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老戏骨联合声明-《华娱从02驻唱开始》

  论坛上、贴吧里、天涯八卦板上全是帖子:

  “拍戏真打打成这样?”

  “这还叫误伤?”

  “哪怕是拍戏打人,也得进局子吧!”

  可就在大家情绪激昂时,一些奇怪的声音出现了。

  有人开始发帖说小白龙“炒作”,

  有人说他“碰瓷香江艺人”。

  甚至还有人说他“早有前科”。

  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在带节奏。

  幕后是谁?

  业内都心知肚明——英黄的公关发力了。

  英黄那边动作快得惊人,一套舆论组合拳打得滴水不漏。

  几家香江娱乐报纸几乎统一了口径,

  用的都是“误会”、“误伤”、“现场气氛紧张”这些字眼。

  王轩看在眼里,心底冷笑。

  “玩公关是吧,那就看看谁更会玩。”

  实际上,这个事件的发展,已经不单单是“演员间冲突”了。

  它成了——内地和香江影视圈的对抗。

  这种矛盾,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

  当时,内地剧组第一次和香江合作拍片,地位悬殊。

  比如1983年的《火烧圆明园》剧组,

  导演是李汉祥,

  香江演员吃的是鸡鸭鱼肉,饭票多到扔马桶都冲不完。

  而内地演员只能领一包馒头、咸菜,

  每天蹲在角落里啃。

  当时,刘小庆的月薪都只有50块钱。

  那时候,剧组没人敢吭声。

  是刘小庆第一个站出来。

  她直接找制片主任理论:“凭什么他们吃大鱼大肉,我们吃馒头咸菜?”

  对方不理,她就威胁——“那我不拍了!”

  最后,剧组才妥协,给内地演员加了米饭、加了肉。

  虽然只是小小的胜利,

  但那一刻,

  她替整个内地演员出了口气。

  那是第一次,内地演员不再低头。

  而现在,二十年过去了,

  香江人还是那副嘴脸。

  只是换了个包装——

  从“吃饭歧视”,变成了“舆论操控”。

  他们以为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

  用一句“误会”就糊弄过去。

  现在可不是八十年代。

  这次“小鱼儿与花无缺”剧组打人事件,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片场冲突。

  它已经激起了整个内地影视圈的震动——三十八位圈内资深艺人联名发声,公开支持受害者王波招,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小白龙”。

  这份声明的影响力,在这时的娱乐圈堪称“核爆级”。

  联名者名单里,赫然有刘小庆、冯晓钢、陈道名、李雪建、葛由、张丰一、陈宝锅等人。

  清一色的老戏骨,几乎是内地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没有小鲜肉,没有流量咖,全是这个年代真正凭实力吃饭的演员。

  声明一共提出了六点,措辞严谨,却字字锋利。

  核心诉求只有两个:公开道歉与经济赔偿。

  但更深层的意思,是在为“内地演员的尊严”讨回公道。

  陈道名在声明中的那段话,被无数媒体引用:“艺德的底线是尊重生命,践踏他人尊严者,不配谈艺术。”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了香江舆论那层虚伪的遮羞布。

  ——这时候的香江圈,还笼罩在上世纪港片的余晖下,带着一种“老大哥”式的优越感。

  许多合拍片中,双方出资、港方主导,内地演员不过是“廉价劳动力”,戏份被压、待遇被低、还得忍气吞声。

  王波招被打事件,就是这股旧势力的集体缩影。

  这份三十八人声明的署名名单发布当天,王轩也曾动过心思。

  他找了田庄庄老师,提出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去。

  田老师却拒绝了,语气沉稳:“王轩,你还年轻,这件事牵涉太多。老一辈来抗,你别掺和,别把香江那边的路都堵死了。”

  王轩只是笑笑。

  心想:我都在好莱坞拍完《电锯惊魂》、票房破亿了,还在乎什么香江圈,而且英黄凭什么代表整个香江圈?

  但他没多说,毕竟这年代,大多数人心里仍把香江影视圈视为“最高殿堂”。

  这时期的很多人都是从港片大火的时代走过来的,他们骨子里还残留着崇港情结。

  而王轩的视角不同。他是重生者,是见过未来格局的人。

  在他看来,这场“打人事件”,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刻开始,内地影视圈不再是香江的附庸。

  事实也的确如此。

  声明发出三天后,张伟健、谢霆风、王金三人终于出现在医院病房,带着摄影记者、鲜花与赔偿支票,进行了所谓的“道歉”。

  那天的照片后来还登上了《西南方娱乐报》,但熟悉圈内的人都知道,那只是公关操作。

  真正的斗争,藏在事后的动作里。

  张伟健的事业从此一蹶不振,虽然没立刻凉透,但资源明显锐减。

  谢霆风靠着英皇死命护,勉强撑住,却从那之后再也接不到外部投资的片子——他能演的,全是英皇自己砸钱拍的。

  至于王金?那老狐狸依旧油光满面,嘴上说“误会”,心里想的还是电视剧的收益。

  而这场事件,也在无形中让无数内地演员挺直了腰杆。

  有人说,这场风波其实是一次迟来的觉醒。

  过去的二十年,香江人教我们什么是“商业”,

  这场事件之后,内地人终于懂了什么是“尊严”。

  这一年,王波招的名字被骂、被嘲,但十年后,许多人才意识到,

  他不是“事儿多的演员”,

  他是第一个在片场被打还敢报警、敢走法律程序的内地演员。

  而那份三十八人声明,也成了内娱历史上,第一次由演员群体发起的“道德抗争”。

  这是一场沉默年代里最响亮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