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透出荒原地平线,护界碑上的名字在微亮中若隐若现。路明起身,肩头布条早已烧尽,只留下一道深红压痕。他未包扎,只是将外袍重新披上,衣领遮住旧伤边缘渗出的血丝。
他抬手,传讯执事立刻出现,低头候命。
“召集七大势力联络使,还有各部骨干,一个时辰后,中央空地。”
“议什么?”
“不议军务。”路明看着远处尚未熄灭的第七堆篝火,“谈人心。”
高台仍在,三盏风灯残烬未灭,火星偶尔跳动一下。人陆续到来,站定后无人开口。北矿的工匠组长裹着粗布袖口,指节发青;西漠巡哨队长腰间佩刀未卸,目光紧盯地面;南岭那名年轻弟子站在人群末尾,手里还攥着昨夜留下的陶罐。
路明走上高台,脚步不重,但每一步都让底下的人抬起头。
“昨夜有人刻了两个名字。”他开口,声音不高,却传得远,“不是为了多占位置,是为了替另一个没能回来的人,守住这一块碑。”
底下有人动了动肩膀。
“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这一战必败?”他问。
没人答,也没人摇头。
“我不怪你们不信。”他继续说,“三百年前北矿塌陷,七百人封脉断源,最后一人闭眼前说‘火不能灭’。那时候也没人信能活下来。可他们还是把地火引到了南岭,养活了三代人。”
一名老将低声嘀咕:“那是过去的事。”
“是。”路明看向他,“可你们知道为什么那段碑文现在还在南岭山壁上?不是因为写得好,是因为有人拿命去换那一句话的分量。”
他停顿片刻,扫视全场。
“我不是来说胜算的。我要说的是——每一次我们以为守不住的时候,总有人站出来。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因为他们知道,退了,身后就什么都没了。”
人群开始有了细微的响动。有人握紧了刀柄,有人低头看自己的手。
“你们当中,有人昨晚去了火堆边听故事。”路明说,“那个断臂老兵讲他守的是一个村子,一个每天给他送水的孩子。这不是荣耀,是债。他还不了那碗水,所以每次拿剑,都是还一次。”
南岭弟子抬起头,眼神变了。
“现在轮到我们了。”路明声音沉下去,“敌人已经来了。他们的符石埋在沙下,黑雾顺着阵纹爬行,而我们不能再等答案从石头里长出来。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解读未来。”
他从袖中取出三枚玉符,通体青灰,表面刻着简朴纹路,没有宗门印记。
“第一枚,给北矿抢修阵基三日未眠的李岩。”他念出名字,“他接对了十七个模块,没让一道裂痕扩大。”
李岩愣住,随即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接过。
“第二枚,西漠巡哨队长赵九,最先进入断崖带深处,带回敌符残片。”
赵九上前,接过玉符时手指微颤。
“第三枚,南岭弟子沈舟。”路明看向人群末尾,“昨夜子时提交防御改良图,三点破绽全数修正,比原案强三成。”
沈舟走上前,双手接过,低头不语。
路明将剩余玉符收起,只留一枚放在护界碑顶,阳光照在上面,泛出淡淡光晕。
“此勋不限宗门,不论出身。”他说,“凡实战有功者,皆可争之。它不在庙堂,不在典籍,就在这块碑上,在你们手中。”
一名老将终于开口:“奖再多,也换不来命。”
路明没反驳,只问:“若今日你战死,你希望后人记得你怕过,还是拼过?”
老将沉默。
“我们不需要人人都活着回来。”路明声音低了些,“但我们必须让敌人知道——每一个倒下的人,都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他走下高台,走到护界碑前,弯腰拾起一支未燃的火把。指尖一弹,灵火自掌心窜出,点燃炬头。
他将火把插进第七堆篝火旁的新桩,火焰腾起半丈高。
“从今起,每日晨誓于此。”他说,“一句即可——我为何握剑。”
说完,他第一个跪在碑前,嘴唇微动,声音极轻,无人听清。
风吹过,火苗剧烈晃动了一下。
紧接着,李岩上前,跪下,低语一句,起身归队。
赵九跟着跪下,声音坚定。
沈舟最后一个上前,跪得笔直。他说完,抬头看了一眼碑上自己和师兄的名字,站起时眼角发红。
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碑前。有的沉默,有的声音发抖,但每一句都清晰。
“为了让我娘看见我穿铠甲的样子。”
“因为没人教我退一步。”
“我要让西漠的孩子还能在沙丘上跑。”
路明站在碑侧,看着他们一个个上前。没有催促,也没有鼓动。他只是站着,像一根插进大地的桩。
一名传讯执事快步赶来,递上一份文书:古器库三日借用反馈汇总。北矿已开始熔炼镇岳钟残片,试图重构震荡频率;西漠蚀光镜正在进行逆向推演,尝试制造干扰波;南岭断魂箫被拆解,正在测试音律与地脉共振的关联。
路明翻看完,点头,将文书交回。
“告诉他们,七日之限不变。”他说,“改不出来,就还回来。”
传讯执事离去。
太阳升至半空,各营开始整队。北矿方向传来金属撞击声,是工坊在赶制新模块;西漠沙行者列队穿行沙地,开始新一轮巡查;南岭驻地冒出缕缕青烟,是药炉在熬制新的止血膏。
路明解下外袍,露出肩伤。皮肉翻卷,边缘发紫,显然感染未消。他从怀中取出沈舟送的药泥,直接抹上,动作干脆,没皱一下眉。
有人想上前帮忙,被他抬手止住。
“这点伤,还不影响拿剑。”他说。
他重新披上外袍,走到高台边缘,面对集结的队伍。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害怕。”他说,“我也怕。怕我们准备不够,怕有人白白送命,怕火真的会灭。”
底下一片寂静。
“但我更怕一件事。”他声音陡然抬高,“怕当我们打赢之后,没人记得是谁在最暗的时候,选择了不逃。”
他拔出渊影剑,剑身裂痕仍在,却被一层凝实的灵光包裹,像是随时会崩开,又像是随时能斩下。
他将剑尖插入地面,直指北方荒原。
“敌人要来,那就来。”
“我们不迎,我们等。”
“等他们踏入这片土地,看看什么叫——洪荒不死。”
话音落,全场静默。
然后,一声吼从北矿方向炸起。
“洪荒不死!”
接着是西漠。
“洪荒不死!”
南岭弟子们齐声跟上。
“洪荒不死!”
一声接一声,连成一片,震得地面微颤。
路明站在高台边缘,披风被风掀起,肩伤渗血,但他没动。
他盯着荒原尽头,那里仍是一片死寂。
忽然,西漠方向一名巡哨疾奔而来,手中举着一块新挖出的金属片,边缘焦黑,符号扭曲。
他冲到碑前,单膝跪地,将残片高举过头。
路明低头看去,指尖尚未触碰到那冰冷的表面。
        他抬手,传讯执事立刻出现,低头候命。
“召集七大势力联络使,还有各部骨干,一个时辰后,中央空地。”
“议什么?”
“不议军务。”路明看着远处尚未熄灭的第七堆篝火,“谈人心。”
高台仍在,三盏风灯残烬未灭,火星偶尔跳动一下。人陆续到来,站定后无人开口。北矿的工匠组长裹着粗布袖口,指节发青;西漠巡哨队长腰间佩刀未卸,目光紧盯地面;南岭那名年轻弟子站在人群末尾,手里还攥着昨夜留下的陶罐。
路明走上高台,脚步不重,但每一步都让底下的人抬起头。
“昨夜有人刻了两个名字。”他开口,声音不高,却传得远,“不是为了多占位置,是为了替另一个没能回来的人,守住这一块碑。”
底下有人动了动肩膀。
“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这一战必败?”他问。
没人答,也没人摇头。
“我不怪你们不信。”他继续说,“三百年前北矿塌陷,七百人封脉断源,最后一人闭眼前说‘火不能灭’。那时候也没人信能活下来。可他们还是把地火引到了南岭,养活了三代人。”
一名老将低声嘀咕:“那是过去的事。”
“是。”路明看向他,“可你们知道为什么那段碑文现在还在南岭山壁上?不是因为写得好,是因为有人拿命去换那一句话的分量。”
他停顿片刻,扫视全场。
“我不是来说胜算的。我要说的是——每一次我们以为守不住的时候,总有人站出来。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因为他们知道,退了,身后就什么都没了。”
人群开始有了细微的响动。有人握紧了刀柄,有人低头看自己的手。
“你们当中,有人昨晚去了火堆边听故事。”路明说,“那个断臂老兵讲他守的是一个村子,一个每天给他送水的孩子。这不是荣耀,是债。他还不了那碗水,所以每次拿剑,都是还一次。”
南岭弟子抬起头,眼神变了。
“现在轮到我们了。”路明声音沉下去,“敌人已经来了。他们的符石埋在沙下,黑雾顺着阵纹爬行,而我们不能再等答案从石头里长出来。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解读未来。”
他从袖中取出三枚玉符,通体青灰,表面刻着简朴纹路,没有宗门印记。
“第一枚,给北矿抢修阵基三日未眠的李岩。”他念出名字,“他接对了十七个模块,没让一道裂痕扩大。”
李岩愣住,随即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接过。
“第二枚,西漠巡哨队长赵九,最先进入断崖带深处,带回敌符残片。”
赵九上前,接过玉符时手指微颤。
“第三枚,南岭弟子沈舟。”路明看向人群末尾,“昨夜子时提交防御改良图,三点破绽全数修正,比原案强三成。”
沈舟走上前,双手接过,低头不语。
路明将剩余玉符收起,只留一枚放在护界碑顶,阳光照在上面,泛出淡淡光晕。
“此勋不限宗门,不论出身。”他说,“凡实战有功者,皆可争之。它不在庙堂,不在典籍,就在这块碑上,在你们手中。”
一名老将终于开口:“奖再多,也换不来命。”
路明没反驳,只问:“若今日你战死,你希望后人记得你怕过,还是拼过?”
老将沉默。
“我们不需要人人都活着回来。”路明声音低了些,“但我们必须让敌人知道——每一个倒下的人,都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他走下高台,走到护界碑前,弯腰拾起一支未燃的火把。指尖一弹,灵火自掌心窜出,点燃炬头。
他将火把插进第七堆篝火旁的新桩,火焰腾起半丈高。
“从今起,每日晨誓于此。”他说,“一句即可——我为何握剑。”
说完,他第一个跪在碑前,嘴唇微动,声音极轻,无人听清。
风吹过,火苗剧烈晃动了一下。
紧接着,李岩上前,跪下,低语一句,起身归队。
赵九跟着跪下,声音坚定。
沈舟最后一个上前,跪得笔直。他说完,抬头看了一眼碑上自己和师兄的名字,站起时眼角发红。
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碑前。有的沉默,有的声音发抖,但每一句都清晰。
“为了让我娘看见我穿铠甲的样子。”
“因为没人教我退一步。”
“我要让西漠的孩子还能在沙丘上跑。”
路明站在碑侧,看着他们一个个上前。没有催促,也没有鼓动。他只是站着,像一根插进大地的桩。
一名传讯执事快步赶来,递上一份文书:古器库三日借用反馈汇总。北矿已开始熔炼镇岳钟残片,试图重构震荡频率;西漠蚀光镜正在进行逆向推演,尝试制造干扰波;南岭断魂箫被拆解,正在测试音律与地脉共振的关联。
路明翻看完,点头,将文书交回。
“告诉他们,七日之限不变。”他说,“改不出来,就还回来。”
传讯执事离去。
太阳升至半空,各营开始整队。北矿方向传来金属撞击声,是工坊在赶制新模块;西漠沙行者列队穿行沙地,开始新一轮巡查;南岭驻地冒出缕缕青烟,是药炉在熬制新的止血膏。
路明解下外袍,露出肩伤。皮肉翻卷,边缘发紫,显然感染未消。他从怀中取出沈舟送的药泥,直接抹上,动作干脆,没皱一下眉。
有人想上前帮忙,被他抬手止住。
“这点伤,还不影响拿剑。”他说。
他重新披上外袍,走到高台边缘,面对集结的队伍。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害怕。”他说,“我也怕。怕我们准备不够,怕有人白白送命,怕火真的会灭。”
底下一片寂静。
“但我更怕一件事。”他声音陡然抬高,“怕当我们打赢之后,没人记得是谁在最暗的时候,选择了不逃。”
他拔出渊影剑,剑身裂痕仍在,却被一层凝实的灵光包裹,像是随时会崩开,又像是随时能斩下。
他将剑尖插入地面,直指北方荒原。
“敌人要来,那就来。”
“我们不迎,我们等。”
“等他们踏入这片土地,看看什么叫——洪荒不死。”
话音落,全场静默。
然后,一声吼从北矿方向炸起。
“洪荒不死!”
接着是西漠。
“洪荒不死!”
南岭弟子们齐声跟上。
“洪荒不死!”
一声接一声,连成一片,震得地面微颤。
路明站在高台边缘,披风被风掀起,肩伤渗血,但他没动。
他盯着荒原尽头,那里仍是一片死寂。
忽然,西漠方向一名巡哨疾奔而来,手中举着一块新挖出的金属片,边缘焦黑,符号扭曲。
他冲到碑前,单膝跪地,将残片高举过头。
路明低头看去,指尖尚未触碰到那冰冷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