让系统记录了七次数据,最长间隔47秒,最短43秒,波动时间不到半秒。
“不是恒定供能。”他低声自语,“中间有断点。”
就在这时,一台侦察无人机从头顶飞过,贴着天花板缓慢移动。陈渊立刻压低身子,关闭机甲外部动力模块。无人机转了一圈,没停留,继续往前去了。
他松了口气。
这种级别的防御系统,不可能全靠人力操控。一定是自动化运行,AI调度。这意味着它有逻辑,有节奏,哪怕再复杂,也一定存在可预测的部分。
他试着往前挪了一小段,把机甲探出掩体五米,然后发射一记低功率电磁脉冲,目标不是护盾本身,而是旁边地面。
三座炮台立刻反应,集火射击。震荡弹命中左肩,装甲直接崩裂,碎片飞出去老远。
“果然。”他咬牙收回机体,“攻击动作会触发联动响应。”
他又试了一次,这次用的是热源模拟器,放出一段短暂高温信号。结果只有两台炮台转向,第三台没动。
“它们不是同步的。”陈渊眼睛亮了一下,“切换目标时有延迟。”
他调出刚才的录像回放,放慢速度,一帧一帧看。发现每次炮台重新定位,都有大约0.3秒的停顿。虽然极短,但在高速战斗中,足够做点什么了。
问题在于,怎么利用这个空档?
强攻肯定不行。护盾太稳,炮台太多,正面冲就是送死。绕后?通道两侧全是封闭墙体,没有入口。上方是承重结构,布满感应器。下方……他想起张宇提过的维修通道,但现在没人能下去查。
他只能靠自己。
“补给队还有多少弹药?”他问。
频道里传来一个声音:“高爆弹剩六枚,穿甲弹十二发,震荡手雷三颗。”
不多了。
而且伤员还在增加。刚才那一波交火后,又有两人受了轻伤,其中一个手臂骨折,没法拿枪。
不能再拖。
陈渊深吸一口气,打开战术面板,把所有观测数据标上去。护盾波动周期、炮台分布位置、火力覆盖范围、延迟节点……他一条条列出来,试图拼出一张完整的图。
突然,他注意到一件事。
每次护盾波动的时候,离它最近的那台炮台,反应都会慢0.5秒以上。其他几台倒是正常。
“是因为距离?”他皱眉,“还是能量干扰?”
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护盾在循环充能时会产生局部电磁扰动。这个扰动可能影响附近的电子设备。
也就是说——
**那个点,可能是弱点。**
他立刻抓起通讯器:“一组,准备推进。”
“现在?”对方声音有点迟疑。
“不是让你冲过去。”陈渊盯着屏幕,“往前五米,架设临时掩体,吸引火力。”
“明白。”
几分钟后,一组两名队员抬着一块废弃装甲板,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刚到预定位置,护盾表面光流一颤,紧接着炮台开火。
轰!轰!
两发震荡弹炸在装甲板上,火星四溅。其中一人被气浪掀翻,滚了几圈才停下。
“有效。”陈渊记录下时间,“护盾波动后三秒内,第一号炮台反应滞后。”
他开始计算。
如果能在护盾波动的瞬间,同时制造多个假目标,引开大部分火力,再用一枚高爆弹精准打击一号炮台……
也许能撕开一个小口。
但风险极大。只要差一秒,人就没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队伍。有人在包扎伤口,有人检查武器,没人说话,但都在等他的决定。
他不能退。
也不能瞎冲。
“所有人,关掉外置光源。”他下令,“等我信号。”
然后他启动机甲仅剩的动力,缓缓前移,停在掩体边缘。右手握紧操纵杆,左手调出倒计时程序,绑定护盾波动监测。
屏幕上,能量曲线正在缓慢爬升。
47……46……45……
他屏住呼吸。
40……39……38……
机甲的散热风扇发出嗡鸣,驾驶舱越来越热。
30……25……20……
他把高爆弹装进肩部发射槽,设定手动触发。
15……10……5……
护盾表面的光流开始扭曲。
4……3……
他抬起手指,悬在发射键上方。
2……
光流猛地一缩。
1!
他按下按钮。
机甲肩部火光一闪,高爆弹射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直奔一号炮台。
同时,两台报废机甲被远程启动,能源全开,分别向左右两侧滑行,制造热源假象。
三座炮台立即转向。
但正如他所料,一号炮台迟了半拍。
轰!
高爆弹命中基座,爆炸气浪将整台设备掀翻,零件四处飞散。
护盾闪烁了一下,竟然出现了短暂的断层。
“就是现在!”陈渊大吼,“冲!”
反抗者们立刻起身,借助烟尘掩护向前突进。有人踩着残骸跃起,有人贴地翻滚,迅速逼近护盾缺口。
可还没等他们靠近,护盾又恢复了。
更糟的是,剩下的两座炮台调整了模式,射击频率加快,弹道更加密集。
一发穿甲弹擦过陈渊的驾驶舱,玻璃裂开一道缝。
“撤!”他喊,“退回原位!”
队伍迅速后撤,又有两人受伤,但总算回到了安全区。
陈渊喘着粗气,看着那道重新闭合的护盾,拳头慢慢攥紧。
差一点。
真的只差一点。
他低头看数据,发现刚才那次断层持续了0.8秒。虽然短,但确实存在。
“只要再来一次,找对时机……”他喃喃道。
可问题是,炮台已经损失一台,剩下的明显改变了策略。再用同样的方法,未必有用。
他必须想新的办法。
驾驶舱里闷得厉害,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他没去擦,只是死死盯着护盾,一遍遍回放刚才的录像。
忽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护盾恢复的瞬间,整个通道顶部的照明灯全都暗了一下。
像是电网负荷过大。
“能源中枢……是不是就在附近?”他心想。
如果能找到供能线路,哪怕只是干扰一下,也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紊乱。
他抬头看向天花板,那里有一排老旧的管线,有些已经断裂,有些还在微微震动。
“说不定……能动手脚。”
他伸手摸向工具箱,翻出一把绝缘钳和一根备用导线。
“再试一次。”他说,“一定有缝。”
陈渊靠在掩体后,机甲的右臂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形状,左腿液压系统完全失灵,整台机体歪斜着,像是被砸扁的铁皮罐头。他没动,也没下令冲锋,只是盯着前方那道环形屏障。
光墙横在通道尽头,表面流动着蓝白色的脉冲纹路,像水一样但又不是水,靠近一点金属残骸飘过去,瞬间就被弹开,紧接着三座炮台同时转向,几发震荡弹打过来,炸得碎片四溅。
“别靠近。”他在通讯频道里说,“护盾会触发自动锁定。”
没人回应。反抗者们分散在两侧,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躲在报废机甲后面,都在等下一步命令。刚才那一波埋伏干掉了三台守卫,但也付出了代价——二组的小刘被震荡斧扫中胸口,现在正被人拖着往后撤。
空气里有股烧焦的味道,混着冷却液泄漏后的刺鼻气味。陈渊抹了把脸,掌心沾上一层灰和油污。他低头看了眼主控屏,能量读数只剩18%,驾驶舱温度持续上升,警报一直在闪,但他关掉了声音。
他不想听。
再往前就是核心入口,门就在护盾后面,隐约能看到一道金属缝。只要破了这层防御,就能进去。
可这护盾不像之前遇到的任何一种。
它不规律。每隔几十秒,表面的光流会有一次轻微波动,像是呼吸,又像是重启。陈渊让系统记录了七次数据,最长间隔47秒,最短43秒,波动时间不到半秒。
“不是恒定供能。”他低声自语,“中间有断点。”
就在这时,一台侦察无人机从头顶飞过,贴着天花板缓慢移动。陈渊立刻压低身子,关闭机甲外部动力模块。无人机转了一圈,没停留,继续往前去了。
他松了口气。
这种级别的防御系统,不可能全靠人力操控。一定是自动化运行,AI调度。这意味着它有逻辑,有节奏,哪怕再复杂,也一定存在可预测的部分。
他试着往前挪了一小段,把机甲探出掩体五米,然后发射一记低功率电磁脉冲,目标不是护盾本身,而是旁边地面。
三座炮台立刻反应,集火射击。震荡弹命中左肩,装甲直接崩裂,碎片飞出去老远。
“果然。”他咬牙收回机体,“攻击动作会触发联动响应。”
他又试了一次,这次用的是热源模拟器,放出一段短暂高温信号。结果只有两台炮台转向,第三台没动。
“它们不是同步的。”陈渊眼睛亮了一下,“切换目标时有延迟。”
他调出刚才的录像回放,放慢速度,一帧一帧看。发现每次炮台重新定位,都有大约0.3秒的停顿。虽然极短,但在高速战斗中,足够做点什么了。
问题在于,怎么利用这个空档?
强攻肯定不行。护盾太稳,炮台太多,正面冲就是送死。绕后?通道两侧全是封闭墙体,没有入口。上方是承重结构,布满感应器。下方……他想起张宇提过的维修通道,但现在没人能下去查。
他只能靠自己。
“补给队还有多少弹药?”他问。
频道里传来一个声音:“高爆弹剩六枚,穿甲弹十二发,震荡手雷三颗。”
不多了。
而且伤员还在增加。刚才那一波交火后,又有两人受了轻伤,其中一个手臂骨折,没法拿枪。
不能再拖。
陈渊深吸一口气,打开战术面板,把所有观测数据标上去。护盾波动周期、炮台分布位置、火力覆盖范围、延迟节点……他一条条列出来,试图拼出一张完整的图。
突然,他注意到一件事。
每次护盾波动的时候,离它最近的那台炮台,反应都会慢0.5秒以上。其他几台倒是正常。
“是因为距离?”他皱眉,“还是能量干扰?”
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护盾在循环充能时会产生局部电磁扰动。这个扰动可能影响附近的电子设备。
也就是说——
**那个点,可能是弱点。**
他立刻抓起通讯器:“一组,准备推进。”
“现在?”对方声音有点迟疑。
“不是让你冲过去。”陈渊盯着屏幕,“往前五米,架设临时掩体,吸引火力。”
“明白。”
几分钟后,一组两名队员抬着一块废弃装甲板,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刚到预定位置,护盾表面光流一颤,紧接着炮台开火。
轰!轰!
两发震荡弹炸在装甲板上,火星四溅。其中一人被气浪掀翻,滚了几圈才停下。
“有效。”陈渊记录下时间,“护盾波动后三秒内,第一号炮台反应滞后。”
他开始计算。
如果能在护盾波动的瞬间,同时制造多个假目标,引开大部分火力,再用一枚高爆弹精准打击一号炮台……
也许能撕开一个小口。
但风险极大。只要差一秒,人就没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队伍。有人在包扎伤口,有人检查武器,没人说话,但都在等他的决定。
他不能退。
也不能瞎冲。
“所有人,关掉外置光源。”他下令,“等我信号。”
然后他启动机甲仅剩的动力,缓缓前移,停在掩体边缘。右手握紧操纵杆,左手调出倒计时程序,绑定护盾波动监测。
屏幕上,能量曲线正在缓慢爬升。
47……46……45……
他屏住呼吸。
40……39……38……
机甲的散热风扇发出嗡鸣,驾驶舱越来越热。
30……25……20……
他把高爆弹装进肩部发射槽,设定手动触发。
15……10……5……
护盾表面的光流开始扭曲。
4……3……
他抬起手指,悬在发射键上方。
2……
光流猛地一缩。
1!
他按下按钮。
机甲肩部火光一闪,高爆弹射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直奔一号炮台。
同时,两台报废机甲被远程启动,能源全开,分别向左右两侧滑行,制造热源假象。
三座炮台立即转向。
但正如他所料,一号炮台迟了半拍。
轰!
高爆弹命中基座,爆炸气浪将整台设备掀翻,零件四处飞散。
护盾闪烁了一下,竟然出现了短暂的断层。
“就是现在!”陈渊大吼,“冲!”
反抗者们立刻起身,借助烟尘掩护向前突进。有人踩着残骸跃起,有人贴地翻滚,迅速逼近护盾缺口。
可还没等他们靠近,护盾又恢复了。
更糟的是,剩下的两座炮台调整了模式,射击频率加快,弹道更加密集。
一发穿甲弹擦过陈渊的驾驶舱,玻璃裂开一道缝。
“撤!”他喊,“退回原位!”
队伍迅速后撤,又有两人受伤,但总算回到了安全区。
陈渊喘着粗气,看着那道重新闭合的护盾,拳头慢慢攥紧。
差一点。
真的只差一点。
他低头看数据,发现刚才那次断层持续了0.8秒。虽然短,但确实存在。
“只要再来一次,找对时机……”他喃喃道。
可问题是,炮台已经损失一台,剩下的明显改变了策略。再用同样的方法,未必有用。
他必须想新的办法。
驾驶舱里闷得厉害,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他没去擦,只是死死盯着护盾,一遍遍回放刚才的录像。
忽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护盾恢复的瞬间,整个通道顶部的照明灯全都暗了一下。
像是电网负荷过大。
“能源中枢……是不是就在附近?”他心想。
如果能找到供能线路,哪怕只是干扰一下,也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紊乱。
他抬头看向天花板,那里有一排老旧的管线,有些已经断裂,有些还在微微震动。
“说不定……能动手脚。”
他伸手摸向工具箱,翻出一把绝缘钳和一根备用导线。
“再试一次。”他说,“一定有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