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星轨与齿轮-《征途与山河》

  苏婉宁能闻到他军装上阳光的味道,感受到他沉稳的心跳。他宽大的手掌在她后背轻轻拍了拍,像安抚,又像承诺。

  “等我回来。”

  他在她耳边低语,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发梢。

  不过短短几秒他便松开了手,但那份温度却久久留在她记忆里。她望着他的背影融入夜色,掌心的金属书签已被捂得温热。

  那晚回到宿舍,苏婉宁脸颊上的红晕,和眼底尚未完全褪去的晶亮神采,没能逃过室友们雪亮的眼睛。

  她刚推开门,就被林南燕一把拉住,按坐在床沿。张敏和陈雪也立刻围拢过来,三人六只眼睛,闪烁着好奇与促狭的光芒,直勾勾地盯着她。

  “老实交代!”

  林南燕压着嗓子,却压不住语气里的兴奋。

  “我们可都看见了!校门口,那个挺拔的身影,那个……拥抱!快说,是不是顾同志?”

  苏婉宁的脸“腾”地一下更红了,像染上了傍晚最浓的那片霞光,她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轻轻“嗯”了一声。

  “哇——!”

  三人同时发出低低的欢呼。

  张敏双手捧心,倒在陈雪肩上,夸张地感叹:

  “我就说吧!看到人家的爱情,我也想谈了!那种眼神,那种克制又深情的拥抱……谁不想啊!”

  陈雪温柔地笑着,拍了拍张敏,目光却落在苏婉宁身上,带着真诚的祝福:

  “婉宁,真好。顾同志看着就是个可靠的人。”

  林南燕则更直接,她挨着苏婉宁坐下,挽住她的胳膊:

  “快说说,什么感觉?那个拥抱!”

  宿舍的灯早已熄了,唯有窗外清冷的月光和远处路灯的一点微光透进来,勾勒出女孩们朦胧的轮廓。

  这个临睡前的“卧谈会”,因着青春的悸动与秘密,气氛变得格外热烈又柔软。

  苏婉宁在好友们的“逼问”下,心跳如鼓,却又满心充盈着一种想要分享的甜蜜。她斟酌着词语,声音轻缓:

  “就是……很踏实,很温暖。”

  “好像……突然就不怕他要去演习了,知道他一定会平安回来。”

  她顿了顿,想起母亲信中的话,想起自己和顾淮各自的道路,轻声补充,

  “感觉我们……像是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但心里知道,对方就在那里,彼此辉映。”

  她的话让叽叽喳喳的宿舍安静了一瞬。

  “不同的轨道,彼此辉映……”

  陈雪轻声重复着,若有所思。

  “这大概就是爱情和理想最好的状态了吧?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各自发光,互相照亮。”

  张敏也收起了玩笑的神色,带着些许向往:

  “是啊,自由地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但心里有个牵挂,有个归处。责任不是束缚,反而是动力,对吧?”

  林南燕家境优渥,见识也更广些,她接口道:

  “顾同志守护疆土,婉宁追寻星辰规律。征途不同,但那份昂扬的劲儿是一样的。爱情大概也是这样,是征途上的加油站,不是终点站。”

  话题不知不觉从甜蜜的打趣,转向了更深的探讨。

  在这个深秋的夜晚,四个正值最好年华的姑娘,躺在各自的床上,望着模糊的天花板,畅谈着对爱情、理想、自由与责任的理解。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张敏叹了口气。

  “既要追求自由,又想承担责任,还想爱情美满……这平衡点可真难找。”

  “但正因为难,才更值得我们去追寻,不是吗?”

  苏婉宁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

  “找到那个能理解你的理想,支持你的自由,愿意与你共同承担责任的人。就像……”

  “就像精密齿轮的啮合,严丝合缝,才能运转顺畅,带动更大的机器。”

  “说得对!”

  林南燕激动的坐了起来。

  “所以我们更要加努力,先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更精准的‘齿轮’!到时候,自然能吸引到同样优秀的‘齿轮’!”

  其他人都被她的这个比喻逗笑了,笑声在夜色中轻轻回荡,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当晚苏婉宁在蓝皮本上,写下了新的诗行:

  “《鹧鸪天·秋别》

  疏影横斜桂子轻,

  暮云合璧晚风清。

  寒枝栖雪终逢暖,

  青鸟传音渐分明。

  星汉转,岁华凝,

  金戈铁马亦含情。

  相逢且尽今朝意,

  共待春山杜宇鸣。”

  她又在那阕页脚处,添上了一行清秀的小字:

  “保重,等你!”

  它是叮嘱,是承诺,是……牵挂。

  合上蓝皮本子,她将那片金属书签小心地夹进正在绘制的图纸中。

  窗外月色如水,她心底一片暖融,因为知道有人也会望着同一轮明月,默念着同样的期盼。

  这番关于理想与爱情的深夜畅谈,很快就被一个更具体的、关乎理想第一步的消息冲淡了氛围,转化为了更实际的动力。

  第二天下午,系里传来通知。

  苏婉宁所在的这个以宿舍为单位、自称为“攻坚小组”的四人团队,因为近期表现突出,尤其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展现出的潜质,被系里选中,将参与由几位优秀师兄师姐主导的一项关于“新型传动结构优化”的课题研究。

  虽然只是负责基础的数据处理、文献梳理与实验辅助工作,但对于她们这些大一新生而言,这无异于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在眼前豁然开启,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与机遇。

  消息传来,宿舍里瞬间沸腾。

  张敏第一个跳起来,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

  “太好了!我们真的可以摸到前沿研究的边了!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让师兄师姐和老师失望!”

  陈雪摩拳擦掌,仿佛立刻就要投入到战斗中。

  林南燕则已拿出笔记本,思路清晰地规划起来:

  “我们要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婉宁对结构天生敏感,负责数据建模部分最合适;雪儿心细如发,文献检索和整理非你莫属;敏敏动手能力强,实验辅助这块你来主导;我就负责内外沟通、进度协调。”

  苏婉宁胸中暖流奔涌,心潮澎湃。她紧紧握住那片冰凉的金属书签,那清晰的触感让她从激动中沉淀下来,思绪瞬间飘远——

  顾淮提到的技术交流会、母亲在野外探寻大地脉搏的坚毅身影、卧谈会那句“我们也要像齿轮一样紧紧啮合”的玩笑话……

  无数画面与声音在脑海中交汇,最终凝聚成一股无比清晰而坚定的力量。

  “嗯!”

  她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与她们一般无二、甚至更加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中有憧憬,有决心,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

  “我们一起,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学,好好干!”

  四个女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她们都明白,这是她们亲手叩响未来之门,是她们迈向更广阔天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