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幽宫旧梦-《残香生玉》

  顾昭的手机在掌心震了两下。

  楚云的消息跳出来时,他正盯着灵匣上那道被撬动的细痕——鬼面狐铁丝留下的木渣还沾在缝隙里,像根扎进肉里的刺。

  "开元廿七年七月十五,藏渊市旧志载:是夜东宫方向有赤光如炬,经月余方散。"楚云的字在屏幕上泛着冷白,顾昭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三天前修复铜镜时,镜面曾浮现半幅褪色的宫装裙裾,裙角金线绣着"昭仪"二字——李昭仪,那个史书记载中因"巫蛊案"被废的女人。

  "中元节。"苏绾突然开口。

  她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后,发梢还沾着追鬼面狐时蹭的夜露,"《大唐岁时记》说,这日皇宫要设盂兰盆会,为往生祈福。

  法事用的香灰能镇阴邪,可若有凶物......"她顿了顿,指尖轻轻叩在《天工开物》泛黄的书页上,"反而是灵力最紊乱的时刻。"

  顾昭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残玉。

  师父失踪前最后修复的就是这块玉,当时他说"玉有灵,能记千年事"。

  此刻残玉贴着皮肤发烫,像在应和铜镜里那团墨影。

  他突然抓起桌上的《唐宫舆图》,展开时纸角发出脆响:"东宫遗址现在是考古队保护区,我需要进去。"

  "灵映投影。"苏绾立刻明白他的意思,"用铜镜做媒介,引灵脉重现当日场景。

  但镜渊共鸣有风险,弄不好会......"

  "我有双玉佩。"顾昭打断她,从抽屉里取出两枚半旧的玉玦,"师父教过,双玉同频能稳灵阵。"他抬头时,眼尾泛红,"李昭仪在镜前念的咒语,沈砚——我师父——他当时也在。"

  苏绾的呼吸顿了顿。

  她见过顾昭修古物时的专注,却没见过他此刻眼底的灼烫。

  那是种近乎偏执的执念,像要把三年前那个暴雨夜连本带利讨回来——那天师父说去东宫遗址取样,之后再没回来。

  灵阵在玉衡轩后堂铺开。

  顾昭跪坐在蒲团上,双玉佩悬在铜镜上方,指尖渗出的血珠滴在玉纹上。

  苏绾站在他身侧,灵封帕缠在腕间随时待命。

  铜镜表面逐渐泛起涟漪,先是模糊的朱红宫墙,接着是青瓦飞檐,最后是个素衣女子的背影——她正对着铜镜低语,袖口金线在灵光里忽明忽暗。

  "归墟之隙,以魂封之......"李昭仪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顾昭的呼吸骤然急促。

  画面里,她身侧闪过道身影——是沈砚!

  他穿着顾昭熟悉的靛青对襟衫,正将一枚玉佩嵌入墙中机关,"唯有归衡,方可封印归墟......"

  "当——"

  钟声撕裂灵影。

  铜镜突然爆发出刺目白光,顾昭被震得向后仰倒,额头撞在桌角。

  苏绾的灵封帕瞬间缠上镜面,玄鸟绣纹金光大盛:"镜渊共鸣要失控了!"她指尖掐诀,灵力如潮水般倒灌,镜面的光终于缓缓暗下去,"再晚半刻,这面镜子会把整间修复室吸成灵墟。"

  顾昭捂着额头坐起来,掌心全是冷汗。

  他盯着重新平静的镜面,沈砚的脸还在视网膜上晃——和三年前离开时一模一样,连眼角那颗泪痣都清晰得可怕。

  手机在这时震动,楚云的消息弹出来:"鬼面狐在明珠酒店开了套房,定位显示他刚联系了境外号码。"

  "境外?"苏绾皱眉,"黑曜会向来单打独斗,除非......"

  "他们要找的不是铜镜。"顾昭突然站起来,残玉在胸口烫得生疼,"是师父。"他抓起桌上的灵脉探测器,"去东宫遗址,现在。"

  夜风卷着秋凉灌进车窗。

  顾昭望着车外飞掠的路灯,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头——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苏绾透过后视镜看他,见他喉结动了动,轻声道:"刚才镜里的沈砚,手里的玉佩和我的残玉......纹路一样。"

  遗址大门的铁锁在楚云的工具下三秒即开。

  顾昭举着灵脉探测器当先走进去,探测器的指针疯狂旋转,最终停在一堆焦黑的瓦砾前——史书记载,东宫在开元廿八年正月失火,烧了三天三夜。

  "布阵。"他蹲下身,用朱砂在瓦砾周围画了七道结界,"苏绾守东南,楚云盯西北。"铜镜被他小心放在瓦砾中央,指尖刚要触碰镜面,一阵阴风吹过,镜中突然又浮起高公公的影子。

  "归墟非门,乃人心之隙......"影子的嘴咧开,八字胡在灵光里扭曲,"小心身边之人......"

  "叮——"

  灵脉探测器的警报声骤然响起。

  楚云猛地回头,就见考古队里那个戴草帽的记录员正摘下帽子,左眼下方的青灰色狐狸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手里举着个黑色装置,表面刻满歪扭的咒文——正是黑曜会的灵控干扰器。

  顾昭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刚要扑过去,就听鬼面狐低笑一声,拇指重重按在装置按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