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盯着那道重新闭合的护盾,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刚才的爆炸只撕开不到一秒的口子,但就是这一秒,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调出刚才的数据流,一条条翻看。能量曲线、电磁波动、炮台响应延迟……这些数字在他眼里不再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拼图的碎片。只要找对位置,就能把它们拼成通往核心的钥匙。
“不是硬冲的问题。”他低声说,“是节奏。”
护盾每次断层,顶部的灯都会闪一下。这不是巧合,是电网在供能切换时承受了瞬间负荷。这个细节被他记了下来。如果能人为制造类似的负荷冲击,说不定能让系统自己乱套。
他低头检查机甲状态。能源剩14%,散热系统警报一直响,但他没关。现在需要清醒,而不是安静。
左臂还连着工程接口模块,原本是用来接驳维修线路的。他拆下外壳,把里面的信号发生器拆出来,改装成一个低频脉冲发射器。这玩意本来只能用来测电路通断,但现在,他打算用它去碰一碰整个防御系统的神经。
“得找个导体。”他说着,目光扫向天花板上的老旧管线。
那些管道锈迹斑斑,有的地方还在微微震动。应该是还在运行的能源分支线。他拖动机甲残躯往前挪了几米,靠近一根断裂的金属管。外露的部分已经氧化发黑,但里面应该还能导电。
他用磁力钳夹住脉冲器的一端,另一头接上备用导线,小心翼翼地搭在金属管上。连接成功,屏幕上跳出一段电流反馈数据。
“有反应。”
他开始设定频率。不能太强,太强会触发警报;也不能太弱,不然引不起共振。他回忆护盾波动的周期,四十七秒一次,每次持续零点三秒左右的能量回流。他把脉冲信号设成略低于这个频率,形成一种“追赶”效果。
“就像唱歌跑调。”他自言自语,“唱得慢一点,别人听不出来,但时间久了就会错拍。”
他关闭主引擎,只留辅助电路运行。机甲表面温度迅速下降,红外信号减弱。这样不容易被锁定。
等了快一分钟,护盾又一次进入充能阶段。蓝白色的光流缓缓爬升,像潮水涨起。
就是现在。
他按下启动键。
脉冲信号顺着管线悄悄传入建筑内部电网。一开始毫无动静,直到第四次循环时,第一号炮台的电源指示灯突然闪了一下,紧接着停机0.6秒。
“成了!”他心里一紧。
干扰生效了。系统误判为局部短路,自动切断了那台炮台的供电。虽然只是短暂离线,但这已经足够。
他立刻抓起震荡手雷,用右臂仅存的磁力钳夹住,瞄准第二炮台基座甩了出去。
轰!
爆炸气浪掀翻了半边墙体,地面传感阵列直接瘫痪。剩下那台炮台立刻转向,准备集火反击。
可就在它调整角度的瞬间,护盾又开始充能。
陈渊没有犹豫,直接激活机甲内置的“相位干扰场”。这功能原本是维修时防静电用的,范围小,功率低,但从没人想过把它当成武器。
干扰场开启的刹那,周围空气仿佛扭曲了一下。护盾正在生成的能量场受到电磁偏移,折射方向出现偏差。本该闭合的屏障,在最后一刻没能对接。
一道裂缝出现了。
不大,也就两米宽,但足够人通过。
“冲!”他大吼。
反抗者们从掩体后起身,贴着墙根快速突进。有人背着伤员,有人举枪警戒,队伍有序穿过缺口。陈渊坐在机甲里没动,右手死死按着干扰场开关,左手监控护盾状态。
他知道这道口子撑不了多久。
果然,十秒后,系统重启,护盾试图再次闭合。可因为之前的电磁扰动还没完全消散,能量填充不均,生成过程卡住了。边缘部分不断闪烁,像是接触不良的灯泡。
他又加了一段脉冲干扰,让电网持续处于轻微过载状态。护盾彻底崩溃,化作一阵电火花四散消失。
两座炮台失去联动支持,各自为战。一台对着空地狂射,另一台甚至误击了墙壁。
“搞定。”他松了口气,手心全是汗。
驾驶舱内,绿灯重新亮起。不是满血复活,但至少系统稳定了。
他拖着残破的机体缓缓站直,一步步走向那扇金属大门。门缝就在眼前,五米距离,再往前就是管理核心。
通道里烟尘未散,碎屑铺了一地。他停下脚步,左手调出扫描界面,对准门后空间。信号穿透力有限,只能看到模糊轮廓,隐约有设备在运转,还有人在走动。
他没急着进去。
右手握紧操纵杆,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左手继续刷新扫描数据,一遍遍确认有没有埋伏。
门外安静得反常。
刚才那么大的动静,里面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没派人出来查看,也没启动新的防御机制。
“要么是陷阱。”他心想,“要么……他们在等我。”
他低头看了眼能源读数。9%。
够干一票大的,不够活着回来。
可他已经走到这儿了,退不是选项。
他把磁力钳换成近战刀具模块,卡进右臂接口。刀身弹出时发出一声轻响,像是某种提醒。
“来吧。”他说。
金属门忽然动了。
不是打开,而是内部传来一阵机械运转声,像是齿轮在转动。门板微微震颤,缝隙里的光变了颜色,从冷白转成暗红。
陈渊后退半步,机甲重心下沉,进入战斗姿态。
扫描仪最后刷新一次,显示门后有三个热源,呈三角站位。其中一个坐在高处,另外两个分立两侧。
没有增援迹象,也没有隐藏出口。
他抬起右臂,刀尖指向门缝。
门缓缓向上滑开,露出里面的空间一角。一股冷风涌出,带着金属和机油的味道。
他站在原地,没动。
门开到一半时,里面的人说话了。
“你比我想的晚到了八分钟。”
他调出刚才的数据流,一条条翻看。能量曲线、电磁波动、炮台响应延迟……这些数字在他眼里不再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拼图的碎片。只要找对位置,就能把它们拼成通往核心的钥匙。
“不是硬冲的问题。”他低声说,“是节奏。”
护盾每次断层,顶部的灯都会闪一下。这不是巧合,是电网在供能切换时承受了瞬间负荷。这个细节被他记了下来。如果能人为制造类似的负荷冲击,说不定能让系统自己乱套。
他低头检查机甲状态。能源剩14%,散热系统警报一直响,但他没关。现在需要清醒,而不是安静。
左臂还连着工程接口模块,原本是用来接驳维修线路的。他拆下外壳,把里面的信号发生器拆出来,改装成一个低频脉冲发射器。这玩意本来只能用来测电路通断,但现在,他打算用它去碰一碰整个防御系统的神经。
“得找个导体。”他说着,目光扫向天花板上的老旧管线。
那些管道锈迹斑斑,有的地方还在微微震动。应该是还在运行的能源分支线。他拖动机甲残躯往前挪了几米,靠近一根断裂的金属管。外露的部分已经氧化发黑,但里面应该还能导电。
他用磁力钳夹住脉冲器的一端,另一头接上备用导线,小心翼翼地搭在金属管上。连接成功,屏幕上跳出一段电流反馈数据。
“有反应。”
他开始设定频率。不能太强,太强会触发警报;也不能太弱,不然引不起共振。他回忆护盾波动的周期,四十七秒一次,每次持续零点三秒左右的能量回流。他把脉冲信号设成略低于这个频率,形成一种“追赶”效果。
“就像唱歌跑调。”他自言自语,“唱得慢一点,别人听不出来,但时间久了就会错拍。”
他关闭主引擎,只留辅助电路运行。机甲表面温度迅速下降,红外信号减弱。这样不容易被锁定。
等了快一分钟,护盾又一次进入充能阶段。蓝白色的光流缓缓爬升,像潮水涨起。
就是现在。
他按下启动键。
脉冲信号顺着管线悄悄传入建筑内部电网。一开始毫无动静,直到第四次循环时,第一号炮台的电源指示灯突然闪了一下,紧接着停机0.6秒。
“成了!”他心里一紧。
干扰生效了。系统误判为局部短路,自动切断了那台炮台的供电。虽然只是短暂离线,但这已经足够。
他立刻抓起震荡手雷,用右臂仅存的磁力钳夹住,瞄准第二炮台基座甩了出去。
轰!
爆炸气浪掀翻了半边墙体,地面传感阵列直接瘫痪。剩下那台炮台立刻转向,准备集火反击。
可就在它调整角度的瞬间,护盾又开始充能。
陈渊没有犹豫,直接激活机甲内置的“相位干扰场”。这功能原本是维修时防静电用的,范围小,功率低,但从没人想过把它当成武器。
干扰场开启的刹那,周围空气仿佛扭曲了一下。护盾正在生成的能量场受到电磁偏移,折射方向出现偏差。本该闭合的屏障,在最后一刻没能对接。
一道裂缝出现了。
不大,也就两米宽,但足够人通过。
“冲!”他大吼。
反抗者们从掩体后起身,贴着墙根快速突进。有人背着伤员,有人举枪警戒,队伍有序穿过缺口。陈渊坐在机甲里没动,右手死死按着干扰场开关,左手监控护盾状态。
他知道这道口子撑不了多久。
果然,十秒后,系统重启,护盾试图再次闭合。可因为之前的电磁扰动还没完全消散,能量填充不均,生成过程卡住了。边缘部分不断闪烁,像是接触不良的灯泡。
他又加了一段脉冲干扰,让电网持续处于轻微过载状态。护盾彻底崩溃,化作一阵电火花四散消失。
两座炮台失去联动支持,各自为战。一台对着空地狂射,另一台甚至误击了墙壁。
“搞定。”他松了口气,手心全是汗。
驾驶舱内,绿灯重新亮起。不是满血复活,但至少系统稳定了。
他拖着残破的机体缓缓站直,一步步走向那扇金属大门。门缝就在眼前,五米距离,再往前就是管理核心。
通道里烟尘未散,碎屑铺了一地。他停下脚步,左手调出扫描界面,对准门后空间。信号穿透力有限,只能看到模糊轮廓,隐约有设备在运转,还有人在走动。
他没急着进去。
右手握紧操纵杆,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左手继续刷新扫描数据,一遍遍确认有没有埋伏。
门外安静得反常。
刚才那么大的动静,里面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没派人出来查看,也没启动新的防御机制。
“要么是陷阱。”他心想,“要么……他们在等我。”
他低头看了眼能源读数。9%。
够干一票大的,不够活着回来。
可他已经走到这儿了,退不是选项。
他把磁力钳换成近战刀具模块,卡进右臂接口。刀身弹出时发出一声轻响,像是某种提醒。
“来吧。”他说。
金属门忽然动了。
不是打开,而是内部传来一阵机械运转声,像是齿轮在转动。门板微微震颤,缝隙里的光变了颜色,从冷白转成暗红。
陈渊后退半步,机甲重心下沉,进入战斗姿态。
扫描仪最后刷新一次,显示门后有三个热源,呈三角站位。其中一个坐在高处,另外两个分立两侧。
没有增援迹象,也没有隐藏出口。
他抬起右臂,刀尖指向门缝。
门缓缓向上滑开,露出里面的空间一角。一股冷风涌出,带着金属和机油的味道。
他站在原地,没动。
门开到一半时,里面的人说话了。
“你比我想的晚到了八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