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全城震惊!史上最烂施工队中标了!-《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赖三建筑队”中标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鱼雷,在北莞的城建圈里炸起了滔天巨浪。

  最初,所有听到消息的人,反应都出奇地一致。

  不可能。

  这笑话也太低级了。

  然而,当招标办官网那份盖着鲜红公章的公示文件截图,开始在各个工作群里疯传时,所有人都失语了。

  白纸,黑字。

  中标单位:北莞市赖三建筑队。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火山喷发般的质疑。

  第一个炸的,是分管城建的副市长,王梁。

  这位曾经因孙连城的“玄学报告”而大闹市长办公室,后来又在抗洪胜利后,对孙连城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水利专家,此刻彻底忘了什么叫“佩服”。

  他攥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关于赖三那本小说一样厚的“黑历史”材料,直接冲向了孙连城的办公室。

  “砰!”

  办公室的门被一脚踹开。

  王梁像一头发怒的公牛,带着一身火药味闯了进来。

  “孙连城!”

  他冲到办公桌前,将那沓材料狠狠砸在桌上。

  “啪”的一声脆响,震得孙连城的紫砂壶都跳了一下。

  “你是不是疯了?!”

  王梁双眼通红,指着那份材料的手指都在剧烈颤抖。

  “你知不知道这个赖三是什么东西?他就是个人渣!一个骗子!一个把豆腐渣工程刻进骨子里的混蛋!”

  “你把政府的重点改造项目交给他?”

  “这楼还没动工,我就能看见它塌了的样子!”

  “你这是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开玩笑!是渎职!是犯罪!”

  王梁是真的急了,吼出的话完全没过脑子,也顾不上什么上下级。

  在他看来,孙连城之前的“玄学”,无论多么离谱,结果是好的,是救了北莞。

  但这次,性质完全变了。

  这是在玩火!而且是在一个装满了炸药的仓库里玩火!

  然而,面对王梁的雷霆之怒,孙连城却只是掀了掀眼皮。

  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他看都没看桌上那份他早已烂熟于心的“黑材料”。

  他慢悠悠提起紫砂壶,给王梁面前的空杯里,斟满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普洱。

  茶香袅袅,在火药味弥漫的空气里,显得极不协调。

  “老王,降降火。”

  孙连城淡淡地说道。

  “坐下,喝口茶。”

  “我喝个屁!”王梁的怒气还在头顶盘旋。

  “坐。”

  孙连城只说了一个字,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王梁胸口剧烈起伏,最终还是咬着后槽牙,一把拉开椅子,重重坐下。

  孙连城将茶杯,往他面前推了推。

  “老王啊,”孙连城开口了,语气里带着熟悉的、高深莫测的味道,“你看人看事,只在‘术’的层面打转。”

  “而我,看的是‘道’。”

  又来了!

  又是这套该死的,让人无法反驳又浑身难受的“孙氏玄学”!

  王梁的眼角狠狠抽搐了一下。

  他强迫自己冷静,他倒要听听,孙连城这次,又能扯出什么惊世骇俗的道理来。

  孙连城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眼神悠远地投向窗外。

  “赖三这种人,是什么?”

  “在你眼里,是毒药,是垃圾,是社会的败类。”

  “但在我看来,他是一味猛药。”

  “药性刚烈,用得不好,见血封喉。可一旦用对了地方,却能起沉疴,治绝症。”

  孙连城顿了顿,吐出四个字。

  “以毒攻毒!”

  王梁听得云里雾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什么以毒攻毒?”

  “我们北莞的建筑市场,现在是什么样子?”孙连城反问,“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呢?一潭死水!那些大的建筑公司,盘根错节,关系稳固,把持着九成以上的政府项目。他们舒舒服服地躺在功劳簿上,还有几个愿意琢磨创新?工程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报价却一年比一年高!”

  “整个市场,死气沉沉。”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

  孙连城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

  “我们需要一条鲶鱼!”

  “一条又凶又恶,不讲规矩,敢掀桌子的鲶鱼!把他扔进这个池塘里,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让所有人都给我动起来!”

  “赖三,就是我选中的,那条最凶、最恶、最饿的鲶鱼!”

  孙连城转回头,目光如炬,直视王梁。

  “我用他,不是因为他好。恰恰是因为他足够坏,足够烂,足够没有底线!把他扶起来,让他去搅动这个市场,去冲击那些固化的利益格局!这就叫‘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就叫激活市场的‘鲶鱼效应’!”

  王梁彻底被这套歪理给说蒙了。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的思路完全被带偏了。

  因为孙连城的这番话,虽然歪到离谱,但从理论上……好像……竟然他妈的能自洽?

  看到王梁脸上的动摇,孙连城知道,该上第二道菜了。

  “当然,”孙连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温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只是其一。”

  “其二,老王,我们也要讲情怀嘛。”

  “这个赖三,他问题再多,他是什么?是我们北莞市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是千千万万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

  “对于这样的企业,能一棍子打死吗?不能!”

  孙连城的声音里充满了痛心疾首。

  “我们要给他一个机会!一个改过自新,浪子回头的机会!”

  “这次的改造项目,就是我给他的一个‘试炼场’。他要是能抓住这次机会,洗心革面,把项目做好,那我们不仅盘活了一栋楼,更是挽救了一个‘失足’的企业家!这背后的社会意义,比项目本身,大得多啊!”

  一套“宏大叙事”加“人文关怀”的组合拳,把王梁打得晕头转向。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被孙连城搅成了一锅浆糊。

  他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孙连城如今在北莞那“料事如神”的光环太盛,让他根本不敢再轻易地去质疑。

  万一……

  万一孙书记这次,又是在下一盘惊天动地的大棋呢?

  万一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赖三,真被孙书记给点化了呢?

  王梁不敢想下去了。

  他端起桌上那杯已经凉了的茶,一口闷掉,像是喝了一杯苦酒。

  “孙书记……你的想法,太……太超前了。”王梁憋了半天,最终只能挤出这么一句。

  “我保留意见。但是,既然是市委的决定,我会执行。”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这个项目,我会派人死死盯着!二十四小时盯着!一旦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我第一个上报省里!”

  说完,王梁头也不回地走了。

  孙连城看着他气冲冲的背影,嘴角的笑意再也藏不住了。

  盯着?

  太好了!

  你越是盯着,到时候楼塌了,你这个分管副市长的监管责任,就越是跑不掉!

  到时候,我俩正好做个伴,一起去市图书馆看大门!

  孙连城力排众议,强行指定“滚刀肉”赖三承接项目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北莞官场。

  大部分干部的反应和王梁一样,觉得孙书记这次肯定是“玩脱了”,开始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等着看他怎么收场。

  而另一小撮人,以赵明轩的“自然秩序与行政逻辑应用研究院”为首的“孙学”信徒们,则又一次陷入了狂热。

  他们连夜召开紧急研讨会。

  一篇名为《论“反向激励”在僵化系统压力测试中的实践应用——以赖三建筑队中标案为例》的重磅论文,已经拟好了提纲。

  在他们看来,导师这一手,简直是神来之笔!

  这是在用一个“不可控的负面变量”,去主动冲击一个“稳定的僵化系统”,从而观察系统在极限压力下的真实反应,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改革,收集最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导师的境界,又一次,超越了他们所有人的想象!

  身处风暴中心的孙连城,对此一无所知,也毫不在意。

  他关掉手机,拔了座机线,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泡上一壶极品大红袍,开始了他最喜欢的娱乐活动——畅想未来。

  他仿佛已经能看见,几个月后,那栋在风中摇摇欲坠的烂尾楼,将成为他渎职的铁证。

  媒体的口诛笔伐,同僚的落井下石,领导的雷霆之怒……

  最终,他会被一撸到底。

  不,发配到市图书馆,就足够了。

  想到那每天扫地、看报、喝茶的美好画面,孙连城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次,稳了!

  绝对稳了!

  谁来了都拦不住!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