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最后一搏:亲手缔造一栋烂尾楼-《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在经历了“反向诈骗”并被强行封神之后,孙连城对任何需要动用“智商”的作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他用血淋淋的现实,悟透了一个让他绝望的真理。

  只要一件事还存在“解读”的空间,那么,在那个该死的伟力之下,它就一定会被扭曲成对自己最有利,也就是最让他痛苦的模样。

  写报告?

  会被解读成蕴含宇宙真理的哲学思辨。

  画王八?

  会被解读成指引城市未来的经济星图。

  被诈骗?

  会被解读成不惜自污、以身做饵的惊天妙计。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关在全息投影室里的演员,无论他做出多么荒诞不经的动作,台下的观众总能从各种刁钻的角度,为他的行为赋予崇高而伟大的意义。

  不行!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他需要一个无法被解读的失败。

  一个纯粹的、物理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硬邦邦的、无可辩驳的失败!

  他需要一个铁证!当纪委的调查人员站在它面前时,连他最狂热的信徒赵明轩,都无法再用“系统自组织演化”来强行洗地的铁证!

  他需要一坨,实实在在的,巨大无比的,谁也无法否认的……垃圾!

  孙连城在办公室里,像一头困兽,来回踱步了三天三夜。

  他把自己关起来,不见任何人,不处理任何文件。

  他面前的桌子上,摊着一张北莞市的城市规划图。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疯狂扫视,像一头饥饿的秃鹫,在寻找一具可供下嘴的尸体。

  终于,他的目光,定格在了地图的西北角。

  那里,用红色的虚线,圈出了一片区域。

  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市属第一纺织厂废弃职工宿舍楼。

  这栋楼,孙连城有印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苏式筒子楼结构,早已被定为危房,住户也已全部搬迁。

  多年来,关于这栋楼的处置方案,在市里讨论了无数次。

  拆了重建?成本太高。

  修缮加固?更是无底洞。

  于是,它就这么被遗忘了,像一块城市皮肤上的牛皮癣,丑陋而又顽固地存在着。

  直到上个月,有人提议,将这栋楼改造成一个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廉租公寓。

  这个提议成本低,见效快,还能解决社会问题,得到了市长和书记的一致认可。

  项目,很快就被批准了。

  只是由于李为民落马,城建系统瘫痪,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项目,便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现在,它成了孙连城眼中,最后的救命稻草。

  一个完美的,可以用来证明自己“无能”的终极舞台!

  他的心中,一个无比清晰、无比疯狂的计划,开始迅速成型。

  他要亲手,把这个改造项目,变成一栋名副其实的、震惊全市的……烂尾楼!

  不是那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被动烂尾。

  而是那种,从设计、到施工、到用料,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我是垃圾”四个大字的,主动的、故意的、充满艺术感的烂尾!

  他要让这栋楼,成为他孙连城职业生涯中,一座无法被磨灭的耻辱柱!

  计划的核心,简单粗暴。

  找到全北莞市,最烂、最不靠谱、最没有信誉、最臭名昭着的建筑公司,来承接这个项目!

  他要用最烂的团队,盖出最烂的楼!

  这个计划,几乎不存在被“解读”的空间。

  总不能,当楼塌了的时候,还有人跳出来说:“孙书记这是在用建筑的解构主义,来警示我们城市发展中根基不稳的风险”吧?

  想到这里,孙连城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立刻按下了桌上的内线电话。

  “小王,进来一下。”

  秘书小王很快推门而入。

  他看到孙书记双眼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不由得心中一凛。

  书记,又“悟”了?

  “书记,您找我?”

  “小王啊,”孙连城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你去帮我办一件事。”

  “您请吩咐!”小王立刻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圣谕”。

  “你,动用你所有的渠道,去帮我搜集一下,我们北莞市,所有注册在案的建筑公司的资料。”孙连城说道。

  “好的书记,是需要那些资质优良,业绩突出的龙头企业吗?比如像之前的华盛建设……”

  “不!”孙连城立刻打断了他,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我不要好的!”

  “我要烂的!”

  “越烂越好!”

  小王握着笔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他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书……书记,您是说……”

  “你没听错。”孙连城加重了语气,“你给我去整理一份‘黑名单’!专门挑那些,有过拖欠工人工资记录的,有过偷工减料被处罚记录的,有过严重安全事故的,官司缠身,信誉破产的!”

  “把这些公司的名单,以及他们的‘光辉事迹’,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

  小王彻底懵了。

  他完全无法理解孙书记的意图。

  难道……书记这是要对本市的建筑行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洗?

  先摸清这些害群之马的底细,然后一网打尽?

  一定是这样!

  书记的手段,总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又直指要害!

  “我明白了书记!”小王瞬间领悟,眼神中充满了崇拜,“我马上去办!保证把这些行业的蛀虫,一个不落地给您揪出来!”

  看着小王斗志昂扬地离去,孙连城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连秘书都认为自己是在“扫黑除恶”。

  这层伪装,简直完美。

  接下来的两天,孙连城度日如年。

  他终于在第三天下午,等来了小王整理好的报告。

  那是一份厚厚的,足有上百页的名单。

  堪称《北莞市建筑行业耻辱柱大全》。

  孙连城眼中放光,他让小王出去,然后关上门,像一个饥渴的学子,贪婪地翻阅起来。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名字,一桩桩劣迹斑斑的过往。

  “宏发建筑,三年内拖欠农民工工资累计超过八百万元。”

  “四海工程,因使用劣质水泥,导致承建小区阳台集体脱落。”

  “金鼎建设,法人代表因涉嫌合同诈骗,目前仍在被通缉。”

  ……

  孙连城看得是心花怒放,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太棒了!

  简直是人才济济啊!

  北莞市的建筑行业,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他在一堆烂苹果里,仔细地甄别、筛选,如同一个挑剔的美食家,在寻找那颗最核心、最精华的“腐烂之王”。

  终于,一个名字,在一堆烂苹果中,脱颖而出,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

  ——“赖三建筑队”。

  这家公司,甚至不能称之为公司,只能算是一个草台班子。

  法人代表,李卫国,外号“赖三”。

  孙连城看着下面关于“赖三”的介绍,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赖三,北莞建筑界远近闻名的滚刀肉、老赖。”

  “从业二十年,被告上法庭一百三十七次,全部败诉,但至今未履行任何一次判决。”

  “其人生信条是:欠钱的是大爷,要钱的是孙子。”

  “其施工队以‘只要给钱就敢盖,盖成啥样不管’的无畏精神而着称。”

  “曾创下‘一年内承建三座桥,三座桥全部垮塌’的辉煌纪录。”

  “因其施工质量过于低劣,导致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愿意为其提供工程保险。”

  “目前,因其名下无任何可执行财产,已被法院列入最高级别的失信人员名单,限制一切高消费。”

  ……

  完美!

  这简直是太他妈的完美了!

  孙连城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这个人!这个赖三!

  他简直就是为了自己的“烂尾楼计划”,量身定做的完美执行人!

  就是他了!

  孙连城激动地一拍桌子,当即做出了决定。

  他再次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市招标办主任的办公室。

  电话那头,招标办的刘主任正百无聊赖地喝着茶。

  “刘主任吗?我是孙连城。”

  “哎哟!孙书记!”刘主任吓得差点把茶杯扔了,一个激灵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腰杆挺得笔直,“孙书记您好!您有什么指示?”

  “关于市一纺机废弃宿舍楼的改造项目,”孙连城的声音很平静,但平静中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压力,“招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报告孙书记,我们已经发布了招标公告,目前有十几家公司表达了意向,我们正在进行资质审核……”

  “不用审了。”孙连城打断了他。

  “我这里,有一个推荐单位。”

  “啊?”刘主任一愣。

  领导推荐中标单位,这在流程上虽然不合规,但也算是官场潜规则。刘主任立刻心领神会。

  “好的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工作做到位!请问是哪家实力雄厚的企业……”

  “赖三建筑队。”孙连城清晰地吐出了这个名字。

  “什么?”刘主任以为自己听错了,“书记,您说的是……那个赖三?”

  “对,就是他。”孙连城确认道,“这个项目,就交给他来做。”

  “……书……书记,这……这万万不可啊!”刘主任急得声音都变调了,“那个赖三,他就是个滚刀肉!他盖的桥都塌了!您把项目给他,这不等于……”

  “刘主任。”孙连城的声音冷了下来。

  “这个项目,我亲自负责。”

  “出了任何问题,所有责任,我一个人承担。”

  “你,只需要按我的指示去办。”

  “现在,你明白了吗?”

  电话那头,死一般的寂静。

  刘主任握着电话,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他终于明白,这不是推荐,这是命令。

  一个让他完全无法理解,但又不敢违抗的命令。

  “……明白了,孙书记。”

  挂掉电话,孙连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烂尾楼计划,最关键的一步,已经完美达成。

  他仿佛已经看到,几个月后,一栋摇摇欲坠,甚至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豆腐渣工程,将成为他渎职的铁证,将他稳稳地,送上那个他梦寐以求的……审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