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淮水安澜-《征途与山河》

  离高考只剩七天了……

  苏婉宁翻出攒了许久的钱和工业券,用手绢仔细包好贴身揣着,打算去县城碰碰运气。

  她早就把准考证上要带的东西准备齐全了:两支钢笔、一瓶蓝黑墨水,还有铅笔橡皮直尺。可心里总觉得,要是能再多些复习资料才更踏实。

  她把想法跟周明远、赵红梅、梁斌一说,没想到三人也正有这个打算——

  周明远那本《数学手册》都快翻烂了,赵红梅一直惦记着找本新的语文复习资料,梁斌则想看看能不能淘到政治时事的小册子。

  “那咱们干脆一块儿去吧!”

  梁斌兴奋地说。

  “人多主意多,说不定能找到更多有用的资料。”

  周明远细心地提醒大家:

  “记得带足粮票,中午咱们去国营饭店吃碗阳春面,暖暖身子再继续逛。”

  说着,他拍了拍鼓鼓囊囊的挎包。

  “我带了水壶和干粮,路上渴了饿了都能应付。”

  赵红梅笑着打趣道:

  “还是明远想得周到,跟个老妈妈似的。”

  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清晨的薄雾中,四个年轻人踏上了去县城的路。苏婉宁摸着怀里的钱袋,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县城的新华书店里人头攒动,比过年赶集还要热闹。玻璃柜台前挤满了人,你推我搡的,都想抢到最后几本复习资料。

  售货员站在凳子上,扯着嗓子喊:

  “《数理化自学丛书》早就没啦!《工农兵基础知识》也卖光了!新书要等下个月才能到货!”

  苏婉宁他们好不容易挤到书架前,却发现上面空空如也,连往年积压的旧教材都被人抢购一空。

  几个戴眼镜的知青蹲在墙角,正小心翼翼地传阅一本破旧的《代数习题集》,那书页都泛黄卷边了。

  从书店出来,四个人都有些泄气。赵红梅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叹了口气:

  “数理化还能靠以前的笔记凑合,就是语文心里没个准数。”

  周明远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

  “别急,我那儿有我哥寄来的手抄本,都是人民日报上的好文章,回头我给你抄一份。”

  就在同伴们商量的时候,苏婉宁想着不先去买瓶墨水备着,她跟同伴们打了声招呼,独自往供销社走去。

  刚踏出书店大门,就在马路对面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军绿色的大衣,笔挺的站姿,在人群里格外扎眼。

  是他!

  苏婉宁的心猛地一跳,双脚却像生了根似的,挪不动半步。

  他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视线一转,正对上她的眼睛,随即朝她点了点头。

  苏婉宁的脸“唰”地红了,慌忙低下头,正踌躇着要不要上前打个招呼,却见他已大步穿过马路,站到了她面前。

  “来买复习资料?”

  他的语气比上次见面时柔和许多。

  “嗯,想看看还有没有习题册。”

  苏婉宁攥紧了口袋里的钱,指尖微微发烫。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蓝色封皮的书递过来,带着点歉意解释:

  “前阵子托人从省城弄到的,就这一本九成新的,你看看合用不?”

  是《数理化自学手册》,封面上烫着的金字虽有些磨痕,却比书店里那些卷边的旧书像样多了。

  “这太贵重了......”

  苏婉宁连忙摆手,脸颊烧得更厉害了。

  “收下吧。”

  他把书塞到她手里。

  “托朋友好不容易弄到的,放我这儿也是浪费。”

  顿了顿,他又说:

  “谢谢你送的梅干菜,很好吃,我后天就要归队了,你......好好保重。”

  苏婉宁的心头一紧,像被无形的手攥住了,她想问问他的去向,问他何时再见,甚至想问问他的名字。

  可……话到嘴边。

  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比谁都清楚,他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她是前途未卜的知青。就像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短暂的相遇后注定要各奔东西。

  “地址......”

  他先开口了,声音轻了几分。

  “部队要换防,具体去哪还没定。”

  苏婉宁咬着嘴唇点头,把那句“能给你写信吗”咽了回去。她知道这是最好的回答,过多的牵扯只会让彼此为难。

  “好好准备考试。”

  他的语气真诚而温和。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考上了固然好,就算没考上,人生也还有很多可能。你是个聪明人,到哪里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苏婉宁抬头,撞进他坦荡的目光里。那眼神里没有居高临下的怜悯,只有平等的尊重和鼓励。

  她心里蓦地一暖,像是有了主心骨。她郑重地点头:

  “我记住了,谢谢您。”

  顾淮笑了笑,刚转身要走,却感觉军装下摆被轻轻拉住。

  苏婉宁鼓起勇气抬起头,脸颊微红:

  “还不知道……您叫什么名字?”

  他停下脚步,眼含笑意地望回来:

  “顾淮。淮海的淮。”

  他的目光温和地落在她脸上。

  “你呢?”

  “苏婉宁!”

  她几乎是立刻回答,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雀跃。

  “苏婉宁。”

  他认真地重复了一遍,像是要把这个名字记在心里,随后才挥挥手,军绿色的身影逐渐融入人流。

  她站在原地,心底那份朦胧,如同冬日冻土下悄然酝酿的生机。

  她不知道,转身离去的顾淮,也在心里默念了两遍她的名字,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温柔的弧度。

  苏婉宁知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攥紧这场高考的机会——就像他说的,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但她得先为自己搏一次。

  怀揣着那本带着顾淮体温的《数理化自学手册》,苏婉宁走在回村的路上,只觉得胸口揣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团温暖而雀跃的火。

  走到村口时,正好碰见李萍的丈夫背着柴火从山上下来,手里还提着一只野兔。远远瞧见她,就扯着嗓子喊:

  “婉宁同志,看见李萍没?家里炖了肉,叫她赶紧回!”

  “她还在知青点对题呢,应该快了。”苏婉宁指了指方向。

  望着男人匆匆离去的背影,苏婉宁不禁感慨。同样是知青,张岚的丈夫烧了她的复习资料,李萍的丈夫却把她捧在手心里疼。

  婚姻就像一道门槛,有人轻轻松松跨过去,找到了幸福;有人却被绊住了脚,怎么也迈不过去。

  就像......从前的她自己。

  她抱紧了怀里的书,脚步也快了起来。从今往后,她要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考上大学,回城,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回到知青点,趁着四下无人,她再次取出那本珍贵的蓝布面笔记本。

  翻开到那一页,看着那个孤零零的“顾”字和旁边的五角星。

  她在那“顾”字后面,郑重地添上了一个“淮”字。

  顾淮。

  想了想,又写了一行小字:

  “下次再见,不知何日。盼君安好,我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