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把最后一勺糖霜筛在芝麻饼上时,指腹沾了点晶莹的粉末,在晨光里亮得像碎钻。她对着账本核今日的进项,笔尖划过“西门庆家仆买饼欠三十文”那行字,忽然往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叉——这是第三回赊账了,再欠下去,得让武大郎去他家门口堵人。
“媳妇,面发好了。”武大郎蹲在灶前,往炉膛里添了根柴,火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株歪歪扭扭的向日葵。他手里还攥着块粗布,正笨拙地擦着刚磨破的掌心——今早揉面时太急,被石磨蹭掉了块皮。
潘金莲抬头瞪他:“说了别用蛮力,非要跟石磨较劲?”她放下账本走过去,抓过他的手就往灶台上按,“撒点碱面,杀菌。”
碱面沾在伤口上,武大郎疼得嘶嘶吸气,却梗着脖子说:“不疼。”眼睛却瞟向案板上的糖罐,喉结悄悄滚了滚——他昨晚偷吃糖霜被抓包,此刻八成是馋了。
潘金莲心里好笑,转身舀了勺糖霜,趁他不注意抹在他鼻尖上:“甜不甜?”
武大郎的脸“腾”地红了,抬手想擦,却被她按住手腕。她的指尖划过他掌心的茧子,那里还留着常年揉面的硬疙瘩,像块藏着故事的老木头。
“别蹭,”她忽然放软了声音,“就当是给你涂药膏了。”
灶膛里的火噼啪响着,把两人的影子烘得暖融融的。潘金莲低头继续核账,忽然发现昨日的进项多了五十文,笔尖顿了顿:“昨儿多的钱哪来的?”
武大郎的声音像被塞了团棉花:“李寡妇给的,说她孙子爱吃咱的糖饼,多赏了些。”
潘金莲挑眉——李寡妇家的米缸快见底了,哪来的闲钱赏人?她盯着武大郎耳根的红,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巷口,见他把刚出炉的热饼塞给了蹲在墙根的瞎眼老乞丐。
“大郎,”她把账本往他面前一推,“咱不挣亏心钱。多拿的,得还回去。”
武大郎的头垂得更低,手指抠着灶沿:“她孙子……快过生日了,就当是……”
“当是啥?”潘金莲故意板着脸,却在他抬头时,往他手里塞了个刚出炉的糖馅饼,“拿这个去,就说‘给孩子添个甜嘴’。记着,咱的饼可以少卖,良心不能少一分。”
武大郎捏着热乎乎的饼,鼻尖的糖霜还没擦,像只沾了雪的笨熊,转身跑出去时,草鞋都差点甩飞。潘金莲看着他的背影笑,指尖却在账本上添了行小字:“赠李寡妇糖饼两枚,记为善款。”
正低头算账,忽然听见院门口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张屠户的老婆叉着腰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块带血的猪肉:“潘金莲!你家男人是不是偷了我家的猪下水?”
潘金莲放下笔,慢悠悠地擦了擦手上的面:“张嫂子这话可笑,我家大郎连杀鸡都不敢看,还敢偷你家猪下水?”
“不是他是谁?”张屠户老婆把猪肉往地上一摔,油星溅了满地,“今早我去收桶,明明少了半副肠子!除了他这矮子,谁能钻进我院子?”
这话戳得潘金莲心口一疼。她弯腰捡起块石头,“咚”地砸在张屠户老婆脚边:“嘴巴放干净点!我家大郎老实,不代表好欺负。”
“哟,这是要动手?”张屠户老婆往前凑了凑,唾沫星子喷了潘金莲一脸,“我看你就是跟你男人一样,天生的贱骨头——”
话没说完,手腕忽然被攥住了。武大郎不知啥时候回来了,脸涨得像块红布,手里还攥着没送出去的糖饼,另只手死死捏着拳头,指节泛白:“不准骂俺媳妇。”
张屠户老婆愣了愣,随即笑出声:“哟,矮子还想护媳妇?也不看看自己——”
“俺媳妇是好人!”武大郎突然吼出声,声音震得檐角的麻雀都飞了,“比你这偷换秤砣的黑心肝强!”
潘金莲猛地回头看他。他的肩膀还在抖,却梗着脖子瞪着张屠户老婆,那双总是含着怯懦的眼睛里,此刻燃着团火。她忽然想起刚穿来时,他连跟人讨价还价都不敢,只会把铜板攥出汗来。
“你胡说啥!”张屠户老婆撒泼似的要扑上来,却被潘金莲一把推开。
“张嫂子,”潘金莲慢悠悠地从灶台底下拖出个坛子,倒出里面的东西——竟是串猪下水,“这是今早你男人偷偷塞给大郎的,说‘给弟妹补补’。你要是不信,现在就去问问他,是不是又想拿这臭下水抵欠我们的饼钱。”
张屠户老婆的脸瞬间白了。谁不知道张屠户欠了武大郎半个月的饼钱,总用些边角料来抵。
“拿着你的东西滚,”潘金莲把猪下水往她怀里一塞,“再敢来撒野,我就把你家偷换秤砣的账,贴到县衙门口去。”
张屠户老婆抱着下水灰溜溜地跑了。武大郎还站在原地喘气,手里的糖饼被攥得变了形。潘金莲走过去,轻轻掰开他的手指:“傻站着干啥?饼都凉了。”
“俺刚才……是不是很凶?”他忽然问,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
“嗯,像头护崽的熊。”潘金莲踮起脚,擦掉他鼻尖的糖霜,“不过,我喜欢。”
武大郎的耳朵又红了,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李寡妇给的,说这是她攒的鸡蛋,非要塞给俺。”里面躺着三个沾着泥的鸡蛋,圆滚滚的像元宝。
“晚上给你做鸡蛋饼。”潘金莲把鸡蛋放进陶罐,忽然听见院墙外传来吆喝声——是西门庆的家仆又来赊饼了。
“告诉你们主子,”她探出头,手里还举着记账本,“再欠账,就把他上个月强买王婆家菜地的账,跟县太爷好好聊聊。”
家仆吓得一溜烟跑了。武大郎在旁边小声问:“这样……会不会得罪他?”
“得罪又咋地?”潘金莲拍了拍账本,纸页上记满了西门庆的劣迹:强占民房、偷税漏税、克扣工钱……每笔都标着日期和证人,“咱有这账本当护身符,怕他?”
她忽然把账本塞给武大郎:“拿着,以后他再来,你就念给他听。”
武大郎捧着账本,手指在“西门庆欠饼钱五十文”那行字上摩挲,忽然抬头笑了:“媳妇,你这账本,比俺的擀面杖管用。”
傍晚收摊时,潘金莲数着铜板,忽然发现多了串碎银。武大郎挠着头说:“是王婆家的小孙子送的,说吃了咱的糖饼,咳嗽都好了。”
潘金莲把碎银包好,塞进灶膛旁的暗格——那里藏着给武松打官司的钱。她摸着暗格里的钱袋,忽然想起今早武大郎偷偷往里面塞铜板时,指腹蹭过她手背的温度。
“大郎,”她往面盆里倒面粉,“明儿做红糖发糕吧,多放两把糖。”
“中。”武大郎蹲下来烧火,火光映着他的侧脸,鼻尖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面粉,像只偷喝了牛奶的猫。
夜里,潘金莲被冻醒,摸了摸身边,是空的。她披衣下床,见灶房还亮着灯。武大郎正蹲在案板前,手里拿着根炭笔,在废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什么。
“大半夜不睡觉,捣鼓啥?”她走过去一看,纸上竟写着“西门庆欠账”“张屠户换秤砣”,字丑得像蚯蚓,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
“俺想学着记账,”他抬头看她,眼睛在油灯下亮晶晶的,“以后……俺也能帮你盯着账。”
潘金莲忽然鼻子一酸。她想起刚穿来时,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现在却在为了帮她,偷偷练写字。
“傻样。”她抽过他手里的炭笔,握住他的手,在纸上写下“武大郎”三个字,“先练自己的名字。”
他的手粗糙却温暖,被她握着时微微发颤,炭笔在纸上拖出长长的影子。窗外的月光漏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撒了把碎糖霜。
“媳妇,”他忽然说,“俺今天吼张屠户老婆的时候,心里一点都不怕。”
“为啥?”
“因为想着,不能让她骂你。”他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糖,在潘金莲心里慢慢化了。
她低头继续教他写字,忽然觉得这漏风的破屋,这带着面香的案板,还有身边这个笨拙却真诚的人,就是她穿越一场,最好的礼物。
第二天一早,潘金莲刚把红糖发糕摆出来,就见武松骑着马奔来了,铠甲上还沾着尘土。他翻身下马,手里拎着个包袱:“哥,嫂子,俺案子结了!”
包袱里滚出个小陶罐,里面是京城的蜜饯,红得像玛瑙。武大郎慌忙往灶膛里添柴,想烧水沏茶,却被武松按住肩膀:“哥,别忙了,俺是来告别的——得去边关轮岗,三年才能回来。”
潘金莲往他包里塞了袋糖饼:“到了那边,记得按时吃饭。”她忽然想起啥,从账本里抽出张纸,“这是西门庆在边关的眼线名单,你拿去,说不定用得上。”
武松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眼睛亮了:“嫂子,你这本事,比俺在军营里学的还厉害!”
“少拍马屁,”潘金莲笑骂,却往他包里又塞了两袋糖霜,“给弟兄们分着吃。”
武大郎蹲在灶前,没说话,却往武松包里塞了个油纸包——里面是刚出炉的热饼,还冒着热气。
武松走后,潘金莲看着武大郎蹲在灶前发呆,走过去戳了戳他的背:“想啥呢?”
“俺在想,”他抬头,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蜜饯,“等俺学会写字了,就给二郎写信,告诉他咱的饼摊又添了新口味。”
潘金莲忽然笑出声,往他嘴里塞了块糖:“那得赶紧练,别到时候字写得比饼还丑。”
阳光穿过窗棂,落在案板上的账本上,那行“赠李寡妇糖饼两枚”的小字旁,不知何时被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潘金莲低头核着今日的进项,听着武大郎在灶前哼起跑调的小曲,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刚出炉的红糖发糕,看着朴实,咬下去,却甜得能淌出蜜来。
傍晚收摊时,李寡妇的小孙子跑过来,举着朵野菊:“潘婶婶,爷爷说这花配你的饼最好看。”
潘金莲把花插在装糖霜的陶罐里,忽然发现账本上的欠账记录,少了西门庆那行——今早他家仆来还钱时,脸白得像张纸。
“媳妇,你看!”武大郎举着个铜板跑过来,脸上沾着面粉,“张屠户老婆刚才来买饼了,还多给了一文钱!”
潘金莲接过铜板,在手里掂了掂,忽然往他兜里塞了个糖馅饼:“走,回家包饺子。”
灶膛里的火又燃起来了,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个依偎在一起的小太阳。潘金莲看着武大郎笨拙地剁着肉馅,忽然想起刚穿来时,自己捏着鼻子嫌这屋子破、嫌他丑。可现在,她却觉得,这满屋子的面香和糖甜,比现代任何米其林餐厅都对胃口。
“大郎,”她忽然说,“明天做桂花糕吧,我看街角的桂花开了。”
“哎,听媳妇的。”
武大郎的声音混着剁肉馅的咚咚声,像支笨拙却暖心的歌。潘金莲低头看着账本上的字迹,忽然在最后一页写下:“今日进项:铜钱三百文,野菊一朵。”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浅浅的痕迹,像极了此刻心里的甜,不浓,却绵长。
“媳妇,面发好了。”武大郎蹲在灶前,往炉膛里添了根柴,火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株歪歪扭扭的向日葵。他手里还攥着块粗布,正笨拙地擦着刚磨破的掌心——今早揉面时太急,被石磨蹭掉了块皮。
潘金莲抬头瞪他:“说了别用蛮力,非要跟石磨较劲?”她放下账本走过去,抓过他的手就往灶台上按,“撒点碱面,杀菌。”
碱面沾在伤口上,武大郎疼得嘶嘶吸气,却梗着脖子说:“不疼。”眼睛却瞟向案板上的糖罐,喉结悄悄滚了滚——他昨晚偷吃糖霜被抓包,此刻八成是馋了。
潘金莲心里好笑,转身舀了勺糖霜,趁他不注意抹在他鼻尖上:“甜不甜?”
武大郎的脸“腾”地红了,抬手想擦,却被她按住手腕。她的指尖划过他掌心的茧子,那里还留着常年揉面的硬疙瘩,像块藏着故事的老木头。
“别蹭,”她忽然放软了声音,“就当是给你涂药膏了。”
灶膛里的火噼啪响着,把两人的影子烘得暖融融的。潘金莲低头继续核账,忽然发现昨日的进项多了五十文,笔尖顿了顿:“昨儿多的钱哪来的?”
武大郎的声音像被塞了团棉花:“李寡妇给的,说她孙子爱吃咱的糖饼,多赏了些。”
潘金莲挑眉——李寡妇家的米缸快见底了,哪来的闲钱赏人?她盯着武大郎耳根的红,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巷口,见他把刚出炉的热饼塞给了蹲在墙根的瞎眼老乞丐。
“大郎,”她把账本往他面前一推,“咱不挣亏心钱。多拿的,得还回去。”
武大郎的头垂得更低,手指抠着灶沿:“她孙子……快过生日了,就当是……”
“当是啥?”潘金莲故意板着脸,却在他抬头时,往他手里塞了个刚出炉的糖馅饼,“拿这个去,就说‘给孩子添个甜嘴’。记着,咱的饼可以少卖,良心不能少一分。”
武大郎捏着热乎乎的饼,鼻尖的糖霜还没擦,像只沾了雪的笨熊,转身跑出去时,草鞋都差点甩飞。潘金莲看着他的背影笑,指尖却在账本上添了行小字:“赠李寡妇糖饼两枚,记为善款。”
正低头算账,忽然听见院门口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张屠户的老婆叉着腰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块带血的猪肉:“潘金莲!你家男人是不是偷了我家的猪下水?”
潘金莲放下笔,慢悠悠地擦了擦手上的面:“张嫂子这话可笑,我家大郎连杀鸡都不敢看,还敢偷你家猪下水?”
“不是他是谁?”张屠户老婆把猪肉往地上一摔,油星溅了满地,“今早我去收桶,明明少了半副肠子!除了他这矮子,谁能钻进我院子?”
这话戳得潘金莲心口一疼。她弯腰捡起块石头,“咚”地砸在张屠户老婆脚边:“嘴巴放干净点!我家大郎老实,不代表好欺负。”
“哟,这是要动手?”张屠户老婆往前凑了凑,唾沫星子喷了潘金莲一脸,“我看你就是跟你男人一样,天生的贱骨头——”
话没说完,手腕忽然被攥住了。武大郎不知啥时候回来了,脸涨得像块红布,手里还攥着没送出去的糖饼,另只手死死捏着拳头,指节泛白:“不准骂俺媳妇。”
张屠户老婆愣了愣,随即笑出声:“哟,矮子还想护媳妇?也不看看自己——”
“俺媳妇是好人!”武大郎突然吼出声,声音震得檐角的麻雀都飞了,“比你这偷换秤砣的黑心肝强!”
潘金莲猛地回头看他。他的肩膀还在抖,却梗着脖子瞪着张屠户老婆,那双总是含着怯懦的眼睛里,此刻燃着团火。她忽然想起刚穿来时,他连跟人讨价还价都不敢,只会把铜板攥出汗来。
“你胡说啥!”张屠户老婆撒泼似的要扑上来,却被潘金莲一把推开。
“张嫂子,”潘金莲慢悠悠地从灶台底下拖出个坛子,倒出里面的东西——竟是串猪下水,“这是今早你男人偷偷塞给大郎的,说‘给弟妹补补’。你要是不信,现在就去问问他,是不是又想拿这臭下水抵欠我们的饼钱。”
张屠户老婆的脸瞬间白了。谁不知道张屠户欠了武大郎半个月的饼钱,总用些边角料来抵。
“拿着你的东西滚,”潘金莲把猪下水往她怀里一塞,“再敢来撒野,我就把你家偷换秤砣的账,贴到县衙门口去。”
张屠户老婆抱着下水灰溜溜地跑了。武大郎还站在原地喘气,手里的糖饼被攥得变了形。潘金莲走过去,轻轻掰开他的手指:“傻站着干啥?饼都凉了。”
“俺刚才……是不是很凶?”他忽然问,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
“嗯,像头护崽的熊。”潘金莲踮起脚,擦掉他鼻尖的糖霜,“不过,我喜欢。”
武大郎的耳朵又红了,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李寡妇给的,说这是她攒的鸡蛋,非要塞给俺。”里面躺着三个沾着泥的鸡蛋,圆滚滚的像元宝。
“晚上给你做鸡蛋饼。”潘金莲把鸡蛋放进陶罐,忽然听见院墙外传来吆喝声——是西门庆的家仆又来赊饼了。
“告诉你们主子,”她探出头,手里还举着记账本,“再欠账,就把他上个月强买王婆家菜地的账,跟县太爷好好聊聊。”
家仆吓得一溜烟跑了。武大郎在旁边小声问:“这样……会不会得罪他?”
“得罪又咋地?”潘金莲拍了拍账本,纸页上记满了西门庆的劣迹:强占民房、偷税漏税、克扣工钱……每笔都标着日期和证人,“咱有这账本当护身符,怕他?”
她忽然把账本塞给武大郎:“拿着,以后他再来,你就念给他听。”
武大郎捧着账本,手指在“西门庆欠饼钱五十文”那行字上摩挲,忽然抬头笑了:“媳妇,你这账本,比俺的擀面杖管用。”
傍晚收摊时,潘金莲数着铜板,忽然发现多了串碎银。武大郎挠着头说:“是王婆家的小孙子送的,说吃了咱的糖饼,咳嗽都好了。”
潘金莲把碎银包好,塞进灶膛旁的暗格——那里藏着给武松打官司的钱。她摸着暗格里的钱袋,忽然想起今早武大郎偷偷往里面塞铜板时,指腹蹭过她手背的温度。
“大郎,”她往面盆里倒面粉,“明儿做红糖发糕吧,多放两把糖。”
“中。”武大郎蹲下来烧火,火光映着他的侧脸,鼻尖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面粉,像只偷喝了牛奶的猫。
夜里,潘金莲被冻醒,摸了摸身边,是空的。她披衣下床,见灶房还亮着灯。武大郎正蹲在案板前,手里拿着根炭笔,在废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什么。
“大半夜不睡觉,捣鼓啥?”她走过去一看,纸上竟写着“西门庆欠账”“张屠户换秤砣”,字丑得像蚯蚓,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
“俺想学着记账,”他抬头看她,眼睛在油灯下亮晶晶的,“以后……俺也能帮你盯着账。”
潘金莲忽然鼻子一酸。她想起刚穿来时,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现在却在为了帮她,偷偷练写字。
“傻样。”她抽过他手里的炭笔,握住他的手,在纸上写下“武大郎”三个字,“先练自己的名字。”
他的手粗糙却温暖,被她握着时微微发颤,炭笔在纸上拖出长长的影子。窗外的月光漏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撒了把碎糖霜。
“媳妇,”他忽然说,“俺今天吼张屠户老婆的时候,心里一点都不怕。”
“为啥?”
“因为想着,不能让她骂你。”他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糖,在潘金莲心里慢慢化了。
她低头继续教他写字,忽然觉得这漏风的破屋,这带着面香的案板,还有身边这个笨拙却真诚的人,就是她穿越一场,最好的礼物。
第二天一早,潘金莲刚把红糖发糕摆出来,就见武松骑着马奔来了,铠甲上还沾着尘土。他翻身下马,手里拎着个包袱:“哥,嫂子,俺案子结了!”
包袱里滚出个小陶罐,里面是京城的蜜饯,红得像玛瑙。武大郎慌忙往灶膛里添柴,想烧水沏茶,却被武松按住肩膀:“哥,别忙了,俺是来告别的——得去边关轮岗,三年才能回来。”
潘金莲往他包里塞了袋糖饼:“到了那边,记得按时吃饭。”她忽然想起啥,从账本里抽出张纸,“这是西门庆在边关的眼线名单,你拿去,说不定用得上。”
武松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眼睛亮了:“嫂子,你这本事,比俺在军营里学的还厉害!”
“少拍马屁,”潘金莲笑骂,却往他包里又塞了两袋糖霜,“给弟兄们分着吃。”
武大郎蹲在灶前,没说话,却往武松包里塞了个油纸包——里面是刚出炉的热饼,还冒着热气。
武松走后,潘金莲看着武大郎蹲在灶前发呆,走过去戳了戳他的背:“想啥呢?”
“俺在想,”他抬头,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蜜饯,“等俺学会写字了,就给二郎写信,告诉他咱的饼摊又添了新口味。”
潘金莲忽然笑出声,往他嘴里塞了块糖:“那得赶紧练,别到时候字写得比饼还丑。”
阳光穿过窗棂,落在案板上的账本上,那行“赠李寡妇糖饼两枚”的小字旁,不知何时被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潘金莲低头核着今日的进项,听着武大郎在灶前哼起跑调的小曲,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刚出炉的红糖发糕,看着朴实,咬下去,却甜得能淌出蜜来。
傍晚收摊时,李寡妇的小孙子跑过来,举着朵野菊:“潘婶婶,爷爷说这花配你的饼最好看。”
潘金莲把花插在装糖霜的陶罐里,忽然发现账本上的欠账记录,少了西门庆那行——今早他家仆来还钱时,脸白得像张纸。
“媳妇,你看!”武大郎举着个铜板跑过来,脸上沾着面粉,“张屠户老婆刚才来买饼了,还多给了一文钱!”
潘金莲接过铜板,在手里掂了掂,忽然往他兜里塞了个糖馅饼:“走,回家包饺子。”
灶膛里的火又燃起来了,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个依偎在一起的小太阳。潘金莲看着武大郎笨拙地剁着肉馅,忽然想起刚穿来时,自己捏着鼻子嫌这屋子破、嫌他丑。可现在,她却觉得,这满屋子的面香和糖甜,比现代任何米其林餐厅都对胃口。
“大郎,”她忽然说,“明天做桂花糕吧,我看街角的桂花开了。”
“哎,听媳妇的。”
武大郎的声音混着剁肉馅的咚咚声,像支笨拙却暖心的歌。潘金莲低头看着账本上的字迹,忽然在最后一页写下:“今日进项:铜钱三百文,野菊一朵。”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浅浅的痕迹,像极了此刻心里的甜,不浓,却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