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匾高悬映日红,乡音满巷贺新风
入秋后的枫溪镇,晨露总带着枫香。挂新匾的这天,天还没亮透,东边山头刚漫出一点金红,济世堂院子里的老枫树就被人声吵醒 —— 村民们比鸡起得还早,李大婶挎着藤编粥桶,桶沿裹着蓝布,热气从布缝里钻出来,混着枫香飘得满院都是;王婶手里攥着捆粗麻绳,绳头还缠着昨晚新纺的棉线,身后跟着她家小子,扛着架竹梯,梯脚用布包着,怕蹭坏济世堂的青石板;张大叔则抱着个木匣子,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糯米糕,糕上印着模子刻的枫叶纹,是特意让镇上糕饼铺做的。
陈建国是被赵二柱硬拉来的。他早上刚把晒好的草药归置完,还没来得及擦手上的药屑,就被赵二柱拽着胳膊往外走。身上那件深灰色西装,左袖肘的补丁格外显眼 —— 那是上月小丫见他衣服磨破了,找王婶要了块红枫布,歪歪扭扭缝的,针脚虽不齐,却像片小枫叶贴在上面。他揉了揉还没完全清醒的眼睛,看着满院攒动的人影,竹梯靠在墙根,绳线绕在枫树枝上,连平时用来晒药的竹筛里,都摆着碗碗碟碟的吃食,不由皱着眉疑惑:“二柱,这大清早的,咋比晒粮场还热闹?是哪家孩子又着凉了?还是张大叔家的稻谷又出啥岔子了?”
赵二柱笑得露出两排白牙,黝黑的脸上沾着点枫木屑 —— 昨儿帮刘木匠搬匾累了半宿,他顺手把陈建国往院子中间的老枫树下推,“您别瞎琢磨,不是啥急事,就是大伙想凑个热闹。您看这太阳,多好的天,站这儿晒晒太阳也舒坦。” 说话间,头顶的枫树叶被风轻轻掀动,金红的阳光透过叶缝漏下来,落在陈建国的肩膀上,像撒了把细碎的金箔,和他西装上的红枫补丁映在一起,暖得人心里发酥。
这时,张村长踩着竹梯往上挪了两步,手里捧着的新匾用红布裹着,边角露出点浅棕色的枫木纹。他清了清嗓子,先咳了两声,院子里顿时静下来,连趴在墙根的大黄狗都支起了耳朵。“大伙静一静!” 他的声音裹着晨雾,却格外清亮,“今天咱给济世堂换块新匾,这事得说清楚 —— 陈先生来咱枫溪镇这半年,哪件事不是掏心窝子帮咱?张大叔家稻谷潮了,他领着咱用枫枝搭棚;私塾黑板看不清了,他教咱用锅底灰混桐油改;小丫咳嗽,他琢磨着用野梨炖糖…… 咱枫溪镇人实在,不玩虚的,今天这匾一挂,就想告诉陈先生:您不是外人,济世堂就是您的家,咱枫溪镇就是您的根!”
话刚落,底下就有人喊 “说得对!”,是扛梯子的那几个年轻小伙,手里还攥着钉锤,恨不得立马就动手。张村长笑着朝下面挥挥手:“来,先把旧匾摘了,轻点啊,那匾虽旧,也是咱济世堂的老物件。” 两个小伙立马搭着梯子上去,一人扶着旧匾,一人小心地起钉子。旧匾挂了快十年,木头早就发黑,边缘裂着细纹,上面的 “济世堂” 三个字被风雨浸得模糊,只能勉强认出个轮廓,摘下来时,还掉了块小小的木渣,王婶赶紧伸手接住,说要收着当念想。
接着就是挂新匾。赵二柱抱着匾的下半截,张村长在梯子上扶着上沿,粗麻绳绕着匾的两侧,被几个村民慢慢往上拉。新匾是老枫木做的,木纹清晰得能看见年轮,红漆底上的金字,在太阳底下亮得晃眼 ——“济世堂” 三个大字刻得方方正正,笔画里还留着点木茬的质感,旁边 “陈先生驻馆” 五个小字稍小些,却透着股亲切劲儿,最妙的是右下角,刻着片指甲盖大的枫叶,叶脉细细的,金漆描过,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样。张村长眯着眼,手捏着匾的边缘,一点点对齐门楣:“往左挪半寸,对,再往上提提…… 哎,正好!” 他从兜里掏出个小锤子,轻轻敲了敲钉子,听着 “笃笃” 的闷响,才满意地点头:“妥了!这匾能挂几十年!”
新匾刚钉牢,院子里就炸了锅。小丫第一个跳起来,辫子上的红绳随着动作甩动,手里攥着的红枫叶都快捏皱了;几个小孩跟着拍手,还围着梯子跑圈;张大叔从木匣子里拿出糯米糕,分给大伙,糕上的枫叶纹沾了点热气,软乎乎的;有人还从家里抱来一挂小鞭炮,在门口点燃,“噼里啪啦” 的声响混着枫树叶的沙沙声,烟雾里都裹着甜香。陈建国站在树下,看着门楣上的新匾 —— 阳光照在红漆上,把 “陈先生驻馆” 五个字映得格外亮,连他的影子,都落在匾下面,像是和这匾融在了一起。他的手不知何时攥紧了,指节微微发白,眼眶也有点发热,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得发胀。他想起在城里时,加班到深夜拿的项目奖,奖杯再亮,也没此刻这块枫木匾让他踏实 —— 那时候的掌声是给 “陈经理” 的,现在的欢呼,是给 “陈先生” 的,是给那个能帮着搭棚、能煮梨汤的普通人的。
李大婶挤过来,手里的红薯还冒着白气,用粗布巾裹着,递到陈建国面前:“陈先生,您快拿着,刚从灶里扒出来的,甜得很。您帮俺救黄豆那回,俺就想着,得让您尝尝俺家的红薯。这都是您应得的,不是啥值钱东西,却是俺的心意。” 她的手有点抖,眼角也红了,说话时还时不时擦一下围裙,怕沾了灶灰的手碰着陈先生的衣服。王婶也跟着递来块枫果糕,油纸包着,上面印着和糯米糕一样的枫叶纹:“这是俺昨儿晚上蒸的,加了点枫糖浆,您尝尝。以后啊,您要是想吃,就去俺家拿,咱这枫溪镇别的没有,枫果、红薯管够,日子肯定甜甜蜜蜜的。”
小丫这时跑过来,小手抱着陈建国的腿,仰着小脸看他,鼻尖上还沾着点糯米糕的粉,衣服下摆沾着几片枫树叶的碎末。她从兜里掏出片新鲜的红枫叶,叶尖还带着晨露,递到陈建国面前:“陈先生,您
入秋后的枫溪镇,晨露总带着枫香。挂新匾的这天,天还没亮透,东边山头刚漫出一点金红,济世堂院子里的老枫树就被人声吵醒 —— 村民们比鸡起得还早,李大婶挎着藤编粥桶,桶沿裹着蓝布,热气从布缝里钻出来,混着枫香飘得满院都是;王婶手里攥着捆粗麻绳,绳头还缠着昨晚新纺的棉线,身后跟着她家小子,扛着架竹梯,梯脚用布包着,怕蹭坏济世堂的青石板;张大叔则抱着个木匣子,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糯米糕,糕上印着模子刻的枫叶纹,是特意让镇上糕饼铺做的。
陈建国是被赵二柱硬拉来的。他早上刚把晒好的草药归置完,还没来得及擦手上的药屑,就被赵二柱拽着胳膊往外走。身上那件深灰色西装,左袖肘的补丁格外显眼 —— 那是上月小丫见他衣服磨破了,找王婶要了块红枫布,歪歪扭扭缝的,针脚虽不齐,却像片小枫叶贴在上面。他揉了揉还没完全清醒的眼睛,看着满院攒动的人影,竹梯靠在墙根,绳线绕在枫树枝上,连平时用来晒药的竹筛里,都摆着碗碗碟碟的吃食,不由皱着眉疑惑:“二柱,这大清早的,咋比晒粮场还热闹?是哪家孩子又着凉了?还是张大叔家的稻谷又出啥岔子了?”
赵二柱笑得露出两排白牙,黝黑的脸上沾着点枫木屑 —— 昨儿帮刘木匠搬匾累了半宿,他顺手把陈建国往院子中间的老枫树下推,“您别瞎琢磨,不是啥急事,就是大伙想凑个热闹。您看这太阳,多好的天,站这儿晒晒太阳也舒坦。” 说话间,头顶的枫树叶被风轻轻掀动,金红的阳光透过叶缝漏下来,落在陈建国的肩膀上,像撒了把细碎的金箔,和他西装上的红枫补丁映在一起,暖得人心里发酥。
这时,张村长踩着竹梯往上挪了两步,手里捧着的新匾用红布裹着,边角露出点浅棕色的枫木纹。他清了清嗓子,先咳了两声,院子里顿时静下来,连趴在墙根的大黄狗都支起了耳朵。“大伙静一静!” 他的声音裹着晨雾,却格外清亮,“今天咱给济世堂换块新匾,这事得说清楚 —— 陈先生来咱枫溪镇这半年,哪件事不是掏心窝子帮咱?张大叔家稻谷潮了,他领着咱用枫枝搭棚;私塾黑板看不清了,他教咱用锅底灰混桐油改;小丫咳嗽,他琢磨着用野梨炖糖…… 咱枫溪镇人实在,不玩虚的,今天这匾一挂,就想告诉陈先生:您不是外人,济世堂就是您的家,咱枫溪镇就是您的根!”
话刚落,底下就有人喊 “说得对!”,是扛梯子的那几个年轻小伙,手里还攥着钉锤,恨不得立马就动手。张村长笑着朝下面挥挥手:“来,先把旧匾摘了,轻点啊,那匾虽旧,也是咱济世堂的老物件。” 两个小伙立马搭着梯子上去,一人扶着旧匾,一人小心地起钉子。旧匾挂了快十年,木头早就发黑,边缘裂着细纹,上面的 “济世堂” 三个字被风雨浸得模糊,只能勉强认出个轮廓,摘下来时,还掉了块小小的木渣,王婶赶紧伸手接住,说要收着当念想。
接着就是挂新匾。赵二柱抱着匾的下半截,张村长在梯子上扶着上沿,粗麻绳绕着匾的两侧,被几个村民慢慢往上拉。新匾是老枫木做的,木纹清晰得能看见年轮,红漆底上的金字,在太阳底下亮得晃眼 ——“济世堂” 三个大字刻得方方正正,笔画里还留着点木茬的质感,旁边 “陈先生驻馆” 五个小字稍小些,却透着股亲切劲儿,最妙的是右下角,刻着片指甲盖大的枫叶,叶脉细细的,金漆描过,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样。张村长眯着眼,手捏着匾的边缘,一点点对齐门楣:“往左挪半寸,对,再往上提提…… 哎,正好!” 他从兜里掏出个小锤子,轻轻敲了敲钉子,听着 “笃笃” 的闷响,才满意地点头:“妥了!这匾能挂几十年!”
新匾刚钉牢,院子里就炸了锅。小丫第一个跳起来,辫子上的红绳随着动作甩动,手里攥着的红枫叶都快捏皱了;几个小孩跟着拍手,还围着梯子跑圈;张大叔从木匣子里拿出糯米糕,分给大伙,糕上的枫叶纹沾了点热气,软乎乎的;有人还从家里抱来一挂小鞭炮,在门口点燃,“噼里啪啦” 的声响混着枫树叶的沙沙声,烟雾里都裹着甜香。陈建国站在树下,看着门楣上的新匾 —— 阳光照在红漆上,把 “陈先生驻馆” 五个字映得格外亮,连他的影子,都落在匾下面,像是和这匾融在了一起。他的手不知何时攥紧了,指节微微发白,眼眶也有点发热,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得发胀。他想起在城里时,加班到深夜拿的项目奖,奖杯再亮,也没此刻这块枫木匾让他踏实 —— 那时候的掌声是给 “陈经理” 的,现在的欢呼,是给 “陈先生” 的,是给那个能帮着搭棚、能煮梨汤的普通人的。
李大婶挤过来,手里的红薯还冒着白气,用粗布巾裹着,递到陈建国面前:“陈先生,您快拿着,刚从灶里扒出来的,甜得很。您帮俺救黄豆那回,俺就想着,得让您尝尝俺家的红薯。这都是您应得的,不是啥值钱东西,却是俺的心意。” 她的手有点抖,眼角也红了,说话时还时不时擦一下围裙,怕沾了灶灰的手碰着陈先生的衣服。王婶也跟着递来块枫果糕,油纸包着,上面印着和糯米糕一样的枫叶纹:“这是俺昨儿晚上蒸的,加了点枫糖浆,您尝尝。以后啊,您要是想吃,就去俺家拿,咱这枫溪镇别的没有,枫果、红薯管够,日子肯定甜甜蜜蜜的。”
小丫这时跑过来,小手抱着陈建国的腿,仰着小脸看他,鼻尖上还沾着点糯米糕的粉,衣服下摆沾着几片枫树叶的碎末。她从兜里掏出片新鲜的红枫叶,叶尖还带着晨露,递到陈建国面前:“陈先生,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