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处理矛盾,维护城邦稳定-《星际废土:我的机甲能无限进化》

  天刚亮没多久,工坊的终端还在运行,屏幕上停着三份协议的扫描件。陈渊盯着数据流看了一会儿,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把“常见故障排查”课程加进了培训计划。阿强昨晚抱来的文件堆在桌角,他正准备整理,调度室那边就来了人。

  来的是个年轻工人,叫小周,平时负责白班巡检记录。他站在门口喘了口气:“陈工,南区换班口又吵起来了。”

  陈渊抬眼:“谁?”

  “老李和老张。为了夜班排表的事,差点动手。”

  陈渊放下笔,起身就走。路上碰见老王端着饭盒从食堂回来,他顺口说了情况。老王二话不说,把饭盒塞进墙边的保温箱里,跟着一起往南区去。

  到了换班口,人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地上还留着半截断裂的扳手,墙上挂着的值班表被人撕了一角。几个工人蹲在管道旁抽烟,看见他们过来,也没说话。

  “怎么回事?”陈渊问靠得最近的一个。

  那人抬头看了他一眼:“老李说老张走了关系调去锅炉房,轻松活都给他占了。老张反嘴说老李仗着儿子在培训组,故意躲夜班。越说越难听。”

  老王捡起地上的扳手看了看:“还好没打起来。”

  陈渊没接话,转身走进旁边的旧调度室。这屋子以前是资源调度中心,现在空着,只有一台投影仪还能用。他打开电源,回头对跟进来的人说:“把刚才吵架的,还有附近班组的,都叫来一趟。不为评理,就想听听你们怎么想。”

  不到二十分钟,屋里坐了十几个人。老李和老张坐在两边,谁也不看谁。陈渊站着没动,等人都到齐了才开口。

  “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累。新系统上了,活多了,规矩也变了。有人觉得不公平,正常。今天不说谁对谁错,就说你们想要什么样的安排。”

  没人吭声。

  老王坐在角落的铁凳上,拍了下桌子:“咱们以前被压着干活的时候,连抱怨都不敢。现在好不容易自己管自己,反倒因为分活吵起来?传出去让人笑话。”

  一个戴护目镜的女工举了下手:“我倒不是争岗位,就是想知道,为啥有些人总能避开高危段?上次北线蒸汽泄漏,又是老张他们组轮到白天检修,我们组连着三天夜里爬管道。”

  陈渊点头,当场调出近三个月的排班记录,投在墙上。一条条过,解释每轮调整的原因:谁家孩子小、谁刚做完手术、谁有经验适合突发维修。

  “这些我都记了,也能查。”他说,“但确实有照顾,也有优先级。问题是,你们信不信这套规则?”

  底下开始议论。

  有人提技术培训名额。“报名名单贴出来,可最后去的都是熟脸。是不是得有点说法?”

  陈渊听完,转头对老王说:“咱们得改。”

  当天下午,他们在调度室定了三件事。

  第一,试行“双轨监督制”。每个班组推一个轮值监督员,有权看下个月的排班草案,提出意见。改动必须说明理由,写进日志。

  第二,成立“劳力平衡委员会”,老王牵头,每月评估各岗位工作强度,特别是夜班、高温区、高压段这些地方,动态调人,避免长期集中消耗一批人。

  第三,所有涉及资源分配、培训入选、岗位调动的决策,必须走“三公示”流程——先贴草案,留三天反馈期,再出最终版,全部上传公共终端,随时可查。

  说完这些,陈渊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螺丝刀,走到自己办公室门前,当着众人的面拆下了门禁面板。

  “以后你们谁想查我的操作日志,直接进来就行。权限锁我拆了,密码也公开。我不怕你们看,就怕没人盯。”

  屋里静了几秒。

  老李站起来,低着头说:“刚才……话说重了。”

  老张咳嗽两声:“我也没啥特殊关系。锅炉房缺人,我主动报的名。”

  两人没握手,也没道歉,但肩膀松了下来。

  会议结束时太阳还没落。铁窗外照进来一束光,斜斜打在地面的工具箱上。那两人一起往外走,走到门口,老李从兜里摸出一支自制的润滑笔,递给老张。

  “下次巡检,搭个伴?”

  老张接过笔,点了下头。

  人陆陆续续散了。陈渊回到工坊,继续整理培训资料。终端提示音每隔几分钟响一次,是新的反馈提交进来。他一条条看过,标记重点,准备明天开会讨论。

  老王没走,留在调度室和几个工人商量监督委员的人选。有人提议让上次敢站出来提问的女工当代表,大家都同意。

  晚上七点,城邦的主锅炉按时启动,蒸汽压力稳定上升。监测屏显示,今日能耗比上周同期再降百分之五。公共终端跳出一条通知:“劳力平衡委员会首次会议将于明早九点召开,请各班组监督员准时参加。”

  陈渊喝了口凉茶,发现杯子底结了层水垢。他拿布擦了擦,继续敲字。

  屏幕光映在脸上,手指不停。

  第二天早上,第一批轮值监督员拿着笔记本进了调度室。有人翻着排班草案,在一处夜班安排上画了圈。旁边的人凑过去看,指着另一栏说:“这个月东区管道清洗次数比西区多一倍,人力却少两人,不合理。”

  他们开始列数据,算工时。

  陈渊站在门口听了会儿,没进去打扰。

  老王在隔壁核对材料清单,抬头看见他,招了招手。陈渊走过去,听见他说:“有个事得你定——有人建议把每次维修耗材记录也公开,说是防浪费。”

  “那就公开。”陈渊说,“反正也没藏着的必要。”

  老王笑了笑:“你还真打算让大伙一块管到底。”

  “不然呢?”陈渊看着调度室里的讨论场面,“咱们又不是来当头目的。”

  中午,第一份由工人监督员修改过的排班草案提交上来。陈渊在终端上批注通过,系统自动推送更新。

  公告栏前围了些人,低头看新表。

  一个小工转头问同伴:“下周我能调去水泵组试试吗?听说那边要人。”

  “你报名了没?”

  “报了。昨天就交了申请。”

  “那你等着呗,现在轮得到你说了算。”

  两人说着,朝工坊走去。

  陈渊站在走廊尽头,看着他们背影。

  远处传来锤子敲击金属的声音,一下一下,节奏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