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心意的重量-《征途与山河》

  信纸在指尖轻轻摩挲,苏婉宁仿佛看到了母亲在篝火旁温润而坚定的身影,也看到了那些年轻女队员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光芒与自己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眼中所绽放的,如出一辙。

  她将母亲的信仔细折好,与那本蓝皮梅花日记本放在了一起。

  一个守护着脚下的疆土与深埋的宝藏,一个追寻着头顶的星辰与精密的规律,而母亲,则探寻着大地的脉搏。

  这三条不同的轨迹,却在同一个时代里,奏响了同样昂扬的旋律。

  窗外,秋意渐深,而她心中的世界,却因为理解了这种种不同的守护与探索,变得愈发宽广而坚实。

  深秋的江南大学,梧桐叶已落了大半,阳光得以毫无遮拦地洒进图书馆的窗棂。

  苏婉宁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状态。那些曾经觉得艰深的《材料力学》公式,如今再看,竟能与机床厂里见过的金属疲劳现象一一对应;复杂的《机械设计》题目,也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等待拆解的实际问题。

  她的变化,同学们都看在眼里。

  “婉宁,这道题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思路的?”

  课后,同桌李敏常常拿着笔记本过来请教。

  苏婉宁便会耐心地讲解,偶尔还会顺手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单的结构图:

  “你看,这里就像我们上次在机床厂看到的那个传动轴……”

  渐渐地,她所在的宿舍的“攻坚小组”,名气越来越大。每晚熄灯后,她们还会点起蜡烛,围坐在公共自习室里讨论功课。

  “你们发现没有。”

  某个深夜,林南燕放下钢笔,揉着发酸的手腕说。

  “自从婉宁从机床厂回来,咱们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了。”

  陈雪笑着接话:

  “是啊,现在看到齿轮,想的不仅是公式,还有它转起来的样子。”

  张敏则故意打趣。

  “我们那位顾同志功不可没啊!”

  烛光在几个年轻女孩的脸上跳跃,映照着她们眼中求知的火花。

  每逢周末,只要顾淮不出任务,他们便会约在市图书馆见面。

  这是个不成文的约定——他穿着整洁的便装,她会提早占好靠窗的位置。

  两到三小时的时光里,他们各自看书,偶尔低声交流。他会帮她梳理机械制图的思路,她会把课堂上有趣的见闻说给他听。

  这个周六,苏婉宁特意提早到了。

  当顾淮的身影出现在阅览室门口时,她悄悄从笔记本里取出那张抄着《同约》的诗笺,压在课本下。

  等他在身边坐下,她轻轻推过去。顾淮微微一怔,接过诗笺,在窗外照进的秋阳里静静读着。

  他的侧脸在光里显得格外柔和。读完,他将诗笺仔细折好收进上衣口袋,转头看她,眼底有清晰的笑意:

  “写得很好。”

  声音压得很低,却格外温沉。

  “下个月要去演习。”

  他顿了顿。

  “结束后正好能赶上市里的技术交流会,听说你们系有参展作品?”

  苏婉宁眼睛一亮,点点头。

  “我一定到场。”他说。

  简单的对话,却让她的心踏实下来。她想起母亲信中的话,想起同学们专注的面容,想起顾淮沉稳的承诺。这一切,都如同精密啮合的齿轮,推动着她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前行。

  那天晚上,她在蓝皮本子上新的一页写下:

  “《答》

  不必翻山越岭急着赶来,

  杏花会一直开到你来。

  就像星星永远会在夜空,

  就像我始终在这里等待。

  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

  在相交的瞬间辉映——

  这或许就是我们最好的约定。”

  合上本子时,窗外月色正好。

  傍晚,天边铺满暖橙色的霞光。

  顾淮站在江南大学门口,身姿依旧挺拔如松。

  苏婉宁是被林南燕几个,在学校档案资料室的角落里找到的,一听到顾淮居然在学校门口等她,小跑着过来,看到的就是他眼中漾开的浅浅的笑意。

  “顾淮,你不是要去演习吗?”

  “这个给你。”

  顾淮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用牛皮纸包得方正平整的小包裹。

  “晚上就走,我去军部办手续,刚好路过你们学校门口,就来了。”

  苏婉宁有些难过,这是等了许久吧,江南大学那么大,学生很多,要在校门口等一个人可不容易。

  她伸手接过,入手微沉。

  打开包装,里面是一片比巴掌略大的金属片,打磨得极其光滑,泛着暗哑而润泽的光。边缘处理得圆润妥帖,一角钻了小孔,系着崭新的红丝线。

  最让她惊讶的是,金属片表面用极细的刻线,阴刻着一幅微缩的、结构精准的行星齿轮系示意图——

  正是她笔记本上反复修改过无数次的那张。

  “这是……”

  她指尖轻触那些流畅的刻线,感受到金属特有的凉意。

  “上次在厂里看到的多余料头,材质特殊,不容易生锈。”

  顾淮语气平和。

  “想着给你当书签,或者压图纸。”

  苏婉宁将金属片紧紧握在掌心,冰冷的触感渐渐被体温焐热。这份礼物太贵重——不是价值,是心意。

  他记得她画过的每一张图。

  “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