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枪的火苗熄灭后,陈默把电路板翻了个面,用镊子夹起一颗小电容,轻轻按进焊盘。锡点凝固得干净利落,像是被谁亲手捏出来的。
他盯着那颗电容看了两秒,忽然起身拉开抽屉,从一堆旧图纸底下抽出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画着一组晶体管线路,标着"高频优化方案"几个字,右下角还写着"2000赫兹超频测试参数"。
这张图是他三天前画的,一笔一划都带着刻意的痕迹。真正的核心技术藏在另一份文件里——他已经誊抄完毕,复印件锁进了铁盒,标签上写着"1985年量产参数"。这行字写得工工整整,像极了学生交作业时那种生怕老师看不懂的认真劲儿。
他知道,有人会来找它。
实验室门吱呀一声开了,风卷着几张废纸吹进来。陈默头也没抬,继续把工具归位。脚步声没靠近,只是在门口停了一下,又退了出去。他嘴角微动,没说话。
半小时后,他抱着几本书走出楼门。阳光斜照在台阶上,晒得水泥地发白。他顺着主路往图书馆走,步子不紧不慢。
图书馆里人不多。几个学生趴在桌上看书,角落里有个女生正在抄笔记。她穿一件素色旗袍,袖口滚着暗纹,手边放着一支钢笔和一本空白笔记本。她的手指时不时敲两下桌面,节奏很稳。
陈默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电子工程基础》,其实一页都没看进去。他的余光一直落在那个女人身上。她没写字,也不翻书,只是时不时抬头看看门口,动作自然得不像伪装,却又精准得让人起疑。
他等了二十分钟,站起身去接水。路过那名女子座位时,手一松,一张图纸从书页间滑出,飘落在地。
女子低头看了一眼,迅速弯腰捡起。她的目光扫过标题,指尖顿了半秒,然后不动声色地折好,塞进了随身的手提包。
陈默转身,朝她笑了笑:"谢谢啊。"
女子点头,声音很轻:"不客气。"
他回到座位坐了几分钟,又起身离开。出门时,他顺手把饮水机旁边的垃圾桶扶正了。
晚上七点,宿舍灯泡闪了两下,终于稳定下来。隔壁传来收音机的声音,播的是天气预报。陈默坐在床沿,手里摆弄着一台短波收音机,天线拉到最长,耳朵贴着听筒。
他调着频率,手指慢而准。信号杂乱,咔哒声不断,突然一段日语断断续续钻了出来:
"……电源模块更换完毕……频率设定两千赫兹……开始通电测试……"
声音戛然而止,接着是短暂的沉默,然后是一声闷响,像是什么东西炸了。
陈默关掉收音机,把它放在枕头底下。他从床头摸出钥匙,打开铁盒,取出那份真正的图纸。纸面平整,线条清晰,每一个标注都经得起推敲。
他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低声说:"这才刚开始呢。"
第二天早上,他在食堂打了两个馒头,端着粥走到林晚晴常坐的窗口。她不在,桌上留了张便条,写着"试拍定在下周",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火箭。
他把便条折起来塞进口袋,咬了口馒头,边走边嚼。刚走到实验楼拐角,看见苏雪站在公告栏前,手里拿着一叠校报样刊。
她回头看见他,眼神有点冷:"你昨天去了图书馆?"
"嗯。"他咽下嘴里的东西,"查点资料。"
"有人看见你在角落和一个陌生女人说话。"
"我没说话。"他笑了笑,"我就是掉了张纸,人家帮我捡起来而已。"
苏雪盯着他:"那你现在手里的图纸,是哪张?"
他摊开手,掌心是一张画着简单电路的草图。"这个?昨晚画的,准备教沈如月怎么改收音机。"
苏雪没接话,只把样刊递给他:"主编想让你写篇技术科普,别太深,学生能看懂就行。"
"写啥?"他接过样刊翻了翻。
"就写你说的那个'未来通信'。"她语气平静,"但别提具体参数。"
"怕泄密?"
"怕你不小心把自己搭进去。"她说完转身就走。
陈默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样刊,封面印着本期主题:《科技与时代同行》。
他笑了笑,把样刊夹在腋下,推开实验室的门。
下午三点,王振国站在东京一间临时办公室里,手里捏着那份传真过来的图纸复印件。他的眉头皱得很紧,手指在"2000赫兹"那行字上来回摩挲。
"这参数有问题。"日本合作方的技术主管站在旁边,语气迟疑,"以现在的材料,撑不过三分钟。"
"但他敢写出来。"王振国声音低沉,"说明他有底牌。"
"可万一这是陷阱?"
"那就让他炸一次。"王振国把图纸拍在桌上,"让他们继续试。我要知道这频率到底能不能跑通。"
对方犹豫片刻,点头离开。
王振国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他掏出烟盒,抖出一根,点燃后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陈默啊陈默,你以为藏得好?"他喃喃道,"只要你想改变这个世界,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与此同时,陈默正蹲在实验室的配电箱前,拆开外壳检查线路。他把一根备用导线绕成圈,塞进工具包。包里还有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几组数字——全是假参数,专门用来混淆视听。
他合上配电箱,拍了拍手上的灰,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四点十七分。
再过十三分钟,图书馆闭馆。
他站起身,把工具包甩上肩,顺手从架子上拿了一本旧杂志塞进去。杂志封面写着《无线电爱好者》第3期,内页夹着一张新的假图纸,这次标的是"新型滤波器设计草案"。
他走出实验室,楼道灯光昏黄,照在他镜片上,反射出一道细长的光痕。
校园广播开始播放晚间新闻,声音断断续续。他穿过操场,脚步踩在水泥路上,发出规律的轻响。
走到图书馆楼下时,那个穿旗袍的女人正从侧门出来。她提着包,步伐稳健,眼神始终平视前方。
陈默停下脚步,靠在路灯杆上,假装翻杂志。
女人走过他身边,脚步没变,但包带微微收紧。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杂志,轻轻撕下一页,揉成团,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
然后他转身往宿舍走,嘴里哼了句不成调的歌。
夜风从背后吹来,带着一点凉意。
他把手插进裤兜,指尖碰到铁盒钥匙,硬邦邦的。
快到宿舍楼时,他看见走廊尽头亮着灯。有人在等他。
那人背对着光,看不清脸,但身形瘦高,穿着一件灰色风衣。
陈默的脚步没停,也没加快。他继续往前走,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老实巴交的笑容。
风衣男人抬起手,似乎想拦他。
陈默先开口了,声音不大:"找我有事?"
男人还没回答,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一辆警车鸣着笛驶过校门,红蓝灯光扫过墙面,一闪而过。
风衣男人收回手,转身下了楼。
陈默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
他抬手推了推眼镜,走进宿舍,顺手把门关上。
屋里很安静。
他从工具包里取出那本《无线电爱好者》,翻开夹页。图纸还在,一分未动。
他把它抽出来,撕成四片,塞进烟灰缸,划了根火柴。
火焰腾起,纸片边缘卷曲、变黑,最后化成一片灰烬。
他吹灭火星,把灰倒在窗外。
然后坐回桌前,打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
"下次,给他们更像真的。"
他盯着那颗电容看了两秒,忽然起身拉开抽屉,从一堆旧图纸底下抽出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画着一组晶体管线路,标着"高频优化方案"几个字,右下角还写着"2000赫兹超频测试参数"。
这张图是他三天前画的,一笔一划都带着刻意的痕迹。真正的核心技术藏在另一份文件里——他已经誊抄完毕,复印件锁进了铁盒,标签上写着"1985年量产参数"。这行字写得工工整整,像极了学生交作业时那种生怕老师看不懂的认真劲儿。
他知道,有人会来找它。
实验室门吱呀一声开了,风卷着几张废纸吹进来。陈默头也没抬,继续把工具归位。脚步声没靠近,只是在门口停了一下,又退了出去。他嘴角微动,没说话。
半小时后,他抱着几本书走出楼门。阳光斜照在台阶上,晒得水泥地发白。他顺着主路往图书馆走,步子不紧不慢。
图书馆里人不多。几个学生趴在桌上看书,角落里有个女生正在抄笔记。她穿一件素色旗袍,袖口滚着暗纹,手边放着一支钢笔和一本空白笔记本。她的手指时不时敲两下桌面,节奏很稳。
陈默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电子工程基础》,其实一页都没看进去。他的余光一直落在那个女人身上。她没写字,也不翻书,只是时不时抬头看看门口,动作自然得不像伪装,却又精准得让人起疑。
他等了二十分钟,站起身去接水。路过那名女子座位时,手一松,一张图纸从书页间滑出,飘落在地。
女子低头看了一眼,迅速弯腰捡起。她的目光扫过标题,指尖顿了半秒,然后不动声色地折好,塞进了随身的手提包。
陈默转身,朝她笑了笑:"谢谢啊。"
女子点头,声音很轻:"不客气。"
他回到座位坐了几分钟,又起身离开。出门时,他顺手把饮水机旁边的垃圾桶扶正了。
晚上七点,宿舍灯泡闪了两下,终于稳定下来。隔壁传来收音机的声音,播的是天气预报。陈默坐在床沿,手里摆弄着一台短波收音机,天线拉到最长,耳朵贴着听筒。
他调着频率,手指慢而准。信号杂乱,咔哒声不断,突然一段日语断断续续钻了出来:
"……电源模块更换完毕……频率设定两千赫兹……开始通电测试……"
声音戛然而止,接着是短暂的沉默,然后是一声闷响,像是什么东西炸了。
陈默关掉收音机,把它放在枕头底下。他从床头摸出钥匙,打开铁盒,取出那份真正的图纸。纸面平整,线条清晰,每一个标注都经得起推敲。
他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低声说:"这才刚开始呢。"
第二天早上,他在食堂打了两个馒头,端着粥走到林晚晴常坐的窗口。她不在,桌上留了张便条,写着"试拍定在下周",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火箭。
他把便条折起来塞进口袋,咬了口馒头,边走边嚼。刚走到实验楼拐角,看见苏雪站在公告栏前,手里拿着一叠校报样刊。
她回头看见他,眼神有点冷:"你昨天去了图书馆?"
"嗯。"他咽下嘴里的东西,"查点资料。"
"有人看见你在角落和一个陌生女人说话。"
"我没说话。"他笑了笑,"我就是掉了张纸,人家帮我捡起来而已。"
苏雪盯着他:"那你现在手里的图纸,是哪张?"
他摊开手,掌心是一张画着简单电路的草图。"这个?昨晚画的,准备教沈如月怎么改收音机。"
苏雪没接话,只把样刊递给他:"主编想让你写篇技术科普,别太深,学生能看懂就行。"
"写啥?"他接过样刊翻了翻。
"就写你说的那个'未来通信'。"她语气平静,"但别提具体参数。"
"怕泄密?"
"怕你不小心把自己搭进去。"她说完转身就走。
陈默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样刊,封面印着本期主题:《科技与时代同行》。
他笑了笑,把样刊夹在腋下,推开实验室的门。
下午三点,王振国站在东京一间临时办公室里,手里捏着那份传真过来的图纸复印件。他的眉头皱得很紧,手指在"2000赫兹"那行字上来回摩挲。
"这参数有问题。"日本合作方的技术主管站在旁边,语气迟疑,"以现在的材料,撑不过三分钟。"
"但他敢写出来。"王振国声音低沉,"说明他有底牌。"
"可万一这是陷阱?"
"那就让他炸一次。"王振国把图纸拍在桌上,"让他们继续试。我要知道这频率到底能不能跑通。"
对方犹豫片刻,点头离开。
王振国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他掏出烟盒,抖出一根,点燃后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陈默啊陈默,你以为藏得好?"他喃喃道,"只要你想改变这个世界,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与此同时,陈默正蹲在实验室的配电箱前,拆开外壳检查线路。他把一根备用导线绕成圈,塞进工具包。包里还有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几组数字——全是假参数,专门用来混淆视听。
他合上配电箱,拍了拍手上的灰,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四点十七分。
再过十三分钟,图书馆闭馆。
他站起身,把工具包甩上肩,顺手从架子上拿了一本旧杂志塞进去。杂志封面写着《无线电爱好者》第3期,内页夹着一张新的假图纸,这次标的是"新型滤波器设计草案"。
他走出实验室,楼道灯光昏黄,照在他镜片上,反射出一道细长的光痕。
校园广播开始播放晚间新闻,声音断断续续。他穿过操场,脚步踩在水泥路上,发出规律的轻响。
走到图书馆楼下时,那个穿旗袍的女人正从侧门出来。她提着包,步伐稳健,眼神始终平视前方。
陈默停下脚步,靠在路灯杆上,假装翻杂志。
女人走过他身边,脚步没变,但包带微微收紧。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杂志,轻轻撕下一页,揉成团,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
然后他转身往宿舍走,嘴里哼了句不成调的歌。
夜风从背后吹来,带着一点凉意。
他把手插进裤兜,指尖碰到铁盒钥匙,硬邦邦的。
快到宿舍楼时,他看见走廊尽头亮着灯。有人在等他。
那人背对着光,看不清脸,但身形瘦高,穿着一件灰色风衣。
陈默的脚步没停,也没加快。他继续往前走,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老实巴交的笑容。
风衣男人抬起手,似乎想拦他。
陈默先开口了,声音不大:"找我有事?"
男人还没回答,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一辆警车鸣着笛驶过校门,红蓝灯光扫过墙面,一闪而过。
风衣男人收回手,转身下了楼。
陈默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
他抬手推了推眼镜,走进宿舍,顺手把门关上。
屋里很安静。
他从工具包里取出那本《无线电爱好者》,翻开夹页。图纸还在,一分未动。
他把它抽出来,撕成四片,塞进烟灰缸,划了根火柴。
火焰腾起,纸片边缘卷曲、变黑,最后化成一片灰烬。
他吹灭火星,把灰倒在窗外。
然后坐回桌前,打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
"下次,给他们更像真的。"