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的结果,虽未出乎顾廷烨与明兰的预料,却依旧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澄园上空,带来一种窒闷的滞涩感。线索断得干净利落,唯一的“凶手”春杏已成了一具不会说话的冰冷尸体,将所有可能的指控都带入了坟墓。向妈妈咬死只是监管不力,涕泪横流地请罪,却再问不出更多。其余仆役更是战战兢兢,一问三不知。
缺乏能将小秦氏直接定罪的铁证。
这个认知,让顾廷烨胸中的怒火如同被强行压抑的火山,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却无法痛快地喷发。他可以凭借侯爷的权威,凭借心中的断定,强行处置小秦氏,但那势必会引来朝野非议,扣上一顶“不孝”、“忤逆嫡母”的罪名,于他刚立下的军功、于侯府的声誉,皆是有损。更重要的是,若无确凿证据,难以真正将其扳倒,反而可能打草惊蛇,逼得她狗急跳墙,使出更阴损难防的手段。
权衡利弊,纵有千般不甘,万般怒火,顾廷烨也只能暂且将这口恶气硬生生咽下。
他对小秦氏的态度,自此降至冰点。
往日虽不亲近,但表面功夫总还维持,晨昏定省,年节礼数,从不短缺。如今,这些虚礼虽未明令废除,顾廷烨却再未主动踏入小秦氏的正院半步。即便在府中偶遇,他也只是面无表情地微微颔首,目光冷冽如刀,连一句多余的“母亲”都吝于出口。那无形的寒意与疏离,比任何厉声斥责都更令人心惊。
小秦氏何等精明之人,岂会感受不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顾廷烨下令软禁、夺权之后不久,她便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裳,未施脂粉,眼眶红肿,在妈妈丫鬟的搀扶下,主动来到了澄园求见。她并未要求见顾廷烨,而是径直去了明兰养病的内室。
一进内室,看到靠坐在榻上、脸色依旧苍白的明兰,小秦氏未语泪先流,挣脱开搀扶她的妈妈,几步扑到明兰榻前,竟是要屈膝跪下!
“母亲!您这是做什么!”明兰惊呼,连忙示意丹橘和小桃死死拦住。顾廷烨虽不在场,但安排在明兰身边的心腹嬷嬷和丫鬟皆在,此刻都紧紧盯着小秦氏的一举一动。
“明兰!我的儿!”小秦氏就势抓住明兰的手,哭得肝肠寸断,声音嘶哑,充满了“悔恨”与“冤屈”,“母亲对不住你!母亲真是瞎了眼,竟信了那些黑了心肝的下人!那起子混账东西,竟敢……竟敢在给你的安胎药里做手脚!母亲若早知道,便是拼了这条命,也绝不会让那脏东西近你的身啊!”
她哭得情真意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和蒙蔽:“那向妈妈,跟了我十几年,我当她是个稳妥的,谁承想……谁承她竟如此疏忽大意,让那起子小贱人钻了空子!还有那春杏,看着是个老实本分的,竟藏着如此歹毒的心肠!是我识人不明,是我治下不严,才让你受了这般天大的委屈和惊吓!”
她紧紧握着明兰的手,指甲几乎要掐进明兰的肉里,泪眼婆娑地望着她:“好孩子,你信母亲,母亲送你药方,是一片真心实意盼着你好,盼着侯府子嗣昌盛!母亲便是再糊涂,再不是人,也断不会做出此等伤天害理、灭绝人性之事啊!这定是那起子小人作祟,离间我们母子婆媳!你……你和烨哥儿,万莫要因此中了奸人的离间之计,寒了母亲的心啊!”
她声声泣血,句句哀恳,将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疏忽大意”的向妈妈和“心肠歹毒、已畏罪自尽”的春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信任下人蒙蔽、一片好心反遭利用的可怜嫡母。
明兰任由她抓着自己的手,脸上适时地露出几分疲惫、几分惊魂未定,以及一丝恰到好处的“动容”与“为难”。她轻轻抽回手,低声道:“母亲快别如此,折煞儿媳了。儿媳……儿媳自然是相信母亲的。只是此番着实凶险,想起便后怕不已……”
她没有说信,也没有说不信,只是表达自己的恐惧,将难题轻巧地推了回去。
小秦氏见她并未疾言厉色地指责,心中稍定,哭声却更显悲切:“母亲知道,母亲都知道!是母亲对不住你……如今烨哥儿怨我、怪我,不肯见我,都是我应得的……我只求你好好保重身子,千万莫要因这等事动了胎气,否则母亲真是万死难赎其罪了……”
她又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关切的话,再三保证自己日后定会更加严加管束下人,绝不再让类似事情发生,表现得无比痛心与自责。
这场面,落在旁人眼中,倒真像是一位不慎被下人连累、饱受委屈的慈母,在向受惊的儿媳恳切解释,祈求谅解。
最终,小秦氏在妈妈们的再三劝慰下,才一步三回头、泪眼朦胧地离开了澄园。
自那日后,小秦氏果然“收敛”了许多。她主动将自己禁足在正院,声称要“静思己过”,平日除了礼佛诵经,便是打理自己院中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府中事务,再不置喙,对于澄园,更是避而远之,连日常的关怀问候,都只派个三等丫鬟按规矩送来,绝不多做一分。
侯府表面上,似乎又恢复了一种诡异的和平。没有了往日的暗流试探,没有了假意的关怀殷勤,只剩下冰冷的规矩和刻意的回避。
然而,无论是澄园中的顾廷烨与明兰,还是正院中终日礼佛的小秦氏,心中都清楚,这和平,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最脆弱的假象。
顾廷烨的疑心与怒火并未因小秦氏的“痛哭流涕”和“收敛”而有丝毫消减,反而如同被压在冰层下的岩浆,愈发炽热汹涌。他加派了更多人手护卫澄园,明兰的饮食用药皆经过数道严格查验,所有进入澄园的人和物,都需经过他的心腹审查。
而小秦氏,在那佛堂袅袅的青烟之后,那双曾经温和慈祥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冰冷的算计与不甘。暂时的退让,不过是为了蛰伏。她苦心经营多年,绝不会就此一败涂地。
表面和平之下,是比以往更深、更沉的暗潮,在无人可见的深处,疯狂涌动,等待着下一个突破口,便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喷薄而出。
缺乏能将小秦氏直接定罪的铁证。
这个认知,让顾廷烨胸中的怒火如同被强行压抑的火山,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却无法痛快地喷发。他可以凭借侯爷的权威,凭借心中的断定,强行处置小秦氏,但那势必会引来朝野非议,扣上一顶“不孝”、“忤逆嫡母”的罪名,于他刚立下的军功、于侯府的声誉,皆是有损。更重要的是,若无确凿证据,难以真正将其扳倒,反而可能打草惊蛇,逼得她狗急跳墙,使出更阴损难防的手段。
权衡利弊,纵有千般不甘,万般怒火,顾廷烨也只能暂且将这口恶气硬生生咽下。
他对小秦氏的态度,自此降至冰点。
往日虽不亲近,但表面功夫总还维持,晨昏定省,年节礼数,从不短缺。如今,这些虚礼虽未明令废除,顾廷烨却再未主动踏入小秦氏的正院半步。即便在府中偶遇,他也只是面无表情地微微颔首,目光冷冽如刀,连一句多余的“母亲”都吝于出口。那无形的寒意与疏离,比任何厉声斥责都更令人心惊。
小秦氏何等精明之人,岂会感受不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顾廷烨下令软禁、夺权之后不久,她便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裳,未施脂粉,眼眶红肿,在妈妈丫鬟的搀扶下,主动来到了澄园求见。她并未要求见顾廷烨,而是径直去了明兰养病的内室。
一进内室,看到靠坐在榻上、脸色依旧苍白的明兰,小秦氏未语泪先流,挣脱开搀扶她的妈妈,几步扑到明兰榻前,竟是要屈膝跪下!
“母亲!您这是做什么!”明兰惊呼,连忙示意丹橘和小桃死死拦住。顾廷烨虽不在场,但安排在明兰身边的心腹嬷嬷和丫鬟皆在,此刻都紧紧盯着小秦氏的一举一动。
“明兰!我的儿!”小秦氏就势抓住明兰的手,哭得肝肠寸断,声音嘶哑,充满了“悔恨”与“冤屈”,“母亲对不住你!母亲真是瞎了眼,竟信了那些黑了心肝的下人!那起子混账东西,竟敢……竟敢在给你的安胎药里做手脚!母亲若早知道,便是拼了这条命,也绝不会让那脏东西近你的身啊!”
她哭得情真意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和蒙蔽:“那向妈妈,跟了我十几年,我当她是个稳妥的,谁承想……谁承她竟如此疏忽大意,让那起子小贱人钻了空子!还有那春杏,看着是个老实本分的,竟藏着如此歹毒的心肠!是我识人不明,是我治下不严,才让你受了这般天大的委屈和惊吓!”
她紧紧握着明兰的手,指甲几乎要掐进明兰的肉里,泪眼婆娑地望着她:“好孩子,你信母亲,母亲送你药方,是一片真心实意盼着你好,盼着侯府子嗣昌盛!母亲便是再糊涂,再不是人,也断不会做出此等伤天害理、灭绝人性之事啊!这定是那起子小人作祟,离间我们母子婆媳!你……你和烨哥儿,万莫要因此中了奸人的离间之计,寒了母亲的心啊!”
她声声泣血,句句哀恳,将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疏忽大意”的向妈妈和“心肠歹毒、已畏罪自尽”的春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信任下人蒙蔽、一片好心反遭利用的可怜嫡母。
明兰任由她抓着自己的手,脸上适时地露出几分疲惫、几分惊魂未定,以及一丝恰到好处的“动容”与“为难”。她轻轻抽回手,低声道:“母亲快别如此,折煞儿媳了。儿媳……儿媳自然是相信母亲的。只是此番着实凶险,想起便后怕不已……”
她没有说信,也没有说不信,只是表达自己的恐惧,将难题轻巧地推了回去。
小秦氏见她并未疾言厉色地指责,心中稍定,哭声却更显悲切:“母亲知道,母亲都知道!是母亲对不住你……如今烨哥儿怨我、怪我,不肯见我,都是我应得的……我只求你好好保重身子,千万莫要因这等事动了胎气,否则母亲真是万死难赎其罪了……”
她又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关切的话,再三保证自己日后定会更加严加管束下人,绝不再让类似事情发生,表现得无比痛心与自责。
这场面,落在旁人眼中,倒真像是一位不慎被下人连累、饱受委屈的慈母,在向受惊的儿媳恳切解释,祈求谅解。
最终,小秦氏在妈妈们的再三劝慰下,才一步三回头、泪眼朦胧地离开了澄园。
自那日后,小秦氏果然“收敛”了许多。她主动将自己禁足在正院,声称要“静思己过”,平日除了礼佛诵经,便是打理自己院中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府中事务,再不置喙,对于澄园,更是避而远之,连日常的关怀问候,都只派个三等丫鬟按规矩送来,绝不多做一分。
侯府表面上,似乎又恢复了一种诡异的和平。没有了往日的暗流试探,没有了假意的关怀殷勤,只剩下冰冷的规矩和刻意的回避。
然而,无论是澄园中的顾廷烨与明兰,还是正院中终日礼佛的小秦氏,心中都清楚,这和平,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最脆弱的假象。
顾廷烨的疑心与怒火并未因小秦氏的“痛哭流涕”和“收敛”而有丝毫消减,反而如同被压在冰层下的岩浆,愈发炽热汹涌。他加派了更多人手护卫澄园,明兰的饮食用药皆经过数道严格查验,所有进入澄园的人和物,都需经过他的心腹审查。
而小秦氏,在那佛堂袅袅的青烟之后,那双曾经温和慈祥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冰冷的算计与不甘。暂时的退让,不过是为了蛰伏。她苦心经营多年,绝不会就此一败涂地。
表面和平之下,是比以往更深、更沉的暗潮,在无人可见的深处,疯狂涌动,等待着下一个突破口,便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